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22—2035年).docx
《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22—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22—2035年).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222035年)第一章规划总则第1条规划性质第2条规划范围第3条规划期限第4条基础与形势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第5条指导思想第6条基本原则第7条规划目标第8条指标体系第三章实施环境战略分区调控第9条划定环境战略分区第10条北部山水生态环境功能维护区调控第11条中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区调控第12条南部滨海生态保育调节区调控第四章划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第13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第14条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第五章严格管控环境空间第15条划定环境空间管控区第16条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第17条大气环境空间管控第18条水环境空间管控第六章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第19条扎实推动碳达峰行动
2、第20条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第21条建设低碳能源体系第22条推动绿色节约生活第七章开展环境系统治理第23条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第24条大气环境治理总体战略第25条重点废气排放行业深度治理第26条大气移动源和面源精细化治理第27条水环境治理总体战略第28条水体环境属性分类管理第29条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第30条水污染治理第31条城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第32条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第33条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第34条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第35条声环境治理第八章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第36条保障生物安全第37条防范环境风险第38条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第39条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第九章提高环境公共服务第40条
3、健全环境公共服务第41条完善环境设施服务第42条完善环境监管服务第43条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第十章完善环境政策第44条产业环境政策第45条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第46条污染源监督管理第47条区域生态环境共保共方第十一章推动南沙打造国际一流生态环境品质第48条建设美丽城区、美丽海湾第49条维护生态环境系统格局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机制第50条规划衔接与融合机制第51条规划实施机制第52条规划监督与评估机制附件1:广州市水环境空间管控区划定方案附件2:广州市河流清污通道分类表附件3,广州市环境战略分区图附件4:广州市生态环境管控区图附件5:广州市大气环境管控区图附件6:广州市水环境管控区图附件7:广州市河道
4、清污通道划分图附件8:广州市生态保护格局图第一章规划总则第1条规划性质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绿色低碳美丽城市,广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本规划。规划定位为环境参与综合决策的基础性规划、环境参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格局性规划、实施环境系统管理的综合性规划、指导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战略性规划,是引导广州市进一步优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第2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广州市行政辖区,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和增城区。第3条规划期限基准年为2021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目标年为2035年。第4条基础与形势环境基础: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
5、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已经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有望率先实现与发达国家同等经济水平、同等环境质量。广州市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广东省省会,率先垂范、创新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资源能源消耗强度与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幅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取得历史性突破,环境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全面达标,劣V类水体断面全部清零。环境形势:广州市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由快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在广州正在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未来一段时间,经济规
6、模和人口总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资源能源消费总量仍存在刚性增长需求,污染物排放仍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位O广州市臭氧浓度尚未进入稳定下降通道,城市水体“长制久清”成效仍需进一步巩固,生态环境质量高水平提升的边际效应递减。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超大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第5条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广州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立足新发展阶段,
7、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州建设为目标指引,以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空间管控筑牢生态环境安全格局,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城乡生态环境品质,为广州市建设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提供支撑。第6条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空间管控体系,强化生态环境系统保护,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人为本、提升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人民城市建设要求
8、,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聚焦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提升环境品质,以良好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分区分类、精细管理。根据区域生态状况与功能差异,将全市划分为北部山水生态环境功能维护区、中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区、南部滨海生态保育调节区,实施差异化的环境战略,提升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统筹衔接、多方融合。落实国家、广东省有关美丽中国建设系列部署与安排,系统完善规划任务措施:落实制造业立市、”万千万工程”、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等重大战略,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工业产业区块、重大产业平台等有机融合、相互支撑;尊重生态环境管理现实需求,有序衔接生
9、态环境分区管控等管理要求,推动发挥生态环境管理的协同效应。第7条规划目标到2025年,环境空间管控格局进一步完善,生态系统安全性、稳定性持续增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全国领先。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持续达标,实现河湖“长制久清”,环境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成效初现。到2035年,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环境空间格局构建完善;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全国领先,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环境空气质量根本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绿美生态成为普惠的民生
10、福祉,天蓝、地绿、水清的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州全面建成。第8条指标体系规划确定生态宜居、绿色低碳、环境优美、普惠共享四个方面25项指标,其中8项为约束性指标。表1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222035年)目标指标JM1.”*1M*“。IXMIMMfxiF1.1.fUIW(*f*2三J?I3BJ?nkttn勺KKIAhrwn2耳的NhNAM5ZM)IINHnftb.KAICAaAeMiAI1.tM大MQMfTftga税(*f*t2M2MR1.iiwhk.1.KfajIMa)421”B但735皿”,nn11nh4i.ftIMn5141441.69Z13*ttftbHOH
11、ttMiftKWtt%M迷级HAHMQRt1.ftPMH昧1.M*tr1.WWJRR1.ttsm叼Ii.I4J*,etAtWHMIFUBH-mmnn240rttttih4fIWBfII1.氯M用a”及,收务物521055*x,UMNttntthAViAFItsn13m.Heata.MftMixm1.HMitMO10Mtmnht*jftt11M11A*21iaHH*WJ-ES,*】$,N.QAf1.HHHt1.HhM1.t-914皿9fA3Ktt状上13“冷杓IFM-.均第VA*”上c.,*22441tM?4一W*J,MOoFJtttIIht4Atnntwn.(AKMri1.f1.fft*tn%
12、IUJttMI修Qf1.U,坦11MItJtniihtM4MMf%rXrttUMHkMnnntH!.4(t*N11.HKKKMWKMAAUt%(M*XAhMYttnKNmnnkMftfftw*n3(H15JM上WH”rtnttftb1.iIW().RwANfi冷21rf,A乃东献及收,sieveHOMtf1.TttniVmnftnH*11a1.*vo.awAeta*ItM1Q及H或再摒率%.5“SMnnnmiiritbaiWMr“1MQ内1HOoMnnhMftW*jIaoMUIOtMHnitbtHWsVFWMH第三章实施环境战略分区调控第9条划定环境战略分区根据自然条件基础、环境功能特征、环境
13、保护战略对策的区域差异,将广州市域划分为三大战略区。(1)北部山水生态环境功能维护区。主要包括从化区、增城区、花都区、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北地区,黄埔区龙湖街道、九佛街道、新龙镇。根据自然地域差异和环境保护战略差别,北部山水生态环境功能维护区分为流溪河流域水源涵养亚区、增江流域水源涵养亚区、白泥河水质提升亚区。(2)中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区。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四区全域,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黄埔区除龙湖街道、九佛街道、新龙镇以外地区(3)南部滨海生态保育调节区。包括番禺区和南沙区两区全域。根据自然环境和保护战略的差异,分为珠江口番禺滨海生态保育调节区
14、和珠江口南沙滨海生态保育调节区。第10条北部山水生态环境功能维护区调控该区域为九连山余脉,生态环境功能高,空气和水环境质量目标要求高。主导环境功能为提供水源供给、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产品供给以及生态旅游的景观文化服务。总体战略为生态优先,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保护为主、科学开发的调控策略,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以及高新技术研发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做优做强生态功能、绿色经济、科创经济。推动东部中心加快聚集现代产业,建设成为穗莞惠联动门户、面向双循环的开放枢纽门户;推动与东莞、惠州、河源等在生态、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合作,推进东江流域共治,建设生态宜居城区。支撑北部增长极、国家知识中心城、从化绿
15、色发展示范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加快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城乡融合新样板、绿色创新发展新城区建设。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空间管控区管理要求,加强从化区北部、花都区北部、白云区北部、增城区生态带保护与建设,以及白云区北部、增城区科学开发,保障城市由北向南生态过渡区安全,保护和提升生态功能。流溪河流域严格控制土地利用方式变更;以流溪河水库及其上游区域为重点,加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严格限制畜禽、水产养殖规模,强化乡镇和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和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持续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全力保障战略水源地水安全。增江流域维护山水新城清洁水质,降低东江北干流和珠江口氨氮、总氮、总磷污染负荷:以莲麻河、派潭河等支流
16、为重点,加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白泥河水系深入开展流域治理,加强工业企业入园管理,推进循环工业园、生态农业区建设,大幅度削减环境污染负荷,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第11条中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区调控该区域为广州市城市发展中心区,是承担广州全球城市功能的核心区域之区域内人口密度大,开发限度高。该区域地处城市北部山水生态环境功能维护区和南部滨海生态保育调节区之间,是城市山水生态格局由“云山珠水”向“背山面海、山水交融”过渡区域。主导环境服务功能是维护人居环境健康安全,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研教育和文化精神生活提供品质优良的生产、生活空间。总体战略为坚持优化发展,优化中心功能,实现老城市新活力。该区域环
17、境资源极度紧缺。实施精细管理、优化开发的调控策略,重点发展现代商贸、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医疗健康、商务与科技信息和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原则上不再布局传统工业,加快高端功能集聚和低效产业转型升级与有序疏解。加强“云山珠水”自然生态格局保护,加强海珠湿地保护,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建设通山达海的生态空间网络,打造岭南城市特色风貌的吉祥花城。强化珠江水道和城市内河水生态、水环境、水景观保护,推进沿岸绿化和碧道建设,建设亲水空间O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完善雨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巩固城市水体“长制久清”成效。以城市更新推动生态环境修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强化城中村综合治理改造。深化城市绿地建设,构建完善城
18、市绿地体系,结合公园城市建设,适度增补城市公园,重点完善社区公园,大力建设口袋公园,加强各种城市用地中的附属绿地建设,推进城市重点地区、更新地区和历史城区的立体绿化,提升城市绿地布局均衡性,建设绿美家园。以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加强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升交通、生活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水平。强化餐饮油烟、噪声污染等城市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幸福感。第12条南部滨海生态保育调节区调控该区域地处珠江口河海交汇区,地势平坦,水网密集,河口湿地、滩涂比例高,生物多样性丰富,受咸潮、潮汐作用影响,滨海区域生态系统
19、敏感脆弱。南沙新区是广州市“三核”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承我区。主导环境服务功能是维护珠江口滨海湿地水网生态平衡,培育高品质生态宜居环境。总体战略为高效科学、绿色可持续发展。实施保育生态、重点开发策略,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疏散,打造生态宜居环境,高品质建设南沙新区。突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高端定位,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总部经济、特色金融、航运物流、国际贸易等产业,推动电力、热力等工业产业升级。对标国际先进,高标准规划、高水平推进南沙新区保护开发,打造流生态宜居环境。发挥滨海资源优势,维护高品质滨海生态旅游岸线,开展河口水域湿地生态恢复,严格管
20、控海鸥岛、南沙湿地,保障河口海岸交汇区生态安全,实施近岸海域氮超标治理,建设美丽海湾。严格保护存量耕地资源,符农田景观作为重要的自然生态景观和环境文化景观予以保护,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第四章划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第13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衔接,将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地外极重要极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其中,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包括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地外极重要极脆弱区域包括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环境极敏感脆弱区域,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潜在重要生态价值、有必要实施严格保护的区域。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289.3
21、7平方千米。第14条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生态保护红线是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按照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号)等文件相关要求进行管理。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货任追究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体系。(1)生态保护红线内实施强制性严格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政策要求,遵从国家、省相关监督管理规定(2)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评价机制。按照相关要求组织开展评价,及时掌握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状况及动态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州市 城市环境 总体规划 2022 203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53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