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
《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5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92020年)(征求看法稿)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00九年五月前言I第一章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基础、机遇和挑战4一、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基础4(一)经济琮合实力大帕提升,经济基思不断加强4(一)节能降耗、”四节一粽台”工作成效显著4(三)环境污染林治取得初步成效,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主动改为5四)基本虔立省级发展循环绘济管理体制及工作机制6(五)发展循环绘济的各,费工作进展烦当6二、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良好机遇9(一)具备嬖实的战略基础9(二)具备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政黛保障9(三)具备可供借柴的发展模式和工作阅历9(臼)具备良好发展契机10(五)具备蛟好的工作板体平台1
2、0(六)国际金融危机有助于推动发展他环经济11三、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挑战I1.(一)资通和环境约束越紧,循环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12(一)存在工艺流程和技术等方面阵碍14(三)亟待建立多依次的相环绘济体系15(四)地方立法工作和政簌扶持激励机制迂设滞后,缺乏有力措施保障15(五私础性工作没有切实到保,管理体制机制亟待创新16(六)对候坏经济相识不足、也视不够17其次章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目标与工作重点18一、指导思想18二、基本原则18(一)3R”并交、减量化优先18(二)全面布局、点线,而结合19(三)体现特包、力求实效19(四)突出点点、分类指导19(五)法制保障、制度推动19三、发展目标
3、19(一)发展阶段定位20(一)2012年发展目标20(三)2020年发展目标21(四)主要指标23四、工作重点24(一)突出一个主邈24(二)实现两个转变24(三)构建三个层面、四个层次据坏24(四)落实四项任务25(五)抓好五个环节25六)夯实六方面基础26(七)落实十大行业26第三章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与任务27一、主要内容27(一)做好区域布局27(一)强化基本管理制度29(三)着力构建循环蛀济产业集30(四)电设循环型企业34(五)这设循环型园区36(六)电设相环型社会38(七)咫设生态产业42(八)提倡部色文化,促进绿色消费45二、重点任务46(一)推动资源节约与利用46(二)推
4、动废弃物绘合利用68(三)加快建设肆色政府73(臼)加强环境爱护与生态建设75(五)加快循环垃济基础设施建设79笫四章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82一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分类示范企业82一)福环挣济试点企业82二)清洁生产企业82(三)节能示范企业83(四)节水示范企业83(五)资源繇合利用示范企业83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83(一)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区84(二)循环经济农业示范团区84三、循环经济示范城市84(一)循环授济示范城市84(一)循环经济示范县(区)84(三)循环经济示范社区(绿色住区)85四)福环绘济示范村镇(绿色村镇)85四、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单位(项目)85一)生活垃圾鼓合
5、利用示范单位(项目)85II1.(二)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单位(Jji目)85(三)再制造示范单位CJi目)85(四)虔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单位(项目)86(五)污泥蛉合利用示范单位(项目)86五、绿色建筑示范项目86-)煤电建筑示范项目86-)肆色办公示范单位86六、循环经济公共平台示范单位(项目)87七、关键、共性技术项目的探讨与开发87(一)节能与新能通技术87(一)节水技术88(=-)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88第五章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激励和保障措施90一、实行各种激励政策,构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9()(一)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90(二)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落实税收实忠政策
6、90(三)实行合理的价格政黛和收费制度91二、强化自主技术创新,建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92-)提高循环经济适用技术自主开发实力92-)加强节能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92(三)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92W加强技术合作和技和创新阅历推广93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93一虔立和完善促进施环较济发展的投融资机制93二)这立住全资源有偿运用制度和生态补俗机制93四、依法监督管理,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为发展循环经济供应有力保障94(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94(二)加强和完善法规体系建设94(三)进一步制定更严格的节能降机、节电、节水、节
7、材、节地等妊制性能效标准.95(四)珑立和落实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95(五)主动推动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制订工作96五、完善服务手段,构筑发展循环经济的公共服务平台96(一)建立为发展i环经济服务的公共信息化网络96-)建立公共性污染物文为中心96(三)加快建设循环经济技术服分体系97(四)加快循环授济管理、技术人才培育和引进97六、拓展对外开放领域,扩大循环经济方面的国内国际沟通与合作98(一)主动开展国际沟通合作,拓宽利用外资渠道98二)支点标好能源资源利用的国际沟通合作98(三)速立吟区域的能源资源利用外调机制98七、加强宣扬引导,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99(一)健全常规性
8、宣扬和舆论引导99(二)电立常常性的培训教化制度99(三)枭持开展能源资源节的行的公益活动99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82020年)前言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通过大规模的生产要素投入扩大再生产,实现了年均增长13%以上的世界罕见的高速发展,在全国先行一步,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并形成了一大枇电力、石化、机械、冶金、建材、家电等基础产业和规模生产实力。但同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粗放型
9、发展方式带来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使全省原来就不太好的资源环境变得非常脆弱,由此引发的各种冲突和问题日益突出,特殊是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巨大代价,成为严峻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进入新世纪,广东经济正处于由轻型化向适度重型化转型的发展阶段,适度重型化将进一步加大资源环境的压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将来一个时期广东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究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具有非常重要
10、的战略意义和作用。本规划是一项带有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的规划,它对全省循环经济发展作了总体设计和支配,可作为编制和实施本省循环经济专项规划、各地级以上市、各县(市、区)循环经济规划以及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政策的依据。当前,发展循环经济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更高层而、更广范围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进一步巩固和保持广东在全国的先行优势,是一项非常艰难而又紧迫的任务。本规划编制进一步实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创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确定精神,实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在原有的经济基础和工作基础上,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着力推动自主创新
11、,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围绕建设和谐广东、绿色广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提出了“十一五”至2012年、直至2020年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含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主要内容和任务、示范项目和支点工程、政策激励和保障措施等。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1)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3)广东省环境爱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4)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看法;(5)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12、:(6)国家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规范适用范围和实施期限:规划适用范围为广东省行政辖区,包括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四大领域,企业、园区、产业、社会四个层次。规划实施期限为2009-2020年,近期为2009-2012年,中远期为20132020年。第一章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基础、机遇和挑战“十五”以来,我省在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肯定成效,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展望将来,我省循环经济发展将面临良好的机遇。一、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基础(一)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基础不断加强2007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1084
13、.40亿元,占全国比重由2002年的九分之一提高至八分之一,经济总量继超过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香港后又超过台湾。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来源于我省的财政总收入达到7750亿元,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2002年增长3.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595亿元,保持投资增幅低于而经济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态势,为我省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二)节能降耗、“四节一综合”工作成效显著2007年单位GDP能耗为0.747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98吨标准煤,单位GDP电耗1156.85千瓦时,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分别下降3.15%、5.28%和
14、1.30%,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下降0.03。钢铁、石化企业煤耗水平明显下降。全国列入能源监控的工业企业1008家,我省仅26家,只占全国2.6%。全省关闭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2100多家。目前高耗能工业占工业总体比重仅15.9%,低于全国及其他沿海省份。每万元GDP用水量150立方米,同比下降25立方米;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95立方米,下降13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4.2%o全省投产和在建垃圾发电厂25座,全部投产后发电实力达45万千瓦。目前我省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300万平方米,年替代用电超过20亿千瓦时;全省新型墙体材料运用率达到60%。节约集约用地成效
15、显著,单位土地GDP产出达到1702万元/平方公里,比2002年提高了1.27倍。(三)环境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主动改善减污减排成果突出。2007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同比分别削减0.9万吨和2.1万吨,分别下降0.6%和2.8小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连续两年实现“双下降”。全省污水处理实力达到874万吨/日,居全国首位,处理率达50.2%,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年削减化学需氧量实力达48.58万吨。已建成烟气脱硫的火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已达252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实力达44万吨。90%以上医疗废物实现集中处置。至2007年底,120项治污保
16、洁工程和374项珠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完成。关闭采石场1098个,复绿采石场1242个。2007年,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江河、重要水库和珠三角河流干流水道水质优良。江河断面水质优良率达64.8瓜,饮用水源地水质总达标率为89.6%,森林覆盖率达55.9缸全省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35座,污水处理实力达900万吨/日,居全国第一位。全面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城乡环境景观得到主动改善。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四)基本建立省级发展循环经济管理体制及工作机制一是成立组织领导机构。省政府2005年成立了广东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人由分管副省长担当
17、,办公室设在省经贸委,特地负责全省发展循环经济的统筹协调和日常工作,省直23个单位为成员单位。二是建立工作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多种形式的工作会议,对全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工作进行支配和协调。三是加强法规政策建设。省人大先后颁布施行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条例等涉及循环经济内容的法规;目前正在抓紧对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的修订工作,抓紧制定广东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四是设立专项经费。省政府确定从2006年起,每年从省财经支配20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省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经费;从2008年起,每年从省财经支配2亿元节能专项资金用于节能降耗工作的引导扶持。(五)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工作进
18、展顺当一是把循环经济理念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广东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已经将建设“绿色广东”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把发展循环经济列为本省“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把环保生态工程列为重点建设的“十大工程”之一。二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2001年,省直有关部门领先在全国联合推行清洁生产试点。从2003年起,全省实行强制审核和自愿申报相结合的方法,在全省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截止2007年底,共公布了四批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共262家,认定了七批共243家自愿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为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并予以嘉奖。三是主动推动资源综合利用。2007年,全省共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1011家
19、。汕头、肇庆、清远等再生资源示范园区(基地)项目已进入实际运作阶段,积累了主动的阅历,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大幅度增加对农村沼气建设的投入,大力推广以沼气开发为重要内容的生态农业模式。四是搞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江门甘化厂、清远再生资源集散市场、深圳报业集团、深圳东江环保公司、江门新会双水拆船公司、汕头贵屿镇等六个单位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另有84家单位被列为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其中试点企业69家,试点园区8家,试点县1个,试点城市6个)。2008年接着主动开展其次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的举荐工作,仔细组织省其次批循环经济试点的申报认定工作。五是主动开展循环经济技术的探讨与推广。目前,我省
20、在印染、电镀、线路板、造纸、养殖等行业的工业废水治理方面已经拥有国内领先的治理技术。省财政每年支配1亿元资金,组织实施“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重大科技专项。六是着力抓好节能降耗工作。着力抓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立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定期公布各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各市单位GDP电力消费量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加强节能监管,仔细抓好我省列入千家企业名单的26家企业的节能行动;加强对全省100o家重点
21、耗能企业的监管,全面推动监管企业的能源审计工作。七是着力抓好节水工作。组织编制广东省“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制订节水目标和行业用水定额。开展农业节水浇灌试点示范和节水改造,推行喷灌、滴灌、淋灌、渠道防渗等节水措施,开发、推广节水型产品。改革水价制度,领先在广州、深圳等城市逐步实施阶梯水价。开展海水利用、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再利用。全省水资源综合利用、节水型城市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八是着力抓好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主动引导土地的开发利用,严格农用地用途变更和土地征收审批管理,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依据“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原则,在严把土地供应闸门的同时,主动从集约用地方
22、面加以“疏导”,主动推动土地市场建设,强化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盘活消化存量土地。九是加强循环经济的宣扬、教化和培训。主动在全社会普及和宣扬循环经济的理念,每年六月组织开展节能宣扬周活动,大张旗鼓地在全省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的宣扬活动,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舆论氛围。同时,做好资源节约培训工作,将资源节约贯穿于各个层次的教化和技术培训体系中。二、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良好机遇(一)具备坚实的战略基础中共中心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看法”中,把循环经济置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框架下来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
23、战略。这为我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基础。(二)具备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十五”以来,国家先后颁布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看法等一系列促进企业节能、节材、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标准和管理制度。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这一系列系统性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供应了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三)具备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和工作阅历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涌现了一批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和工作阅历,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模式:以上海、江苏、山东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24、自发战略转型模式;以辽宁为代表的具有肯定技术经济基础的资源型地区战略转型模式;以贵阳为代表的中西部跨越式战略转型模式。这一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较强的借鉴作用,较好地体现了循环经济概念的本质,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特点,基本覆盖了生产和消费两大领域和工业、农业、服务业、废弃物再生利用四类产业,较为合理地规划了发展战略和建设模式,选择了合适的优先时序和切入点,能够有效指导经济发展向“低资源能源投入、高经济产出、低污染物排放”的循环经济模式演进,为发展循环经济探究和积累了肯定的工作阅历。(四)具备良好发展契机2008年以来,我省对自身发展思路逐步进行主动的调整,为推动科学发展,做出了深化粤港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循环 经济发展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53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