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部分 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
《必考部分 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考部分 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课下达标练(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洋务派领导人文祥于1875年上密陈大计疏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实行。”这表明文祥()A.相识到议会制优点B.支持维新变法运动C.批判君主专制制度D.否定西方民主制度解析:选Ae依据材料“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义可实行”,表明文祥相识到英国议会的优点,并希望确定程度上借鉴其精神内涵,故A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始于1898年,与材料“1875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洋务运动目的是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义可实行”,文祥对西方民主制度确定程度
2、上持确定看法,故D项错误。2 .上海师范高校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FI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拦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8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见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解析:选Bo材料中“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说明“世俗理性的最初觉型”是指近代以来的救国意识的觉醒,A不属于近代救国意识,故A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故B项正瑜;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见晚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3、,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也晚于雉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故D项错误。3.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浪粤。”由此可知,康有为()A.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B.主见与列强进行商战C.对皇帝愉弱表示不满D.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解析:选D。维新思想已彩成体系是在甲午斗争后,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主见与列强逆行商战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对皇帝情弱表示不满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材料“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富川添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表明康有为关注
4、边槌危机,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故D项正确。4. “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他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把它们纳入儒家总的说明之中。由于他以人们熟识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都要多.”这段话相宜于评价()A.李鸿章和中体西用B.康有为和孔子改制考C.胡适和新文化运动D.孙中山和三民主义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这一思想家把西方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这段话相宜于评价康有为和孔子改制考,故B项正确。5. 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这种学说曾经风靡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远
5、影响,是因为它()A.与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B.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C.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白道路D.精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析:选A。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物竞大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这种学说与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故A项正确;科学地阐锋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是马克思主义,故B项错误:社会进化论与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的时代粘神较为契合,但是并没有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道路,故C项错误;精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6. 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力地形之迥异”
6、,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按部就班,若“未至其时”即给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佛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康有为此论意在()A.否定法美政治制度B.抵制国内民主革命C.推动维新变法运动D.深化学习西方文明解析:选B。依据材料“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得出康有为没有否定法美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但须校部就班,若未至其时即给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慷怪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得出康有为意在抵制国内民主革命,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与材料“1906年”不符,故C项错误;依据前面分析可知康有为主见学习美国政治
7、制度的途径是改良而非革命,深化学习西方文明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7. 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即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口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原委在中国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始终存在着争辩,这些争辩()A.使中国近代化民主革命任务形成8. 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想犷散C.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D.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解析:选D。中国近代化民主革命任务形成于鸦片斗争以后,而不是19世纪末,故A项错误:B项根除”一词夺大了这些争辩的作用,故B项错误;这些关于政治体制的争辩是基于我国国情,与西方民主政治体制抉陷无关,
8、故C项错误;据材料“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可知,这些争辩深化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故D项正确。8 .康有为曾言:“民之立君者,以为J之保T1.者也。盖又如两人有相交之事,而另觅一人以作中保也。故凡民皆臣,而一命之士以上,皆可统称为君”。由此可知康有为()A.已具备成熟的民权思想B.强调公民自治和君臣同等C.强调君主制度的重要性D.大力宣扬君主立宪思想解析:选B。材料“民之立君者,以为己之保卫者也”反映的是君民关系,与民权无关,故A项错误;据材料“民之立君者,以为己之保卫者也”“故凡民皆臣,而一命之上以上,皆可统称为君”可知康
9、有为强调公民自治和君臣同等,故B项正确:材料“故凡民皆臣,而一命之士以上,皆可统称为君”强调同等的君臣关系,而不是君主制度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材料“故凡民皆臣,而一命之士以上,皆可统称为君”与限制君权无关,故D项错误。9 .陈独秀在宪法与孔教中指出:“欲建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合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行不首先输入西洋式国家之基础,所谓同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行相容之孔教不行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材料反映陈独秀掀起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彻底批判封建儒家思想B.宣扬同等人权之新信仰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D.进行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解析:选
10、Co批判儒家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形式,但不是根本目的,故A项错误;人权同等信仰即资产阶级的自由同等思想,宣扬其目的就是为革新中国政体服务,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根本问题,不行不首先揄入西洋式国家之基础”可知其根本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欲建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合今世之生存”其根本目的在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革命是达成目的的方法,故D项错误。10. 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写道:“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H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口仰视和善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岫劣与奴隶之希望主恩、小民之希望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其主要意图是()
11、A.启发国民的现代政治意识B.宣扬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C.抨击袁世凯第辟帝制行为D.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解析:选Ao材料中陈以为,近代中国君主立宪的支试中不认同国民的参政意识是不妥当的,符合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的主见,故A项正确:其正意义上起先在中国宣扬马克思主义的时间为1918年,故B项错误;材料评判的近代君主立宪制而非袁世凯复辟,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故D项错误。II.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写文章称:“实业在英文为IndUStry,而IndUSIry训为勤,不过吾国民生在勤之古义且在今不知利用祖宗所传之宝藏发挥而光大之,而诵习欧文眉开眼笑,语以相当华文之义,顿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考部分 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必考 部分 第十四 单元 31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 潮流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5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