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管理与监测计划.docx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管理与监测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管理与监测计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管理与监测计划、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概念:重点环节:各种手术、注射、插管、内镜诊疗操作、血液透析等有创操作、无菌技术、医疗用品的清洗消毒与灭菌、传染就与多重耐药的隔离等。重点人群:外科手术、导尿管、血管导管、血液透析、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老年人、免疫力低卜、严重营养不良、长期卧床、频繁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长等患者。高危险因素:手术、侵入性操作、入住盎症监护室、频繁使用抗菌药物、免疫力低下。重点部门:手术室,麻醉科,隔离病房,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内镜室,血透室,斑症监护室,消毒供应中心,检验科,设备
2、科,药剂科,总务科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环境E生)等.二、医院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1、病人自身因素:暴露人群的免疫功能差,住院时间长。2、手术、侵入性操作为致病菌感染提供了侵入途径。3、环境因素:基本卫生班施差、清沽卫生差,空气质量差,未认真执行终末消毒。4、缺乏必要的设法:消毒设备等5、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不合格。6、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用品来源不规范。7、临床操作不规范。8,血液来源不安全。9、医疗用水不安全。10,废弃物处理不规范。IK不重视手部卫生。1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13、生物媒介引起虫媒性传染病发生.14、对消毒隔离重视不够,对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的隔离力度不够。15、医
3、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较差。16、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技术。17、医院的建筑不合理,布局不当。18、科室控制医院感染风险的执行力差。19、未定期培训学习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三、管理与监涌计划(一)针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做好以下监测管理工作1,提虑病人的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2、侵入性治疗时做好无菌操作“3、完善卫生设施、做好清洁卫生的管理,做好虫媒的消杀工作。4、做好通风换气与通风设备的清沽,保证空气质量。5、增设必要的消毒设备。6、可重发使用的医疗器械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消毒灭菌。7、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用品来源规范。8、医务人员认真执行临床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9、保证
4、血液来源安全。10、保证医疗用水安全。Ik保证废弃物处理规范。12、认真执行手T!生。13、合理使用抗生素“14、严格消毒隔离,加强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力度15、做好医务人员自我防护。16、做好消毒灭菌监测,感控人员不断提高自查监测旗量。17、认真做好终末消毒。17、最大努力改善或合理布局有限的工作空间。18、定期培训学习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19、控制医院感染风险的执行情况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二)对建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落实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等主要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1、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指茂:1.1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345。取半卧位控制
5、目内容物的返流,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1.2 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13尽量诚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1.4 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卜床活动。1.5 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1.6 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1.7 认真做好隔离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相适当的隔离措施,对多地耐药菌感
6、染病人及携带者进行接触隔离对高危病人如*、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8 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19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揖平衡:控制胃内容物返流。1.1.o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号虐无创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用气管插管。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气管套囊应保持在2530cmH2Oo1.1 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镇静剂患者,每
7、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1.12 做好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落实手卫生。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曲操作,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均应更换手套和洗手.1.13 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可重及使用的医疗器械送供应室集中消毒灭菌,呼吸机管道、湿化瓶、雾化吸入罂等呼吸道治疗设备应该定期进行更换消毒,用干雾化的液体定要严格无菌。直接接触下呼吸道粘膜的物品必须灭菌或用高效消毒
8、法处理。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内盛无菌液体每天更换。备用的湿化瓶每周消蠡干燥保存。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I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呼吸机湿化群内加入无菌水,24小时彻底更换一次,湿化掷及滤纸应每周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做为污水处理,集水瓶应垂直向卜.,位于管路最低处,防止冷凝水倒流至气管插管或呼吸机内。正确进行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呼吸机使用中根据产品说明定期清洗防尘网垫。1.14 对于气管切开病人,切开部位及其周围应保持清洁干燥,在切开部位的-切操作均应采用无菌技术,吸痰时原则上吸痰管只能提拉一次。1.15 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及时
9、送检病原体“1.16 科室每月对下呼吸道感染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做好持续改进工作1.1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定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机械通气(MV)48h后出现的肺部感染。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控措施;2.1 定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2.2 插管前(I)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应避免不必要的留盥导尿。(2)仔细检杳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4)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潦系统.2.3 插管时使用0.0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点 环节 人群 危险 因素 部门 管理 监测 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54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