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设国家区域综合性中试中心行动计划(2024—2027年).docx
《重庆建设国家区域综合性中试中心行动计划(2024—2027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建设国家区域综合性中试中心行动计划(2024—2027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重庆建设国家区域综合性中试中心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中试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及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文件要求,加速构建现代化中试能力,全面推动重庆建设国家区域综合性中试中心,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撑能力,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
2、重要指示精神,围绕“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关键环节,突出产业细分领域,以小切口方式建设“综合型+专业型”概念验证中心、“综合型+专业型+企业型”中试平台矩阵体系,实现重点产业领域概念验证、中试能力全覆盖,持续优化概念验证和中试服务生态,提升中试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二)发展目标到2027年,基本实现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概念验证能力全覆盖,建设10家概念验证中心,形成立足重庆、辐射西部地区的概念验证服务生态;基本实现“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细分领域中试能力全覆盖,
3、建成100个功能定位清晰、服务能力突出、运营管理高效、产业支撑有力的市级中试平台,争取在优势产业领域建设1家国家级中试平台,培育技术经理(经纪)人2000名以上,推动400个创新产品上市,孵化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综合性、专业化的中试服务体系,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全面建设国家区域综合性中试中心。二、重点方向(一)打造面向四大科创高地的概念验证中心1.数智科技。面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重点围绕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制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金融科技等方向,开展原理验证、样机试制、算力服务、场景测验等验证,打造数智科技领域概念验证服务支撑体系。2 .生
4、命健康。面向生物医药、精准医疗、生物制造、智慧农业等领域,重点围绕新药创制、体外诊断、功能生物基新材料、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方向,开展合成化合物设计与制备、体内外评价、临床验证、精深加工、商业价值等验证,打造生命健康领域概念验证服务支撑体系。3 .新材料。面向高端装备材料、先进光电与电子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等领域,重点围绕轻量化材料、智能材料、新型金属材料、贵金属材料等方向,开展结构表征及性能分析、制备技术、加工工艺评估优化、小批量试制等验证,打造新材料领域概念验证服务支撑体系。4 .绿色低碳。面向新能源与新型储能、生态保护与修复、绿色制造、再生资源利用等领域,重点围绕新一代颠
5、覆性储能材料、CC1.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航空线束制造、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方向,开展关键材料试制、器件组装与性能测试、模拟仿真等验证,打造绿色低碳领域概念验证服务支撑体系。(二)构建面向重点产业领域的中试服务平台1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面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研发与转化、整车检测试制与评价、关键系统功能性检测试验、零部件性能试验与评价、报废汽车回收技术研发与应用等领域,围绕智能驾驶、智能车控、智能座舱、车路网联、动力电池、电驱、电转向、电制动等关键环节布局一批中试平台。2 .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面向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传感器及仪器仪表、AI及机器人等领域,重点围绕各
6、类芯片的流片、封装、测试,原材料、耗材、关键零部件,新型显示的基础材料、元器件等关键环节补链强链,建设一批具有产品试制、检验检测、试验筛选、应用验证等功能的中试服务平台。3 .先进材料。面向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新材料、先进绿色建材、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重点围绕低碳冶炼、高效合成及分离、制备、检测、加工等关键环节,建设具有中试放大、工艺验证、熟化服务的中试服务平台。4 .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面向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农机装备、智能交通装备、智能动力装备、智能电气装备、智能检测装备等领域,重点围绕工业母机主机和数控系统、功能部件,中高端机器人
7、整机及其关键零部件,智能农机小型化、智能化、高效管控关键技术,轨道交通装备半导体功率器件、转向架、高效制动器和传动齿轮箱等关键环节布局中试验证平台。5 .生物医药。面向生物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医疗器械、现代中药等生物医药重点领域,围绕抗体药、新型疫苗、基因治疗、高端原料药、高端制剂、IV)、智慧医疗装备、高值耗材等细分赛道,打造批符合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的开放性生物医药中试研发生产服务平台、CMO(医药合同生产机构)、CDMO(医药合同研发生产机构)等医药外包服务平台。6 .特色消费品。聚焦合成生物技术在替代蛋白、美妆功能成分、新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围绕多种生物活性物的关键技
8、术研究与生物制造,打造一批以提升产品成分和原料的安全性、功能性、稳定性和生物活性为重点的中试验证平台。三、重点任务()实施熟化平台矩阵体系建设行动1 .支持联合共建概念验证中心。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或龙头骨干企业等各方面优势,支持联合共建概念验证中心,整合集聚各类验证资源,满足早期科技成果技术和商业验证服务需求,提高科技成果成熟度,降低市场化风险。2 .推动龙头企业建设中试平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创新、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引导重点产业链龙头和领军链主企业,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中试平台,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产品研发设计和验证试验,着力解决新产品试制、工艺验证等共性
9、问题,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3 .着力建设批综合型中试平台。依托重庆市技术转移研究院、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重庆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机构,布局建设一批技术领先、开放共享的综合性中试平台,提供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高水平中试服务。4 .培行发展专业型中试平台。整合全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专、也力量,布局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型中试公共服务机构,提供具有行业特色、满足特定场景需求的专业化中试服务。5 .打造一批中试集聚区。引导两江协同创新区、重庆高新区及有条件的区县、高新区等创新资源富集区域,国绕重点细分产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具有地域产业特色的中试平台,为扩散新技术和
10、新模式、孵化新企业、培育新业态提供中试服务,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中试集聚区。(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资,各区县(自治县)政府和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管委会配合落实。以卜均需各区县落实,不再列出)(二)实施概念验证及中试平台提档升级行动6 .促进验证能力建设复合化。引导概念验证中心建设主体单位制定验证能力提升计划,推动概念验证中心在技术平台、人才队伍、资金供给、项目库及运行管理制度等方面全面加强建设,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提高成果验证可靠性和转化成功率。7 .促进中试能力建设工程化,引导企业制定中试能力提升计划,推动流程型制造企业提升产品
11、试制和批量生产中试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推动离散型制造企业提升新产品研发和持续迭代中试能力,提高产品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8 .推动中试平台高端化。引导平台加强技术更新和储备,持续提升中试技术和试验质量,满足不断升级的中试需要。鼓励中试平台建设主体单位积极运用高精度测量仪器、高端试验设备、高端仿真软件等提升中试质量。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高附加值的试验材料、高端产品和装备,优先纳入首批次材料、首台(套)装备应用指导目录。9 .推动中试数字化绿色化。鼓励企业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开展中试试验设备和流程数字化改造,推动机器视觉、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在中试环节的应用。运用工业互联网、5G等
12、技术推进企也中试资源网络化连接、平台化汇聚,探索推广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本质安全可靠的中试新模式,推动中试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实施中试产业培育壮大行动10 .培育优质中试企业。引导中试平台探索企业化运作模式,通过市场化方式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服务,培育形成一批具备复合型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支持中试平台聚焦主业细分领域,完善专业性强、市场需求较大的概念验证和小试中试服务供给,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 .加强中试关键技术攻关。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推动中试科研平台体系建设,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 建设 国家 区域 综合性 中心 行动计划 2024 2027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55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