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纲要.docx
《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纲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学发展概要一、先秦时期的史学文字、历法是史学产生的必要条件。1、文字、历法的产生甲骨文,发现已有120余年,这种文字主要盛行在商代,单 体字有4300个以上,能够识别出来的1300余字。是成熟的文字。 主要记载了诸如:自然现象,风雨日蚀等;对外战争;辖域内奴 隶与奴隶主的斗争;农业、手工业等社会生产活动;迁都等重大 事件等。到了周代,盛行的是金文,主要是青铜器皿上镌刻的文字。 一件器物上,最多的达500余字。所记内容更为丰富生动。历法产生(夏商时代,一年12个月,每个月29或30天。 比较适用于农业生产,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主张“行夏 之时”。这个时期,把一年春秋两季,孔子修撰的鲁国
2、史书就称 作春秋。从周代开始,把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2、史官、史料“史”即史官。“史”字,上为“中”,下为“手”,意为记 载史实要持中,忠实于事实,不偏不倚。说文解字:“史,记 事者也,从又持中J吕氏春秋先识记载,夏桀王时期有“太 史令” 一职。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史为书,瞽为诗J史书记载内 容,一为天象,二为人事。这就是“编年体史书作为一种史学 体例最早出现的原因所在。书写材料多为竹、木片,所以,文字材料称作“简”、“策”、 “籍”等。又因为使用绳子、牛皮等把写有史事、文告等内容的 竹木编到一起,一部分叫一编,有时又叫“册”。史载孔子读易, “韦编三绝”。商代史官有史、太史、内史等
3、职。周代设有内史、太史,内 史居左,太史居右,内史称左史,太史称右史。两者的分工是“左 史记言,右史记事”。对此,清代黄以周有过考证(礼书通故 卷34)o尚书多士记载周公说:“惟殷先人,有典有册J 顾颉刚认为,“较稳定地写成文字,大概就在殷代”(中国史研 究1979年第1期)。商周两代政治侧重有所不同,礼记表记记载:“殷人尊 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有所改变,认为“德主神 辅”,主张“事鬼敬神而远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引泰誓 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公对夏礼、殷礼进行了修订,制 作礼制,而“礼”的实质,正是政治制度,左传庄公二十三 年:“礼所以整民也J尚书召诰记载,周初统治者认为
4、:“我不可不鉴于有 夏,亦不可不鉴于有殷。”这是说,周代的制度是从夏、商继承 而来,但是,历代对于前代的制度都有所增删,孔子把这种增删 称之为“损益”,论语为政记载:“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子日: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 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可用两句诗表述:“删繁 就简三秋树,领新标异二月花。”“损”,即是“删繁就简”;“益”, 就是“领新标异二伴随着人们对于自然界、对于社会规律认识 的不断深入,势必对前代的思想、制度进行修改。在2500年前的孔子时代,记载前代史实的书有“六经”,传 说孔子删订六经,使前代史实文献得以保存下来。论语子罕 记载:“子畏于匡,日:
5、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 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这段记载十分重要,透露出一个重要的史实一一是孔子一人独自 整理了前代文献。“六经”是指易、诗、书、礼、乐、春秋。 西汉武帝时期开始称作六经,也把每部经典分别称经。如:易经占卜之书。诗经我国古代诗歌总集,共305篇,记载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 诗歌,大致根据每首诗的音乐性质,分作“风”(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 商颂,共40篇)三部分,分别指民歌(地方士乐)、大夫之诗(宫 廷及京畿地区比较高雅些的“雅乐”、“正声”)、庙堂之诗(宗庙祭祀时所演唱的乐
6、歌)。在汉武帝时期,有三家诗:齐诗、鲁诗、韩诗。因为使用当 时的文字书写,称“经今文学毛诗是后来出现的,因为是前 代文字书写的,称作“经古文学二后来,前三家诗都失传了, “毛诗”得以独传。东汉末年郑玄、唐代孔颖达都有注释。书经即尚书,即上古之书包括虞书(二篇)、夏书(二 篇)、商书(五篇)、周书(十九篇)四部分。唐代史学理论 家刘知几在其史通六家中说:“盖书之所主,本于号 令,所以宜王道之正义,发话言于臣下,故其所载,皆典(典章 制度,如禹贡;帝王事迹,如尧典)、谟、训、诰(分量 最大,上对下的有盘庚三篇记载把都城迁至殷的命令,下对 上的有无逸记载周公奉劝成王)、誓(如甘誓、牧誓 分别记载夏启
7、、周武王誓师辞)、命(如文侯之命记载周成 王分封晋文侯为方伯之命)之文J礼经后分作三礼,分别是周礼、礼记、仪礼,主要记载 周代各种制度。乐经音乐理论专书,到了汉代失传了,有学者认为,今本礼记 中的乐记一篇即保留了古本乐经。春秋经以鲁国史实为主,兼记其它有关国家的史实。后人为之作注, 传下来的有三家,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对后世影响很大,有人认为左传才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 部正式的编年体史书。晋代杜预解释春秋书书名说:“春秋 者,鲁史记之名也。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年,所 以记远近,别异同也。故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 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J孔子编修春秋时,有几
8、项原则,后世称之“春秋笔法”, 其中有一项是“为亲者讳,为尊者讳”,对此,唐代刘知几、宋 代郑樵都有所批评,认为没能秉笔直书。“春秋”对后世影响很大,一是这种编年史体例,与纪传体 史书合称两大史书体例,二是以“春秋”两字命名的后世史书, 有吴越春秋、楚汉春秋、十六国春秋、十国春秋等。一一除了这些史学材料传世,还有各国的各种体例的史学材 料传世,史称“四方之志:晋国的史书称乘,郑国的称志, 楚国的叫椅机,鲁国的叫春秋,秦国的叫秦记等。春秋战国时期,除了以上这些专门记载各国史实的专书,还 有主要记载言论兼记史实的书,如国语、国策等。3、各种史书竹书记年(又称汲冢纪年或汲冢书),战国时期 魏国的史书
9、,西晋武帝时期,汲郡盗墓人挖掘魏襄王墓,发现了 竹书,破坏了一些,剩下的整理后分作十三篇。该书记事,起自夏禹,继而记述夏商周史事,周宣王以后, 专记晋国史事,三家分晋以后,又专记魏国史事。唐代以前,不少书援引此书,唐以后就没有再引用,可知这 部书已经失传了。但是,援引的这部书的内容得以保存下来,仍 有其重要价值。穆天子传,记述西周穆王西巡的生活片段,体例为编年 体。世本,据后汉书班彪传记载,这部书”记录皇帝 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号曰世本,一十五篇大约 在南宋时期已经失传了。现今的传世本子,是清代学者纂辑的本 子。这部书有帝王世系、诸侯卿大夫世系、姓氏、居篇(记载 历代建都情况)、作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史学 发展 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5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