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桌上的“四大下酒菜”全文.docx
《中国餐桌上的“四大下酒菜”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餐桌上的“四大下酒菜”全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餐桌上的“四大下酒菜”全文“欢颜酌春酒,摘我园中蔬J千百年前,肆意于山水间的陶渊明,趁着春意拂面,暖阳晴好,给自己 温上一壶酒的时候,总喜欢摘点新鲜蔬菜,随便烹成几碟小肴。待到酒香弥 漫、菜肴上桌,这才开始“细酌对春风”。真不是陶渊明会享受生活这么简单。无酒不成席,无菜不饮酒。可以说,酒香飘了多久,这样的饮食法则就存在了多久。上到精烹细煮 的大鱼大肉,下到些许菜油酥出的花生米,古往今来,各色菜肴上桌入席, 顶着“下酒菜”的名头,成了杯盏旁的特别点缀。所以,一口酒,一口菜,这样的良缘背后,书写着什么?古人的浪漫?过饭下酒花样多“酒后高歌旦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J还别说,香山居士笔下的这种肆意畅
2、然,想想便让人直呼痛快。虽说我 们做不到旦酒且歌,但古往今来,光是两杯清酒,三两好友,再来上半日闲 暇,就足够让人心向往之了。可话又说回来,若真有穿越的机会来到千百年前,提着两壶清酒,想拉 古人找个幽静的地界儿推杯换盏、把酒言欢,怕是大概率会被嫌弃的。毕竟,早在南北朝时期,大伙儿喝酒,就不习惯如此单调了。大概也是 在这个时候,老祖宗们养成了 “过饭下酒”的习惯,还琢磨出了几道像模像 样的下酒菜。比方说,齐民要术里出现的一道“鳗鱼脯”,命运就被安排得明明白 白一一“过饭下酒,极是珍美也”。用现在的眼光看,鳗鱼脯算是一种风干咸鱼,不过,可不是随便什么咸 鱼都能用来下酒。婚鱼腹中先灌满加了姜和花椒末
3、的咸汤,再在屋檐上经历 好几个月的自然风干,还得被包上草、封上泥,在热灰的炙烤中慢慢煨熟, 待到肉色雪白,才能顶着“下酒菜”的名上桌入席,在筷箸杯盏间散味儿飘 香。现代鱼脯。大鱼大肉下酒固然畅快,却难免腥重油腻,许是考虑到这一点,南北朝 时期的下酒菜里,就多出了一些小清新的版本,“果脯”便是其中一类。比如I, 夏天桃李满园,尤其是李子,金黄澄亮,拿来下酒再合适不过。趁着李子个 大味甜的时候摘下来,放进盐里反复揉搓,直到盐水渗进果肉里,再将果肉 放到太阳下,晒到萎软,用手捻扁,再晒,再捻,用热水洗净,放进蜜里泡 泡,让果子的清香裹上些甜腻味儿,便是一道正儿八经的下酒菜,唤作“白 李二而伴随着耕种
4、技术的发展,再加上农作物的引进,人们食材的选择也逐 渐丰富起来。关于“下酒” 一事,大伙儿的脑洞也越开越大。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记录的下酒菜,已经有了煎鱼、鸭子、粉 羹等品类。蔬果下酒也算是常规选择,此时,下酒菜形成了 “肴”“核”两种 品类,其中的“核”便是西瓜、甜瓜等各类果品。吃货代表苏东坡在前赤 壁赋里那句“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说的便是一顿风卷残云后,杯中美酒 告罄,拿来下酒的菜肴和果品也被吃个精光。水浒传中,武松被充军发配到河南孟州牢城营,施恩为了款待他, 送去了一注美酒不说,还专门加上了四盘果子。除了蔬果,端起酒盏时,大 伙儿的目光也落到了其他地方。白居易曾写过一首诗,专门描绘自
5、家年宴的 盛况,诗曰: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伤。虽说蓝尾酒没啥稀奇的,可这“胶牙伤”却是名副其实用麦芽制成的糖。 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大家一边嗑着盘子里的麦芽糖,一边依次畅饮美酒。 酒香混合着甜味儿,这番新奇,怕是很难在今日重现。这还不算,不知是不是蔬果和糖没办法饱腹,南宋的下酒菜直接晋升为 “主食”。陆游曾记录自己参与的一次国宴。觥筹交错、场面盛大到足足上了九道 下酒菜一一“肉咸豉”“爆肉双下角子” “莲花肉油饼”“白肉胡饼” “太平鲜 (也写作毕罗)“假爸鱼”“奈花索粉” “假沙鱼”“水饭咸旋蚱瓜姜”,除了 最后一道算是清爽可口的泡菜,其他的要么是大鱼大肉,要么动辄肉饼、包 子、炒饭
6、,活脱脱地是拿主食下酒。之后,随着选择的丰富,也有许多清淡的小菜受到青睐,成了下酒菜的 常项。在儒林外史里,“两块豆腐乳、笋干和大头菜”就是最常见的下酒 菜色了。不过,要说古人下酒非得兴师动众、搞出诸多名堂,也不尽然。北宋文 人苏舜钦就曾手捧汉书,一边评点慨叹,一边端起一大杯美酒下肚。这事 儿传到了杜衍的耳朵里,引得他笑叹一句一一有这样美好的下酒物,喝一斗 酒也不算多啊。浓烈时肉肥菜香蔬果满盘,淡雅时便是几页书文也能引人畅饮。古人倾 注杯盏和肴碟间倾注的想象与浪漫,恐怕远比我们想象得多。江湖角逐?谁是“四大下酒菜”虽然比不得古时的细思慢量,但后人在下酒这件事儿上也从没有放弃琢 磨。蔬果、盐卤、
7、腌菜一个个新鲜面孔被拉进下酒菜的队伍,配合着各 种美酒,在桌台、席间、舌尖绽放各种滋味。蜕子也是知名下酒菜。弟兄多了,自然也就有了江湖争斗。如此,天南地北、锅旁灶间开始上 演起各种排位赛。民间诸位饕餐们各种观战不说,还专门甄选强者,评出的 榜单层出不穷。其中,就有这么几位选手,经常蝉联各类榜单,甚至跻身于 “四大下酒菜”行列。虽说入选原因各有不同,但这四位,倒是都有说头。清爽代表:拍黄瓜别看江湖里缠斗得火热,“拍黄瓜”愣是在五花八门的斗争中,凭借一身 清爽出了头。李春芳等民间美食家曾在闾巷话蔬食里,用几笔点出这道 菜的精要一一“拍黄瓜,最普通,将黄瓜拍碎,加点米醋、香油、烂蒜、细盐拌好J黄瓜本
8、身实惠易得,选上最为翠绿新鲜的一根洗净,搁在案板上,刷刷 几下切切,再用刀背这么一拍,往盘子里一装,再来点香蒜、醋、香油中和 中和口感,加上腥红透亮的辣子点缀,生生激出黄瓜骨子里的清甜。拍黄瓜。几分钟过去,席间的美酒多半也才倒上没多久,爽口的拍黄瓜就已上了 桌。不仅仅是追求简易、快捷,“拍黄瓜”上榜的背后还真有着别的考量,透 着几分老餐们的“狡猾”。现代营养学就发现,别看杯盏中的美酒都是纯粮食酿制,那可是实打实 的“热量炸弹”,与这些高热量饮品适配的,恰恰是清淡脆爽的小菜。既方便 制作,更容易吸收,这才能让厚重的佳酿下肚,唇齿间还能保持清爽舒适。 脆爽的黄瓜摩拳在齿间,油香气儿、爽辣感和着些许
9、清凉滋味直入咽喉,吞 咽之间冲开了味蕾,这时一口浓酒入喉下肚,再把万千滋味过上一过,还真 是件美事。硬菜代表:酱牛肉对醉心舌尖滋味的国人而言,有了清新脱俗的小菜,哪能少了奢华的佳 肴?厚实筋道的牛肉菜品冲出江湖。甭管“拌牛肉”“酱牛肉”,都是迷醉“杯 中物”之人的心头爱。到了什么程度呢?水浒传中江湖义士聚头豪饮,尤其喜好大口喝酒、 大口吃肉,其中光是牛肉就被提到了 48次。在古代,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东汉时,只有三公和大将军过年时才可 以分到200斤牛肉,作为年终奖的一部分。董卓叱咤西北时,为了款待羌族 的朋友,冒着极大风险宰杀了自个儿家的耕牛,羌族友人一看,又惊异又感 动,饭后专门赠予他上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餐桌 四大 下酒菜 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5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