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1.docx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1.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0青山处处埋忠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教材分析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的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总体目标: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
2、感受和理解的能力。二、设计思路选编课文的目的:一是让我们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了解伟人和普通人一样有丧子之痛,又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宽广胸怀;另一方面进一步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毛主席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三、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彭、拟”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彭、德”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锻炼等词语。2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
3、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 .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4 .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父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四、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五、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带着喜悦兴奋的语气范读题目用生动形
4、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赛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内探究这篇课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短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这篇课文选材具有鲜明的特色。作者颇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断,反映出人物的崇高境界。哀莫大于老年丧子,要经得起这莫大的哀痛,需要极大的意志力。文章就抓住了毛主席得知丧子后的心情和遗体是否归葬的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1 青山 处处 忠骨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表格 _1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59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