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的临床应用.ppt
《CT的临床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T的临床应用.ppt(5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CT的临床应用,一.CT的概念,CT是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x-ray computed tomography)的简称。,CT是Hounsfield1969年设计成功,1972年问世的。CT不同于X线成像,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所显示的是断面解剖图像,其密度分辨力(density resolution)明显优于X线图像。从而显著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CT也大大促进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由于这一贡献,Hounsfiel1d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奖金。,二.CT发展大事记,70年代CT开始应用于临床85年 滑环CT
2、89年 螺旋CT91年 亚毫米扫描和双螺旋CT93年 实时扫描技术95年 亚秒(0.75秒)技术98年 半秒扫描和多层面CT扫描的应用,三.CT成像原理,CT是以X线束对人体某一选定层面进行扫描,由于该层面的组织和器官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别。所吸收的X线有所差别,这样造成该层面的X线量不同,探测器所接受的不同的X线量,数字化后经过计算得出该组织各个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然后重建出不同灰阶的黑白图像。,普通CT、螺旋扫描CT(spiralCT,SCT)、电子束CT(electronbeamCT,EBCT).,四.CT机的基本结构,CT机主要由扫描装置、计算机系统 和图像显示与记录系统组成。,(一)
3、扫描机架和检查床(扫描装置),(二)计算机系统,(三)图像存储和记录系统,五.成像过程,六.CT的进展,CT机沿用至今已有30余年,在此期间CT机无论从技术设计,硬件结构和软件功能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发展。CT机经历了一个从扫描一个层面需几分钟的第一代CT机,直到第五代电子束超高速CT机的过程。,七.螺旋CT,螺旋CT利用滑环技术,球管围绕机架连续旋转曝光,球管曝光的同时,检查床同步匀速移动进行扫描。连续采集人体的容积数据进行各个扫描层面图像的重建。扫描轨迹在人体表面呈螺旋线,因此称为螺旋扫描。由于螺旋CT扫描不只是人体的一个层面,而是人体的一个长段,采集的数据是一个连续的螺旋空间内的容积数据,是
4、三维的信息,应称之为容积CT扫描,螺旋CT有以下优点:,由于螺旋CT扫描速度快,避免了 生理伪影。提高了病灶密度测量的准确性。减少了造影剂用量,又强化了增强效果。提供高质量的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图像。扫描时间短使病人更容易接受或耐受CT检查。,八.CT图像特点,C T图像是通过计算机计算出来的X线衰减值的二维图像。CT图像是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黑白图像。组织分辨率高(CT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脊髓、纵隔、肺、肝、胆、胰以及盆部器官等,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CT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还可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具有一个量的概
5、念。,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因此,与X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但是CT与X线图像相比,CT的密度分辨力高,即有高的密度分辨力。因此,人体软组织的密度差别虽小,吸收系数多接近于水,也能形成对比而成像。这是CT的突出优点。所以,CT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脊髓、纵隔、肺、肝、胆、胰以及盆部器官等,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CT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还可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具有一个量的概念。实际工作中,不用吸收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T 临床 应用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6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