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心得体会.docx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心得体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嫁色转型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O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加快,截至2024年6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6.5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53.8%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2023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碳排放强度较2012年分别下降超过26%、3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60%以上: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与此同时,我国绿色转型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雉挑战。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武、环境约束偏紧的国情没有改变,化石
2、能源和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高,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此外,全球绿色转型进程面临波折,环境和气候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绿色贸易壁垒升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意见,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实施路径,对于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高痂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楮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
3、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见提出坚持全面,专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的工作原则:招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同,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实际,科学设定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强化支掾绿色转型的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绿色转型提供更强创新动能和制度保障:统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妥善防范化解绿色转型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挑战意见提出两个阶段目标。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枳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
4、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堪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目标提本实现。同时,针对不同领域,意见提出量化工作目标: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玳提裔到25%左右,抽水蓄能装机容员超过1.2亿千瓦: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主要资源产出
5、率比2020年提高45与左右等。意见围绕五大领域、三大环节,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五大领域分别是: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优化国十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推广低碳交通运输工具;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推行绿色规划建设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6、。三大环节分别是:实施全面节约故略,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增效,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加大绿色产品供给,积极扩大绿色消费:发挥科技创新支掾作用,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开展创新示范推广。意见提出完善绿色特型政策体系.财彳兑政策方面,积极构建有利丁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的财税政策体系,落实相关梭收优惠,完善绿色税制。金融工具方面,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年限至2027年年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积极发展绿色股权融资、绿色融资租赁、绿色信托等金融工具。投资机制方面,中央预算内投资对重点项目积极予以支持,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
7、与绿色低碳项目.价格政策方面,深化电力价格改革,完善水价政策,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改革。布场化机制方面,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温室气体自愿诚排交易市场建设,完容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标准体系方面,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完善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和工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意见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顶值设计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科学开展考核,加强评价考核结果应用。中共中央国务
8、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2024年7月31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武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旗量发展道路,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9、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工作中要做到:一一坚持全面转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一一坚持协I可转型.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实际,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科学设定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先行探索。一一坚持创新转型。强化支摔绿色转型的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进
10、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因地制宜发展新版生产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绿色转型提供更强创新动能和制度保障。一一坚持安全转型。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妥善防范化解绿色转型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挑战,切实保障粮食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主要目标是: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蟹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
11、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球色低碳航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行降,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二、构建绿色低碳高质:ft发展空间格局(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健全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上空间规划体系,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件类空间布局。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推进主体功能综合布局,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完善差异化政策。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系统谋划海洋开发利用,推进陆海协同可持续发展。(一)打造绿
12、色发展育地.加强区域绿色发展协作,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和协同转型,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推进京津翼协同发展,完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支持维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持续加大对资源型地区和革命老区绿色转型的支持力度,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三、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大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广
13、节.能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推进工艺流程更新升级。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同,持续更新土地、环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约束性标准,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建立健全产能退出机制.合理提高新建、改扩建项目资源环境准入门槛,坚决遇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IIU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企业,打造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和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托管服务。推动文化产业高痂量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14、发展。枳极鼓励绿色低碟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五)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介,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等领域的应用,实现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推动各类用户“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绿色低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既有设施节能降碳改造,逐步淘汰“老旧小散”设施。引导数字科技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上下游企业提高减碳能力。探索建立环境污染和气象灾害高效监测、主动预警、科学分析、智能决
15、策系统。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与时空信息赋能应用。四、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六)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坚持先立后破,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深入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钳懈长,接下来5年逐步减少,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积极有序推进散煤替代。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降破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合理规划建设保障电力系统安全所必需的调节性、支掾性煤电。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
16、能源源令发展。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设。(七)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的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推进笈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开发。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合理布局和平稳建设节奏。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亚提高到25%左右.(八)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清洁能源基地、调节.性资源和输电通道在规模能力、空间布局、建设节奏等方面的衔接协同,鼓励在气源可落实、气价可承受地区布局天然气调峰电站,科学布局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光热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快 经济社会 发展 全面 绿色 转型 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66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