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关于申请授予博士学位的规定.docx
《大学关于申请授予博士学位的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关于申请授予博士学位的规定.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大学关于申请授予博士学位的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学位条例、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为规范我校博士学位申请与授予工作,保障博士学位授予质量,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及学校规章制度的我校中国籍博士生,以及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及学校规章制度的国际博士生,满足申请学位的基本要求,可按照本规定申请授予博士学位。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三条学位申请人应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计划,通过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等课程考试并取得规定的学分,完成科研或实践训练,通过学位论文答辩,遵守学术规范,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第四条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
2、评定的主要依据。学位论文选题与综述、规范性要求及成果创新等要求应符合学院及学科的相关规定。第五条鼓励博士生在国家需求、科学前沿、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高水平、引领性、原创性研究并取得创造性成果。成果的创新性是评价学位论文水平的重要参考。第六条申请博士学位的创新成果应在相应学科领域体现一流水平、具有创造性。成果可通过高水平的学术期刊论文、学术会议论文、专著、专利、作品、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呈现。具体要求及认定办法按所在学院和学科的学位标准执行。第三章学位论文预答辩第七条由所在学科组织5名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预答辩小组,其中中级职称专家必须具有博士生培养资质,且中级和副高级专家不超过3名
3、。预答辩小组设负责人1名。博士生本人的指导教师须参加其学位论文预答辩,但不作为预答辩小组成员。第八条预答辩会举行之前,预答辩小组成员应对博士学位论文初稿、开题报告、专家的开题论证意见、学位论文年度考核评价和建议等材料进行全面、细致、充分的预审。第九条预答辩会应包括以下程序:L介绍论文情况:论文作者重点对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关键性结论进行论证,导师对博士生的研究情况作全面介绍。2.质疑并评价:预答辩小组成员对学位论文初稿进行质疑,对论文的创新性、学术水平及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立论依据、研究成果、关键性结论等做出评价并得出结论。预答辩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合格:提交学位论文评审。基本合格:
4、修改论文,由导师和学科审核通过后提交评审。不合格:全面修改论文,经导师审核后重新进行预答辩。第四章学位论文评审第十条学位论文评审一般于答辩前3个月进行,既可选择进行国内评审,也可选择进行国际评审,评审通过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第十一条提交论文评审时,同时进行学位论文学校抽检,被学校抽检的学位论文,按照XX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抽检的暂行规定执行。第十二条学校鼓励各学院开展学位论文国际评审,具体按照XX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国际评审与答辩办法执行。第十三条国内评审的学位论文,分别由三位同行专家评审,其中一份由所在学科聘请1名副教授以上职称(含副教授,副教授级专家须有博士学位)同行专家评审,另外两份由学校聘请
5、2名校外教授级同行专家进行双盲评审。第十四条论文评审结果一般在2个月内(自论文提交评审之日起计算)返回。评审意见超过2个月(寒暑假及国家法定假日除外)未返回者,经导师同意,可申请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后可申请博士学位。如答辩后返回的评审意见出现异议情况,论文作者仍应按照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论文。第十五条评审结果单项或总体评价不合格的论文为异议论文。异议论文由学院组织校内同行专家进行复评后提交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第十六条培养质量较高的学院可自我把控学位论文质量,自行制定符合学科特色的论文评价指标和评审办法,报学部审核、学校备案后执行。校学位办将对未参加双盲评审的论文进行抽检,评估论文质量,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关于 申请 授予 博士学位 规定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