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指南-全文及申报表.docx
《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指南-全文及申报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指南-全文及申报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指南为科学、规范、有序推进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支撑引领江苏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及省互联网+教育发展相关文件、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江苏省“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等文件要求,结合江苏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指南。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为核心目标,以需求牵引、应用为王、
2、特色发展、安全运行为工作思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区域教育发展模式,推动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赋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建设原则育人为本,创新引领。坚持以师生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以新T弋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理念重塑、学习方式重构、业务流程再造和人才培养模式重建。系统布局,特色发展。立足区域教育实际,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篇布局,强化多方联动,科学有序推进智慧教育样板区整体建设、特色发展。应用驱动,数字赋能。面向学校、师生和社会需求,聚焦区域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难点问题,深化常
3、态化应用,探索创新性应用,全面赋能教育改革发展。开放共享,生态重构。坚持互联网思维,推动平台、资源、工具、应用、数据的规范共享,打造更加集约高效、开放灵活、安全可控、协调发展的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三)建设目标“十四五”期间,遴选30个左右的地区培育建设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在智慧教育支撑环境、智慧教育资源供给、智慧教学创新实践、智慧教育治理转型、智慧教育评价改革、智慧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可复制推广的应用场景与经验案例,探索区域整体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示范带动区域教育及全省教育数字化高质量、特色化、可持续发展。二、建设任务(一)共性要求智慧教育样
4、板区建设旨在引导信息化发展基础好、水平高、条件具备的地区在全省率先开展智慧教育创新探索和实践。通过培育并认定为省级智慧教育样板区的地区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省级智慧校园合格率达85%,至少建有2所省级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其中1所可为职业学校智慧校园。2 .出口带宽达到IOOoMbPS的学校比例达95%,无线网络实现校园全覆盖,支持IPv6访问的教育网络、网站和系统比例达90%o3 .拥有交互式多媒体设备的教室占比达95%,数字化教学终端教师覆盖率达100%,正版软件覆盖率达85%04 .国家、省智慧教育平台学校覆盖率达100%,已建有的区域平台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
5、台体系进行学习的学生比例达90%。5 .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在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覆盖率达100%,建有2个以上省级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并常态化开展网络研修。6 .在教、学、考、评、管等智慧教育建设应用及前瞻性研究方面,获得省级以上表彰或认定的优秀成果及案例不少于5个。7 .至少形成1个区域示范性特色应用场景。8 .省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教师参训率达100%,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合格率达100%。9 .区域教育信息化技术部门人员配备不少于3人。10 .近三年未发生重特大网络安全事件。(二)特色发展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注重特色发展,各申报地区根据区域教育发展基
6、础、实际需求和优势特点,可以从以下建设方向中(但不局限于以下方向)选择重点方向开展前瞻性探索。方向一:智慧教育支撑环境1 .建设高效教育专网(1)高质量建设教育专网,实现区域教育网络和省教育骨干网安全高速互联、可管可控。按需扩大学校出口带宽,实现中小学固定宽带网络万兆到区县、干兆到校、百兆到班。(2)推进教育系统IPv6规模部署,100%的教育网络、网站和系统支持IPv6.通过5G、千兆无线局域网等方式,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2 .加速平台互联融通(1)充分利用各级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教学、管理等各类应用,为广大师生提供一站式教育服务。(2)已建有的区域智慧教育平台与上级智慧教育平台无绛又寸
7、妾,实现开放共享、数据互通、应用集成、协同服务,提供适用、好用、乐用的信息化应用服务。(3)创新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强化平台在资源共享、学习支持、网络教研、监测评价、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功能。3 .打造新型教学空间(1)推进普通教室及实验室、图书馆等专用教室智能化改造,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智能实训室、网络研修教研室等。推进基于物联网的校园智能管理,实现教学、办公和运动等场所温度、照明的自动调节及空气质量的监测预警,打造绿色校园。(2)构建虚实融合、智能适应、灵活接入的校园泛在学习空间,普及数字化学习终端,支持学生利用数字化终端开展随时随地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加强数字化学习终端进校园
8、的规范管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设备。(3)升级网络学习空间,支撑泛在学习和空间掌上服务。探索数字李生学校、数字联盟学校建设,促进线上线下教育有机融合、校内校外教育相互融通。方向二:智慧教育资源供给4 .开展新资源建设与应用(1)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网络思政课程等资源进校园、进课堂,打造网络思政教育共同体,实现思政教育跨学校、跨区域联动。(2)建有丰富多样的“五育并举、交叉融合类数字资源并通过平台共享,支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多样化、高质量开展。(3)持续放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效能,在国家及省智慧教育平台、省名师空中课堂、城乡结对互动课堂、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与应用创新等方面形成特色成果或优秀案例。
9、(4)探索数字资源在课堂教学、居家学习、家校共育、项目探究、研学旅行等场景下的创新应用模式,强化资源对教师精准教、学生个性学的支撑作用。(5)建设基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虚拟仿真实验、智能工具等新形态数字资源,支持师生开展互动式、探究式、沉浸式教学。5 .探索数字资源协同供给(1)构建多主体参与、多渠道供给、多形式服务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体系,支持学校购买和使用符合条件的社会化、市场化优质资源,探索政府购买、校际团购、按用付费等数字资源供给方式。(2)创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支持校际之间、学校与社会机构之间共建优质特色课程资源,推动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科技馆等社会资源开放共享
10、。提高资源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对海量资源及应用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实现数字资源的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推送与高效管理。(3)探索建立管理者、师生、社会人员等多方参与的数字教育资源质量监管体系,实现从资源生产、遴选、流通、使用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基于用户评价和第三方评估的资源质量评价机制,打造更高质量、富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数字资源供给生态。方向三:智慧教学创新实践6 .实施多元智慧教学(1)推广普及智慧课堂,探索虚拟现实、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教学应用,着重提高课堂教学质效,形成10个以上具有示范引领价值的智慧课堂案例。(2)区校协同建立数据驱动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帮助教师用好数据和平台,
11、结合学科特点和课型所需,探索大数据支持下的教学改革。(3)开展智能助教等教育应用的试点示范,探索人工智能支持的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形成5个以上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优秀案例。(4)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音体美劳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适合课程特点的智能化教学模式,形成5个以上具有示范引领价值的教学案例。7 .开展灵活弹性学习(1)利用智慧教育平台、网络学习空间等应用,支持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场所开展泛在学习。(2)利用智能学伴、智能学习舱等应用,提供适应性学习资源和智能学习服务,拓展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3)推进创客教育、STEM教育,推广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
12、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8 .探索智慧作业管理(1)充分利用智慧作业管理平台、智能笔等方式,加强作业设计、分发、批改、反馈、公开等全流程管理,实现对各校各学科作业量和学业负担情况的动态监测。(2)研制或落实中小学作业质量相关标准,加强各学科作业研究,实现线上线下作业数据的高效采集,探索数据驱动的高质量作业设计与智能化评价,持续提高作业质量。(3)充分利用省名师空中课堂等平台的在线答疑务,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作业辅导等需求。方向四:智慧教育治理转型9 .建构区域教育数据大脑(1)建设区域一体化教育数据仓,基于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各类教育教学与管理数据的标准化采集与汇聚共享。(2)加强教育数据治理,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智慧 教育 样板 建设 指南 全文 申报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7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