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技术规范.docx
《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技术规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O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技术规范一、孤独症定义孤独症是儿童早期发生的一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孤独症儿童的环境适应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及自我照顾能力均较差,有的需要终身照顾,不能回归社会,因此加重了相关家庭及整个社会的负担。二、儿童孤独症筛查初筛机构对儿童采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CHAT-23A筛查量表”和2项高危社交警示行为观察等方法进行初筛。复筛机构对初筛异常者采用“儿心量表一口”或其他等同的发育量表、CHAT-23B筛查量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等方法进行复筛。筛查项目及时间表见附件1.1.o(一)筛查对象O6岁儿童。(二)初筛1.初筛时间1岁以内婴儿期4次
2、,分别在3、6、8、12月龄时;1至3岁幼儿期4次,分别在18、24、30、36月龄时;学龄前期3次,分别在4、5、6岁时。2.初筛项目及方法(1)对O6岁儿童,应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附件1.2)初筛,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预警症状。相应年龄段任何一项预警征象筛查异常,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2)对18月龄儿童,同时应用“CHAT-23筛查量表”(附件1.3)初筛,结合2项高危社交警示行为观察(附件1.4)。如果儿童在18月龄未能进行筛查,则需要在24月龄完成筛查。“CHAT-23A筛查量表”中共23个项目,每个项目2级评分,除第16项以外,其余所有项目回答“没有”或“偶尔”
3、算作“否”,回答“有时”或“经常”算作”是:量表中项目11、18、20、22回答“是”,其余项目回答“否”视为项目不通过。若核心项目2、5、7、9、13、15、23中有两项或以上不通过,或者在全部项目中有六项或以上不通过者,为筛查不通过,提示存在孤独症风险。高危社交警示行为观察共2个项目,包括叫名回应和对语言的回应。每个项目的两轮测试均表现出“无回应”视为项目不通过。两项均不通过者,为行为观察不通过。(3)询问家长,了解儿童是否出现语言功能和社会交往能力障碍或倒退。例如,无法用语言表达、无目光对视、重复刻板行为,或以前可以用语言表达、以前有目光对视,现在无法用语言表达、现在无目光对视等。(4)
4、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初筛异常。一是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存在一项及以上异常。二是CHAT-23A筛查量表或高危社交警示行为观察提示存在孤独症风险。三是病史询问或观察发现任何年龄段儿童出现语言功能和社会交往能力障碍或倒退。(5)根据检查结果,填写上海市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档案(附件1.5,表2表4)。未发现异常的,告知家长定期带儿童接受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发现异常的,立即进行健康宣教和干预指导,同时告知家长及时转诊。3.转诊对于初筛异常儿童,初筛机构应指导家长在30日内转诊至复筛机构进行复筛。有条件提供复筛服务的初筛机构应在当天进行复筛。(三)复筛1 .复筛项目及方法(1) 了解儿童
5、现病史,询问和观察儿童有无语言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刻板、兴趣狭隘等症状,了解初筛结果等。(2)对06岁儿童,应用“儿心量表-II”或其他等同的发育量表复筛。“儿心量表-口”从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5个能区测评儿童发育水平,评估总分低于70分者,提示存在发育障碍;评估总分在80分以上但语言、适应能力或社会行为任何一个能区单项得分低于70分者,提示存在发育偏高;评估总分为7079分者,为结果可疑,应在3个月内到原复筛机构复查。其他等同的发育量表,评估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如结果可疑者应在3个月内复查。(3)对1824月龄儿童,同时应用“CHAT-23B筛查量表”(附件1.6)复筛
6、。量表中共4个项目和1个总体测评项目。量表第1项回答“没有、偶尔”,第2项回答“否”,第3项回答“模仿、否“,第4项回答“没有、光指、光看”视为项目不通过。第卜4项中2项不通过者,为筛杳不通过,提示存在孤独症风险。总体测评项目回答“没有、偶尔”视为不通过,仅仅记录结果。对24月龄以上儿童,同时应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M复筛。量表中共5个能区57个项目。评估总分大于等于53分者,为筛查不通过,提示存在可疑孤独症症状。(4)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复筛异常。一是病史询问或观察发现有语言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刻板、兴趣狭隘等一项及以上异常。二是“儿心量表TI”提示存在发育障碍或发育偏离,或者其他
7、等同的发育量表提示存在发育异常。三是孤独症筛查量表提示存在孤独症风险或可疑孤独症症状。(5)根据检查结果,填写上海市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复筛记录表(附件1.5,表5)。此表一式两份,一份由复筛机构留存,一份交家长。2 .转诊对于复筛异常儿童,复筛机构应指导家长在30日内转诊至ASD诊断机构。三、儿童孤独症诊断ASD诊断机构承担儿童孤独症诊断服务。(一)诊断对象复筛异常儿童。对初筛异常儿童也可提供诊断服务。(二)诊断方法通过病史询问、行为观察、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孤独症量表测评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等,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IO)孤独症诊断标准进行综合评估后诊断。1.病史
8、询问。详细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史,重点询问社交沟通、言语、认知能力、运动等方面的发育情况,了解儿童现病史、既往史以及父母孕育史、家族史等。2 .行为观察。以对儿童的行为观察为主,重点观察儿童社会交往、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可设置一些特定环境与活动,观察儿童的社交沟通、对人的反应、对环境与玩具的反应、目光对视情况、注意状态、自发言语表达和特殊言语表现、情绪调节、特殊行为和兴趣、躯体活动和运动协调等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发育量表测查时的行为表现也应适当记录。3 .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了解体格生长情况,测量头围、身高、体重,了解发育情况,观察面部特征及全身皮肤,检查有无先天畸形、视听觉障碍,检查神经系统有
9、无异常体征等。4 .量表测评。应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等量表进行测评。CARS量表共15个项目,每个项目4级评分。评估总分小于30分为非孤独症,大于等于30分为孤独症。5 .辅助检查。与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所致精神障碍进行鉴别,或对符合孤独症诊断标准的儿童寻找可能相关的致病因素。可结合儿童具体情况,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如电生理检查(脑电图、诱发电位)、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磁共振)、染色体和基因检查等。诊断孤独症,还需与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智力发育障碍、反应性依恋障碍、童年社交焦虑障碍、选择性缄默症、儿童精神分裂症等进行鉴别诊断。同时注意共患病的诊断,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
10、碍、癫痫、强迫症等。(三)转诊指导1 .对于确诊孤独症的儿童,向家长说明诊断结果和病情,告知可采取的干预方法、政府有关部门的干预救助政策及信息,选择适宜的干预康复场所。2 .对于排除孤独症的儿童,结合临床症状、发育评估及相关检杳结果,向家长说明诊断情况。如发现有孤独症以外的健康问题,应告知到相应医疗机构进一步接受诊断和治疗。3 .对于暂时不能确诊孤独症的儿童,告知家长2个月后到原ASD诊断机构复查,并指导家长尽早开展干预。根据诊断结果,填写上海市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诊断记录表(附件1.5,表6)。此表一式两份,一份由ASD诊断机构留存,一份交家长。四、儿童孤独症干预康复(一)基本原则1.
11、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预后,实施干预越早越好。确诊儿童应立即干预,针对初筛、复筛阶段符合转诊条件的儿童均应及时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和干预。4 .个体化干预。孤独症儿童发育水平各不相同,应测评患儿社交、语言、认知、适应能力等各个能区的发育水平,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教育干预计划。5 .科学循证。目前孤独症干预方法很多,应选择有明确循证医学证据的科学有效方法。6 .长程高强度。孤独症作为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需要长期干预,干预时长一般需要持续数年甚至更长。同时,必须保证每天有足够有效的干预时间,每周干预时间应在20小时以上。7 .基层为主。积极推进以区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2、为基础,家庭积极参与的干预康复模式,帮助孤独症儿童实现就近就便干预。同时,发挥市级医疗保健机构骨干作用,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指导。8 .家庭参与。鼓励家庭和家长积极参与干预,对家庭和家长进行全方位支持和教育,提高家庭在干预中的参与程度。(二)干预方法1.行为干预。根据年龄、发育水平等选择有循证医学依据的早期干预方法,以改善社会交往、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能力为核心内容,以行为疗法为基本手段,结构化教育与自然情境下养育为干预基本框架,培养生活自理和独立生活能力,减少不适应行为,提高生存技能和交往能力。9 .家庭干预和支持。父母及家人的参与和支持是孤独症儿童干预和康复的重要策略和措施。通过科普宣教、示范咨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孤独症 干预 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76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