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关于印发《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 认知障碍友好环境建设指引》的通知(津民发〔2024〕9号).docx
《天津市民政局关于印发《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 认知障碍友好环境建设指引》的通知(津民发〔2024〕9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民政局关于印发《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 认知障碍友好环境建设指引》的通知(津民发〔2024〕9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天津市.民政局关于印发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认知障碍友好环境建设指引的通知各区民政局:为高标准推进民心工程养老服务项目建设,提升我市养老服务智慧化、专业化水平,市民政局组织力量编制了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和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认知障碍友好环境建设指引。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附件:1.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2.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认知障碍友好环境建设指引2024年5月31日(此件主动公开)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1建设目标1.1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与效率,满足老年群体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1.2建设目标:构建
2、一个集智能化、信息化、便捷化于一体的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体,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实现养老服务的高效、集约与可持续发展。13本指引从建设原则、基本要求、场所建设、服务内容、服务开展、监督管理等方面对本市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供具体指导。2建设原则2.1需求导向: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护理服务、健康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2.2智能化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服务的智能化水平。23资源整合: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2.4人性化设计:考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提供舒适、安全、暖心的服务环境。3基本要
3、求3.1 网络要求3.1.1 宜将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并符合GB/T22239-2019要求。3.1.2 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有关规定,建设、运行、维护智能化养老服务相关系统,并按要求与政府相关部门养老服务或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进行数据对接,落实互联网安全保护和信息安全技术措施,符合GBZT35273-2020要求。3.2 环境要求3.2.1 应利用智能技术实时监测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信息系统及相关智能化硬件设备,保障信息化系统、智能化设施设备正常运行。3.2.2 应在室外区域通过视频监控设备,监测并记录养老服务综合体的出入情况。3.3 谀施设备要求3.3.1 应配备
4、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合理位置配置大屏,实现对老年人入住管理、照护服务、安全监测、饮食管理等场景信息化构建;针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例如:助餐,社区活动,健康管理,家庭养老床位等场景进行信息化构建。支持可配置化,对外提供AP1.接口,内嵌标准工具集,可根据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运营情况进行定制开发和设计。3.3.2 应提供多元化、操作简单的适老化智能化设施设备,满足老年人的智慧化养老服务需求。3.3.3 设施设备应符合GBZT36951-2018的相关要求。334应对各类智能化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335对有意愿使用智能化设备的老年人开展护理照料需求评估,依据评估结果配
5、置可选项中的智能化设备。3.4 人员要求3.4.1 提供智慧化服务的工作人员应具备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文化程度、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有相应的从业资质或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后上岗,能够对信息化系统、智能化设备进行日常运维和操作培训。3.4.2 相关工作人员应参加智能化技术和产品的培训,确保能够熟练掌握智慧化服务的规范、流程和操作。3.5 数据管理要求3.5.1 应保存老年人信息、护理人员服务信息及机构运营等信息,建立数据库,采取数据备份、故障恢复等技术手段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3.5.2 应建立数据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和制度,通过智能化技术保护老年人隐私数据,防止信息泄漏。3.5.3 出入口视
6、频监控记录保管期限应不少于90日。3.5.4 应符合GBZT35273-2020中数据安全的相关要求。4应用场景4.1 智弘拄持4.1.1 应配置人群流量智能监测摄像头或其他智能设备,统计每日到访人流量。对到访人流量可做到监测分析。4.1.2 可选配体温测量、身份识别等智慧化门禁系统及相应智能设备,自动识别来访人员信息,电子测量人体体温,方便工作人员和探访家属进入,防止可疑人员非法进入机构、权限外人员进入限制区域。4.1.3 符合JGJ/T484-2019中4.5的要求。4.2 智慧评估4.2.1 应配置相关专业评估软件及智能化技术,对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基础运动能力、精神状态和感知觉与社会参与
7、度等方面进行入院评估、阶段性评估、即时评估。4.2.2 应符合GB/T42195-2022中4.2的要求。4.3 智慧安防4.3.1 应配置烟感报警器、电力脉象仪,可选配智能地板、水浸、燃气报警器等监测设备,对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实行消防监控,以及漏水、漏电、燃气泄漏等危险情况的24小时自动报警和处理。432应编码归档安全设备,动态开展安全设备检修管理。4.4 智慧监护4.4.1 应在老人房间内配置紧急呼叫报警器。4.4.2 应配置防跌倒毫米波雷达,实时探测老人状况,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智慧平台报警并通知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4.4.3 可选配在老年人纽扣中植入RF1.D技术产品,实现对老人
8、的实时定位。4.4.4 可选配在老人床侧放置智能地垫,实现对老人在床、离床行为的监测。4.5 智弘关爱4.5.1 应配置智能养老机器人,满足宣传讲解、智慧监控、语音交互、娱乐互动、无接触配送等服务。4.5.2 可选配房间智能设备,支持家属通过视频等方式对老人进行远程探视。4.6 智重照护4.6.1 应配置多功能护理床,提升便捷化照护服务能力,降低工作人员护理压力。4.6.2 应配置毫米波体征监测雷达,通过探测老年人呼吸、脉搏、睡眠质量等多项体征指数,对夜间安全及睡眠情况进行实时监测。4.6.3 应配置全自动防压疮充放气床垫,实时监测老人卧姿睡姿,对压疮风险进行智能化预警。4.6.4 可选配智能
9、药盒,根据老人身体情况、服药情况,对老人服药用药情况进行智慧化管理。4.7 智慧健康管理4.7.1 应建立老年人基本信息、健康评估、健康监测等全链条的电子化健康管理档案,形成老年人能力等级评估报告和健康报告。4.7.2 可选配穿戴式、非接触式、无感式设备(包括:智能体检设备、中医诊断设备、智能眼底筛查设备等),实时或定时采集老年人的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信息,记录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自动发现指标异常并及时提醒。4.8 智生健身康笈4.8.1 可选配器械可视化训练系统设备、言语认知训练系统设备、数字OT系统设备、步态训练系统设备等,根据医疗人员的评估和诊断,通过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的
10、康复辅助器具,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肢体运动康复、视听力康复、言语康复等服务。4.9 智生助井4.9.1 应配置智慧化点单机、结算设备,便利老年人自助点餐、自助结算并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实时补贴优惠。4.9.2 可选配智能化餐饮管理系统,制定符合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症等慢病老年人饮食要求的食谱,实现智能化营养搭配。4.10 智北延伸一居家上门服分4.10.1 可选配便携式智能随诊包,居家智能监控硬件等硬件,链接平台,提供线上结合线下的点单式服务。通过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现有智能化服务平台及产品,将服务延伸至更多的社区及家庭用户,为更多家庭带来智能化应用的便捷服务。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认知障
11、碍友好环境建设指引1范围本指引提供了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认知障碍友好专区环境设置的总体原则、总体要求、通用细则,以及居住、卫浴、交通、餐饮和活动等空间的设置指导。本指引适用于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中新建或改建专门认知障碍照护专区的环境设置,也适用于一般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峭进老年人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的环境设置。2总体原则1.1 确保环境的安全性最大程度降低环境中导致老年人各类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并对环境中的危险元素加以管控。1.2 保持环境的稳定性与熟恚性营造小规模、居家式的环境氛围,鼓励老年人携带一定数量的喜爱或有纪念意义的个人物品。1.3 改计定标识确保老年人能够方便地看到简
12、明、易懂的时间线索,设置方向引导标识以提升其空间定向的独立性。1.4 提供适当的感官刺激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方面,增加环境中有益的刺激,减少不良的刺激。1.5 保甘私宓性知社交性提供保护隐私,独处的空间与不同规模的小组活动空间。3总体要求3. 1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的建筑基地与总平面、建筑设计、建筑设备应符合JGJ450的相关规定。3.1 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的运营管理应符合GB/T35796,GB38600的相关规定。3.2 3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GB55019的相关规定。3.3 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的图形符号与标志应符合MzJT131的
13、相关规定。35宜配置符合JGJ/T484相关规定的养老服务智能化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出入口控制、视频监控、安全技术防范、电子巡查等。4通用细则4. 1平面布局1.1.1 宜采用小规模组团方式设置相对独立的认知障碍照护单元,每个单元的规模宜控制在1520人。1.1.2 同时设置多个认知障碍照护单元时,其位置宜相互毗邻。1.1.3 照护单元内平面布局宜使老年人的行动路径自由、连续。照护专区的平均建筑面积不应低于25平方米。照料单元内的单人间居室使用面积不应低于10平方米,双人间居室使用面积不应低于16平方米,多人间居室的床均使用面积不应低于6平方米。4.2 设施设备4.2.1 老年人自主使用的设施设
14、备及日常用品,应易于识别且安全,便于操作。4.2.2 示例:居室门、门把手、床椅、衣柜、餐具、开关、按钮、马桶圈。423工作人员使用的设施设备及日常用品,应采用隐蔽式设计。4.2.4 示例:清洁用品收纳柜、保洁室房门。4.2.5 窗户宜采用下悬内倒和内平开复合的开启方式,且平开窗窗扇的开启角度不宜大于30。4.2.6 居室内应安装适宜认知障碍老年人使用的呼叫系统,可采用人脸识别、红外线感应报警、离床感应等智能化设施设备。4.2.7 公共就餐区域可参照居家环境配置微波炉或电磁炉、电饭煲、冰箱、冷热水饮水机、消毒柜等小家电。也可由具备同类功能的其他设施设备替代。部分设施设备,如冰笳、冷热水饮水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 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 认知障碍友好环境建设指引 天津市民政局关于印发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8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