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docx
《“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十团基础恻给视加一、发展现状1(一)发展基础1(二)面临挑战4二、发展趋势和需求分析4(一)发展趋势4(二)需求分析5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7(三)发展目标8四、主要任务9(一)加强现代测绘基准运维9(二)推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10(三)深度融入自然资源管理10(四)推进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10(五)提高基础测绘公共服务能力11(六)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11五、重点工程11(一)现代测绘基准体系运维工程1212(二)遥感数据获取工程(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与更新工程13(四)实景三维建设工程14(五)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15(六)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2、体系建设工程16(七)自然资源管理服务工程17六、保障措施18(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规划实施18(二)加大经费投入,建立长效机制18(三)优化人才结构,做好队伍建设18(四)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工作效能18(五)强化信息安全,筑牢保密红线19市“十田方”基础测合视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基础测绘是服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发展基础测绘,提升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对于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的建设具有
3、重要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和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的规定,按照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省“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目标,结合实际,编制本规划。规划范围为全市域,规划期限为5年(2021-2025年)。本规划是市“十四五”期间编制基础测绘年度计划、财政投入及具体组织实施的主要依据。一、发展现状(一)发展基础L基础测绘发展环境持续完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颁布实施,省政府出台了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市政府印发了市“十三五
4、”基础测绘规划,为全市基础测绘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自然资源系统机构改革完成,基础测绘融入自然资源管理整体格局,成为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履行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全市基础测绘投入1380万元,保障了遥感影像获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等重大工程的实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全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壮大,拥有测绘资质单位7家,开展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实景三维模型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2 .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十三五”期间,配合省级基础测绘完成了全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一张网”建设;开展了全市96座测量标志日常管理和年
5、度巡查维护,确保了测量标志使用效能;完成了自然资源数据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实现了各类空间数据测绘基准的统一。共享获取了全市域0.5米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1:10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2米格网数字高程模型。完成了城市规划区110平方千米、16个镇驻地33平方千米1:500比例尺,全域1495平方千米1:2000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完成了城市规划区IK)平方千米、镇驻地33平方千米1:5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更新,全域1495平方千米1:2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重点要素生产,高铁新区21平方千米地理实体数据生产;完成了市高铁站、市火车站、市汽车总站室内三维精细模型(I级)制作,城
6、市规划区110平方千米、16个镇驻地及工矿区80平方千米优于0.05米分辨率实景三维模型制作,完成全域1495平方千米0.2米分辨率地形级实景三维模型制作,融合房地一体项目全市村庄191.07平方千米0.012米分辨率实景三维;完成了全域1495平方千米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入库;完成市主城区200千米主次干道及部分重点商业区街景数据采集。3 .基础测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公益服务职能进一步凸显,累计向全市社会各界提供各类比例尺数字线划图和数字正射影像图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9112幅、实景三维模型数据140平方千米,为城市规划、乡村振兴等重点工程项目提供基础测绘保障服务。在线地理信息服务成效突出,开展了省
7、级试点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汇聚、整理了约15TB的基础地理数据,完成时空大数据平台(桌面版、移动版)的开发和部署。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有效支撑了17个部门的30余个业务系统;平台框架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基本建成,实现重点要素动态更新,其他要素年度更新。公共地图服务能力再提升,“十三五”期间,修编了市地图和城区图,为政府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统筹实施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完善了应急测绘保障工作机制,制定了预案并开展应急测绘保障演练,应急测绘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二)面临挑战1 .基础测绘数据资源储备仍需加强“十三五”期间,开展了多源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和实景三维建设工作,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实体化程度不高、
8、更新频次较低,与新型基础测绘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从生产组织模式、产品形式等方面加强探索研究。2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仍需提高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初步建设完成,但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支撑自然资源管理的潜能未完全挖掘。基础测绘成果整合和共享方式需要提升,公共地图服务的样式较为单一,对于乡村振兴的支撑较少。测绘人才队伍储备不足,技术装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仍需加强。3 .支撑自然资源管理能力仍需深化在精细化服务自然资源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调查监测、确权登记、生态保护修复、执法监察等方面,数据基底作用和技术支撑能力尚需加强。服务于常态化、自动化的全域自然资源遥感监测的效果不明显,还不能满
9、足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二、发展趋势和需求分析(一)发展趋势L新时代基础测绘面临新机遇地理信息日益融入人民生产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加快基础测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高质量的地理信息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促使基础测绘加快融入自然资源和规划业务链,成为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履行的重要支撑。基础测绘需求牵引力增强、市场驱动力提升,正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4 .新型基础测绘发展不断加速基础测绘正处于由传统向新型转换的新阶段。以联动更新、按需服务、开放共享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正加速形成。基础测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地理实体数据、实景三维模型、地表形变数据、水下地
10、下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等将成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 .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交叉融合,智能分析、深度挖掘、实景三维模型构建等能力迅猛发展,不断促进基础测绘业务体系技术变革和产品服务创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组网,支撑现代测绘基准体系能力持续增强,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应用不断深入。(二)需求分析1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市作出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部署,着力打造新时代县域经济强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知名商贸集散地、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新时代历史文化传承新高地,都需要基础测绘提供基础性、先行性支撑,同时为培
11、育综合物流、智慧物流、绿色物流新业态,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支持。2 .区域协调融合发展的需求京沪高铁沿线高端制造业产业带、鲁南经济圈、大运河文化带等重大发展战略在交汇叠加。市深度参与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都离不开基础测绘提供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生态体系等空间信息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服务支撑。3 .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的需求抢抓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建设机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都需要基础测绘提供乡镇地图服务,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4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创建
12、数字李生城市模型,建设数据统管、平台统一、系统集成和应用多样的“智慧城市大脑”,都需要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为新型智慧城市提供安全自主可控的时空信息服务。5 .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需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推动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都需要基础测绘提供三维立体、时空地理信息数据支撑。三区三线科学划定、空间规划编制、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等工程的实施,都离不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支持。6 .服务社会公众的需求地理信息已经深度融入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在智慧交通、公共安全、智慧农业等方面,需要北斗、遥感和地理信息分析技术作为支撑。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加强国
13、家版图知识宣传教育,深化公益地图在民生产品和服务中的应用。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两服务,两支撑”的根本定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为引领,以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效能为着力点,以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为抓手,坚持深化改革、依法治测、科技兴测、人才强测,为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1 .政府主导,统
14、筹协调夯实基础测绘基础性地位、公益性定位,纳入公共服务范畴,强化政府投入,推进项目部署落地,保障优先发展。坚持地上地下统筹、基础测绘与自然资源其他业务统筹,全市信息化平台数据资源统筹,构建协同、均衡、互补的发展格局。2 .需求引领,精准服务紧贴市高质量发展主线,契合经济社会发展框架,以全新的理念融入自然资源大格局、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资源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坚持需求引领,提高服务质量,精准服务社会发展大局,发挥基础测绘支撑作用。3 .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坚持科技兴测、人才强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转变测绘生产方式和服务方式,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
15、设,提升科技创新对基础测绘发展的贡献率。4 .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创新运行机制,精准把握基础测绘发展趋势,坚持基础测绘与自然资源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基础测绘发展政策支撑体系,提升装备支撑能力,加快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促进基础测绘高质量发展。(三)发展目标全市基础测绘管理体制建设更加完善,测绘工作保障和服务职能更加明确,长效投入、共享应用等机制建立健全,基础测绘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全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基于北斗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日益完善,遥感影像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频次与精细度大幅提升,完成实景三维建设,基本建立全域覆盖、地上地下、二三维一体、多尺度融合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体系。智慧时空大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四 基础 测绘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9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