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古代汉语复习重点.docx
《考研古代汉语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古代汉语复习重点.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一六书造字法六书造字法: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汉字的四大造字法简介:古代中国人将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它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六书根本上是速立在小篆的根底上的,还有不够完善周密的地方。但它仍然不失为了解汉字的最好的纲要。可以说“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最初产生的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是构字方式的一种文字。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
2、的形状,“罪”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焉”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危”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叫I”(草的本字)是两束草,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域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会怠字概述会意字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类指事类,谊同义,同挥,指犹言导向。他这八字的界说比较含混,大致是说,比拼代表某些事物的文,并合其义而成新义,而对这个新义的理解需要依假借字简介假借字汉字是由象形、象意
3、的文字开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开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假借字有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假借字。如“北”,甲骨文作“”,像二人相背。北方的“北”无形可像,就借语音相同的来表示北方的意思。在用字当中既然本有其字,为什么还要另外
4、写一个假借字呢,其中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原因是写书者仓促间写为一个音同的字,历代传抄因其旧而不改;另一种原因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或某一师承,经常习惯以某字代某字用,后世传写也就一仍其旧。假借字-两类情形(1)本无其字的假借本无其字的假借:某些词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人们就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例如:表示“没有谁,没有什么”意思的否认性无定代词,原先没有为它专门造字,就借用与之同音的莫本义为昏暮)字来记录它。这样,“莫”也就成了记录否认性无定代词的专用字。为了区别,人们后来又造了“暮”来表示日暮的意思。“莫”和“暮”的关系,属于古今字的关系。再如借用本义为“燃烧”的“然”,来记录
5、表示“如此,这样意思的指示代词;借用本义为“畚箕”的“其”,来记录代词和语气词;借用本义为“呼叫”的“平”来记录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借用本义为“揭臼的棒槌”的午,来记录十二地支的第七位,等等;都属于这类情况。(2)本有其字的通假本有其字的通假:某些词原先已为它造过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而是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例如:早晚的“早”写成“蚤”;屈伸的“伸”写成“信”;飞翔的“飞”写成“蜚”;屎尿的“屎”写成“矢”,“尿”写成“溺”;背叛的“叛”写成“胖”;抗拒的“拒”写成“距”;修养的“修”写成“修”;等。形声字形声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物
6、的类别而另一个文或字主要是起标声作用的造字方法。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所谓以事为名,即依事类而定其名字。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所谓以事为名,即依事类而定其名字。是说在经某个事物定名而造字时,先确定它在万事万物中的属类,属类确定后就用表示这属类的文(或字)来作新造字的主义局部;左形右声,如钱、材、消、熔等;右形左声,如放、鸭、刎颈等;上形下声,如茅、简、空、室等;下形上声,如柴、酱、盆、鹿等;内形外声,如闻、问、闽等;外形内声,如匪、包、固等。有的形符与声符处在一个角落,如颖,从禾顷声脩,从肉攸声;赖,从贝剌声;J三,从醵壬声。有的形符被声符
7、隔离,如衷,从衣中声街,从行圭声哀,从口衣声衡,从行声。对这样的形声字在分析形体时一定要注意。指本字简介指事字说文解字释字9353个,除了在对“上”、“下”二字诠释时,明确其为指事外,其他即便是后世公认的指事字,均以象形、会意例释之,再加上其叙中关于指事字之界说,言辞简约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例如上J、下、凶等等。上、下两个字是用横线F-J为界,在横线上用一点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上方的位置,写成二,也就是I上字;而在横线下面画符号为FJ,那么是I下字。I凶字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FuJ代表深坑,中
8、间的X符号就是象征掉下坑的那种惊吓的感觉和危险的情形。如段玉裁说文解字叙注云:“指事之别与象形者,形谓一物,事众物,专博斯分。故一举日、月,一举上、下,上、下所之物多,日、月只一物也。学者知此,可以得象形指事之分矣指事不可以会意淆,合两文为会意,独体为指事。”不难看出,段氏认为的指事字,就是那些独体的抽象符号字。指事字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的造字法,用指事法造出的字是指事字。指事字分两种:一种是纯象征性符号构成的,例如:一、二、三、四、上、下等,这类指事字很少;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根底上增加提示性符号构成的,如刃在“刀加一点,表示刀口;“甘”在口内加一点,表示口中含有甘美的食
9、物。转注字是一种完全同义词,从语言的角度上来说,它增加了人们的负担。如今天就只用“老”字而不用“考”字了,“考”的意义用法已经转移。转注字虽然没有产生新的造字方法,但是造出了新字,而且新字往往是形声字。它反映了语音的开展变化或方音的差异;同时它也反映了一种语言文字现象:即文字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形体以适应开展变化了的语言的需要的,它是一种动态的文字现象。转注属于“用字法”。各说文家解释不同。大致有“形转”“音转义转”三说。江声认为所谓“建类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属老部。戴震认为转注就是互训,说文解字“考”字下说“老也”,“老”字下说“考也”,“转相为注,互相为训”的例子。不同地区因为发音
10、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膜,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着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转注字一定义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J、老是也”。所谓“建类一首”,就是指同一个部首:“同意相受”就是指几个部首相同的同意字可以互相解释。例如“老”字和“考”字,就是一对转注字,它们都属“老部”(所谓建类一首)许慎对“老”字的解释是“老、考也”,“考、老也”(所谓同意相受)转注字有三个条
11、件:两字同一部首、二字声音相近、可以互相解释。转注字必须是一对或一组,不能是一个。二、被动语态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什么是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用“为”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用“见”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用“于”去被动“受制于人”(被人控制)“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1 .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
12、主动者)。例如:那么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2 .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例如: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3 .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曹丕与吴质书)吾长见笑于
13、大方之家。(庄子秋水)4 .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参佐无不被系束。(世说新语桓南郡好猎)5 .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盆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宾语前置否认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认句,由“不”、“未”、“毋”、“莫”等否认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认词之后。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
14、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鸿门宴:“良问日: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o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相当多见,有几种情况。一是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苏轼石钟山记)。天大寒,现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宋原送东阳马生序9一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
15、语提前。例如:大王来何操?(操何)(司马迁鸿门宴)沛公安在?(在安)(同上)子何恃而往?(侍何)(彭端淑为学)微斯人,吾谁与归?(与谁)(范仲淹岳阳楼记)不然,籍何以至此?(以何)(司马迁鸿门宴)一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韩愈师说)唯利是图(图利)判断句用”者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方柯者,语文小栈之站长也。”(方柯是语文小栈网站的站长)“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用“者”表判断“方柯者,
16、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用“为”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用“乃”表判断“是乃狼也。”(这是狼)“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I.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得轩志)夫战,勇气也。(左传音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2 .用副词“乃”“那么”“即”“皆”“
17、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3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4 .用否认副词“非”等表示否认的判断。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18、,弊在落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 .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条雄。(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省略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沛公谓张良日:”()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源送东阳马生序)()问:
19、“()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左传曹判论战)2 .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同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3 .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沈括活板)项王日:“壮士!赐之卮酒。”那么与()斗卮酒。(司马迁鸿门宴)有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竖子缺乏与()谋。(同上)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4 .省略介词。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
20、。例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苏轼石钟山记)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固定句式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见于相当于被动句以为相当于把(当作)”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唯是“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与其宁相当于与其宁可”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
21、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第三种:表感慨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假设(跟相)何为(为什么呢疑问句疑问词常见的疑问词有“何”、“安”、乌、“为、“哉”、“奚”、乎、耶”等例句“又安干毒耶?”(又怎么干去怨恨呢?)“尔亦知射乎?(你也懂射箭吗?)“为何人哉?”(是什么人?)“夫子奚不时来观乎?”您为什么不时常来参观呢?)“然那么何时而乐耶?“(但是什么时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古代汉语 复习 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9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