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第五版).docx
《“十四五”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第五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第五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附件1“十四五”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第五版)柳州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9月专题一:柳州新质生产力科技重大专项5方向1: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项5方向2:高端金属新材料及新型功能材料专项16方向3:机械制造与高端装备专项18方向4: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专项24专题二:柳州未来产业发展专项25方向5:人工智能专项25方向6:低空经济专项27方向7:智能终端专项28方向8:机器人专项32方向9:氢燃料汽车专项36专题三:柳州重点研发计划37方向10:汽车新产品新技术攻关专项37方向11:钢铁新产品新技术攻关专项41方向12:工程机械及农林机械新产品新技术专项44方向13:新能源专项45方向14:
2、新材料专项47方向15: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产品攻关专项50方向16:工程预应力新产品新技术攻关专项53方向17:工业气体专项54方向18:轻工业新产品新技术攻关专项55方向19:化工与日化新产品新技术攻关专项57方向20:工艺与制造技术攻关专项59方向21:绿色低碳与环境保护59方向22:食品安全61方向23:智慧城市与公共应用64方向24:疾病诊疗防治体系技术研究应用67方向25:新型医疗技术、医疗材料研究与医药产品开发70方向26:医工合作专项74专题四:科技助推柳州市高成长型工业企业产值倍增行动专项77方向27:工业倍增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攻关专项77专题五: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建设专项78方向2
3、8:柳州市科技创新平台能力建设项目78方向29:技术创新中心能力建设专项79方向30: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力建设专项81专题六:科技型企业培育专项81方向3k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81方向32:瞪羚企业培育专项82专题七:校企合作专项83方向33:校企联合攻关专项83方向34:柳州市“校校企(校企)联合创新中心”专项84专题八:柳州市高层次人才专项86方向35:制造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及团队科技攻关项目86方向36:柳州市青年拔尖人才科技攻关项目87方向37:医疗卫生领域高层次人才专项88专题一:柳州新质生产力科技重大专项方向1: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项子方向1: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研发研究内容:支持通过
4、多项关键技术的攻关,集成开发混合动力新车型。考核指标:(I)对标先进水平,至少研发出1款混合动力汽车新车型;(2)2件发明专利进入实审;(3)发表论文1篇;(4)技术指标由申报单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设置,技术参数应有先进性;经济指标在项目实施期限内应实现1亿元以上新产品产值;(5)培养高级工程师、在职硕士、在职博士2人。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项目总投入:不少于800万元。补助方式:里程碑式补助。资助经费:不超过项目总投入20%。相关说明:公开择优。子方向2:智能网联汽车整车研发研究内容:支持通过多项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多传感器深度融合,提升恶劣天气下的自动驾驶环境感知准确性,集成开发1.2+、1
5、.4级智能网联汽车新车型。考核指标:(1)对标先进水平,至少研发出1款1.2+或1.4级智能网联汽车新车型;(2)2件发明专利进入实审;(3)发表论文1篇;(4)技术指标由申报单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设置,技术参数应有先进性;经济指标在项目实施期限内1.2+、1.4级智能网联汽车新车型应分别实现1亿元、5(X)万元以上新产品产值;(5)培养高级工程师、在职硕士、在职博士2人。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项目总投入:不少于800万元。补助方式:里程碑式补助。资助经费:不超过项目总投入20%。相关说明:公开择优。子方向3:电驱动总成系统研发研究内容:支持以提升电驱动总成集成度与性能水平,提升驱动电机功率密度
6、与效率、提高电机控制器集成度为重点,开展高速电机、高速轴承和高线速度密封件等零部件、低损耗硅钢和低无重稀土磁钢等关键材料、功率器件与无源器件、软件架构与故障诊断、自主主控芯片(MCU)、机电耦合、800V电压平台兼容性、多域融合控制、功能安全与硬件加密等攻关,集成开发纯电驱动总成、插电式机电耦合总成、商用车动力总成、轮毂/轮边电机总成、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等。考核指标:(1)对标先进水平,至少研发出I款电驱动系统(含电机和电机控制器)新产品;(2)2件发明专利进入实审;(3)发表论文1篇;(4)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由申报单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设置,技术参数应有先进性;(5)培养高级工程师、在职硕士
7、、在职博士2人。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项目总投入:不少于800万元。补助方式:里程碑式补助。资助经费:不超过项目总投入20%。相关说明:公开择优。子方向4:新能源动力电池研发研究内容:(1)聚焦动力电池安全性、集成度及充放电性能等维度,开发动力电池主动安全与远程监测技术,升级安全性能;集成CTP高效成组创新技术与轻量化材料应用,提升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综合快充桩布局情况与成本出发,设计开发具备普竞争力、先进性与普遍性的800V高压快充技术;(2)开展核心部件设计选型与技术优化,基于高电压快充要求,完成电池及其核心部件性能计算选型、平台化设计开发,同时通过结构设计与BMS软件控制策略等技术优化
8、措施完成高电压大倍率充电下的安全可靠性能研究。(3)开展高锲三元动力电池研发应用;新型固态电池结构设计和制造;硫正极稳定性提升和锂负极循环性能提升等。考核指标:(1)对标先进水平,至少研发出1款新能源动力电池新产品;(2)2件发明专利进入实审;(3)发表论文1篇;(4)技术指标由申报单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设置,技术参数应有先进性;经济指标在项目实施期限内应实现5000万元以上新产品产值;(5)培养高级工程师、在职硕士、在职博士2人。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项目总投入:不少于800万元。补助方式:里程碑式补助。资助经费:不超过项目总投入20%。相关说明:公开择优。子方向5:核心关键部件及系统研发研究
9、内容:支持在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平台架构、基于域控制器的电子电器架构、动力系统、混动系统、传动系统、热管理系统、人机交互数据库及评价体系、高精度地图研发。考核指标:(I)对标先进水平,至少研发出1款核心关键部件或系统;(2)2件发明专利进入实审;(3)发表论文1篇;(4)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由申报单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设置,技术参数应有先进性;(5)培养高级工程师、在职硕士、在职博士2人。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项目总投入:不少于800万元。补助方式:里程碑式补助。资助经费:不超过项目总投入20%。相关说明:公开择优。子方向6:高性能长续航混动平台及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1)
10、通过整车能耗控制策略优化,并进行自主优化能耗标定、匹配开发高热效率混动专用发动机,寻求用户使用工况能耗最优解;(2)整车热管理自主标定,构建完全自主独立的热管理系统标定能力,实现对整车热管理需求部件热量统一管控,提升整车热管理系统可靠性、效率,以支撑新能源车型新技术的实施及应用:如大功率充电、超低温热泵系统等;(3)开发高效和强劲动力的混动电驱系统;(4)开发高性能大电量动力电池系统,设计开发高集成CTP技术、搭载安全铁锂电芯并集成主动安全功能,动力电池电量N34kWh,支撑整车达成长续航目标,快充时间30minSOC30-80%o考核指标:(I)W1.TC整车馈电油耗W6.21.100km;
11、(2)W1.TC工况纯电续航里程R60km;(3)驱动电机效率满足双87%,驱动电机系统最高效率94%;(4)驱动电机峰值功率N150KW,峰值扭矩310N.m;(5)EMC达到C1.aSS-3(带载)水平,功能安全满足ASI1.C级别;(6)动力电池集成度PED128Whkg;(7)经济指标在项目实施期限内应实现1亿元以上新产品产值;(8)2件发明专利进入实审;(9)培养高级工程师、在职硕士、在职博士2人;(10)发表论文1篇。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项目总投入:不少于80()万元。补助方式:里程碑式补助。资助经费:不超过项目总投入20%。相关说明:公开择优。子方向7:1.2+级复杂工况城市领
12、航驾驶辅助技术研究研究内容:(1)开发摄像头视觉定位VS1.AM核心算法,实现雷达定位RS1.AM进行后融合,显著提高定位精度与准确性,确保复杂场景下的高安全性、高稳定性运行;(2)优化路径规划及控制算法,在确保1.2+复杂工况领航驾驶辅助功能的基础上,提升系统性能,带给乘客更加舒适的体验;(3)采用BEV多目融合感知,实现车身360。全域覆盖,全面的视角支撑更好更安全的规控算法;(4)开发端到端AI2.0算法,基于1.earning-based算法架构,实现更少的工程更少的数据,输入传感器信息可直接输出驾驶行为;(5)开发采用双冗余系统实现“脱手脱眼”,一套负责驾驶体验一套负责保障安全;(6
13、)开发不依赖高精地图的高阶智能驾驶量产系统,数据收集层依托高泛化性处理为模型训练提供全场景数据;数据处理及模型训练层依托高容量、高效率梳理确保驱动模型快速迭代,实现高效的数据闭环系统;车端部署层开发推理引擎DeePROU1.eEngine,依托高参数上限、高推理效率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7)开发1.oCa1.MaP及自建图关键技术,依托jointstate模型,不依托HDMAP、不依托高精组合导航,开发实现各类型车遒线输出格式如分割、拟合车道线、点串等。考核指标:(1)结合了VS1.AM,1.S1.AM的高精度鲁棒性的融合定位算法,整体定位精度达到IoCm;(2)视觉感知精确度95%,召回率9
14、5%;(3)实现城市N0A、记忆通勤、记忆泊车功能;(4)自主循迹关键性能:横向控制偏差不大于0.2m,纵向控制偏差不大于0.5m,车速波动不大于2kmh;(5)自动变道关键性能:自动并遒前3s开启对应转向灯,并在IOS内完成并道,人工操作转向拨杆3s后开始并道,并在IoS内完成并道,并道过程中,横向加速度不大于2m/s;(6)自动停靠关键性能:车辆应能够自动开启右侧转向灯,实现变道并停于右侧车道内,车辆应能一次性完成停车,不可出现倒车等动作,车辆停车后车身应基本平行于右侧车遒,且车身距离右侧车道距离小于20cm;(7)自动泊车关键性能:泊车成功率不低于95%,左右线居中15cm,前后线边界居
15、中15cm,泊车姿态V3。;(8)经济指标在项目实施期限内应实现1亿元以上新产品产值;(9)2件发明专利进入实审;(1()培养高级工程师、在职硕士、在职博士2人;(11)发表论文1篇。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项目总投入:不少于800万元。补助方式:里程碑式补助。资助经费:不超过项目总投入20%。相关说明:公开择优。子方向8:高性能电子差速锁系统研发研究内容:(1)研究电磁设计、磁路设计、磁场分布和差速锁等参数优化设计,自主开发低功率、高性能的电子差速锁系统;(2)研究电子差速锁控制器的控制算法,依据汽车状态运行的信息,实现差速锁自动安全可靠的锁止/解锁工作;(3)构建电子差速锁机械系统的动力学仿
16、真分析模型,解决系统级的动力学与疲劳分析问题;(4)掌握控制器的完整开发流程,建立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批量生产能力。考核指标:(1)开发电子差速锁系统1套,包含电磁执行系统1套、短行程的锁止机构系统1套及智能电子差速锁控制器1套;(2)-4Oc时,锁止、解锁功能正常;(3)差速疲劳不少于120(X)次,台架锁止耐久次数不少于100OO次;(4)项目实施期限内,应用项目技术的产品新增销售收入不少于100O万元;(5)2件发明专利进入实审;(6)培养高级工程师、在职硕士、在职博士2人;(7)发表论文1篇。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项目总投入:不少于80()万元。补助方式:里程碑式补助。资助经费:
17、不超过项目总投入20%。相关说明:公开择优。子方向高效小排量混动/增程专用发动机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内容:(1)开发低碳高效1.51.小排量混动/增程专用发动机,融合宽域低油耗快速燃烧与爆震控制技术、深度集成低摩擦机械效率提升装置以及快速智能发动机热管理技术,提升发动机热效率;(2)应用可视化光学诊断先进方法以及定容容器与光学发动机可视化技术正向开发,结合米勒/阿特金循环策略、高EGR率、高压缩比燃烧方法及增压直喷技术,设计先进高效燃烧系统;3)开展发动机高滚流比气道、快速冷却排气系统和电子水泵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与优化,并实现小排量混动/增程专用发动机的平台化设计;(4)开展高效小排量混动/增
18、程专用发动机与整车的匹配研究,并实现整车搭教优化与产品量产。考核指标:(1)开发深度集成高效智能1.51.混合动力专用直喷发动机,最高热效率N440%,最低燃油消耗率W192gkWh,发动机额定功率29()kW,最大扭矩2200Nm;(2)项目实施周期内搭载整车3款,实现发动机产值2亿元;(3)针对发动机平台化核心集成研究关键技术,2件发明专利进入实审;(4)培养高级工程师、在职硕士、在职博士2人;(5)发表论文1篇。实施期限:不超过2年。项目总投入:不少于80()万元补助方式:里程碑式补助资助经费:不超过项目总投入20%。相关说明:公开择优。子方向10: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移植拼接与再现测试
19、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内容:(1)突破混合交通流场景下智能车辆与社会车辆之间耦合博弈行驶理论,开发用于车-路-云协同作用下智能车辆在环测试与仿真的全局域控制器;(2)研究多场域多模态交通场景要素解耦和移植拼接以及危险事故场景再现技术,研发可用于虚拟仿真的交通场景自动生成与交通风险可控可预测的场景拼接技术;(3)研究车一路云协同交通流模式下车辆属性、状态、位置等信息实时更新与识别技术,提升车路协同效率和协同精度;(4)研究整车虚拟物理模型构建和域控制器映射技术,开发车辆在线监测、在环测试和自我学习技术,提高智能驾驶技术水平。考核指标:(1)开发车-路-云一体化交通流场景下智能车辆虚拟仿真域控制器技术
20、和智管平台1套,实现仿真车辆实时在环监测与测试评价;(2)1.2级自动驾驶车辆车型适配率N3款;(3)数据传输延迟IomS以内,定位精度IoCm以内的车辆占比90%,每10万辆车辆漏检/误检数量不超过1辆;(4)2件发明专利进入实审;(5)培养高级工程师、在职硕士、在职博士2人;(6)发表论文1篇。实施期限:3年。项目总投入:不少于80()万元。补助方式:里程碑式补助。资助经费:不超过项目总投入20%。相关说明:公开择优。子方向Ih新能源重卡电驱动系统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内容:(1)研发集成电机、电机控制器、换挡机构、减速器、差速器以及平行轴式电驱动技术,开发适用于新能源重卡的高度集成电驱动
21、系统产品;(2)研发基于800V碳化硅高电压电机控制器,对高效控制器和高速高效电机分别进行数值建模和在环测试,开发功能安全等级NASI1.-B级别电控系统;(3)研发新能源重卡的集成优化技术,开展电驱动系统性能优化研究,提升电驱动系统的使用寿命。考核指标:(1)研发三款适配50-25()kW新能源重卡的电驱动系统;(2)800V碳化硅电机控制器峰值效率299%,电机最高效率297.5%,电驱动系统综合效率290%;(3)商用车电驱动系统疲劳寿命在正转时N45万次、反转时N15万次;(4)2件发明专利进入实审(5)项目实施期内电驱动产品新增产值1亿元;(6)培养高级工程师、在职硕士、在职博士2人
22、;(7)发表论文1篇。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项目总投入:不少于800万元。补助方式:里程碑式补助。资助经费:不超过项目总投入20%。相关说明:公开择优。子方向12:低地板客车专用分布式电驱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内容:(1)开展低地板客车专用分布式电驱桥传动系统形性协同加工方法研究,形成精密高效制造加工方法;(2)建立低地板客车专用分布式电驱桥平行轴-行星轮系混合传动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分布式电驱桥传动系统NVH特性的作用机理;(3)建立复杂车载环境下低地板客车专用分布式电驱桥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开展电驱桥及整车级振动控制方法研究;(4)开展低地板客车分布式电驱桥设计、实车性能及可
23、靠性验证,实现示范应用。考核指标:(1)完成承载9.5吨、13吨低地板分布式轮边电驱桥的两款产品研发;(2)9.5吨单桥额定输出扭矩不小于12(XX)Nm,桥总成制动力矩不小于25140Nm(0.6Mpa);(3)13吨单桥额定输出扭矩不小于18000Nm,桥总成制动力矩不小于39000Nm(0.6Mpa);(4)项目实施期内,新增分布式电驱桥产值1亿元;(5)2件发明专利进入实审;(6)培养高级工程师、在职硕士、在职博士2人;(7)发表论文1篇。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项目总投入:不少于8(X)万元。补助方式:里程碑式补助。资助经费:不超过项目总投入20%。相关说明:公开择优。方向2:高端金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四 柳州市 科技 计划 项目 申报 指南 第五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94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