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种(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水稻品种(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品种(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广东省地方标准水稻品种(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Technica1.specificationforresistanceidentificationandeva1.uationstandardofricecu1.tivars(1.ines)toricebacteria1.b1.ight)编制说明(送审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二0二二年十二月水稻品种(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标准编制说明1、标准制定背景及任务来源(主要阐述标准制定或修订的电:要性和必要性,简要说明标准计划下达部门、年度和计划编号,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等.)任务来源:本项目根据粤市监标准(2021)25
2、号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下达2020年第二批广东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立项。项目名称为水稻品种(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O标准下达部门: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年度和计划编号:2021年,粤市监标准(2021)25号: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标准制定背景:白叶枯病是目前危害亚洲稻区和我国水稻安全生产最重要、最普遍的细菌性病害,是被列为广东省6个二类农作物病害中的一个。广东属热带、亚热带高温多湖气候,地处沿海,台风暴雨发生频繁,独特的生态环境极易引发该病流行危害。广东省水稻常年种植2900多万亩,近
3、几年水稻白叶枯病每年发病约50TOo万亩次不等,对水稻生产安全的威胁极大,目前主要通过培育抗病品种来解决其危害,细菌性病害药剂防治效果较差。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与产量密切相关,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工作是保障水稻生产安全的基础.水稻品种区域性试验是新品种审定、推广的基础,是实现良种合理布局、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国家、省的水稻新品种区试、新品种审定,包括有臼叶枯病的抗病性鉴定内容。要在广东省进行审定、推广的新品种,必须通过省区试的抗病性鉴定。因此白叶枯病抗病性鉴定被列为国家、省新品种审定的重要指标之一,抗性鉴定必须准确、科学、具有权威性。目前,各省的水稻白叶枯病抗病性鉴定单位
4、大都按国家区试的指导性原则,根据各省水稻生产、抗病育种研发的实际情况进行本省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其中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已经制订了地方标准,对规范水稻品种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工作提供了依据,也为新品种抗性选育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我省在水稻抗病性鉴定、研究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得到农业部、省农业厅及行内的-致认可,项目承担单位技术力量雄厚,科研、财务管理规范,一直是国家南方区试、广东省区试水稻抗病性鉴定的指定单位。因此,尽快制订我省白叶枯病抗性鉴定与评价的地方标准是必要和切实可行的.2、主要工作过程(主要说明标准主要起草舱位和协作单位起草标准的工作过程,以及在标准起草过程中所做的主要工作等,本标准
5、制定任务下达后,项目承担单位成立了标准制定小组。依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分别卜达的水稻国家区试、省区试抗病性鉴定任务,根据农时按时开展早造、晚造的白叶枯病接种圃人工接种抗性鉴定试验,为制标工作提供所需的材料、数据。本标准的技术指标主要根据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和调查的国内外的分级标准,以及评价体系,结合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范(水稻)等资料制定。起草时请教了有关从事植物保护病害流行学和农学水稻育种方面的专家,对初稿进行了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并根据专家和同行的建议和意见,逐条审核,进行修改。同时报请农科院有关专家对广东省水稻品种(系)臼叶枯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进行审定和修改,
6、完成了本标准制定,按照规定上报备案。2021.12021.12广泛调查了解我省水稻生产形势和水稻品种白叶枯病抗性选育技术、抗性鉴定技术的现状与趋势。对近年来国家、省区试审定品种的抗性数据进行分析测算,结合本年度的数据,提出标准的初步制定意见和初稿。2022.1-2022.6邀请有关从事植物保护病害流行学、白叶枯病抗性鉴定专家、标准专家、农学水稻育种方面的专家,对初稿的格式和内容进行充分讨论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2022.7-2022.9发函向水稻品种管理、育种、科研、种子企业等单位广泛征求意见,以进一步完善标准的内容。2022.10-2022.12对收集的意见进行汇总,根据专家和同行的建议和意
7、见,逐条审核,修改征求意见稿,形成送审稿。编制本标准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文献调杳编制标准提纲确定候选指标起草标准框架技术规范编写征求意见稿起草送审稿提出报批稿图1标准编制的技术路线图3、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主要阐述标准制定或修订过程遵循的暴本原则,标准主要内容中技术指标、缶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提出和确定的论据.包括主要试验或验证数据分析、技术势济论证、预期的般济效果、标准查新报告等,惟标准时应剂加对标准新、出版本主要技术内容改变的说明(1)基本自我评价本标准制订过程中,严格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规章,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各项技术内容不违背
8、国家和省目前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政策性和协调性较强。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技术内容叙述无误,文字表达准确、筒明、易懂,标准结构布局合理,层次划分符合逻辑,规范性强,本标准将为我省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编制因地制宜的技术控制规程奠定良好基础。标准起草单位收集了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和标准,特别是调查了目前我国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的基本情况,以通用性为基础,对本标准关健技术进行了验证。与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农产品质:安全监管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
9、工程学院、中农院作物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江苏、广西、湖南、湖北等省份农科院水稻所或植保所、广东市县农科所等相关技术单位、广东学良种业、广东华茂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广东现代种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相关种业单位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因此,本标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本标准主要技术要素根据我省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实际情况而定,符合我省农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广泛的适用性.在现有条件卜.,国家和省级区试大多采用白叶枯病人工接种鉴定,部分单位结合病圃自然诱发鉴定的评价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品种对白叶枯病抗性的潜在风险,且在操作上科学、简便、实用,得到业内普遍认可。但接种H1.人工接种的致病型菌株如何选择
10、才能尽量拟合当地大田病菌群体的演化实践亟待规范。另外,病H1.自然诱发鉴定存在“靠天气吃饭”一一年度间病H1.发病压力不均衡稳定、个别生产季节遇极端气候基本上不发病等问题.还有其它一些鉴定评价调研中的细节也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具体化,如如何使抗性鉴定中的鉴别品种设量更科学,病情分级标准、抗性评价标准更贴近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特点,对抗性鉴定结果汇总等都没有作出规范、系统的阐述,对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工作的指导性不够明确。随着我省水稻生产、育种、种业的快速发展,有必要及时针对水稻品种(品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工作制定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进一步提升水稻品种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工作水平,提高审定品种的抗性质量,促
11、进我省水稻生产发展,保障粮食安全。(2)制定原则根据制定标准的目的,确立了本标准制定遵循的主耍原则:一是规范原则。本标准结构安排和表述执行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并与其他作物病害抗性鉴定行业标准保持整体协调。二是依法原则。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16年)、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6年第4号)、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级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的通知(国品审20211号):广东省种子条例(2019年)、关于印发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作物品种审定与评定办法的通知(粤农农规(202
12、0)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制定,并使标准的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保持一致。三是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等原则。科学性:围绕标准所需要的科学信息和技术背景,检索查新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及研究,保证以最新的科学信息、科学证据和科学资料为基础,结合前期的研究基础、技术、成果,客观、较为准确地表述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和评价的过程,体现规范的内涵与特征,突出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完整性:研制适合我省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目标的鉴定体系,涵盖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的全过程(如水稻育苗、移栽、接种固栽培管理、病原菌培养、接种时期、接种方法、接种量、调杳时期和病情调杳记载标准,抗性评价依据、标准等)。实用性:对白叶
13、枯病抗性鉴定技术全过程的重点控制环节作规定,鉴定技术规范科学、简单、可操作性强。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国内外现有的技术发展水平,确保规范的可用性,便于条款的执行实施。客观性:编制过程和技术内容公开、公平、公正。标准制定过程中及标准选定的评价方法,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客观真实反映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水平。统一性:标准编制始终以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指导,综合借鉴其它省份的相关地标,在制定本标准过程中,充分考虑其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要求协调统一,不应存在相互矛盾现象。(3)主要技术内容及确定依据标准共分10章,依据上述制定原则,明确了标准名称、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
14、设备和材料、育苗和稻苗管理、接种、病情调查、抗性评价及汇总报告格式。(八)标准名称本标准名称为水稻品种(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规定了我省水稻品种(品系)区域试验抗白叶枯病鉴定的有关定义、鉴定方法与评价标准。(b)适用范围根据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范水稻,我国水稻品种实行国家级和省级两级区域试验。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范围内的国家区试、省区试、绿色通道、联合体、引种等试验水稻品利I(系)的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及其评价技术工作。水稻品种资源、水稻选育中间材料及新品种(品系)等的白叶枯病抗性鉴定与监测可参照执行。(c)规范性引用文件DB34/T2810-2017水稻白叶枯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15、,DB32/T1122-2007水稻品种(系)抗白叶枯病鉴定方法与抗性评价技术规程,是制定本标准的重要依据。(d)术语与定义根据目前国家和省级水稻品种区域试验、鉴定、检测与评价工作的实际和形势发展要求,本标准规范,接种体、试验品种(系)、鉴别品种、抗性鉴定、剪叶接种法、优势致病型、鉴定年限以及省级品种(系)试验年限等术语与定义,保证水稻品种(系)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工作公正、科学、准确。(e)育苗和稻苗管理结合广东气候和细菌性病害的特点,明确了早、晚季育苗时间、种子浸种前处理方法、种了浸种时消毒方法,以保证出苗高和出健康的稻苗,以免影响后续的抗性鉴定试验。对接种圃选择、田块要求、试验品种(系)种
16、植数量和方式、栽培管理、病虫草防治措施等均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在鉴别品种选择中,除明确应用通用5个白叶枯病中国鉴别寄主外,结合前期研究结果,考虑白叶枯病抗性主要受主效基因控制,抗白叶枯病单基因系对白叶枯病菌毒性监测、致病型鉴别更精准,明确随当地流行的优势致病型菌株变动而动态设置增加抗白叶枯病单基因系鉴别品种,规范鉴别品种设置确保采用菌株毒性对抗性鉴定结果的准确性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是本标准区别于其他标准的重要内容.(f)接种及鉴定方法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相关研窕实际,臼叶枯病发生和损失主要是成株期严重,而白叶枯病病菌侵染主要是通过伤口和水孔侵染水稻,因此,白叶枯病抗性鉴定主要采用接种圃成株期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稻品种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 水稻 品种 白叶枯病 抗性 鉴定 评价 技术规程 编制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94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