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TQM——(讲义).docx
《全面质量管理TQM——(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质量管理TQM——(讲义).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讲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第一节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假述最早提出全面成最管理概念(Tota1.Qua1.ityManagement)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菲根堡姆0博士。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该书强调执行质址只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当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担当质地的贲任。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各部门中做出质址发展、质IS保持、质员改进支配,从而以最为经济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运用户或消费者获得附大的满足。全酉质管理(TQM)的四个发履阶段从1961年菲根俵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起先,世界各国对它进行全面深化的探讨,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
2、、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验了以下四个阶段:U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成地管理讲座,日本人从中学习到了这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并没有像如今一样被完整地提出来,但是它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到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全日本企业的基层。质量管理中广泛接受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20世纪7。年头起先,日本企业从质量管理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充分相识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日本人起先将质后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并广泛接受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址管理在这一阶段
3、获得了新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随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普与,越来越多的企业起先接受这种管理方法。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ISO9000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髭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因此,我们通常所熟识的ISo9000系列标准事实上是对原来全面质量管理探讨成果的标准化。质量管理上升到经营管理层面随若质Ift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层次发展,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垃管理被提升到经营管理的层次.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很多知名学者如朱兰、石川馨、久米均等人,都提出了很多有关这个方面的观念和理论,“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的生
4、命线”这种观念渐渐被企业所接受。其次节世界相国内TQM的实施状况和代表人物全面质管理(TQM)在国外的实现状60年头以来,非根堡姆的全面质效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各国企业在运用时又加进了一些自己的实践成果,各有所长。目前,全面质量管理已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世界的工业须要复原。全面质1管理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以与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这三种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各有自己的特点。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在全面质所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无缺陷运动。这项活动来源于二次
5、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为了能够确保军品的生产质量,各个工厂成立了一些最新的质期管理组织机构。特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在质该管理过程中笫一次绽开了质量成本或质最费用的探讨,即认为质址管理是须要付出成本的,具体探讨内容包括故障费用、评价鉴定费用和预防费用等。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从70年头起先,F1.本已经在全国范圉内起先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它是在美国阅历的基础上发展出rQC小组这种全民性的质垃管理活动形式,QC小组成为全面质址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IE根偃姆等质最大师都曾到日本激励推勖QC小组的活动。到70年头末期,日本国内已经发展出了70万个QC小组,共有500多万成员参与了QC小组活动
6、,这样就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系统”.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为r尽快复原正常的工业生产,二战结束后前苏联和东欧起先r质垃管理方面的探讨,代表人物主要有布拉钦斯基和杜布维可夫,他们在前苏联从军品向民品的转换生产过程中提出了全面质R管理的思路和模式。前苏联国家为r激励质址改进,将杜布维可夫所创建出来的系列方法称为“萨莱托夫制度”O在“萨莱托夫制度”中,对产品或零件制定r明确的规格和标准,这样就使得零件的运用相当便捷,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生产的成本“提诞生产合乎标准的产品的概念,是质量管理思想上的一个七跃,.此外,“萨莱托夫制度”还供应适当的信息、测定仪器、操作方法来生产并进行充分
7、的培训。11”萨维相夫制度”的四个核心特产品做掌件小切a拗现修和杼京用令边的m生产合于规格美农妁产M的1/号沙提供适岁信息、测定仪器、操作方法生产电感“谡行熔词/解出讣!全画质管理(TQM)在我国的发展粉碎“四人帮”以后,整个国民经济急需启动和发展,质量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面质质管理方法成为经济发展的必定要求。如表1-1所示,我国的全面质量管理从最初的“质量月”活动起先,逐步发展为大张旗鼓的QC质量小组活动。表1-1全面反=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发展状况1978年9月机械部在全国范圉内起先了第个“质量月”活动1979年质及管理协会成立1980年工业企业全面
8、质成管理暂行方法制订1990年以起先贯彻执行ISO9000质用标准和质垃后体系认证最近20年来QC小组注册数最达到1554万个全画质管理的代表人物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各个代表国家依据自己的经济模式不断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此外,一些质盘管理大师也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不行磨灭的贡献,这些代表人物主要有戴明、约瑟夫朱丝、菲利普克罗斯比,以与日本的石川馨、新卿垂夫等。明戴明博士生于1900年,他在休哈特的统计过程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近年所提出的质量管理的14个要点已经成为全面质必管理的核心内容。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所以又称其为“戴明环”,PDC
9、A循环对全面质盘管理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殊是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PDCA循环中,“策划(P)一实施(D)-检查(C)一处理(八)”的管理循环是现场质用保证体系运行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不断提高质量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包括了四个阶段,如图1-2所示。BB1-2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妁鎏夫朱兰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戴明博士,另一个不行忽视的人物是约瑟夫朱丝。约瑟夫朱丝博士诞生于1904年,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成K为一位闻名的质IS大师,他所提出的质国:三部曲和质员螺旋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最大贡献。
10、质量三部曲质最三部曲指的是质随策划、质量改进和质量限制,通过识别顾客的要求,开发出让顾客满足的产储,并使产品的特征展优化,同时优化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样不但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也能满足企业的褥求。质量螺旋所谓质螺旋,就是要求我们首先去识别顾客的需求,开发出适合顾客需求的产品,然后生产和销售这样的产品,使顾客疾得满足。顾客得到满足之后乂会产生新的需求,企业可以依据顾客的新需求进行新一轮的循环.菲利普克罗斯比葩利普克罗斯比博士诞生于1926年,他的主要著作质量是免费的和质i没有眼泪,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特殊是对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特别大的促进作用,是质最管理的经典著作之一。菲利普克罗斯比博
11、士最早在全面质盘管理中提出了质量成本的定义质疑成本是产品总成本的一部分,它包括确保满足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与未达到满足质量的有形损失与无形损失,如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石川、M1.夫日本在全面质盘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充当着一个特别Ig要的角色,整个日本企业由于实施QC小组活动而在世界他围内取得了令人眠H的生产和科研成果。在日本亲表烈烈的QC推广活动中,最为醒目的代表人物为石川馨、新卿重夫。石川馨石川馨诞生于1915年,他领先将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质盘管理过程当中。后来,他又总结和独创质属管理的七种工具,这儿种管理工具事实上就是统计技术和计算机分析技术在质量限制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形式。新
12、卿垂夫新卿重:夫诞生于1909年,他主要提出了零缺陷质量管理的概念。新卿重夫博士对质豉管理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一分钟更换模具体系。一分钟更换模具体系要求我们在更换产品生产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更换模具从而不影响整个生产的进行。这一体系事实上就是JIT适时生产的前身。此外,新卿重夫还提出了源头检验体系,将质录管理的范围从企业本身延长到了供应商。他认为,一个产品的质盘并不仅仅取决于生产企业本身,还取决于外协厂家,如原材料、附件、配件的供应厂商等。第三节全面炭管理的特点和关健点全画质管理的含义全面质量管理并不等同于质量管理,它是质量管理的更高境界。全面质Ift管理是将组织的全部管理职能纳入质员管理的范
13、瞒,强调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强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强调全员的教化和培训.,因此,要驾驭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首先应当理解全面的含义.什么是全面全面是全面质地管理中的关健词语,它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运用多种手段,系统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破;限制质或形成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应当是以质量成原来衡量和优化的因此,全面质豉管理不仅仅停留在制造过程本身,而且已经渗透到了质量成本管理的过程之中。从英文角度来理解TQM全面质或管理的英文原文为Tota1.Qua1.ityManagemento其中,Tota1.指的是与公司有联系的全部人员都参与到质量的持续改进过程中,QUaIit
14、y指的是完全满足顾客明确或隐含的要求,而Management则是指各级管理人员要充分地协调好。“三全”的TQM依据ISo9000的定义,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成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口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全部成员以与社会受盛而达到长期胜利的管理途径。由此可见,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应当包括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因此,要保证产品的质垃,不仅要管理好生产过程,还须要管理好设计和运用的过程。通常认为,影响质炭的因素主要有五个,即人员、机器、材料、方法和环境,简称人、机、料、法和环,如图2-1所示。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既要管理好生产过程,还必需管理好设计和运用的过程,要把全部影
15、响质量的环打和因素限制起来,形成综合性的质I体系。因此,全面质炭管理不仅要求有全面的质量概念,还须要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并强调全员参与,即“三全”的TQMI1.图2-1影嘀产品收的五大因索全面反管理的特点全面质量管理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观念为指导的全面的综合治理,它不仅仅强调各方面工作各自的肃婴性,而且更加强调各方面工作共同发挥作用时的协同作用。概括地讲,全面质陋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以适用性为标准在传统的质量管理中,一般都是以符合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为目标,即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只须要符合企业事先制订的技术要求就行。但是,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质量管理迥然不同,它要求产品
16、的质量必需符合用户的要求,始终以用户的满足为口标.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全面质量管理,则将涉与全部参与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和人员。以人为本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质地管理,必需特别重视整个过程中所涉与的人员。为了做到以人为本,企业必需做到以1四个方面:高层领导的全权托付,重视和支持质质管理活动;赐予每个人均等机会,公正评价结果;让全体员工参与到质地管理的过程中;缩小领导者、技术人员和现场员工的差异。以人为*的质量管建的心害条体d智号XAffi笈领导仝权手柘,会员教力,交面实筋或遗每个人均等机会,公正评价姑乐A为工的均P罐小”Ir帔术人员和现场费工妁好突出改进的动态性全面质量管理的另一个显著特
17、点就是突出改进的动态性。在传统的质量管理中,产品生产的口标是符合质蚊技术要求,而现在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是能够符合顾客的需求。但是,由于顾客的需求是不断发生变更的:顾客的需求通常会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变得更高,这就要求我们有动态的质址管理概念。全面质量管理不但要求质量管理过程中有限制程序,而且要有改进程序。综合性全面质量管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综合性。所谓综合性,指的是综合运用质员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并且组成多样化的、复合的质量管理方法体系,从而使企业的人、机器和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在日本,石川馨博士最早将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全面质所管理过程之中,井总结出全面质效管理的七种方法,如直方图、特性要因图
18、等。全i11M管理的关3全面质星管理的关辘点C质量第一为顾客服务质生形成干生产全过程质至旦有波动的规律aaa项主校制要以自检为主&白夕:慧慧冕%科技技术、短管著理和统计方法相结合P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现在大多数的企业和组织都相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绝大部分的企业已经将质地作为企业经营的第一项重要内容,赐予足够的重视并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来确保产品质质的不断提高。为顾客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已经结束,市场呈现出产品数累和种类都特别繁多的同面,顾客拥有了确定性的选择权,产品必需符合顾客的要求才有可能销告出去。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中心思想是为顾客服务,而不
19、是为标准服务。 质地形成于生产全过程产品质口形成于生产的全过程,这一过程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所组成的,从供应商供应原料、进厂检验限制、上线生产、质球检验,直到合格品入库,每一个环节都成大或小地影响着产品质量的最终状况。这样也就确定r全面质量管理的管辖范围。 质量具有波动的规律有需求才有市场,产品在市场中的销售状况完全是由顾客的需求确定的。一般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质累会不断地提高,但顾客的需求也会相应地变得更高。因此,我们必需意识到产品质量和市场规律一样具有波动的规律,即在允许范困内有确定的波动。 质量限制以自检为主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对质属的限制应当以H检为主。这样的质垃管理方
20、式也就意味着我们在全过程的生产制造中必需树立剧烈的自我质殳意识,而不是等到质量部门检验以后才形成质量的概念。 质量的好坏用数据来说话全面质IS管理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体现在质出的好坏要除翔实的数据来证明,而不是靠人员的感觉来确定。只有那些真实的统计数据,如客户的满足程度、产品销售量和对市场的占有率等,才能够说明产品质盘的优劣。 质m以预防为主在传统的质量管理中,往往是通过产品生产后的检验来限制产品的质量,这种质址保证方式并不能防止缺陷的产生,仅仅是一种补救措施,因此在全面质累管理中,我们必需意识到质试应当以用防为主,通过事前管理的方式来降低产品的成本。 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和统计方法相结合全面质量管
21、理尤其要留意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和统计方法相结合。从1961年提出全面质Ift管理的概念起先,科学技术对生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巨大和明显,因此我们须要将这些科学技术和统计方法充分利用到金面质量管理之中。第四节全百质管理的思想基项和方法依据戴明博士展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所以又称其为“戴明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这种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企业的质管理中得到门.泛的应用。在PDCA循环中,“支配(P)一实施(D)检查(C)一处理(八)”的管理循环是现场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不断提高质收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在P
22、DCA循环的规范产,形成了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如图2-2和图2-3所示。道监问题稣入下期标准化,巩固成级执行计划执行措施BB2-2PDeA循环的四个阶段八大步It图2-3PDCA的P:支配(P1.an)在起先进行持续改善的时候,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支配。支配包括制定质量目标、活动支配、管理项口和措施方案.,支配阶段须要检讨企业目前的工作效率、追踪流程目前的运行效果和收集流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点;依据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制定初步的解决方案,提交公司高必批准.支配阶段包括四项工作内容:分析现状通过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尽可能以数字说明.找寻缘由在所搜集到的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质量问
23、题的各种缘由或影响因素。提炼主因从各种缘由中找出影响质后的主要缘由。制定支配针对影响质咐的主要缘由,制定技术组织措施方案,并具体落实到执行D:实施(Do)在实施阶段,就是将制定的支配和措施,具体组织实施和执行。将初步解决方案提交给公司高层进行探讨,在得到公司高层的批准之后,由公司供应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来支持支配的实施,在实施阶段须要留意的是,不能将初步的解决方案全面绽开,而只在局部的生产线上进行试验。这样,即使设计方案存在较大的问题时,损失也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C通过类似白鼠试验的形式,检验解决方案是否可行。C:检查(Check)第三阶段是检查,就是将执行的结果与检定口标进行对比,检杳支配执行状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面质量管理 TQM 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0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