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前沿文献综述(DOC).docx
《公共管理前沿文献综述(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前沿文献综述(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公共管理探讨前沿报告我国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众所周知的缘由,现代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探讨和教化直至20世纪80年头才得以复原和重建。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7次会议确定设立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这为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制度化建设迈出r一大步。六、七年来,公共管理学科发挥“后发”优势,获得了较快、较大的发展”。本报告以中国大陆发表的公共管理探讨文献为探讨对象,哲不包括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同类文献:在公共管理探讨文献的选取上,多与常用的“公共行政”相类,而不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行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所包含的二级学科完全一样:或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宏观
2、管理与政策学科”中的“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范围大致相同,不包括“三农问题”、“公共卫去与社会保障”、“社区治理”以及“公共平安与危机管理”等专业领域,尽管这些象域在近儿年已成为公共管理的热点问题,考察年限以2006年为主,但鉴F我国还没有发表过类似的探讨报告,本报告也回溯了此前的一些更要文献,因此,本报告也可以看作为近年来中国公共管理探讨的前沿报告。一、主题的确定除期刊数据库以外,公共管理学的盘要文献主要集中在公共行政(中国人民高校及印报刊资料)、中国行政管理h公共管理学报以及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学报”中,部分分布在政治类(如政治学探讨、管理类(如管理世界)、综合类(如学术月刊与经济社会体
3、制比较)、文摘类(如新华文摘和6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期刊上。此外,电子刊物也拓展了中国公共管理探讨的阵地,如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2006年底创刊了中国公共管理评论(英文版)和*中国公共管理等两种电子刊物。基丁以上分析,我们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考察公共管理探讨的主题:第一,统计2006年公共行政机6公共管理学报B和中国行政管理所载文献的关键词。之所以选取这三种刊物是因为公共行政涵盖面广,信息量大,筛选严谨,结构合理完备,成为国内最有权威的专题文献资料选编:公共管理学报的论文选题前沿,探讨深化,具有高起点、而质量的显著特征和较强的新奇性:中国行政管理是“管理学类第一位、中国政治类第三位”的核心期刊,选登
4、论文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这三种期刊Uf以集中反映公共管理学领域的基本发展态势。其次,在第步析出的关键词的基础上,参考2001年以来陈庆云、陈振明、液克用、胡伟、蓝志勇、林尚立、王乐夫、薛澜、张康之、朱侪涧对此有过只体药宗.每她一公共首理。中N发展I公共行理学科的14顷与前Bir.管理批界32002年第2期.H叁见国家门然科学坐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家的管理科学发收战珞:轮管理科学“卜一五”优先赞助领O(科学出版社,2006年)E中对“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的分类,同时,该H对1994年至2003年期间“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以及各专业疑歧的发展态势作了统计分析.1依据关使词的旗进行统计,
5、把相像的关键词纳入一旗,如“公共治理”族包拈I治理理论.善治、地方治理、杜K治理等.同Gi文中有个以上的相像关钺词,只计算次.所碇定的关设词悔应R有理论和实际内涵.例如在实际关健词线计中,改革、例新与体Ir等关健词出现嫉数也多.但我们没仃把它收戏在内.但在电结公共管理学的探讨特点时.我们会考虑这一数据.A1.EMit.肖湘:“公共管理学报2082005年/文统计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3期.立言等关于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文章,确定一系列关键词,然后利用这些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获得近5年来的文献数量,以此来反映被检索领域在整个公共管理学科的探讨状况。除上述两种途径以外,
6、本文在数据搜集与文献分析过程中还应用“中国引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以及一些期刊的年终“总出H”进行了补充性检索。有些补充性的结论由此途径得出,下面不再一一注明。第种途径的考察结果显示,在公共行政中,“公共管理”、“公共治理”与“公共行政”三个关键词频数最高而且比较均衡:在中国行政管理中,“绩效评估”、“人力资源”与“地方政府”备受关注;在K公共管理学报B中,“公共管理”、“公共治理”与“非政府组织”等主题得到了最多论述。这种状况反映出前述三种期刊的不同特点。从公共行政3的统计数据来看,公共管理学科中还存在不同的“范式”之争,但“治理”与“善治”理念已得到普遍认同,作为重要治理主体的
7、“非政府组织”受到关注: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也受到关注,公共性、公允、正义等主题成为人们探讨的重点:同时,作为善治与公共价值实现工具和程序的“绩效评估”、“电了政府”和“民生参加”等主题也占据了重要位置。(见表1)公共行政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关词演次排序关词演次排序知词次排序公共管理22I绩效评估261公共管理15I公共治理162人力资源222公共治理82公共行政153地方政府193公共Ii策82非政府组织153公共治理154等政府坦织74公共利益135公共政策145地方政府55公共产品126民主参加136民主参加55公共政策107眼务型政府127政府规制47绩效评估88公共产品118公共利
8、益38电子政府88公共利益I1.8公共服务38民主参加710公共管理1010公共行政38表12006年三种刊物前卜位关键词频次在其次种途径中,采纳的关键词包括:“公共管理”、“治理理论”、“公共政策”、“公共利益”、“公共财政”、“公共产品”、“民主参加”、“服芬型政府”、“政府绩效”、“政府间关系”与“非政府组织”等.从考察结果来看,“公共管理”;“公共产品”“公共利益”“非政府组织Z与“公共政策”成为近五年来检索路径是I采纳i双检索,选择“经济政湎与法律”书目中的“中国政治、国际政治IHMU改曾理“普理科学”宪法、行政法I,坳方法刖”数据库中的植心期刊”.采纳“关at词-的Mmkc进行检察
9、.在R体检率中采纳多轮检索.选择其中的锻件愉震战略并以此确定命中的文献耳目.另外.由丁臂络数据昨与纸货出版物仃时间整(检索时间为2(107珏I月4日).因此2006年的相关数幅比实际要小.;2006年由(学术月FO摘辑部与文汇读书周H3摘辑部联介发起的“2005什:改中W卜而校术热点”评比中,“非政府组织探讨”名列第六.这一探讨方兴未艾,妗头强劲,1在“电子政府”.“电子政务”与“数字治理”等探讨领域,江王配、徐晓林、张成福券的探讨成果被引推断依抠U”中引攵效抠;的噌索数据,F依据的卑性AMM的时间取向80,本结论只作参考.下网.,关于公共管理范式“S3陈振明.陈庆公、季明明、王乐夫.王忠沿、
10、赵景来、张家之争的探讨成果统引痂率抬高.对于“公共产品”“的黄志冲、绘柄强.林万龙、闷!、王国华、是士健、脑线、叶兴庆、张军等人探讨的热点。(见图1)“治理理论”、“服务型政府”、“政府绩效”、“公共财政二“民主参加”等探讨领域广受关注。同时,“政府间关系”这一论题在核心期刊中的文献相对较少,但除“中心与地方”外,“省管县”、“县乡关系”和“乡村关系”在一般学术期刊中,己成为探讨的焦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关键词检索数据200公共管理治理理论公共政策公共利益T-公共财政T-民主参与T-服务型政府公共产品政府绩效政府间关系XGO图1中国期刊向关键词检索数据依据以上两种途径为主的统计数据以及文献
11、分析,我们认为2006年中国公共管理探讨具有以下主要特点:第一,“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是公共管理学界常论常新的议题.上述图表中没有体现“体制(制度、机制)”、“(政府)改革”和“(政府)创新”等关键词的须数,但在关键词统计与数据库检索中,这类关键词的频数很高,在中国行政管理B和“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远远超过其他关键词。这反映了学者们对我国正不断进行者的社会变迁与行政体制改革进程的度关注。其次,在公共管理探讨范式的探讨中,争论公共行政、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公共治理等概念的异同仍是重要话题,但论者的着眼点已不再停留于概念上而,而是更多地转向思索公共管理的本侦、使命与定位以及学科资源整合等问题,
12、第三,“治理理论”日益成为人们探讨的前沿与热点.在关键词统计中,我们发觉“民营化二“市场化”等词汇仍旧频频出现,但“多中心体制”与“多元主体”已经成为热点话语。关于“非政府组织”、“公共产品”、“社区治理与乡的探讨成果被引寂率较高,而且涉及到农M公共品怏应的校多这些学者多数具有统济学行Sb对于“公共料瓶”与公共性等句越,姨、工霹、麻宝斌,李春成、孙柏瑛,王乐夫、王成桂*兆隙之、张庆东、周上忍等人的探讨成果被引领率较舟.,时J-拿政府蛆织“与-公民社会一等问题.何程科.费西津、康晓光.李景弟店上共、王名,俞可平、郁建兴、出挈讨等人的探讨或果械引然率校高.,对治理理论何城科、胴仙芝孙柏瑛.徐勇、俞
13、可平、郁建兴、赵景来等人的探讨成果被引屈;较高,时广-公共强务”和眼务型政府”等问题.陈振明,迟福林、胡象明.李军酹、刘俊生、刘探瑞、宋世明*沈荣华,川帙汉、王乐夫、杨团、谢庆全.周苕赵、朱光法等人的探讨成果被引顿车较高,,对于“绩效评估-门鹿.爆*愿、马宝成,彭田甫、馀邦友,收乃康、张博、张定安.周志忍、卓越等人的探讨成果被引狭率较高.对“政时间关系一向的.健MK薄贵利、最均良、华伟.费雪峰、金太军、刘7才偿、刘小康、潘小娟、孙学玉、唐兴霹、汪宇明、王佃和、王健、伍开昌、徐勇、于呜靖、周抵的国人的探讨成果被出领与较高.村治理”的探讨也占了更大的亚量,这反映出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较快的态势
14、以及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反映出农村公共产品供应需求剧烈与城乡社区建设蓬勃发展的现实。第四,探讨者起先将相当的留意力从“行政效率”转向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工“公共性二“公共利益”与“公民参加”等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强调“公共性”与“公共利益”,其理论意义在于它是公共管理学合法性的重要支柱,其现实意义则在于它回应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来的社会问题,对矫正片面追求微观效率给社会带来的严峻后果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失地农夫、拆迁、医疗、就业、贫宫差距、腐败、环境等问题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上升,政府的公共性与政府实力不断受到关注。第五,在政府创新探讨方面,探讨者较多关注服务型政府与资任政府以及作
15、为其实现程序的公民参加和作为工具的绩效评估。在政府绩效评估探讨中,探讨者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政府绩效评估的体系建构与评估方法上。在这些领域中,理论界与公共管理实际部门之间的相晓推动作用表现得尤为显著。第六,公共管理的社会维度日益凸现。它既体现为人们日益重视社会组织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角色,体现为公众对公共政策的参加,也体现在“医疗丑生二“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与“弱势群体”等方面的社会政策越来越成为公共管理关注的对象。第七,行政区划与政府间关系成为近几年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其关注点土要集中在“省管县”、“县乡关系”与“乡村关系”的改革与处理.基U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成为探讨者关注的亮点。这也可看作
16、是新农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公共管理学界的一种反映。基于以上分析,本报告将上述主题中最具有普遍性、理论性,争论性的四个方面进行报道:公共管理学的范式之争与理论体系的整合、治理理论的引入及其本土化、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政府间关系,在这四个前沿主巡的报道过程中,“公共利益”、“公共性”、“公共产品供应”、“服务里政府”、“公民参加”与“绩效评估”等论题都将在相关的位置得到阐述。二、公共管理学的范式之争与理论体系的整合对于一个发展时间不长、学问更新很快并且始终面临学科内部整合的综合性学科而言,公共管理探讨中始终存在的个核心议题就是理论范式问题:它是否存在学问核心?是否能称为一门科学?蓝志揖曾在A
17、dministrationandSOCiety杂志2000年第2期发表“AParadigmaticViewofPub1.icAdministrationResearch:AnEmpirica1.Test”一文,其中引用了两位公共管理领域知名学科的对话。人问:“拥有个指导公共管理探讨的范式很重要吗?我们是否正在形成一个范式?若存在范式,哪一个是最有前途的?”另一人的回答分别是:“不是很重要”,“没有形成”,“我提出的范式最重要工作为对这一对话的持续与回应,就分析了1993-1995年间发表在美国8种公共管理权威期刊上的634篇论文,勾画出了指导当代美国公共管理探讨的范大规,并建立了包括三个U级的
18、公共管理范式模型他认为,一级范式的假定是,公共管理区分于一般性管理:探讨内容是,公共性质的地位;问网是,如何改进公共部门工作。基于这种分析,蓝认为有关公共管理领域是否具有传统上所认可的学科范式的争论正越来越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共管理学看具仃醒悟的学科自我张康之:“论公共性及其之公共行收中的实现”,东网学术)2005年第I期.意识以及对学科学间核心及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有更为清楚的把握。2005年,歌的这篇文章译成中文在公共管理学报第3期上发表。之所以引用蓝的这篇文堂,是因为近年来中国公共管理学界好像而临着美国学者几年前的问题.近年来,在中国公共管理探讨中,“传统行政”、“公共行政”、“公共管理
19、”、“新公共管理”等“能式”不断被提出。有人认为这些“位式”可以同时共存,也有人认为这些“范式”是替代性的。多种“范式”共存导致了人们运用的概念体系上的差异。与公共管理探讨范式之争干脆相联系的问题就是公共管理学的性质、使命与定位。对此,林尚立认为,公共管理是有明确管理对象、管理主体和管理原则的管理活动:对象是公共资源,主体是以政府为核心所形成的政府、市场社会多元统的公共治理体系:原则是公共性、公正性和效益性的有机统王乐夫则把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归纳为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管理基珈的社公化、管理结果的责任性及管理过程的互动性等四个方面,认为治理是公共管理实现的最佳形式。在较早时候,张康之也表达了类似看
20、法。他认为,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与转变打破了行政管理主体的体性、政府存在的唯一性和公共产品供应的垄断性:把行政管理的主体中心主义转变为客体中心主义;从强调权力中心转变到强调支配与项目的有效性,强调服务中心;把效率中心主义转变为成本中心主义:把个体利益主义转变为公共利益中心主义公共管理学的性质、使命与定位是与某种价值推断相关联的,这种价值推断就是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公共管理的主体是以公共性为使命的吗?什么是公共性?公共利益是否存:在?这些问题的争论主要表现为经济学与政治学理论预设之间的对决。林尚立认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都在政治学。这种血缘关系确定公共管理学的核心
21、价值和现实使命与政治学具有内在一样性,犹如工商管理学的核心价值和现实使命与经济学具有内在一样性一样。经济学解决的是创建财宝的行动:政治学解决的是创建有序的公共生活行动。经济学的理论与价值观在于激励人们追求“实际利益其使命是如何使财宝增长成为可能:政治学的理论与价值观要求人们维护公共利益,其使命是如何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创建使人们的无限欲求得到最大满足的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学者回溯了人们对公共利益内涵的探究,指出洛克在政府论中否定了政府的基础在于君权神授或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提出人类为摆脱“自然状态”和“斗争状态”而选择“共同体状态:这种“共同体状态”就是公共利益的合法性基础,用微观效益理论替
22、代国家层面上公共利益的宏观相识的做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后遗症、经济学家对是否存在“公共利益”这一问题的探讨是从“效率”动身的。经济学中所谓效率,是指经由个自由市场选择过程,每个个体的福利都能够得到改进的状态。在这样一个定义中,“效率与“公正”是融为一体的,所谓公正就是每个个体的自由选择。这种个人主义的方法论使得他们不认可超越每个个体的所谓“公共利益工肯尼思阿罗认为,不存在一个志向的规则,能使社会或任何个集体,从个人的序数偏好得出社会的偏好与选择,即不存在集体决策的志向方式.这即是阿罗“不行能性定理”.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林尚立公共甘理学I定位与使命”,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就
23、2期,i王乐夫,.从公,与共的异同而公共管理的携本特征及我实现形式内能古财经学陵学tt(绿台版*2006年第2期.s张康之:“公共许电治灯中的一场革命(上北京行政学院学猴,2004年:第1期.就茬毋: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性何IS-,t中国行政管理),XXK年第7期.则进一步提出了“帕累托自由不行能定理”,他强调在社会选择层面,个人自由与帕累托状态是不相容的。那么,社会集体行动何以可能呢?在经济学视角内,公共选择理论好像提出了个退而求其次的解决思路。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存在两类行为选择,对规则的选择和规则之下的行为选择.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达成一个包涵全部人利益的集体行动是不行能的,但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管理 前沿 文献 综述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04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