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1].docx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1].docx(4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一、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使本科学员系统而有垂点地学习并驾驭唐诗宋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学问,驾驭唐诗宋词的发展历史、主要作家群体与主要流派的艺术成就:2、通过重要作家作品的学习,培育学员具有阅读、鉴费、分析、评论唐诗宋词的实力,为从事大中小学语文教学或其他文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3、通过优秀作品的学习,陶冶情操,增加民族骄傲感和白信念,培育白学与治学实力,用先进的方法探讨中国古代文学,提高教学科研实力。上编.唐诗第一章唐诗的发展状况第一节绪,论一、唐诗旺盛的缘由(一)客观环境(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士人心态)对文学的影响:1、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建了极为有利的环
2、境;2、士人的人生信仰对唐诗的旺盛产生主动的影响;3、唐代文化旺盛的环境对诗歌的主动膨响(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对唐诗旺盛的主动影响):(二)唐代士人生活对文学的影响。举如:I、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影响到唐诗的内容与风格;2、幕府生活;3、读书山林的风气;4、贬滴生活对唐诗内容的丰富。(三)从哲学思想上,佛、道二家对唐诗的影响1、佛教的影响:在诗中干脆讲佛理:表现一种禅趣,一点禅机,它给唐诗带来一种新品质;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拓广了文学的体裁。2、道家道教的影响:主要是使诗人返归自然,产生一份自然的亲和力。诗人的神仙信仰和神仙思想还极大地丰富了唐诗的想象力,使其更富浪漫色调。(四
3、)从文学发展自身说,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定结果。二、唐诗的分期三、唐诗旺盛的盛况与当代对唐诗探讨的成果思索典1、论述唐诗发展的缘由。2、举例说明唐代士人的人生信仰对唐诗旺盛产生的主动影响。3、举例说明唐代士人生活对唐诗创作的影响。4、为什么说:“从文学发展自身说,没有魏晋南北朝文学,就没有唐文学的旺盛”?5、综述唐诗发展的轨迹。其次节初唐诗坛初唐诗歌包括高祖武德元年至玄宗先天二年(618-713),96年。是我国文学思想史上个重要转变时期的起先,是唐诗发展的个思想奠定期,是盛唐诗歌到来前夕的思想理论打算时期。一、初唐前期:又称“初唐之始制”,高祖武德元年到高宗拥镌二年(618665)。1、
4、贞观诗坛从高祖立国之初到唐太宗贞观之治的三十年间,一般简称“贞观诗坛”,该时期本掌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598-649)与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如魏征、虞世南上官仪等等)。该时期的文学思想是基于对南、北文学不同艺术特色的醒悟相识,提出“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见(详见史219页所引魏征隋书文学传序这种文学主见在当时对安定作者,活跃创作是有效的,也为唐诗的发展莫定广一个很好的基础。贞观诗坛的诗人们,一方面,从政权的得失着眼,坚决反对绮靡文风,重政教之用,垂乎气质(指北朝诗歌特有的真挚朴厚的情感力气和气概):但同时,又重视文学的艺术特征,没有否定魏晋南北文学的艺术成就,提出种文质并用,
5、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志向文学主见,既没有让南朝的绮靡文风流荡忘返,又容许了从魏晋南北朝起先的对文学的艺术特征、文学的艺术技艺的自觉探究得以接着发展。这一时期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过程中,是一个重要发展阶段。2、上官仪(608?644)和“上官体”上官仪在贞观年间所作的应制诗,就以屈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宛转而显得很突出。这种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地推动了一步,成为人们仿照一种新诗体。上官仪的“绮错婉媚”,具有垂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他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的探讨,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配置。
6、其创作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范,在唐诗发展史上,上承扬师道、李仃药和虞世南.下开“文章四友”和沈侄期、宋之问。3、王绩(589-644)在初唐的一般土人中,王绩是诗风较为独特的一位。总的来说,王绩诗歌思想内容是贫弱的,反映社会现实的面较窄。他的一些代表作品主要表现他隐居期间的思想倾向和生活看法,时时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苦闷,表现既愤世乂混世的人生哲学,有不少消极的东西。但和上官仪那些宫廷诗人相比,他在野,又比较接近生活。因此,也能写出些颇具生活气息的诗篇。在艺术上,他的诗不事雕琢,遣词造句较浅显通俗,风格质朴,在初唐诗坛是珍贵的。他的诗影响了唐诗通俗的一派,如王梵志、塞山与后来的
7、元、白,甚至李、杜也有所借鉴。从这方面看王绩在初唐诗坛上有重要地位。但把他当作唯一作家是不恰当的。王绩的代表作是野望,从这首诗可见自然质朴的风格。这首诗写山野的秋天傍晚景色,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很苦闷。过去有人说它是“感隋之将亡”,有些穿凿,但诗中流露的那种狐独无倚,时无相识的感慨,正反映了他郁结于内心的苦闷。二、初唐后期高宗、武后与中宗、容宗朝的宫廷诗(680-710).假如到宋之间死,下延到712或713。这个阶段前三十年(永微初一一调露年间),从创作倾向和理论主见上,起先出现追求壮大气概与浓郁感情的趋向,把前一个三十年的文质并重,含南北文学之两长的主见详细化了,从文学白身的特点中,初
8、步找到一条清除绮靡文风之弊的途径,透露出行将到来的盛唐文学风貌的一点讯息。后三十年(从调露年间到景云中),从创作理论上更加明确地追求风骨、兴寄和表现真实感情,在理论上把追求了几十年的志向文学(也就是行将到来的盛唐文学)的风貌明确地表述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J创作上和理论上为盛唐文学的到来所作的打算已完全成熟。这个时期的诗坛是三股力气:(一)杜审言、沈、宋:(二)四杰:(三)陈子昂。(一)社审言、“沈宋”对唐诗发展的贡献1、杜审言的贡献“文章四友”(李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中的杜审言(杜甫之祖父)成就最高,他虽然也写了一些应制诗,但身居宫廷的时间较短,这些奉和应制诗只占现存作品总数
9、的五分之一左右,不能给他戴上宫廷诗人或御用文人的帽子。他长期做地方官,官小,并两次被贬,也写出一些少雕饰、真实自然,颇具生活实感的作品。比“四友”中其他三人高一筹;他致力了使诗歌写得白然、朴实、美丽,保留了宫廷诗句法困难、词语精练的优点,去掉了作为宫廷诗基础的过分矫饰和曲折;他的主要贡献还是促进了律诗的定型。唐初“四杰”的五言诗对五律的日趋成熟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四杰”的多数作品,在平仄对仗上还不严格,没有达到律诗应有的要求,而杜审言大力创作五律、讲究对仗工稳、音韵协调,并留意到整体结构和练字设色,完成/五律的规范化,艺术造诣已达盛唐境界。例:6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
10、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J明代胡应麟称誉为“初唐五律第一”;七律形成较五律晚(般认为到杜甫成熟“四杰”发展了歌行体,于七律却无甚创作,而杜审言写有七律三首。虽个别诗篇平仄未谐,然对七律的首创之功,和沈侄期同日而语:此外他还写有三百七绝,也精致自然(例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J)具有开启诗坛新诗风的作用:他还写了五言排律七篇,有长达二十韵和长达四十八韵的,典丽精工、气概宏伟,对杜南、白居易都有影响,有开创作用。2、沈俭期(6567一713)、宋之问(656?-712)的贡献沈、宋的贡献主要在唐律的形成。五言
11、律的形成到沈、宋手里确立。他们讲究平仄,在声律上,完成了从四声到平民的过渡。七律成熟较晚,一般认为到杜甫,但沈、宋都写七律,在创作实践中对七律的形成贡献较大。在创作上,他们虽然都未能形成真正的个人风格,但他们的作品共同显示了宫廷诗特性因素的发展。我们从他们的创作实践中可以看出“通往盛唐风格的变更”。以上,我们讲了初唐诗坛前、后期(即唐太宗一一玄宗即位之前)所谓宫廷诗人的创作状况。不难看出,它虽然不象盛唐诗,但也不是如此过去文学史说的那样一无所取,充溢梁陈绮摩之风。这种将初唐诗与盛唐诗割裂开来的观点,不符合初唐诗的实际。正确的评价应当是:初唐诗是过渡到盛唐诗的一个必不行少的打算时期,正如美欧文初
12、唐诗导言里指出的那样:“初唐诗本身并没有呈现出统一的风格,而是结束了漫长的宫廷诗时代,缓慢地转变了新的盛唐风格。初唐诗人的贡献,除了“对技巧的亲密关注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值得重视的贡献”一一即唐律(今体、近体)的形成(尤其是五言律绝)外,在风格上也体现着“通往盛唐风格”的变更。这方面,在前人的诗论中就常常指出初唐诗人对盛唐诗人的影响(如:宋之问南谪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杜甫晚年漂流湖湘的诗。杜甫有诗云:“宋公放逐曾题壁,物色分明待老夫。”杜审言、沈侄期的影响亦如此代表作:沈俭期:0独不见(作古意呈补阙乔知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宋之问:度大庾岭渡汉江3、五言律诗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化过
13、程中的意义(二)“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四杰”指初唐的壬勃(650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4?一689)、骆宾王(619-684?)四位诗人、他们大都生于贞观年间,活跃在高宗至武后初年。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闻一多语),“以文章齐名大卜”。其中卢、骆氏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1、理论上他们的文学思想的核心是:站在儒家立场反对齐梁绮靡文风,强调政治内容,附合儒家诗教说,强调诗歌的经邦治用”的功利目的,这继承了孔子的诗教说,亦是唐太宗的主见,在当时来说,有进步意义。强调作诗要有刚健骨气,这是针对争构纤微的上官体而言的,这是当时诗
14、风变革的关键,也是以“四杰”为代表的一般士人的诗风与宫廷诗风的不同所在。四杰一登上文坛,就遭受到r“上官体”,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从理论方向上和文学创作上解决齐梁宫体与“上官体”的消极影响,并能从艺术上创建新诗风,这关系到唐诗的发展方向。对此,他们是白觉的。2、创作实践上第一,在题材上有汞大突破,思想内容有所开拓,无论抒情、咏物、咏史、写凭,四杰都达到了新的思想高度,表现为:(1)在“四杰”作品中占主要部分的抒情诗,已突破r宫廷诗以抒发帝王贵族闲情逸志为主的限制,也不仅限于赞美诗,而是更多地表现诗人们在不幸生活遭受的真实情感,其中以写别离、怀乡感情的最出名,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创建新颖,词语
15、清丽;山中:“长江悲己滞,万里念将归O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风J把深厚的离情与当前圻物结合。)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也是一首抒情名篇。“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此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足,取替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在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2)四杰边塞诗也突破了宫廷生活的限制。写出征将士的尚武爱国精神和离家远成的苦痛。杨炯从军行凝炼跳动,雄浑刚健,慷慨激扬。战城南:“冰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J(3)四杰诗对当时某些社会现象有所揭露。或写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靡烂生活,或写贤才不被重用,或怜悯弃妇和被幽禁宫女。尤其是妇女题材,不同于过去宫廷诗人那种轻靡浮艳甚
16、至色情的情调,而是更多地对她们的不幸寄于怜悯。在揭露统治者穷奢极欲到内部冲突的诗篇中,最突出的是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此二篇是卢、骆代表作,无论是思想内容和艺术方面,都代表了四杰的成就。所谓“王杨卢骆当时体”,主要的就是指的这些代表作里反映的特色。艺术方面下面专讲。在思想内容上,卢骆的代表作体现r四杰对封建官僚地主阶级生活作广泛描写与揭露这一独特成就。他们以七言歌行的文学样式,通过自身的感受,在表现繁华的景象中,大胆地暴露了封建门阀士族的荒淫腐朽、封建爪牙的横行不法以与他们相互倾轧以至败亡的真实状况。表现出对封建制度的永恒性的极大怀疑。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现实冲突的尖锐化与政治危机的
17、深刻化。这些诗虽然都是描写帝都,沿用宫廷的题材,但却不同于过去宫廷诗人的写法,不是粉饰,不是树碑立传,而是踢予了现实内容,提高了这一类诗歌的社会价值。这是一大进步。(4)四杰在咏史、写景咏物方面的内容也都有突破。咏史名篇如卢照邻6咏史四首继承左思咏史的优点,把叙事、争论、咏怀结合起来。(5)四杰也把晋宋的山水诗提高到新阶段。其成就在于写景中注入了剧烈的喜悦和哀痛的感情,例:王勃6藤王阁诗,就表现了诗人的极端惆怅。其次,艺术上的创新。四杰登上文坛就遭受到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上官体局限在人臣的狭小圈子里,小纯描写殿苑风光,用空虚的词藻来歌颂皇帝和皇族。即卢照邻指出的“以繁词为贵”,这就必定
18、在形式主义的死胡同里越陷越深,而四杰针对上官体的“约错婉媚”进行革新,向刚健清爽的诗风转变,这不仅给沈、宋、陈子昂,而且给李、杜、门以有益的影响,使他们在四杰的开创上进一步发展,把唐诗的发展推向高峰.,就形式来说,王、杨多写五律,他们的贡献主要在五律的定型(到沈、宋确立);卢、骆的贡献主要在七言歌行,二人都有长篇巨制。他们的创作干脆影响到刘希夷、张若虚。出现r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样的名篇,闻一多称它是“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四杰刚健清爽的风格,结合以上作品较易理解。王、杨五言律也较易理解。以卜.重点讲讲卢、骆七言歌行的体式特征(即艺术成就)和在唐诗发展史的上影响。卢、骆歌行的体式特征。(1)
19、破奇为偶,属对律切。七言歌行即七言古诗。木是单行奇句之体式。梁以前,自曹丕至鲍照的七古,概未出现排偶律句。如普不燕歌行二首,一为十五句,一为十三句。至梁元帝、质信的燕歌行,始打破单行奇句的体式,出现偶句,如梁元帝燕歌行22句,其中有四句对偶。实为卢骆之滥觞。卢骆七言歌行不但对偶的比例大,而且属对颇工,特殊用当句对较多,其它如:双声对、迭韵对亦时见之。如G长安占意全诗68句,有52句相对偶。(2)圆美流转,音节可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句式上,接受了上下蝉联,鞭转相续的形式,这是卢骆歌行体体式的主要特征之一。沉德潜说诗眸语明白指出:“四句一转,蝉联而下,特初唐人一法,所谓王杨卢骆当时体也.”例
20、:长安古意“借问吹萧向紫烟婚妇盘龙金屈膝。”此段四句为一转,可分为四节,各节间均蝉联相续。其形式一般是由后四句的首句头二字,蝉联前四句的末句尾二字。如,其次、三节由“双燕”蝉联,第三、四节由“鸦黄”蝉联。此为正格。但第一、二节的蝉联有所不同,乃由其次节首句的前四字“比目鸳鸯”,分别蝉联第节第三句中的“比目”与第四句中的鸳鸯二字而成。这种修辞手法又称连珠格式。形成一气究竟而又缠绵往第的旋律,读起来意如“锁连环”一般。它出于南朝民歌西洲曲,到“四杰”又有所发展,并且干脆影响到张若虚、刘希夷的七占。张、刘七古与卢、骆实为一体,可等而视之。沈德潜评西洲曲日:“续续相生,连跑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似
21、绝句数首,攒簇而成,乐府中又生一体。初唐张若虚、刘希夷七言古,发源于此JB,用韵,接受八句或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的用韵方法。如长安古意开头八句用平的:斜、东、家、酸、花,接着的八句用仄的:侧、色、翼、直、识,再改用四句一换的,前四句各的脚俱又协平声,而后四句备韵均换协仄声的。如此往豆,连类而上,形成有规律的“隔八间四而平仄互换”的韵律,白然曲尽抑扬顿挫、宛转流丽之妙,形成生龙活虎般腾蹿的节奏。更为奇妙的是长安古意如以卜.八句的换韵方法:“专权意气本蜃雄即今唯见青松在前四句协“雄”字韵,而第三句尾不入韵的“载”字,换韵时即选取用与“我”同韵部的“待”、改”、在”押。这又是一种四句为一转、平仄的脚
22、上下蝉联互换的方式。C、选词用字笛意声的效果。突出的就是擅长运用双声、迭的、迭字、连绵字。如长安古意结尾部分:“别有蒙华袭人裾J以上三种因素构成了卢、骆歌行的声韵节奏美,具有显明可感的音乐性。(3)铺张扬厉,以赋为诗氏安古意尽铺张扬厉之能事,通过铺陈渲染、夸张,描绘了长安的山河关塞、街巷、宫阀府第、亭台楼阁、花鸟树木、车马游盛、歌吹舞筵,表现r帝都的繁体:同时铺叙/长安社会各阶层人物,如王侯、贵戚、将相、御史、廷尉、执金吾、游侠、歌儿舞女、失意文土的生活活动,勾画了一幅长安社会生活风俗画。卢、骆用赋的方法写诗多长篇巨制,帝京篇98句,长安古意68句,赠李荣则多达200句。但又没有汉大贼那种平板
23、堆砌、晦涩艰深的毛病。卢、骆接受六朝后期小赋的叙写方法,这种小赋接受五七言相杂的形式,文字通俗流畅,更接近于诗。卢、骆歌行又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创制了初唐七言歌行。如长安占意虽用赋法,但又不平均运用力气,铺陈始终,在叙写中又详略得宜,回环照应。在第三部分末尾寄F世事无常,富贵难久的讽谕,虽然是受汉赋的影响,而全诗的结尾又颇具兴义,耐人寻味。总之,四杰诗在内容的开拓和艺术上的创新,对唐诗发展有重要贡献,他们继承齐梁诗加以革新,体现出初唐诗“从台阁走到市井”“从宫苑移向江山塞漠”的过渡。在当时,四杰“以文词齐名,海内称指应读作品:王勃送社少府之任蜀州、山中、6藤王阁杨炯从军行骆宾于在秋咏蝉卢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宋词 专题 授课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1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