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可行性探讨报告目录第一章概述41.1项目简介41.1.1项目业主、名称与地点41.1.1探讨目的41.1.3项目规模41.2编制依据、编制原则与编制范围41.2.1 编制依据41.2.2 编制原则61.2.3 设计年限61.2.4 编制范围6其次章拟建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72.1 城市概况71. 1.1大竹县基本状况72. 1.2.污水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13. 1.3.规划概况14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7第三章污水处理规模193.1 预料原则与方法191 .1.1预料原则193 .1.2预料方法选取193. 2大竹城区污水量预料与规模19第四章污水管网方案设计224. 1设计
2、原则224.2 污水体制的确定224.3 工程方案内容234.4 管线布置原则234.5 污水管道布置244.5.1平面布置244.5.2竖向设计244.6污水管道流量计算254.6.1污水量的计算254.6.2污水管道流殳计算结果254.7 管材比选274.8 排水管道附属设施284.9 污水管道主要工程量29第五章机构设置、定员、建设进度设想305.1 机构设置与定员编制305.2 建设进度设想30第六章投资估算306.1 工程概况306.2 编制依据316.3 资金筹措与应用326.4 国民经济评价32第七章招投标457.1 招标依据与内容457.2 招标的范围457.3 招标的组织形式
3、467.4 招标方式467.5 招标原则467.6 评标方法47第八章工程效益471.1 1环境效益471.2 经济效益471.3 社会效益47第九章环境爱护、平安卫生与节能489.1 环境爱护489.1.1 项目建设期间环境爱护措施489.1.2 项目建设成后环境爱护措施509.2 劳动爱护与平安卫生509.3 节能51第十章项目管理与实施支配5110.i实施原则与步骤5110.2项目建设的管理机构与项目实施5210.2.1项目建设的管理机构5210.2.2主要履行单位的选择5210.2.3设计、施工与监理53第十一章结论和建议5311.1结论5311.2建议54第一章概述1.1 项目筒介1
4、.1.1 项目业主、名称与地点项目业主:。项目名称:项目地点:1.1.2 探讨目的 实施雨污分流,便于雨水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降低水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改善城市水环境; 完善城市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能收集绝大数邻居的污水,提高污水收集率与污水处理率: 保证城区雨水的畅通解除,提高城区的防洪实力,同时改善现有排洪沟的行洪实力; 将大竹县建设成为环境美丽清洁卫生的城市,使大竹县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改善当地的水环境质量,同时改善下游乃至长江下游流域的水环境质量。1.1.3 项目规模本次设计污水管网总长11.49公里。1.2 编制依据、偏制原则与偏制范围1.2.1 编制依据2、四川省
5、大竹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3、大竹县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4、大竹县“十二五”规划纲要5、大竹县交通发展规划6、建设局供应工程区域地形图(1:100O地形图)7、大竹县城区供水量与生活污水日平均处理量:8、大竹县城区排水现状资料9、采纳的主要规范和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地表水环境J贞量标准(GB3838-200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0)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
6、5-97)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O141-2008)10KV与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电力装置的继电爱护和自幼装置设计规范(6B500622008)建筑物防击设计规范(GB50057-2010)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装置与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2-9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份(建标2000202号)国家其他现行有关规范、标准与规定1.2.2 编制原则1、选用运行平安牢靠、经济合理的管材,通过经济分析结合当地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地选
7、择管材。2,主动稳妥地采纳先进技术和i殳备,合理利用资金,提高管道养护和管理水平,保证管道畅通性。3、依据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在方案论证中充分考虑远、近期结合,为发展留有余地。4、排水管道设施养护班房的位置,应符合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功能齐备,占地合理。5、排水管的布置符合雨水就近排放,污水管便于收集生活污水、生产废水。6、应充分论证大竹县城区排水体制(分流制、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7、执行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1.2.3 设计年限本次设计年限依据大竹县城区总体规划修编:设计基准年2012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管道管径依据规划2030年设计
8、。1.2.4 编制范围依据建设单位的要求,按规划排水系统,本可研设计范围重点论证大竹县城区雨污分流污水管网建设的可行性,其次章拟建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2.1 城市概况2.1.1 大竹县基本状况、城市概括与城市历史1 .城市概况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部,达州市南部,与达州、垂庆经济联系亲密,是达州市背靠重庆、面对三峡的重要城市,是成渝经济区东北部的节点城市,也是川东地区融入重庆都市圈的桥头堡。大竹县地跨东经106。59,-10732,北纬3020-3158。东邻重庆市梁平、垫江,南接邻水,西连广安、渠县,北靠达县。大竹县城位于县城中西部前漕区域,西至成都360km,南到重庆175km,北距达州市70k
9、m。县域南北长64km,东西宽41km,幅员面积2076.8km2其中低山占全县幅员面积的37.4乐低丘占36.5%,深丘占&8%,平坝与台地占17.3%.低山一般海拔900-100Oin,相对高差400-500m,中部浅丘地带海拔在30050OmZfffJ.县内最高海拔1196.2m,最低253m,平均450m。大竹县域内交通主要以马路交通为主。国道318、210犬牙交织、贯穿全境,已形成半小时达州、1小时重庆、3小时成都的通达格局。2 .历史沿革依据乾隆、道光等县志所载:“竹大多竹,故以大竹名县”。初建大竹县时,县城在今渠县岩峰乡的燕家场旁边。公元1283年,移县城到木门镇(今竹阳镇旁边)
10、,明成化初砌石筑城。木门镇因县城东门外有二小岗”地虽相连,而土色各别。上有两木生,交合如关”而得名。当时的木门镇墙高一丈五,国城一周,长2.4里。明末清初,张献忠所率起义军两次破城、毁城0清康熙六年(公元1668年),重修县城清康熙五十二年,修东西南北四门城楼。城堵上每一丈五尺远修城垛一个,共有城垛620个,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开挖护城河,宽一丈五尺,深七尺,长七百余丈。城墙以内有街道二十一条。自此,近代大竹城的格局基本形成。二、自然条件1、地貌大竹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区西部中段,地形呈“三山两漕”,由大巴山系向南延长的华蒙山、铜锣山、明月山,在县境内白西向东平行排列,南北向斜
11、贯全境,为古老的褶皱山脉。三山,一般海拔900-1000m,相对高度500-600m1,三山之间为宽敞的浅丘地带,海拔多在300-50Om之间。三山之间为较宽而狭长的两漕浅丘地带,形似“川”字,再与两漕中部岭断脉连、东西走向的断续高丘,构成好像“州”字的总地貌。2,气候大竹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潮湿气候区,四季差异明显。春季约3月1日5月25日,平均气温16.5,比较暖和但多寒潮:夏季约从5月26日、9月15日,平均气温26.2C,比较馍热,多伏旱高温:秋季约从9月16日11月25日,平均气温17.1七,暖和多绵雨:冬季约从11月26日、次年2月底,平均气温约6.8C,无寒冷且多雾。大竹四季分明
12、,热殳丰富,雨量充足,雨热同季,日照相宜。年均降雨量为105811un以上,集中在56月、9月,呈双峰型。平均日照1329.4小时,相对湿度年平均为84%,无霜期284天。3、水文大竹县境内河流多源广三山,由两漕中段向南北分流,两漕中丘陵起伏,河流纵横,呈脉状发育,较大的河流有东柳河、铜钵河、黄滩河、东河四条,计长216.4km,多年平均径流量10.93亿m3境内总流域面积1924km,屈长江水系。主河之外,还有支河7条,溪河534条,形成树枝状的河网体系。其中东柳河干脆穿过大竹县城区,并形成护城河分支。东柳河是大竹县四条主要河流之一,源出铜锣山黄泥偏,海拔高程700.1m,由南向北流出境汇入
13、州河,全长72.5公里,县境内71公里,流域面积850.3平方公里,县境内742平方公里。河流河口平均流量14.8m3s、平均流速0.09ms丰水期流量41m3/s、枯水期流量4m3/s、平水期流量14.5m3/s、平均水深2.5m、河宽65m。东柳河流域内包括朝阳乡、东柳乡、乌木镇、竹阳镇、竹北乡、莲印乡、黄家乡、中华乡、人和乡、杨家镇、清河镇、柏林镇等10多个乡镇,流域内总人1.1.37万余人,其中城镇人1.1.16万余人(县城区13万余人)。东柳河流域水质现状与主要污染源:据我县环境监测站对东柳河流域下游水质监测数据表明,CODcr,NH3-N、CODmn,TN,S2-这五个指标超过规定
14、的地表水H1.类水质标准,东柳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实为IV类。其主要污染因子是CODCr和NH3N,年排放量分别约为8178.8吨、512吨。4、地质大竹县城从中生代的三段纪到新生代的第四纪出露有8个地质岩层.由背斜至向斜,不同地质岩层多呈带状分布。县城位于四川盆地边缘川东平行褶皱带中段,列入华签山脉沿北东-南西方向延长的低山丘陵带。属新华受系川东平行褶皱构造,由侏罗系、三迭系砂岩、紫色页岩和石灰岩等组成。上壤有冲积上、紫色上、黄填上、水稻上等4大上类、6个亚类、12个上属、63个土种。5、经济状况大竹已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白然气为主的能源工业;以麻纺织为主的纺织工业:以粮油、醪糟、肉类加工为主的
15、食品工业:以氮肥、制药为主的化工工业:以电缆、油管、钢板、膜片离合器、大力钳、轴承为主的机电工业: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等六大地方工业格局。200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35759万元,同比增长27.佻。工业园区地处县城总体规划内,规划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园区内有机械、纺织、食品、建材等产业布局。园区内水、电、气、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善,已入驻企业16户。到2010年,园区建成区面积将达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50户,实现产值50亿元、利税6亿元。2007年,在西部905个县(市、区)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排序中居第74位,在全省27个扩权强县GDP排行榜上居第9位。2008年16月,完成地方生产
16、总值54.5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5.2%,增幅(下同)居全市第1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9亿元,增长33.2%,居全旧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亿元,增长21.4%,居全市第1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8亿元,增长30.1%居全市第6位:农夫人均现金收入2251元,增加358元,居全市第1位,实现了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发展强劲。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0:38:32。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县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52户、个体工商户1.34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51.工业经济聆更加展.成功引进了玖源化I:等外来投资企
17、业,川电、金桥、川环、大枫树等骨干企业发展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86亿元、利税1.27亿元,分别增长40.5$、49.9%;工业规划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入驻企业16户。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基础地位得以巩固,农业生产稔步增长,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110个,专业合作组织达313个;劳务输转实力增加,农夫收入稳步增长,农夫人均纯收入达2940元,增加385元。城市经济健康发展。加大经营城巾.力度,实现收入2.5亿元;城乡市场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6亿元:旅游业发展快速,实现收入1.8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
18、9亿元,“1小时大竹”工程进展顺当,新增通马路村69个,龙潭水库大坝工程竣工,库区移民工作基本完成,26座小二型病险水库整治工作全面启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三、大竹城区现状概况1 .建成区面积与人口2010年末,大竹县全县总人口为111.54万人。城镇人口36.81万人,城镇化水平33%。大竹县城区现状建成区15.51km?,人口19.5万人.2 .供水现状大竹县城区现有三座自来水厂,其中竹阳水厂和东柳水厂水源取自乌木水库,城西水厂水源取自龙潭水库,竹阳水厂供水实力为1.5万吨/日,东柳水厂供水实力为3.5万吨/日,城西水厂供水实力为4.0万吨/日。总供水量9.0万吨/Ho人均生活用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区 分流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13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