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汇编.docx
《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汇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汇编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24年7月第一号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情况1-第二号天津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5-第三号天津市历史灾害普查-IO-第四号天津市地质灾害风险普查-13-第五号天津市海洋灾害风险普查-16-第六号天津市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普查-19-第七号天津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21-第八号天津市水旱灾害风险普查-24-第九号天津气象灾害风险普查-28-第十号天津市森林火灾风险普查-31-第十一号天津市地震灾害风险普查-33-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第一号)
2、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杳总体情况市普查办市应急管理局2024年7月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以下简称“普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自2020年8月正式启动普查工作以来,我市按照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务院普查办”)工作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各部门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强化专业团队建设,圆满完成了普查调查、评估与区划和基础数据库建设等全部任务,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一、强化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成立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全市普查工
3、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普查办”)设在市应急管理局,负责全市普查工作的统筹协调。规划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城市管理、应急管理、水务、生态环境、气象和地震等9个市级部门和16个区组建由573人组成的管理队伍,通过建立进度控制和核查通报工作机制,不断推进本行业、本区普查工作。各区各部门依托第三方技术团队、街镇和社区基层干部以及社会志愿者,组织9908名技术人员开展数据采集、质检核查以及评估区划,形成了“全市统一领导、市普查办统筹协调、部门分工协作、市区分级落实、专家团队支撑、公众广泛参与”的普查工作机制。二、坚持试点先行,优化技术路线本次普查是自然灾害领域一次开创性的工作,没有经
4、验可供借鉴。为高质量做好普查工作,市普查办先后组织完成滨海新区“一省一县”调查试点、滨海新区评估与区划试点和河西区“一省一市”评估与区划试点,通过试点进一步验证并完善了从数据调查到评估与区划的全灾种、全模块、全链条技术流程,为推进全面调查、评估与区划打下了坚实基础。三、坚持质量第一,确保成果可靠各区各部门坚持把“质量第一”理念贯穿到数据采集、质检、核查等各个环节,全面落实自查、审查、抽查、外业核查、系统质检等各环节数据质量管控,依托“四检一审”质量控制机制,即调查单位自检(落实“谁填报、谁负责”要求)、技术单位核检(发挥独立第三方的作用)、区级行业部门复检(确保调查数据专业性)、市级行业部门抽
5、检(按照5%比例现场核实数据)、各级普查办审核(发挥普查办综合审核验收作用),全面提高普杳数据质量,全市普杳数据全部通过国家质检核杳,普查成果真实可靠。四、完成全市灾害风险调查全市共获取超过215万条灾害风险要素数据,涵盖地震、地质、水旱、气象、海洋、森林火灾等6大类21种灾害致灾要素数据,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6大类27种承灾体数据,政府、社会、基层等3大类16种综合减灾能力数据,以及1978年以来年度历史灾害和1949年以来重大历史灾害数据。五、完成市区两级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完成了市区两级6大类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编制了主要灾
6、害类型灾害风险图和区划图、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图、综合风险区划图和综合防治区划图,揭示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的形成原因和主控因素,提出了防治建议。六、建成市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按照“统一规划、共同建设,统一标准、共享共用,常态运行、分类管理”的原则,建成市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并实现与国家级综合库互联互通。印发天津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建立普查数据共享联合审批机制,为推进数据的本地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七、广泛开展普查宣传培训印发普查宣传工作计划,组织策划一系列普查宣传活动。制作普查宣传片,向社会公众发布普行公开信,号召市民广泛支持参与普查工作。制定普查培训方案,综合运用线
7、下培训、线上直播答疑、微信群点对点服务等多种手段,对普查工作人员开展“一对一”业务辅导、“手把手”教学演示、“面对面”答疑解惑。普杳开展以来,各区各部门累计组织开展各类普杳宣传活动近2800场次,累计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900余次,培训业务骨干45000余人次,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完成夯实了工作基础。八、积极推动普查成果应用落地见效市普查办印发天津市普查数据与成果应用实施细则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指导意见,指导各区各部门将普查成果与防灾减灾救灾、完善社会踪合治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等深度融合。各区各部门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将普查成果应用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三级四
8、层”地质灾害隐患网格化监测与预警、应急管理一张图体系建设、沿海警戒潮位核定、全市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气象灾害风险预估、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等工作,有效提升了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完成滨海新区普查成果应用试点,为深化我市区级层面普查成果应用积累了丰富鲜活、可推广复制的工作经验。说明:本次普查的标准叶点为2020年12月31日。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第二号)天津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市普查办市应急管理局2024年7月本次普查基于地宸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和森林火灾等6大类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成果,在国务院
9、普查办的统一技术框架体系下,构建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模型,完成了天津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综合风险区划,客观认识天津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在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主要灾害类型灾害防治区划成果、综合减灾能力评估成果等完成了天津市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为我市各级人民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一、天津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遵循“危险性-脆弱性-暴露度”三维度准则,基于6大类21种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和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承灾体调查数据、历史灾情调查数据等开展。评估结果分为高、中高、中、中低、低等5个等级,反
10、映了灾害综合风险水平的相对高低。天津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总体中等偏高。天津市自然灾害高、中高综合风险等级街道(乡镇)共有44个,主要分布在市内六区、滨海新区和蓟州区。洪水、干旱、地震和风雹是影响天津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的主要灾种。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基于孕灾环境、历史灾情、主要承灾体综合风险区域差异划分得到,为两级区划:一级区划主要依据天津市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气候地带等孕灾环境的区域差异,以及6大类自然灾害的类型组合特征和区域主导灾种,划分为5个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和防治区:东南部洪涝-风雹-海洋灾害为主区;北部干旱-洪涝-风雹-地震-地质灾害为主区;中东部干旱-洪涝-风雹-地震灾害为主区;西部干旱
11、-洪涝-风雹灾害为主区;中部洪涝-地震灾害为主区。在一级区划内,依据全市单灾种危险性、历史灾情和综合风险等级,形成综合风险区划的二级区划,共29个二级区,包括高、中高、中、中低和低风险区等5类区域,占天津市陆域面积的比例分别为().99%、5.70%.77.72%、15.59%、0.00%。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为三级区划:一、二级防治区划与风险区划一致,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自然灾害综合防治指数,将29个二级区进一步划分为50个三级区,包括4个重点防治区域,14个次重点防治区域,17个中等防治区和15个一般防治区,占天津市陆域面积的比例分别为0.41%.7.33%,26.56%、65.70%o二
12、、天津市综合减灾能力本次普查从政府、社会、基层3个方面开展了综合减灾能力调查,共获取28240条调查数据,第一次形成了覆盖“市区-街镇-社区(行政村)-家庭”的天津市综合减灾能力调查数据集。通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以区为评估单元,在政府、社会、基层减灾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得到综合减灾能力,评估结果表达了综合减灾能力的相对高低,分为强、较强、中等、较弱、弱5个等级。全市综合减灾能力强、较强、中等、较弱、弱的行政区数量分别为2个、3个、8个、2个、1个,其占比依次分别为12.50%、18.75%、50.0()%、12.50%和6.25%。其中西青区、蓟州区、滨海新区、武清区、和平区综合减灾能力
13、较强,而东丽区、河北区、河东区综合减灾能力较为薄弱。说明:I.自然灾害(自然现象造成的损害):台风、嘉雨、地震等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等,就彩成了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形成有三要京:孕灾环境(孕育灾害的环境)、致灾因子(字我灾害发生的因子)、承灾体(承受灾害的客体)。如果致交因子强度技大,但时空上和承灾体不变受,或因承定体设防水平高而未形成损失,则一般称为自然因素而不是自然灾害。2 .学父环境(孕育灾害的环境):孕育自然灾害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是由地球大气圉、水图、岩石03、生物阴、冰冻图和人类社会四所构成的琼合地球表层环境。孕灾环境的区域差异,决定了致灾
14、因子和承灾体时空分布特征的背景。孕灾坏境稳定性越尚,发生自然灾害的可施性越低。孕灾环琥的改耳,能有效减轻灾害风险。3 .致灾因子(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在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中,对人类生命财产、资源环境或各种人类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并达到造成灾害程度的自然现象.如地震、台风、暴雨、洪涝、干旱、滑坡、泥石流等。4 .致灾危险性(致灾因子的强度):台风、K西、地震等致灾因子发生的范国、吸率和强度。致定因子发生效率越高,致灾范围越广,致灾强度越大,则致灾危险性就越南。5 .承父体(承爻灾害的客体):直按爻到自然灾害影响和报害的人类社会对象及资源环境,包括人类本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工业、农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第一次 全国 自然灾害 综合 风险 普查 公报 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13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