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农业资源与环境》课程标准.docx
《职业技术学校《农业资源与环境》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技术学校《农业资源与环境》课程标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农业资源与环境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一)课程性质1(二)课程任务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一)学科核心求养2(二)课程目标3三、课程结构3(一)课程模块3(一)学时安排4四、课程内容5(一)公共模块5(二)拓展模块7五、学业质量9(一)学业质量内涵9(二)学业质歌水平11六、课程实施13(一)教学要求13(二)学业水平评价14(三)教材编写要求15(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环境创设15()教师团队建设16(六)对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16网录错误!未定义书筌.附件1段学设备设施配备要求幡娱!未定义书签.农业资源与环境课程标准课程代眄51010204课程名称农业资谏与环境课程类型(纯理
2、论/理论+实践/纯实践理论+实践课程属性(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拓展课专业课课程学分3计划课时64学时适用专业现在农业技术制订时间2O2X年12月职业资格农艺工开课单位农业技术系制定负责人陈航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农业资源与环是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矩础课。包括上填肥料和绿色防控两部分。士壤学生要讲解土壤的物侦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肥科学主要讲解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主要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化学肥料的成分和性质、化肥施入土康后的变化规律及有效施用方法。另外也介绍有机物料的性侦及施用方法。高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或限定选修的
3、公共基础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增强信息意识、提升计算思维、促进数字化创新与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贡任感,为其职业发展,终身学习和服务社会奠定基础.(二)课程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高等职业学校农业专业爱农兴农、服务三农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吸纳现代农业领域的前沿技术,通过理实体化教学,使学生农业学科核心索养和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农业人才。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所拿握的相关知识和技
4、能,以及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需品格和关键能力。高等职业学校农业资源与环境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由资源利用、绿色防控、保护生态与发展三四个方面组成。1 .资源利用利用土球养分资源特征、利用规律等关键性问题:解决粮食、疏菜优质高产、无公害生产中的养分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等重大技术难题:开发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名牌优质肥料系列产品;优化上填养分资源管理,大幅度提商养分利用效率。在土壤养分行为研究方面,建立土培养分供应能力和综合平衡程度评价土壤养分资源生产力的理论和方法。明确安徽省不同生态条件、不同种植方式、不同施肥水平下的土塘氮、磷、钾、钙、硫、锌、硼、镭、铜等养分供应能力及其产盘、品质和环境效应,揭示土壤
5、养分的空间分布特性、迁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维持土填-植物一环境系统内养分平衡、农产品无公害生产的养分合理利用原理与技术。2 .绿色防控围绕土堆一植物一农药-农产品安全研究主线,运用现代化学、物理、生物学以及信息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土壤内部环境的外源物质解析,特别是各种污染物的来源赋存形态、时空变异、迁移转化特征,研究上塘与生物界面反应过程健康效应及其表征,研究适应士壤环境胁迫的植物生理、生化及其分子基础,研究污染土壤的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3 .保护生态要坚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为要的发展观。政府部门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高质
6、员发展、生态环境裔水平保护双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促。(二)课程目标高等职业学校农业资源与环境课程目标是通过理论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使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资源利用、保护环境和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本课程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农业资源和农药对人类农业生产、生活的全要作用,了解现代社会农业技术发展趋势,理解现代农业特征并遵循信息规范: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农业资源类型和绿色防控技术技术,/解无人机防控、精量化生产等新兴现代农业技术,具备支撑专业学习的能力,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综合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技术解决问期:使学生拥有团队意识和职业精神,具备独立
7、思考和生动探究能力,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课程结构根据高等职业学校农业资源与环境课程目标,确定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一)课程模块农业资源课程由土壤肥料模块和绿色防控两部分构成.土壤肥料模块包括土壤学和肥料学两部分。土壤学主要讲解土壤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脑、化学性质、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肥料学主要讲解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主要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化学肥料的成分和性质、化肥施入土康后的变化规律及有效施用方法。另外也介绍有机物料的性质及施用方法。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土壤的组成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土康的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知识,掌提植物营养原理及氨、磷
8、、钾元素的生理功能和氮、璘、钾化肥的性质及施用知识,r解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的作用,了解主要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用技术。绿色防控模块使学生了解农业昆虫的外部形态、解剖生理及生物学特性,掌握昆虫主要口、科特征,了解虫击的防治方法;理解和掌握植物病害相关的概念与病害发生流行过程,熟知植物病害病原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表现,了解病害的防治方法:能识别田间杂草,并制定防除方案,能正确使用农药进行绿色防控.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二)学时安排模块切建议学时4UEA*块土壤的结构32土壤的肥水特性肥料的种类施肥的方法最色防控模块昆虫的基本特
9、性32常见农业虫害识别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常见的农业病害识别农药的类型及嫩色防控方法四、课程内容(一)土坡肥曷模块1. 土*的结构【内容要求】(1) 了解上填的概念、土壤剖面结构、类型:(2)掌握土填性状野外观察及土壤样品采集、处理、保存基本方法:(3) 了解上壤矿物质上粒的分级;C4)掌握土塔质地类型及特点:掌握土壤质地改良的方法:(5)掌握上塔孔隙的调节方法:【教学提示】本主题的教学建议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案例的选取应贴近生活、贴近学习、贴近工作,在教学中注重使学生掌握操作过程和技巧,可以采用“任务描述一技术分析一示例演示一任务实现一能力拓展”的形式组织教学02. 土肥水管理【内容要求】(1)
10、解土壤水、气、热三相组成及相互调N作用:(2)掌握上塔水、气、热状况与土壤肥力的关系:(3)学会土壤水分测定方法:(4) 了解上壤结构类型和特点并掌握团粒结构和上填肥力的关系;(5)掌握土壤孔隙的调节.方法:【教学提示】本主题的教学建议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案例的选取应贴近生活、贴近学习、贴近工作,在教学中注重使学生掌握操作过程和技巧,可以采用“任务描述一技术分析一示例演示一任务实现一能力拓展”的形式组织教学。关于水分时土壤的影响操作,可以通过开展实际的水分测定实验,使学生操作、分析、总结等过程熟悉工作流程。3. 肥料的种类及法用方法【内容要求】(1)了解植物营养元素、植物营养期;(2)掌握植物养
11、分的关键期;(3)掌握植物养分的关键期;(4)掌握合理施肥的原理:(5) 了解上塔中熟素形态及其转化:(6) 了解植物氮素营养生理功能,掌握植物氮素营养失调症状,掌握化学熟肥的性质以及合理施用方法;(7) 了解土壤中瞬素形态及其转化,了解植物磷素营养生理功能,塔提植物磷素营养失调症状,掌握化学磷肥的性侦以及合理施用方法:(8) 了解土壤中钾素形态及其转化,了解植物钾素营养生理功能,掌握植物钾素营养失调症状,掌握化学钾肥的性质以及合理施用方法。【教学提示】本主题的教学建议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案例的选取应贴近生活、贴近学习、贴近工作,在教学中注重使学生掌握操作过程和技巧,可以采用“任务描述一技术分析
12、一示例演示一任务实现一能力拓展”的形式组织教学。(二)鳏色防控模块1 .昆虫的识别特征及常见农业昆虫识别【内容要求】(1) 了解昆虫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及其与人类的美系。(2)掌握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各部附器的构造、功能、与防治的关系:(3) 了解昆虫的内部构造、生理在防治方面的应用:(4) 了解昆虫各发育阶段的特点;(5)认识昆虫两类基本变态类型,不同类,性二型、多型现象。(6) 了解环境条件对昆虫的影响。【教学提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通过文献杳阅、职教云视频资源、动画资源学习了解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内外结构和防治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让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
13、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学生课前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通过在职教云课前学习发表评论,培养学生通过手机端学习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通过标本观察与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掌握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各部附器的构造、功能、与防治的关系。以典型实验-昆虫外部形态观察为戏体,通过小组线上线下学习方式,采用理实一体,讲授-观察-提问交替,最后归纳、总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昆虫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要点,较快地认识昆虫的外部形态。2 .植物病害症状类型及常见农业植物病害识别【内容要求】(1)了解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宙的类型,明确侵染性病需与非侵染性病害
14、的M别与联系;(2)明确症状、病征、病状的概念,认识常见植物病杏的病状和病症类里;(3)识别真菌营养体和繁殖体的基本形态及r解真菌生活史的概念:(4) 了解真菌、细菌、病毒的分类系统,掌握真菌、细菌、病毒主要类群的分类特征及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5)掌握病原物临时玻片制作及镜检操作技术:【教学提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通过文献隹阅、职教云视频资源学习了解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类型,培养学生“热爱三农”的精神:让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0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学生课前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通过在职教云课前学习发表评论,培养学生通
15、过手机端学习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通过典型案例和知识传授等方法,明确植物病害的概念,了解植物病害的类型及其特点:通过观察标本、观看视频与知识传授及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认识常见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和病征类型,以典型实验-植物病害症状观察为载体,小组学生通过线上线卜学习方式,采用理实-一体,观察-阅读-讨论-点评讲授相结合,最后归纳、总结的教学方式。通过手机端学习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6.农药的类型及绿色防控是应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病菌、杂草及其它有宙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的一门科学,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如何充分发挥农药防治有害生物的有效性,尽量避免和防治“3R”产生.以及
16、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需耍阐明农药的理化性明,作用机理,剂型特点和施用方法,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要求】(1)了解植物化学保护的重要性及在IPM中的地位;(2)各类型农药及农药剂型历史与未来发展趋势:(3)了解农药的分类方法,了解常用农药剂型的物理性状和应用特点,掌握鉴别农药质量的简易方法,会鉴别农药版量。(4)理解农药毒性的分级标准,明确预防抗药性产生的措施、植物发生药害后的补救措施和预防农药中蠡的措施:(5)掌握农药的施用方法,掌握常用农药品种的特点及绿色使用方法。【教学提示】通过明确农药质量检杳工作任务,质量检杳方法及操作步骤.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资源与环境 职业技术学校 农业 资源 环境 课程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19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