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学习公安部公布的6起危害粮食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心得体会.docx
《2024年学习公安部公布的6起危害粮食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学习公安部公布的6起危害粮食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心得体会.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习公安部公布的6起危害粮食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心得体会近日,公安部公布6起危害粮食安全犯罪典型案例。一直以来,公安机关持续依法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私挖滥采黑土泥炭、制售假劣农资等涉农违法犯罪活动,对各类危害粮食安全犯罪保持“零容忍”,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制售假劣农资,使得优质农资难以推广,让农民的辛苦劳作化为泡影,严重损害农民的经济利益,影响了粮食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水平;非法占用农用地、盗采黑土泥炭等行为,直接破坏了耕地资源,影响了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威胁到粮食生产的根基;犯罪分子形成利益联盟,涉及农资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等多个环节,构建起一条完整的非法产业链,使得
2、犯罪行为更为隐蔽和复杂,增加了执法部门的打击难度。凡此种种,是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权益的挑战,必须坚决予以打击,绝不姑息。粮食安全,国之根本,关乎国家安全,牵动百姓生活。为了打击此类犯罪行为,相关部门早已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今年3月,7部门联合开展“忽悠团”专项整治行动,已经取得了不小的威慑作用;农业农村部深入开展“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坑农害农、危害粮食生产的各类违法行为,全力护航国家粮食安全;公安部近年来持续组织开展“昆仑”“金风”等专项行动,截至今年8月,共立案侦办非法占用农用地、制售假劣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犯罪案件4400余起,涉及耕地2.9万余亩,有力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为了构
3、建更加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在打击涉农违法犯罪行为上还需多管齐下。要加快构建系统完善的粮食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提高违法成本,让犯罪分子无机可乘,以高水平法治保障“粮安天下”。要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资市场、农用地、粮食储备和流通环节的监管。要加强农资市场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信息化水平,方便农民查询和了解农资产品的信息。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提高农民群众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粮食安全监督工作。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危害粮食安全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石稳固,
4、让农民在丰收的喜悦中共享国家繁荣富强的硕果。有法治引领,粮食安全才能行稳致远。2023年12月29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2021年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出台后粮食安全领域又一项重大立法活动,为保障粮食安全铸就了“护法神盾”,推动我国粮食安全从政策性治理向法治化治理转变。从立法角度看,自2008年计划制定粮食法到2023年粮食安全保障法出台,历时15年,在我国立法史上算是少有。这源于审慎立法、科学立法。法律一旦制定,就要依法行使,因此,立法要慎之又慎,科学严谨制定法律规范,从前端预防“错”的可能。粮食产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学习 公安部 公布 危害 粮食安全 犯罪 典型 案例 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24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