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x
《中长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长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长期建筑业发展规划(2021-2025)十四五时期,建筑业全面深化行业改革,构建发展新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五年,也是实现建筑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策略机遇期。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升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增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后劲,加快现代建设进程,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形势(-)十三五以来的成绩十三五时期,建筑业在市的正确领导下,以做大做强建筑业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规范和整顿建筑市场秩序为抓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发挥整体发展优势,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L产业市场迈
2、出新步伐牢固树立服务助推走出去理念,着力于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对外出施工企业畅通服务绿色通道,给予政策扶持,并引导鼓励其与大企业开展合作,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城市综合体及省内外大项目建设,推动全市建筑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十三五期间,实现外出施工产值460亿元,平均增幅6.5%,外出施工企业达30多家,人数1.2万多人,外出施工涉及道桥、石化、电力等多个领域,施工足迹遍布国内多省市。2、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建筑业产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累计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超过1.2亿平方米,累计竣工装配式建筑超286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成效显著,绿色建筑条例正式出台,新增绿色建筑面
3、积超过4.2亿平方米,较十二五时期增长3倍多;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逐年递增;新增节能建筑面积8.8亿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276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量质齐升,已建成一批国家级绿色建筑创新奖项目和高星级绿色建筑发展聚集区。加快工程组织模式改革,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工程总承包能力不断提升。3、建筑工程品质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累计共有30项工程获建设工程鲁班奖、56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320项工程获建设工程优质奖,160项工程获建设工程金匠奖。安全生产持续向好,城市建设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检查月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连续三年纳监房屋市政工
4、程的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双下降。(二)存在问题1、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多数建筑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劳动生产率偏低。且大多数建筑业企业发展存在散、小、弱的问题,工程业务主要集中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不足。建筑业产业链条呈碎片化发展,不利于资源整合和调配。专业化企业专精特新程度不高,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2、产业现代化程度有待提升。建造方式现代化程度不高,BIM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比例还较低,智能设计、智能施工、建筑机器人、智慧工地等领域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建筑业企业研发费用投入不足、建筑技术缺乏集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仍不完善、建筑领域的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结合
5、不紧密等原因,建筑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撑仍然不足,大多数企业仍表现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征。工程组织模式较为落后,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融合深度不够,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相对滞后。3、行业队伍素质有待提升。建筑业从业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技能化水平还不高,建筑工人老龄化趋势明显。50岁以上建筑工人占比18%,40岁以上建筑工人整体占比55%e同时,现有专业人才供给与行业发展需求不够匹配,满足建筑工业化生产、一体化业务模式需求的人才短缺,缺乏国际化以及适应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发展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全行业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升级。4、质量安全保障有待提升。工程建设参建各方的主体质量安全责任意
6、识普遍不强,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未能履行到位,部分施工单位缺乏行之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专业技能水平、安全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也不足,建筑工人安全意识薄弱、专业技能不高。部分地区安全投入不足,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经费落实不到位,工程质量安全专业监督人员配备不足,无法适应和满足建筑安全施工监管需求。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不够完善,智慧化监管能力尚待提高,智慧工地建设有待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转包、违法分包现象等依然存在,失信联合惩戒制度还不健全。二、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7、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打造建筑品牌为目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加大走出去步伐和精品工程培育力度,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加强市场信用管理体系监管力度,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推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遵循以下基本原则:L必须坚持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对全市建筑行业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决策部署在全市建筑行业落地见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2、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
8、标,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建筑品质,倡导绿色环保理念,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3、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全市建筑行业发展全过程和各环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实现建筑行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4、必须坚持积极融入新格局。充分发挥建筑行业的支柱产业支点作用,加快动能转换,破除制约机制束缚,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延长产业链条,集聚核心竞争力,塑造新的发展优势。(三)发展目标L总体目标。力争到2025
9、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外出施工产值突破180亿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2%左右。十四五期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3500亿元,实现外出施工产值750亿元。建筑业年产值超100亿企业1家,超过50亿元的企业10家,超过30亿元的企业15家。城市规划区内新建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45%,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25%o建筑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增大,整体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居中上游,形成一批在省内和国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展望到2035年,建筑业的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大幅提升,建筑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标杆作用显著提升,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10、建筑业强省地位显著增强,为创造新的辉煌提供重要支撑。2、具体目标。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进一步夯实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到2025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5万亿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规模明显提升,建筑业产值百亿元以上企业达1家以上。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到2025年,BIM在公共建筑项目中的应用比例达到80%,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5%,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100%o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建筑技术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十四五期间,累计发布工程建设地方标准IOO项,力争一定数量的科技成果和重要标准达到国际水平。智慧工地覆盖
11、率达100%,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基本建立。人才队伍提供新支撑。培育和引进高端建筑人才,加快现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多元化的建筑用工制度基本建立,建筑业从业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提升。到2025年,建设行业执业资格注册人员达30万人;中级工技能水平以上建筑工人达50万人;工人岗前培训、施工现场工人持证均达100%。市场拓展迈出新步伐。工程建设组织模式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市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建筑业企业在国内国际的市场全面拓展。建筑业省外完成产值占总产值比重达35%以上,建筑业合作发展取得新成效。工程质量得到新提升。到2025年,工程勘察设计综合质量不断提高,工程质量责任体系基本完善,工
12、程质量管理不断加强;建成一批优秀精品工程,十四五期间,争取累计获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等国家级奖项数量达100个以上;竣工验收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保证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100%。三、重点任务(-)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着力解决建筑业产业链碎片化的问题,打通建筑业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条,推动建筑业企业品牌化发展,到2025年,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现代建筑产业体系。L加强建筑业全产业链建设。推动勘察设计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强投建营一体化全链条建设。推动建筑产业业态优化升级,打通投资策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项目管理、工程咨询、建材供应、工程检验检测、维护维
13、修、运营全流程,形成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引导建筑业企业率先在新基建、城镇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燃气、公共交通、老旧小区改造以及高速公路、机场、水利、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实现投建营一体化。推动打造投建营一体化全产业链示范城市。支持建筑业企业建设砂石、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的绿色建材生产综合基地。2.推动企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建筑业企业品牌化建设。实施建筑业企业培育计划,制定重点扶持骨干建筑业企业名录,在资质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企业结构优化调整,引导一批产值过百亿的建筑业企业发展成为具有链主地位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引导一批装饰装修、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建筑幕墙施工等类型的专业企业发展成为
14、具有撒手铜技术或产品、专精特新的专业承包企业或专业化企业。引导和鼓励建筑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权置换、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整合优势资源,快速成长为龙头或大型骨干企业。3、优化建筑业区域产业布局。打造现代建筑业集聚带。依托核心区科研单位、设计企业、部品部件生产企业、施工企业等,组建现代建筑产业联盟。支持在建筑科技创新等方面优势互补,辐射带动打造智能建造示范区。引导建设绿色低碳设计建造中心,建设现代建筑设计和装配式建筑研发中心,建设建筑机器人、建造材料与技术集胡口展示基地,建设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基地,支加快建筑产业特色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以重要节点城市为核心,联动建筑设计服务协同发
15、展,设计一施工一运维上下游全链条一体化的现代建筑产业集聚带。(二)着力推广新型建造方式,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积极推行绿色建造,引领建筑业实现设计研发智能化、建筑生产工业化、建造过程绿色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到2025年,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相关标准体系与评价体系趋于完善,建筑业企业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L全面发展智能建造。夯实数字化基础。加快构建以BIM+GIS+AIOT为核心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加快智慧工地建设,实现数字技术与现场监管的深度融合。鼓励建筑业骨干企业与软件开发企业合作研发自主可控的BIM技术,构建数字设计基础平台和集成系统,加快
16、推进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的一体化集成应用。推动大中型政府投资工程、大型社会投资公共建筑、装配式建筑工程应用BIM技术。鼓励建筑业企业、科研院所、社团组织联合设立建筑产业大数据创新中心,为行业提供数据接入储存、数据查询分析、数据应用开发支持等服务,为政府开展数字化监管提供支撑。2、积极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并具有特色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修订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产业基地和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管理服务与施工安装,推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开展全过程咨询。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政府投资工程带头发展装配式建筑,保障性住房
17、、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原则上应实施装配式建筑。到2025年,城市群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0%以上,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东西北地级市中心城区达到40%以上;其他地区达到30%以上。3、积极推广绿色建造方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积极稳妥发展装配式建筑,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建筑业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加快引进推广和应用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建立标准化、系列化的建筑部品供应体系,探索通用部件的标准化设计选型和工厂化生产,提高产品配套能力和质量水平。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循序渐进地提高装配式建筑规模,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建筑部品部件标准化、智
18、能化,完善部品部件配套技术,推动装配式建造方式创新。创新施工组织方式,提高机械装备水平,完善与建筑工业化相适应的精细化施工组织方式,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机械化水平和效率。引导和培育基础较好的地区成为装配式建筑及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地区,形成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推进钢结构建筑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高钢结构建筑设计能力,探索建立钢结构建筑标准体系、管理体系、产业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确保钢结构建设项目的工艺、设备和主体工程先进可靠。着力发展系列化、标准化的钢结构建筑构配件,加大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和消能减震、预应力技术的集成应用,扩大钢结构建筑部品部件工业化生产比重,完善生产供应体系,提高施
19、工机械化生产水平,切实推进钢结构建筑应用,重点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稳步提高钢结构建筑占比。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推进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新型墙材技术产品的发展,加强绿色建筑节能示范工作,深入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落实绿色建筑推广政策,新建建筑全面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建造与绿色运维,不断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面积比重。实施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推进建筑行业各领域绿色化改造。加强建筑材料循环利用,促进建筑垃圾减量化,严格施工扬尘管控,采取综合降噪措施管控施工噪音。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技术和材料,重点推广资源节约、生态环保、信息网络技术和产品,加快淘汰落后技
20、术,限制和禁止使用消耗大、效益低、质量差的落后建筑技术、工艺、机具设备和材料。推进节能建筑发展。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策略部署,大力发展节能型建筑,推进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因地制宜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节水改造以及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实施建筑节能工程,推广可再生能源高品质应用,有效提高建筑节能水平,促进低碳建筑发展。发展太阳能光伏在城乡建筑中分布式、一体化应用,探索建立相关设计和应用标准。加强建筑技术创新及建设监管,开展建筑领域碳达峰体系研究,探索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措施,探索推进温和地区近零能耗建筑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工程应用,推广低碳建筑技术,促进低碳建筑发展。抓好全省列入住房城乡建设部的4个绿
21、色示范城市创建,实现大幅降低消耗和低污染、低排放技术系统化应用。(三)着力改革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提升管理水平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持续推进符合国际惯例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改革,到2025年,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组织模式进一步与国际接轨。1 .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加大工程总承包模式应用范围,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装配式建筑项目原则上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持续完善工程总承包招投标政策和相关配套制度,保障工程总承包单位合法权益。促进工程总承包与智能建造、新型建筑工业化、信息化协调发展,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推进全过程BIM技术应用。鼓励省内高等院校、职业院校
22、设置工程总承包相关课程,推动开展校企双向合作。2 .积极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持续完善与全过程工程咨询相适应的招投标等管理制度和流程。制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指引和合同范本,规范咨询服务行为,完善费用计价规则,清晰界定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合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支持专项咨询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向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转型,加快培育一批涵盖房屋市政、交通、水利等全领域以及投资决策、建设实施、运营维护等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3 .深入推进符合国际惯例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改革。持续试行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及时总结经验,加快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重点围绕建筑师负责制、工程监理改革、造价管理改革
23、等,探索符合国际惯例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推行建筑师负责制,选取有条件地区和建筑工程项目开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四)着力加快技术研发创新,提升科技引领驱动力加强建筑科技研发和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集成应用,激发建筑业企业创新活力,到2025年,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基础研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以科技创新带动建筑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工业化转型升级。L推进现代建筑技术标准建设。加快制定建筑业科技政策和技术标准,完善建筑施工技术标准体系,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组织实施建筑业科技示范工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工程
24、建设标准体系,积极培育团体标准,增加标准有效供给,适度提高安全、质量、性能、健康、节能等强制性指标要求,逐步提高建设工程标准水平。2.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骨干企业依托重大工程项目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支持建筑企业形成一个项目、一批成果、多个核心技术体系的创新模式,加快先进建造设备、智能设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限制和淘汰落后、危险工艺工法。继续开展科技示范工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科技示范激发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活力。3提高企业产学研结合水平。完善促进技术进步产业政策,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推进建筑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长期 建筑业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2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