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docx
《关于全面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面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全面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X.B=H刖三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片巴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明确要求,2017年至今,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并命名了七批57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和24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7天,优良率达92.3%,地表水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双100%”,森林覆盖率47.3%,湿地保护率达52%,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持续向好;大力实施全域治水湿地润城,乡村小微湿地+”模式全国推广;积极推动两山价值转化,百里竹海竹山变金山成功经验获党的二十大闭幕会特别报道,
3、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天然氧吧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等国家级名片纷至沓来,走出了一条符合特色的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迭代升级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体系,持续提升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区委、区政府提出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决策部署,开启区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按照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市)建设指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建设指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的通知(环办生态20244号)、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4、县管理规程及建设指标等三项制度的通知等要求,编制区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4-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有效衔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三线一单、国土空间规划等有关成果,是指导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基础性和纲领性文件。规划的基准年为2023年,实施年限为2024-2030年。第一章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1一、区域特征1二、创建基础与优势2(一)强化统筹战略定力,深化生态制度改革2(二)筑牢优良生态本底,污染防治成效显著3(三)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筑牢区域生态屏障4(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绿色经济提
5、质增效5(五)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生活品质全面改善6三、存在问题与机遇挑战7(一)面临的机遇7(二)存在问题与挑战9第二章规划总则10一、指导思想10二、规划原则H三、规划范围12四、规划期限12五、规划目标13()总体目标B(二)阶段目标13六、建设指标14(一)指标体系14(二)指标可达性31第三章规划任务与措施35一、目标责任体系建设35二、生态安全体系建设36(一)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36(二)落实生态空间用途管制37(三)环境质量改善39(四)城乡环境治理46(五)生态系统保护修复50(六)加强环境风险管控53三、生态经济体系建设54(一)特色产业培育54(二)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57
6、(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58(四)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循环利用59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61(一)倡导绿色生活方式61(二)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62(三)推进生态文明共建共享64(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65五、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65(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65(二)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66(三)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67(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68第四章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70一、工程内容与投资估算70(一)重点工程70(二)投资预算70二、海分析70()生态效益70(二)经济效益71(三)社会效益72第五章保障措施73一、加强组织领导73二、严格监督考核73三、加强资金保障74四、强化科技创
7、新74五、完善社会参与75附表1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重点项目清单74附图1区区位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2区行政区划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3区水系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4区地形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5区林地分布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6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7区自然保护地分布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8区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9区生态安全格局布局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10区生态文明示范建设重点项目分布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一、区域特征地理位置。区位于市东北部,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区,三峡库区西沿,地理坐标北纬30。25。30。531东
8、经107。24。108。051东邻万州区,南接忠县、垫江县,西连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北倚四J情达州市达J11区、开江县,处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川东北的重要联结点上,是主城都市区东向开放的重要支点,是深化J11渝东北合作的天然桥头堡,是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重要板块,自古为交通南北、东出西进的重要通道。社会经济。区下辖5个街道、26个镇、2个乡,面积1892.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3万人,城镇人口33.41万人,城镇化率51.96%o全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94.5亿元,同比增长(下同)3%,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591元,居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前列;三次
9、产业结构比由十三五末期的12.1:49.2:38.7调整为12.6:41.2:46.2,第三产业占比逐渐增加。自然资源禀赋。区已发现的矿种有煤、石灰岩、石膏矿等10多种,新探明页岩气储量万亿立方米以上,煤基础储量达5000多万吨;石膏矿的基础储量达2.76亿吨,是市石膏矿的主要产地。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境内野生植物有96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包括红豆杉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包括篦子三尖杉、鹅掌楸、楠木、红椿等10种;陆生野生动物125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旅游资源富集,既有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区、“五湖四海”景区等自然旅游资源,又有西南佛教禅宗祖庭双桂堂、国家青少年自
10、然教育绿色营地双桂湖、千里沃野万石耕春、”巨石上的古军寨”滑石古寨、抗蒙山城不败之城赤牛城人文景点。湿地资源丰富而独特,以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小微湿地为基础构建了河流一湖泊一稻田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全域湿地润城、碧田万顷,具有城在田中、田在城中的良好生态本底,是西南地区唯一国际湿地城市。区内主要河流6条,支流384条,平均河网密度0.43公里/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1247.2毫米,径流总量10.56亿立方米,水资源储量丰富。生态环境。全区主要次级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水环境功能要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7天,优良率92.3%,在全市
11、29个重点区域排名第4,全年无重污染天气;声环境、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建有自然保护地2个,2023年森林覆盖率为47.3%,高于全市及全国水平。二、创建基础与优势(一)强化统筹战略定力,深化生态制度改革。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以制度助推生态文明发展的新模式。先后出台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区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系列文件,确定了生态文明建设具体改革事项清单,形成了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基本架构,并不断完善健全。(二)筑牢优良生态本底,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以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实行挂牌督战、挂图作战、挂账销号三挂打法
12、,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空气质量优中更优。整治涉气企业700余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7天,优良率达92.3%o持续巩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17平方公里;整治餐饮油烟170余家,试点整治重点区域老旧小区居民油烟1957户;完成海螺水泥废气深度治理,其氮氧化物和包装粉尘排放浓度低于现行排放标准30%以上;关闭邵新煤矿;实现城市建成区内燃煤锅炉全部停用,抬头可见蓝”已经成为常态。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以城市黑臭水体消除、饮用水源保护、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为重点,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2021-2023年,六条主要河
13、流出境水质稳定达标或优于水域功能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治理5653经验入选首批美丽建设典型案例和2023年度市生态环境系统双十佳实践案例;龙溪河被水利部评为“长江经济带美丽河流”市十大最美河流。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以土壤详查工作开展为基础,以污染地块管理为突破,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目标,强化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加强地下水环境监管基础能力建设,推进土壤和地下水协同治理。完成23块疑似污染地块调查评估。固废监管和资源化持续发力。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创新危险废物收运处置互联网+回收新模式,构建了产生、利用及处置的全过程工业固体废物
14、规范化管理体系。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2022年达到80.56%,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100%o(三)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筑牢区域生态屏障。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不断调整优化生态空间,初步形成三片区三屏一网多节点生态安全格局。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确定生态保护红线192.45平方公里,占全区幅员面积的10.17%o初步建立起“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共划定3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8230.55公顷,实施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提升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完成新盛河、袁驿河生态修复项目,正在推
15、进川西渔村及七星河、文化河、铜钵河生态修复工作,承接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积极探索推进稻田湿地(冬水田)建设。全面推行林长制,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2020-2022年,新增国家储备林31.8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7.3%o2020-2022年,累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9.81平方公里;治理修复8个矿山,矿山生态修复面积62.13公顷。全国首创小微湿地+模式,”小微湿地大能量”被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报道,明月山百里竹海矿山变景区、竹山成金山经验亮相党的二十大闭幕会特别报道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入选2022年全国优秀案例(唯一)。(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绿色经济提质增效
16、。大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快两化融合,着力打造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经济体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占比由“十三五”末期的12.1:49.2:38.7调整为12.6:41246.2。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做大做强集成电路、食品加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智能家居、通用航空和能源(天然气、页岩气)等特色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21.8亿元,工业增加值总量位居渝东北第一。全力打造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成功举办中国预制菜产业峰会,发布全国首个预制菜产业园区建设地方标准,签约落地预制菜企业30余家,拉动全年工业投资增速达27.3%,成为新的增长点。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
17、结构持续优化,3+3+X”产业体系不断健全,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大力培育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有效期内绿色食品60个、有机农产品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名牌农产品10个、巴味渝珍商标授权产品49个、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其中柚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产业融合步伐加快,依托张鸭子、奇爽食品等,做优绿色食品加工业,打造西部地区绿色食品加工业高地。循环农业经济成效显著,探索形成“粮一猪一有机肥一粮菜和水稻一秸秆还田一菜农业循环生产模式,建成农作物秸秆利用示范片1万亩,建设水稻秸秆原料化利用示范点1个、秸秆基料化示范点2个、秸秆饲料化示
18、范点4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39%o全域旅游加速发展。依托百里竹海、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华柚海、礼让川西渔村等湿地、农渔资源,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市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4个,竹山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猎神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明月山百里竹海民宿回归之旅入选全国100条精品旅游线路,猎神三巷入选首批最美夜景打卡地,双桂湖城市湿地公园夜游线路入选首批最佳夜游线路。成功举办长江三峡()晒秋节、丰收节、春耕节、国际柚博会等重大节会活动,旅游品牌日益响灵。(五)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生活品质全面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已建成投运镇、村污水处理厂(站
19、)103座,实现全区建制乡镇和大型聚居点污水处理全覆盖;完善城镇雨污管网1300余公里,全区污水三率”大幅提升;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垃圾处置机制,农村生活垃圾行政村有效治理率100%o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双修”成效明显,实施棚改旧改160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234个,新区建设如火如荼,打通创新大道、高新大道、都梁大道等城市交通大动脉,城市规模达到30平方公里32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51.5%o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累计改造农村户厕21412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32%,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覆盖100%行政村,建成污水管网192.33公里,技改污水处理设施22座,1000人
20、以上居民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获评首批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称号。三、存在问题与机遇挑战(一)面临的机遇。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的机遇。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做出了顶层设计。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局发展中的现代化。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定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这一系列战略定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区整合优势资源,凝聚发展合力
21、,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使成渝地区战略地位凸显、战略空间拓展、战略潜能释放。地处双城圈的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是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10个区域发展功能平台中唯一个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平台,被赋予绿色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生态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示范区定位。区作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衔接”示范带”建设的重要机遇,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再上台阶,为区争取更多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落地提供保障,切实把双城圈和示范带建设战略要求转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支持政策和发展规划,有利于未
22、来发展赢得更加广阔的空间。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重大战略带来的机遇。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战略,是在中央提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背景下,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赋予发挥联接主城都市区作用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和主城都市区的产业转移,吸纳生态功能区的人口转移等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地处全市一区两群”和川东北的重要联结点以及主城都市区东向开放的重要支点的独特优势,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立足大平原,联接大主城,建设大三峡,协同川东北,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推动渝东北地区共同发展,加大、加深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力度,区域流域的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深入走向生态环境共享共治,为高质量发
23、展提供有力支撑,助推区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台阶。“美丽”战略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动能。对标落实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系统布置美丽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市积极投身美丽建设火热实践中,奋力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将系统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和广大群众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美丽建设重要部署,谋划美丽建设的目标举措,努力在美丽建设中走在前、作示范。美丽建设势必推动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城乡大美格局、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数智化水平的显著提升,进一步彰显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二)存在问题与挑战。生态制度体系仍需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全面 创建 生态 文明 建设 示范区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26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