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
《十五五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十五五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第一章发展形势-发展基础(一)传统产业提供较好基础动能。传统消费品品牌基础较好。全区拥有豆制品、苕粉、老醋、茶叶等消费品生产加工主体112家。羊角豆干、苕粉、羊角老醋、碗碗羊肉、仙女红茶等一批消费品品牌在市内外消费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传统装备制造初具规模。以汽摩零部件、交通装备制造为主的园区装备制造业稳步发展,总数达14家,年产能规模达20亿兀左右。产业升级具备较好的基础动能。2022年初,全区启动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基地建设,8户工业企业纳入培育主体,其中规上企业5户,主要涉及新能源商用车、豆制品、苕粉、移动民宿等加工制造领域,年产能规模约3.5
2、亿元。这些传统产业为区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动能。(二)自然资源具备广阔转化空间。能源资源储量丰富。辖区内水能蕴藏量240万千瓦,已建成水电项目145处,总装机容量实现139.189万千瓦;风能蕴藏量约70万千瓦,已建成风电项目3处,总装机容量14.85万千瓦;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1.05万亿立方米,建成页岩气产能达4.5亿立方米,日产量70万立方米,丰富的能源储备和供应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要素支撑。农产品资源独特。区内喀斯特地理环境孕育出的山羊、高山番茄、高山脆桃、高山竹笋、高山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具有口感独特、营养丰富、裨益健康等特点。目前,全区山羊年出栏20余万只、羊肉年
3、产量035万吨;高山番茄种植规模约1.115万余亩、年产量约5万吨;高山脆桃种植面积约2万亩、年产量约0.79万吨;高山竹笋种植面积10万余亩,年产量约1万吨;高山茶叶种植面积7.3万余亩,可采摘面积3.65万亩。近年来,在全域旅游带动下,区内一野寺际产品产业逐渐从单一的种植销售模式向集采摘、观光、加工、偷佥、展示于一体的产业融合模式演变,成为全区实施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生态环境资源优越。境内拥有峻岭峡谷、原始丛林、山丘草原等多样化自然景观,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0天以上,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64.5%,仙女山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超过3300
4、个/立方厘米,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先后获评中国森林氧吧中国户外运动基地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殊荣,是打造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融合业态的理想胜地。()旅游品牌聚合效应日益凸显。旅游业对GDP贡献加大。自1994年芙蓉洞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全区旅游历经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实现了由山区的走向中国的,加快向世界的蝶变,成为世界了解的窗口和走进的桥梁。2021年,全区接待海内外游客4074.5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97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2%,分别高于全国、全市4.7、3.3个百分点。品牌形象逐步深化。连续举办16届
5、户外运动公开赛、4届国际越野赛、14届芙蓉江龙舟锦标赛、3届中国()绿色发展实践论坛、露营音乐节等国际化重大文体活动;深度参与川渝“10+3精品营销,与170余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旅游景区达成共享合作;缔结格林瓦德等3个国际友城;仙女山与瑞士少女峰结成共建景区武小仙隆小马旅游吉祥物精彩亮相。世界自然遗产天地大美人间仙境度假圣地品牌效应持续放大,游客流量和消费空间快速增长。享誉中外的旅游品牌、内联外通的合作渠道、快速增长的流量资源,有助于迅速打开旅游装备及消费品国内外市场,形成产业产品与旅游品牌互动共鸣的良性发展格局。(四)园区平台提供有效承载空间。区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4
6、平方公里,属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截至2022年9月底,园区累计完成基础建设投资37.3亿元、企业固定资产投资93.5亿元,白马、长坝、平桥、鸭江四组团基本建成。完成土地整治6000亩,建成道路16.56公里、桥梁7座、堤防14.8公里、标准化厂房6.7万平方米、生活保障性用房8.6万平米、污水处理厂2座、HOKV变电站2座、物流仓储中心1座。同时,随着白马货运码头、黄荆坝中央商城等重点工程建成投运,园区物流运输、生活服务等保障能力不断完善,加之凤来新城建设上升为市级战略,为全区产业集群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空间保障。2022年园区成功获批创建“市旅游装备特色产业建设基地,成为全市唯一的旅游装备特色产
7、业建设产业园,园区以市旅游装备特色产业建设基地”为核心的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即将开启新的征程。(五)立体交通网络助力产业腾飞。区内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区位于成渝双城经济圈通往粤港澳大湾区、海西地区等地重要通道上,是全市“一区两群的重要节点,也是全市少数具备铁、空、水、公立体交通网络的区县之一。渝湘高速、涪南高速、渝怀铁路、南涪铁路多条国省道横贯全境,渝怀铁路站、乌江白马货运码头及仙女山机场三大交通枢纽陆续建成,城市环线、主干道、生活路、产业路、景区路渐成体系,全区外联内通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区域协同网络加速推进。十四五”期间,随着全区南川一体化发展、打造东三环产业带、联动
8、黔北地区协同发展”等区域协同联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交通五大基础网络、六大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特别是渝湘高铁、武两高速、渝湘高速复线、白马航电枢纽等重大交通项目建成后,区与主城客流行程缩短至半小时、与主城重点产业区物流行程缩短至一小时以内,乌江黄金水道大宗物流运输保障能力突显,将深度融入主城一小时经济圈,成为联结主城都市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联通黔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全面增强与主城都市区和周边产业发展先进区县的上下游产业资源、人才、资金、技术、物流等产业全要素互融互通,为区承接外部资源、发展中高端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增强产业能级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二、存在问题(一)
9、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产业规模化水平不高。截至2022年9月底,全区旅游装备及消费品领域的规上工业企业仅5户,其中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仅1户;由于缺乏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企业小弱散”特征明显,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难以形成。产业链条有待完善。现有企业主要涉及新能源旅居车、农副食品加工,在户外旅游运动装备等重点领域还处于空白。产业供应链不完整,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生产原料和辅料本土化水平不高,未形成上下游联动发展格局。(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创新投入强度较低。十三五”期间,区内部分入园企业虽取得一些研发成果,但总体上看,中小企业孵化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专利成果等数量较少,全
10、区R&D经费投入强度仅05%,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1%)0创新成果转化需提升。近年来,一些新能源汽车、农副食品加工等企业先后实施技改升级、产品创新研发,但受自身资金实力、市场运营能力等因素限制,生产发展迟迟难以突破瓶颈,规模交媾和品牌价值没有得到质的提升。(三)产业融合亟待加强。特色资源利用有待挖掘。全区果蔬、羊肉、苕粉、茶叶等农产品资源丰富,特色突出、美誉度高,但基本没有形成具有市场影响力的规模化深加工产品,特色资源与工业发展有待进一步融合;旅游业偏重前段开发,近年来,全区文旅活动、休闲康养、运动赛事等业态蓬勃发展,消费市场空间大,本土产品供给却严重不足。品牌资源未能赋能工业发展。经中国
11、质量认证中心评估,”2016年潜在品牌价值就已达628.42亿元获全国服务业区域品牌十强第四位、入围全国知名品牌100强,已成为旅游的标杆之一。但旅游品牌效应未得到充分的衍生和放大,未带动形成具有特色的工业消费品品牌。(四)要素保障支撑不足。产业人才缺口较大。城市经济、收入水平、公共服务、创新环境等方面较国内先进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对技术、管理、科研等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强,产业人才缺口较大。生产服务体系欠完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尚需加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然存在;物流服务体系不健全,运营能力不足,加大了产品输出成本和招商引资难度;科技创新服务和创新平台较为缺乏,对企业的创新发展支撑有限。
12、营商环境有待提升。政策优势不突出,政策环境吸引力不强;行政审批、优惠政策兑现等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园区产城融合度不高,宜居宜业配套服务方面存在差距。三、发展机遇(一)多重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国家战略推动产业深度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党中央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强东西部协作等战略背景下,科技创新引领、市场要素流通、区域协调发展等成为工业发展主旋律,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引发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经济
13、增长点,对我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支撑条件。区域合作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十四五期间,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指导区域产业协作焕发新机,涪陵南川协同发展等区域联动更加紧密,解效彳SH区域制造业要素资源加速流通、优化配置,实现区域产业链、生态链、价值链高效运行,推动地方产业差异化和错位发展,增强区域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旅游三次创业”提供新的契机。随着全区强力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旅游“三次创业,开启打造6+4产业链条的发展新征程,推进工业+旅游融合发展,将户外运动装备生产、特色美食生产加工等融入旅游产业;建设森林露营基地、森林探险户外基地;实施穗通新能
14、源旅居车、生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项目,拓宽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新的消费市场进一步升级,享誉中外的旅游品牌及旅游合作渠道,有助于迅速打开旅游装备及消费品国内外市场,形成旅游产品与旅游品牌良性联动的发展格局。(二)多级政策释放重大利好。国家政策对产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近十年间,国务院、国家各部委持续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关于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等相关政策,围绕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丰富产品供给,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
15、商品品牌,支持游乐设施、旅居车及营地、冰雪装备、低空旅游装备等旅游装备制造自主创新、高端制造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政策措施,不断强化和完善政策支撑,大力支持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发展。市级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思路。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深化旅游+旅游,推进旅游业与相关行业和领域融合发展;找准连接点,满足广大游客多样需求等系列发展思路。市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指出,将加快培育新兴消费品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塑造味道工艺品味等消费品产业符号,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品产业集群。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已逐渐成为拉动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着
16、力点,成为各地区争相发展的新热点。(三)消费升级创造更大市场空间。旅游消费基数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升级加快,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和能力大幅提升。按照国际发展规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旅游就会进入大众化日常性普遍消费阶段。目前,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正迎来旅游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时期。2021年,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2.92万亿元,同比增长31.0%o产品需求逐渐多样化。人们对旅游休闲的需求也不断升级,突出表现在旅游业正从较为单一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等多样化、体验式旅游转变,旅游装备和消费品市场需求也随之大幅增长且丰富多样。2021年我国
17、户外旅游运动装备行业营收规模为1831.00亿元、同比增长8.2%,自行式旅居车(房车)销量达12582辆、同比增长43.2%o旅游装备及消费品市场正形成新的蓝海,因其成长性高、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市场前景广阔而受到重视。第二章总体思路-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强力实施生态优先、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强区富民发展战略,聚焦强力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旅游三次创
18、业,紧扣做深产业链、提升贡献度主线,立足扎实推进“工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深化资源互通、优势互补、要素互动、产业互融,全面优化产业结构、重塑产业生态、升妒业平台,引进培育新兴业态主体、提档升级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化、集群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构建具有特色和先进制造能力的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体系,打造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基地,助力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二、基本原则(一)强化旅游引领,融合发展。紧抓全区旅游三次创业”发展机遇,将工业+旅游融合发展理念贯穿产业创新机制、文旅赋能模式、要素集聚方式、品牌推广路径及区域协作内容等各个环节,丰富工旅融合产品供给,打造工业增长新引
19、擎。(二)坚持创新驱动,特色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突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瓶颈,完善创新体系,探索创新模式,打造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努力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产业特色化发展格局。(三)坚持绿色低碳,生态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工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统筹处理好工业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进产业结构低碳化、制造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高效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四)坚持开放合作,协同发
20、展。聚焦国内国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三个圈层”经济发展空间,建强产业发展内圈,协同区域合作中圈,融入产业“双循环外圈,推进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特色农产品加工协同发展、做大做强,大力发展新装备、新消费,积极培育增量产业,推动工业提档升级,提升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产业实力。三、发展目标围绕绿色、融合两大发展思路,引进培育产业主体、升级夯实承载平台、构建完善产业生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在重点领域形成先进制造优势,构建与旅游IP相融合的特色产业体系,推动建设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基地。到2025年,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有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旅游 装备 消费品 产业 发展 专项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27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