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港口航道测量技术要求.docx
《沿海港口航道测量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沿海港口航道测量技术要求.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522实地踏勘应包括下列内容:4调查测区行政区划、社会经济、自然地理、气象、通讯、交通运输、物资器材、医疗卫生和船舶避风锚泊等情况;b踏勘已有的控制网(点)和水准点位置、标志类型及保存情况。并踏勘所需增设的控制点(包括显著物标)间的通视情况、确定其位置及标石类型;。踏勘测区内有对GNSS接收机造成影响的雷达、无线电等设施;d踏勘已有水位站水准点标志的保存情况,并对新增设的站位条件进行察看;a调查了解测区内海上养殖区、各种界线、海洋功能区及航行障碍物的变化情况;9踏勘测区内海岸地形变化及新建港口码头。523实地踏勘后应编写踏勘报告,踏勘报告应对现场踏勘的内容逐项说明,并提出主要测量项目实施方案。
2、5.3技术设计531设计人员应根据实地踏勘结果,分析已有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初步设计进行修正和充实,并编写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书编写提纲见附录Bo532技术设计书应装订成册,应经设计、审核、批准人员签名后执行。6GNSS控制测量6. 1一般要求611应符合GB12327精度要求的等级点,可作为港口航道测量同等级的控制点。612新设控制点可采用GNSS测量,应在高等级控制点上发展GNSSD、E级网。613平面控制网精度以中误差作为技术指标,以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精度应不低于表2的要求。表2平面控制网精度级别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相邻点间平均距离km水平分量mm垂直分量mmB51050C10
3、2020D20405E20403614C、D、E级GNSS点应测定符合四等水准要求的高程,在自然地貌起伏不大的地区也可采用符合同级精度的GNSS高程拟合法施测。615图上设计应标示出新设计平面控制点的点位、点名、点号和级别,且应标出布网路线、水准路线,以及岸线、水系和主要地物等地形要素。6.2GNSS布网原则621GNSS网布设应视其测量目的、精度要求、测区已有资料,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622C、D、E级GNSS网可布设成多边形或附合路线。623GNSS网中最简独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要求见表3o表3最简独立环或附合路线边数单位为条级别CDE最简独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6810624GNSS网中
4、相邻点之间平均距离应符合表2要求。相邻点最小距离宜为平均距离的1/31/2;最大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2倍。625新布设的GNSS网应与附近已有的国家高等级控制点进行联测,联测点数应不少于三个。626求取GNSS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时,应与该参考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的总点数应不少于三个。用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控制网的地区,D、E级网点应有一个至两个方向通视。627求取GNSS网点的正常高时,应根据需要进行三(四)等高程联测。C级网点应每隔3点6点联测一个高程点,D、E级可按控制网规模确定联测点数。628加密测设低等级的GNSS网点时,采用的高等级GNSS网点点数应不少于4个。6.3选点
5、及埋石631实地选点的要求如下:4点位周围应视野开阔,视场高度角不宜超过15,并便于接收机安置和操作;B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应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应不小于50m;D附近不应有强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和磁性物体等;d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地面基础应稳定,易于点位保存;9宜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原有控制点;应使测站附近的地形、地貌、植被等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632埋石要求如下:4各种类型的标石上宜设置标芯,并用铜或不锈钢制作;B标芯上可刻精细十字线或嵌入不同颜色金属,直
6、径应不小于0.5mm;。在标志表面上宜刻制“GNSS”及施测单位名称,并在现场绘制点之记。633GNSS点命名要求如下:4GNSS点应以该点位所在地地名命名,可加注所在地方向,如“张村东”“孟村北”,无法区分时应注阿拉伯数字编号;B采用旧点标石时,应沿用旧点名。如旧点位所在地名称已变更时,应在新点名后括号内注明旧点名。如与水准点重合,应在新点名后注明水准点等级和编号。6.4观测641GNSS接收机选用应符合表4的要求。表4GNSS接收机选用要求级别BCD、E单频/双频双频/全波长双频/全波长双频或单频观测量至少有1.1.1.2载波相位1.1.1.2载波相位1.1.载波相位同步观测接收机台数三4
7、三2642GNSS接收机使用前应按CH8016规定进行检定。643各级GNSS控制网测量应符合表5中的基本技术要求。表5各级GNSS控制网测量基本技术要求项目级别CDE卫星截止高度角,151515同时观测卫星数242424有效卫星总数262424观测时段数2221.621.6时段长度24hN60minN40min采样间隔,S10305155-15注1:有效卫星总数为各单一卫星定位系统各时段的有效卫星数扣除其间的重复卫星数。注2:观测时段数大于等于1.6,指每站观测一时段,至少60%测站再观测一时段。注3: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记录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644接收机在启动前与作业过程中,应随时
8、逐项填写过程记录。645每时段观测前后应在天线互为120。方向上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应小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并应将处理结果记入测量手簿中的记事栏。646用三脚架安置天线时,天线安置对中误差应不大于Immo647观测期间,应防止接收设备震动和移动,并应防止人员和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648观测期间,不应在天线附近50m以内使用大功率电台及Iom以内使用对讲机。649冬季作业,接收机应适当保暖;夏季作业,接收机应避免阳光直接照晒,确保接收机正常工作。64D每时段观测过程不应进行以下操作:a)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b)进行自测试;c)改变卫星截止
9、高度角;d)改变数据采样间隔;e)改变天线位置;f)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6411当规定的作业项目均已完成,应将觇标恢复原状,之后方可迁站。6.5数据处理651数据处理使用的软件应经试验鉴定。652数据处理准备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4外业资料观测质量检查;B不同类型接收机的记录数据应转换成同一格式;。进行高标控制点、偏心观测点的投影和归心计算。653基线向量解算要求如下:4C级及以下基线可采用广播星历;B各级GNSS观测值均应加入对流层延迟修正,对流层延迟修正模型中的气象元素可采用标准气象元素;。基线解算应按同步观测时段为单位进行。按多基线解算时,每个时段应提供一组独立基线向量及完全的
10、方差一协方差阵;按单基线解算时,应提供每条基线分量及其方差一协方差阵;C级及以下GNSS网,根据基线长度可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模型。小于15km以内的基线,应采用双差固定解;大于15km以上的基线宜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择最优结果;同步观测时间小于15min的快速定位基线,应采用合格的双差固定解作为基线解算的最终结果。654基线向量解算方案要求如下:4根据外业实施的精度要求和实际情况、软件的功能和精度,可采用多基线解或单基线解;b应根据已知点的情况确定坐标起算点,每个同步观测图形应至少选定一个起算点。6.6外业数据质量验核661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应小于10%o662同一条边任意两个
11、观测时段的成果互差应小于接收机标称精度的11o663若干个独立观测边组成闭合环时,各坐标差分量闭合差应满足公式(1):厂(1)式中:闭合差;边数;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可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NSS接收机标称精度,计算时边长按实际测设边长计算。664同步观测环检核:所有闭合环的闭合差均应满足公式(2)的规定。r(2)665附合线路应作闭合差检验,其检验方法和限差要求同6.6.3要求。666单点支线检查,两个观测时段解算基线结果互差应小于相应等级精度指标的6. 7重测和补测671按施测方案未测和漏测,或观测数据现场检查不能采用的,均应及时补测。672同一条边各时段解算成果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质量较差
12、的观测时段和边。673闭合环的闭合差超限时,应检查观测手簿和计算过程是否存在粗差,对存在问题的边和点应进行重测。674经资料处理和质量检查后,因观测数据或观测时间不足,致使解算不出或解算出的成果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重测。675其他严重违反本规定的,应补测或重测。676补测重测的情况应记入数据处理报告中。6.8C级及以下各级GNSS网无约束平差681在基线向量检核符合要求后,应以一个点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NSS网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应提供各点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和其精度信息。682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
13、足公式(3)要求,否则,视为该基线或其附近的基线存在粗差,应予剔除至满足公式(3)要求。式中:743浮子式验潮仪观测水位要求如下:4验潮井内与井外水面应同升降,井内与井外水位允许偏差为1.cm,并应具有良好的消波性能;B验潮仪读数精度允许偏差为1.cm,时间比对精度允许偏差为1.min;。验潮仪读数与水尺校对读数允许偏差为2cm;水位站应检查水尺零点高程或水尺零点与工作水准点之间高差有无变化,记录仪器所示的潮时、潮高与标准时间、实际水位之差,发现差异时,应进行修正并记录;a更换记录介质前,应将验潮仪所示的潮时、潮高与标准时间、井外水尺读数记录于介质或标签纸上,确认无误后方可换介质;上更换记录介
14、质后,应将仪器所示的潮时、潮高与标准时间与人工观测水位进行比较,如有差异,应调整并记录;逢高、低潮时刻,不应更换记录介质。744水尺观测水位要求如下:4设立的水尺,应牢固、垂直于水面,高潮不应淹没、低潮不应干出。设有二根水尺时,应至少有O.3m的重叠,水尺分划累积误差允许偏差为0.5cm;B水位观测间隔应不大于30min,高、低平潮及其前后Ih和水位异常变化时,应每隔IOmin观测一次,并读至厘米,时间读到整分;。当水面波动较大时,应取其波峰与波谷的平均值。当水尺读数小于等于0.3m,或尺顶将要淹没时,应及时更换水尺。更换水尺时,应同时读取两根水尺的读数,连续观测三次,其互差允许偏差为2cm,
15、取其均值作为改正数,并记入观测手簿;因故漏测水位时,应按实际观测时间的数据记载,水位观测人员不准许擅自插补水位;水位站所使用的钟表,每天应与北京时间校对一次,允许偏差为1.min0校对结果应记入观测手簿;9水位观测时,应利用潮面水准等方法经常检查水尺之间相互关系有无变动,当水尺零点变动超过3cm时,应重新联测水尺零点。745压力式验潮仪观测水位要求如下:4使用前,应联机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并应检查各项参数设置是否正确,水位采样频率不低于1Hz,且设定高频水位采样值的滤波方法,水位存储或输出间隔不大于IOmin;B验潮仪读数精度允许偏差为1.c11b时间比对精度允许偏差为1.min;。验潮仪读
16、数与水尺校对读数允许偏差为2c11i;安置于水下的压力传感器应加设保护套筒,保证低潮不干出;a观测的水位应进行海水密度及大气压改正。746雷达式验潮仪观测水位要求如下:4使用前,应联机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并检查各项参数设置是否正确,水位采样频率应不低于1Hz,且设定高频水位采样值的滤波方法,水位存储或输出间隔应不大于IOmin;B验潮仪读数精度允许偏差为1.cm,时间比对精度允许偏差为1.min;。验潮仪读数与水尺校对读数允许偏差为2c11i;a仪器安装支架应牢固稳定,固定传感器竖轴应与水面垂直,且高潮时不被淹没;a观测的水位序列,应根据信号收发中心的高程和规定的验潮站零点,将观测的负向水位
17、转换为正向水位。747水位站不同水尺的零点读数应归化到统一的水位零点,水位零点应低于最低水位。748岸上验潮站应定期进行人工水尺比对应,比对周期至少30d一次,每次检核时间应不少于4h,采样间隔为IOmin,应记录仪器所显示的潮时、潮高与标准时间、人工观测水位之值,发现差异时,应及时分析解决。8.1定位811一般要求8.1.1.1沿海港口航道测量定位可采用下列方法:a)测距仪与经纬仪组合或全站仪的极坐标或直角坐标定位;b)DGNSS伪距差分(RTD、RBN-DGNSS)、星站差分及DGNSS相位差分(RTK、PPK.CORS)o8.1.1.2定位中心与测深中心宜尽量保持一致,对大于等于1:10
18、000比例尺测量,二者水平距离最大应不超过2m,对小于1:10000比例尺测量,二者水平距离应不超过5mo扫海测量宜将定位中心归算到测深中心或将定位中心置于扫测带中心线上。8.1.1.3测深与定位时间应保持同步,求取时间延迟改正值可采用下列方法:a)定位系统与测深仪器自身的硬件延迟修正;b)在测区海底选择特征点,对测船测得的数据经统计计算求得。8.1.1.4航迹线定位点要求如下:a)不能实施数据自动采集的浅水区,其航迹线定位点的间隔应符合表6要求;表6航迹线定位点的间隔单位为毫米序号测量情况图上间隔平坦海区复杂海区1机动船测深仪器测深4.03.02机动船测杆、水就测深1.21.03非机动船测杆
19、、水就测深0.60.5b)能实施数据采集的测区,航迹线上标记点间隔一般为图上2cm4cm,也可与采用的水深点间隔一致。8. 1.1.5定位系统自设基准台位置的测定要求如下:a)大于等于1:10000比例尺测量按GNSSD级点要求测定;b)小于1:10000比例尺测量按GNSSE级点要求测定。9. 1.1.6当改变航速、改变航向大于5。、调换测线、发现特殊水深及避碰等情况时,应保证定位数据连续,并及时登记。81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定位8.1.2.1 在港区建筑物和机械设施较多的区域,以及地形封闭的大比例尺水深测量,可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定位。8.1.2.2 当测角与测距仪器不能同心架设时,测角仪器
20、应架设于设站点的标石中心,测距仪器可偏心架设,但应归算至测站点标石中心。8.1.2.3测角时,应在测前、测后,以及观测过程中每隔Ih2h检查起始方向。起始方向的变动应不超过,否则应从上一次检查至发现超限时间内的成果全部作废重测。8.1. 2.4极坐标定位中误差按公式(26)计算。(26)式中:定位中误差,单位为米(m);测距仪的测距中误差,单位为米(m);b)测深过程中发现特殊信号时,应在测深记录纸上注明;C)应在记录纸上记入电压、放大旋钮位置、声速、校准线位置、灵敏度检查和设置情况;d)测深记录纸两端(反面),应贴上标签标识。8.5.2.5测深数据检查要求如下:a)采集的水深数据应与测深记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沿海 港口 航道 测量 技术 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33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