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程.docx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目的、原则、对象、步骤、方法、指标和成果要求等。本文件适用于各级行政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231土地基本术语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32722土壤质量土壤样品长期和短期保存指南GB/T33469耕地质量等级GB/T36197土壤质量土壤采样技术指南HJ871固体废物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
2、体发射光谱法NY/T1221.1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NY/T1221.2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TD/T1054土地整治术语TD/T10552019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1057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耕地后备资源reservedIandresourceforcu1.tivation在现有自然及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开发、复垦或整理等土地整治措施能够转化为耕地的土地资源。3.2农用地farm1.and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3.3建设用地constructionIa
3、nd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3.4未利用地unusedIand目前尚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来源:GB/T192312003,4.2.53.5土地整治IandconsoIidation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需要,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及相关规划,对未利用、低效和闲置利用、损毁和退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的活动;是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修复的统称。来源:TD/T1054-2018,3.1.13.6土地开发IanddeveIopment对未利用土地,通过工程、生物或综合措施,使其达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4、,包括开发为农用地和开发为建设用地。来源:TD/T1054-2018,3.1.23.7土地整理IandconsoIidation在一定区域内,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工程和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提高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来源:TD/T1054-2018,3.1.33.8土地复垦IandrecIamation对生产建设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综合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来源:TD/T1054-2018,3.1.43.9地类图斑parceIofsing1.
5、eIandtype单一地类地块,或被行政区界线、权属界线以及单一线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来源:TD/T10552019,10.2.1.13. 10限制性因子评价法IimitedfactorevaIuationmethod在影响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的评价指标中,任意一项评价指标不满足宜耕条件,确定为不宜耕后备资源;当所有评价指标均满足宜耕条件时,评价为宜耕后备资源。这种方法即为限制性因子评价法。4总则4. 1.1目的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类型和分布状况,形成补充耕地潜力数据库,为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落实耕地进出平衡提供依据。5. 1.2任务以最新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
6、,确定调查评价对象,从生态、立地和区位条件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指标体系,逐图斑开展调查评价,建立耕地后备资源潜力数据库,并编制相关成果报告和图件。6. 2调查评价原则7. 2.1生态优先原则综合考虑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生态合理性,贯彻落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严格保护生态环境。8. 2.2限制性原则限制农作物正常生长,且在当前经济、技术和环境条件下难以改变的影响因素,应作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限制性因素。9. 2.3科学性原则选取科学、客观的调查评价指标,采取严格的工作步骤,保证评价结果能够合理反映区域耕地后备资源的真实情况。同时确保资料收集的全面性、准确
7、性及真实性,以及外业调查的科学性。10. .4可持续性原则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利用应遵循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可行性和可承受性原则,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4.3调查评价对象4.3.1 可开发的未利用地指通过采取整治措施可转化为耕地的未利用地。4.3.2 可复垦的建设用地指因生产建设活动或自然灾害损毁,通过采取整治措施可转化为耕地的建设用地。4. 3.3可整理为耕地的其他农用地指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通过采取整治措施可转化为耕地的其他农用地。4.4 调查评价单元国土调查数据库中的地类图斑。4.5 数学基础4.5.1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4 .5.2高程基准采用“1985
8、国家高程基准”。5 .5.3投影方式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1:2000、1:5000、1:10000比例尺标准分幅或数据按3分带。4.6其他相关技术要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调查精度要求、面积量算、计量单位等技术要求按照TD/T10552019执行。4. 7工作步骤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步骤如下:a)准备工作;b)内业处理;c)外业补充调查;d)宜耕性评价;e)数据库建设;f)成果编制;g)成果检查;h)成果资料归档;i)成果应用与更新。5准备工作5.1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工作实际需求编制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实施方案。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调查评价区域概况、目标任务、工作流程与技术路线、准
9、备工作、内业处理、外业补充调查、数据库建设、预期成果、成果质量控制、进度安排、组织实施及经费预算等。5. 2资料收集与整理5. 2.1资料收集5.2. 1.1基础资料包括行政区域界线、最新遥感影像、地形图、气象资料等。5. 2.1.2各类调查资料包括最新国土调查、历史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地质调查、农业普查、土壤普查、森林资源调查、草原资源调查、湿地资源调查以及水资源调查评价等各类调查相关的图件、表格、文本和数据库等。5. 2.1.3其他资料包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等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成果,以及
10、水利、农业、林草、生态环境、交通等部门的专项资料、统计年鉴及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5. 2.2资料整理5. 2.2.1资料核实核实收集资料的来源、格式等,对不符合工作要求的资料进行校正或剔除。5. 2.2.2资料整理对收集到的资料按以下要求进行整理:a)对收集到的矢量数据,按4.5要求进行转换,并与国土调查数据库进行空间匹配。b)对收集到的纸质图件、文字描述和表格数据等资料,以国土调查数据库为基准进行矢量化。6内业处理6.1确定调查评价对象根据区域实际情况,按照4.3确定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对象。6. 2提取调查评价对象图层根据最新年度国土调查成果数据库,提取调查评价对象图斑,建立调查评价对象矢
11、量图层。6. 3建立调查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对象,选取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具体调查评价指标体系及说明见附录Ao各地区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增加其他指标,但不能低于本文件的要求。6.4获取调查评价指标数据通过收集现有资料获取调查评价指标数据,整理制作指标矢量图层。指标获取方法见附录A.30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调查评价工作要求时,应开展外业补充调查(具体要求见7)o7外业补充调查现有资料不足、不详、陈旧时,应开展外业补充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外业调查要求按照附录D、附录E的规定。8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8.1 调查评价方法采取限制性因子评价法
12、。8.2 宜耕性评价宜耕性评价过程如下:a)根据内业处理和外业补充调查结果,按照数据库建设要求,建立指标字段,标注指标属性值。b)将调查评价对象矢量图层与各指标矢量图层叠加分析,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对象图斑赋予指标属性值;c)依据指标属性值,逐图斑判断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标注评价结果。9数据库建设9.1基本内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主要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对象、调查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等信息,数据库要求参考TD/T1057等相关标准。9.2总体要求9.2.1 以完整县级行政辖区为单元,依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9.2.2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数据
13、库应与国土调查数据库保持衔接,纳入其数据库管理系统。1.1.1 3数据库建设1.1.2 3.1图形数据采集图形数据采集要求如下:a)根据内业处理和外业补充调查结果,以各类调查界线为控制,形成区域所有调查要素的数字化成果;外业调查要素在导入数据库的过程中不应有要素丢漏和位置偏移等情况;b)要素采集界线与调查界线的移位不应大于图上0.2mm;c)数据应分层采集,并保持各层要素叠加后协调一致。1.1.3 拓扑关系构建检查要素在图层内、图层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拓扑处理,建立拓扑结构。1.1.4 属性数据采集按规定的数据结构输入属性数据,并进行校验和逻辑错误检查,耕地后备资源属性结构描述表及指标数据属性
14、值代码表见附录Bo1.1.5 数据库质量检查与汇总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建设完成后,按照数据库质量检查规则,开展数据库质量检查(具体要求见11.2)。数据库质量检查通过后,按照汇总规则输出数据汇总表。10成果编制调查评价成果主要包括数据库、统计表、文字报告、图件和基础资料汇编等;统计表、文字报告和图件应包括电子文件及相应的纸质文件。10.2 统计汇总按照行政区划、耕地后备资源类型进行分类统计,形成统计表格。成果数据统计表格式和要求见附录Co10.3 图件绘制图件成果绘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绘制要求可参考TD/T10552019等相关标准。10.4 报告编制文字成果包括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1
15、0.5 4.1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内容至少应包括:调查评价目的与意义、任务与内容、工作依据、组织领导和人员构成、工作方案、工作进度与经费使用情况、工作成果、成果检查情况、成果应用建议和其他必要说明等。10.6 4.2技术报告技术报告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a)调查评价对象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概况;b)调查评价技术路线与方法、评价原则、调查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选取、基础数据收集与整理、其他需要说明的技术问题;c)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d)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e)不宜耕后备资源限制因素分析;f)耕地后备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建议。10.5基础资料汇编基础资料汇编应包括以下
16、内容:原始资料、核实整理后的评价资料、外业补充调查数据、指标技术处理过程数据以及与评价相关的工作文件和技术文件等。11成果检查11.1 基本要求11.1.1 承担单位应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质量进行100%全面自检。11.1.2 主管单位自行或委托第三方进行调查评价成果质量检查。11.1.3 成果检查采取内业全面检查与外业抽样核查的方法;成果检查应由专职质量检查人员开展;各项检查都必须形成检查记录,进行质量评价;检查工作结束后提交成果检查报告。11.1.4 成果检查内容包括数据库质量检查、汇总表格及文字成果检查、外业抽样核查等内容。1.1.1 1总体要求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开展质量检查
17、。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完整性、行政范围符合性检查、地类一致性检查、逻辑一致性、拓扑正确性、属性数据准确性、汇总数据正确性等方面。1.1.2 2检查内容数据库质量检查内容如下:a)数据完整性检查。检查数据覆盖范围、图层、数据表等成果是否存在多余、遗漏内容;并检查数据有效性,能否正常打开、浏览、查询。b)行政范围符合性检查。以县区为单位,检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是否在该县国土调查县级行政界线范围内。c)地类一致性检查。检查耕地后备资源图斑地类与国土调查数据库地类是否一致。d)逻辑一致性检查。检查数据图形和属性表达的一致性,包括图层内图形和属性描述的一致性,以及图层间数据图形和属性描述的一致性
18、等。e)拓扑正确性检查。检查要素图形空间位置的正确性,以及图层内和图层间是否存在重叠、相交、缝隙等拓扑错误。f)属性数据准确性检查。检查评价结果为耕地后备资源图斑的评价指标属性与评价结果的一致性。g)汇总数据正确性检查。检查由数据库汇总所得各类汇总表内的数据逻辑、表间汇总逻辑,以及表格汇总面积和数据库汇总面积的一致性。1.1.3 3检查方法使用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按照数据库质检规则,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进行质量检查,不合格的数据,逐条修改完善,直至检查合格。11.3 汇总表格及文字成果检查检查数据统计汇总表格和文字成果的齐全性,报告是否按照编制要求完成及内容的完整性等。11.4 外业核
19、查内容随机抽取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对象图斑总数的10%开展外业核查,实地评估调查评价指标与评价结果的合理性。11.5 质量控制内业全面检查内容合格率应达98%以上,外业抽样核查内容合格率应达95%以上,为检查合格;否则为检查不合格。对不合格的进行重新调查评价,直至检查评定合格。12成果资料归档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对调查评价全过程中形成的图、表、文档、数据库等成果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归档,保证档案完整性。13成果应用与更新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主要应用于耕地占补平衡、耕地进出平衡与国土综合整治等。为保持调查评价成果的现势性,耕地后备资源影响因素发生变化后,可按照本文件规定的程序对成果进行更新。
20、附录A(规范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指标体系A.1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指标体系表A.1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序号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宜耕不宜耕1生态条件生态保护红线外生态保护红线内或开发会导致土地退化、引发地质灾害2地形坡度25310C年积温1800C1800oC4年均降水量和灌溉条件400mm或40Omm有灌溉条件9.511土层厚度60cm或V60Cm有客土土源60cm且无客土土源序号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宜耕不宜耕12土源保障有土源保障无土源保障13地下水埋深0.2m0.2m14地表岩石露头度2%15耕作便利度方便到达不方便到达A.2评价指标说明A.2.1生态条件耕地后备资源地块是否位于生态保护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耕地 后备 资源 调查 评价 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3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