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备课素材.docx
《第6课 戊戌变法备课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 戊戌变法备课素材.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建议1.讲述“康有为与公车上书”一目时,播放有关公车上书的视频,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影片介绍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这一事件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感受和体验历史。2可通过对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创办报刊、组织学会等活动的叙述,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公车上书影响的理解。3.表演历史短剧,再现康有为三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后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时,与李鸿章等守旧大臣论战的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变法必要性的理解。4关于变法法令内容,可制作一个表格,从政治、经济、思想、文
2、化等方面对各项内容逐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分析。5关于变法的失败,组织学生开展充分的历史讨论。通过这些讨论,引导学生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教学方法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当时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在表象等低层次上作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解决为什
3、么比较和在哪些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背景导入甲午战争中,小小岛国竟然大败“天朝上国”,特别是屈辱的马关条约的签订,让一直以中华泱泱大国而自豪的知识分子再也忍不住了,他们意识到社会必须变革方能振兴,于是发动了“戊戌变法”。由此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解谭嗣同在刽子手面前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史实,提出问题,例如: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后人为什么称这些遇害者为“戊戌六君子”?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复习前面学过的洋务运动的知识,指出洋务运动没能使中国富强起来。为此,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新的探索,以康、梁为首开始试图实行变法,这一运动被称为“
4、戊戌变法”。由此导入新课。对点链接知识点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教材P28)1 康、梁三上书在古代,凡是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都是由各省派送的,有乘公家车辆赴京的惯例,所以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又称为“公车”。康有为在创立万木草堂和中举之前,曾经以平民百姓的身份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救国,这是康有为的第一次上书。在马关条约即将签订的时候,康有为倡议发动各省的举人联名上书皇帝,拒绝签订马关条约。经过梁启超几个昼夜的奔走呼号,湖南的举人首先响应,福建、江西、贵州、四川的举人跟着响应,河北、山东、河南的举人随后响应。康有为大受鼓舞,立即用一天两夜的时间,赶写了一篇一万八千字的“上皇帝书”,即我们历史上所称的“公
5、车上书”,慷慨激昂地提出了拒和、迁都、变法三项建议,在文章中签名的举人达1300余人。由于当时朝廷规定,上皇帝的书必须先经都察院,才能转达给皇上。等到四月初十上书送至都察院时,马关条约已提前于初八在烟台换文。都察院的官员就推说签约已成,无法挽回,拒绝代收这份“公车上书”。这是康有为的第二次上书。上书失败之后,康有为、梁启超便把维新思想转向民间宣传。为提高广大民众对时局的认识,他们两人在上海撰写了公车上书记这本小册子。康有为根据公车上书记的内容,又进行了第三次上书。这次上书,当然还是由都察院代转,但是最终顺利到达了光绪帝的手中。光绪帝和恭亲王奕r看了之后,十分欣赏,还下令誉抄四份,一份呈慈禧太后
6、,一份交军机处转发各省,一份存乾清宫,一份存勤政殿,以备展阅。光绪帝的老师翁同稣还亲自去拜访过康有为。至U此,上书总算取得了好结果。2 .中外纪闻京师强学会成立后,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并成为强学会的机关报,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编,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宣传变法维新,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是维新派北方的代表。该报的出版使广大官员和知识分子“渐知新法之益”,为改良派政治团体的建立和改良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中国近代报刊产生的实质性标志。中外纪闻的主要内容包括:刊登外文报纸、外文电讯的译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自然科学知识,也评论中
7、西方社会的得失;宣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知识点二百日维新(教材P30)1 光绪帝光绪帝(18711908),即爱新觉罗载港。道光帝之孙,同治帝的从弟,醇亲王奕的儿子。光绪帝在位期间,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在皇帝和西太后周围逐渐形成两股势力,产生了帝党和后党的权力之争。1889年,光绪帝19岁,举行“大婚典礼”,按清代制度此后皇帝应该“亲政”,慈禧太后不得不宣布“归政”,退居颐和园,但要政还须请示她,她仍掌握着内外大权。1898年6月,光绪帝为了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统治权,并振作图强,毅然支持和任用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等实行变法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和一系列维新命令,试图在维持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发展一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6课 戊戌变法备课素材 戊戌变法 备课 素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35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