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规程.docx
《福建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规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福建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精神,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闽政(2014)49号)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规程的通知(人社部发(2019)84号),结合福建实际情况,为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顺利实施,规范、优化业务流程,制定本规程。第二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包括参保登记(含登记信息变更)、保险费收缴衔接、个人账户管理、待遇管理、注销登记、关系转续、基金拨付、基金管理、统计管理、档案管理、稽核内控、宣传、咨询、公示和举报
2、受理等。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机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乡镇(街道)事务所)、行政村(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协办人员(以下简称村(居)协办员)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务适用本规程。第三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行统筹区属地管理,县级社保机构、乡镇(街道)事务所具体经办,村(居)协办员协助办理。第四条省和设区市社保机构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考核本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工作,配合财政部门做好财政补助资金的结算和划拨工作;依据本规程制定本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经办服务办法;依据工作需要和制度规定参与制定本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和基
3、金会计核算办法实施细则;制定本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内部控制和稽核制度,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和稽核工作;规范、督导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发放和社会化服务工作;编制、汇总、上报本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预算和决算、财务和统计报表;推进建设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负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管理和数据应用分析工作;指导、调度本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开展;组织开展人员培训;协助做好个人账户结余基金归集和上解等工作。县(市、区、开发区,以下简称县)社保机构负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登记(含登记信息变更)、保险费收缴衔接、基金申请与划拨、基金管理、个人账户建立与管理、待遇
4、核定与支付、保险关系注销、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待遇领取资格确认、内控管理、档案管理、个人权益记录管理、数据应用分析以及咨询、查询和举报受理,编制、上报本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预算和决算、财务和统计报表,并对乡镇(街道)事务所的业务经办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考核,组织开展人员培训等工作。乡镇(街道)事务所负责参保资源的调查和统计,对参保人员的参保资格、基本信息、保险关系注销申请、待遇领取及关系转移等进行初审,将有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并负责受理咨询、查询和举报、政策宣传、情况公示等工作。村(居)协办员具体负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待遇领取、保险关系注销、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业务环节所需材料的收集与上报
5、,负责向参保人员发放有关材料,通知参保人员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并协助做好政策宣传与解释、待遇领取资格确认、摸底调查、居民基本信息采集和情况公示等工作。建立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村级便民信息化经办平台(以下简称“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或开通“福建居民养老保险”小程序服务账号的村(社区),村(居)协办员负责相关业务的受理及相关材料的收集与上报。第五条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主动与公安、民政、司法、乡村振兴、教育、卫生健康、残联、税务、退役军人事务等相关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社保机构应定期通过数据比对等方式对参保人员的户籍变更、特殊身份、生存状态、待遇领取资格等信息进行核对,凡是能通过数据比对掌握的
6、准确信息以及法律法规未规定由城乡居民提供的材料,社保机构不得要求申请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的城乡居民(以下简称“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但相关电子数据及纸质资料应作为业务档案资料归档保存。比对数据与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出现差异导致业务无法办理的,社保机构应向相关部门核对数据,确认申请人信息有误的,须及时告知申请人。第六条本规程所指的特殊群体为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闽政(2014)49号)、地方政策或其他相关文件规定,由当地有关部门认定的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代缴或待遇方面享有政策优惠的人员。第二章服务方式第七条社保机构、乡镇(街道)事务所与村(居)协办员应提
7、供方便快捷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包括互联网网上经办服务、自助服务、村级便民信息化经办服务和协助经办服务等,不断完善传统服务渠道,优化拓展智能服务方式,采取“适老化”措施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互联网网上服务应进行实名验证。目前我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渠道主要有:(一)传统经办渠道(填报申请表单、提供纸质附件材料);(二)线下信息化经办渠道(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三)互联网经办渠道(“福建居民养老保险”互联网小程序、省网上办事大厅、闽政通APP、全国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等网络端服务渠道)。第八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经办流程主要有受理初审、复核、审核等环节,一般按照以下基本流程办理
8、,文件有特殊规定的除外:(一)传统经办渠道。村级、乡镇(街道)事务所或县社保机构受理的,受理人员负责初审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是否齐全,表单信息填写是否完整、准确。符合要求的,在业务表单上签字(签章)、填写办理时间,并加盖公章,由乡镇(街道)事务所或县社保机构经办人员将信息准确无误录入信息系统,尽快将材料移交至县社保机构。县级业务复核人员、主管人员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后及时按规定对申请内容及附件材料进行复核、审核,无误后,在业务表单上签字(签章)并加盖公章,在信息系统中确认通过,将纸质材料移交档案管理人员归档保存。(二)线下信息化经办渠道。村(居)协办员受理申请人业务申请,将申请信息录入系统,生成城乡
9、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申请表(以下简称业务申请表,附表1),交申请人确认并签字、签章或加盖手印,随后将业务申请表及相关附件材料高拍上传至信息系统,提交乡镇(街道)事务所,乡镇(街道)事务所经办人员应在信息系统中初审无误后,提交县社保机构复核、审核。县级业务复核人员、主管人员在信息系统中调取业务申请表及相关附件材料,按规定进行复核、审核,无误后,在系统中确认通过,生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审核表(以下简称业务审核表,附表2)并打印、签字(签章)并加盖公章,将业务审核表高拍上传系统,建立电子化档案;随后打印业务申请表和相关附件材料,连同业务审核表一并移交档案管理人员归档保存。(三)互联网经办渠道。
10、申请人通过“福建居民养老保险”互联网小程序(以下简称互联网小程序)准确填写申请事项有关内容,按规定拍照提交相关附件材料电子版,提出业务申请,或由村(居)协办员通过互联网小程序协办模块协助办理业务申请,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业务申请表。乡镇(街道)事务所经办人员在信息系统中调取业务申请表及相关附件材料进行初审,无误后提交县社保机构复核、审核。县级业务复核人员、主管人员按本条第(二)款之规定进行复核、审核。申请人通过其他网上申报渠道申请办理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依据办事平台相关规定执行。申请人提交申请后,受理初审人员应出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受理情况表(一式两份,一份交申请人,一份留存。附表3),符合
11、受理条件的,在表中告知受理事项及已收取材料;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告知原因及缺件等情况。社保机构应通过网上信息推送、短信发送、文书通知等多种形式之一向申请人提供办理进度、办理结果等情况告知。第九条申请人确因不具备书写能力无法填报纸质材料或签字签章的,可由他人代为填报,但申请人需留指纹确认。经办人员通过互联网小程序开展协助办理服务的,填报内容须经申请人确认无误,并通过人脸识别功能确认申请人身份。申请人可委托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员,通过传统经办渠道或线下信息化经办渠道申请代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关业务申请(暂定可受理的代办业务为:参保登记、变更登记、待遇领取申请、丧失国籍或已享受其他基本养老保障待遇
12、的注销登记申请),由代办人代填有关申请表单。受理初审人员应对代办人提交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申请人有效身份证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业务委托书(附表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业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书(以下简称承诺书,附表5)等进行初审,确保符合代办条件。各级受理初审和经办人员不得代替申请人代办业务申请或作出承诺。第十条各级受理初审和经办人员使用信息系统进行业务操作应采用实名制。业务办理中有纸质材料的,应先审核纸质材料,再进行系统操作。业务受理初审、复核、审核人员不得兼任。第十一条为进一步推动简政便民,办理部分指定业务时按规定实行告知承诺制,申请人可不用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作出承诺时,经办机构
13、应当对承诺事项的办理要求、失信后果等内容进行告知,事后应通过相关部门共享信息等方式对承诺内容进行核实。承诺人履约践诺情况按规定报送信用管理部门。第三章参保登记第十二条各级受理初审和经办人员收到申请人提出的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申请时,应核对申请人提供的有效身份证件、户口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以下简称参保表,附表6)或业务申请表,按照第八条之规定办理参保登记受理初审、复核,完成参保登记程序。县社保机构应自县级收到参保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告知参保人办理结果。办理参保登记时,经办人员应通过全国社会保险信息比对查询系统或其他渠道查询异地重复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同时段重复参加职工基本养老
14、保险情况等信息,对参保人员是否符合参保条件予以判断,不符合条件的不得予以登记。第十三条各级受理初审在受理参保人员提出的民族、性别、居住地址、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的变更申请时,应核对参保人填报的参保表或业务申请表,将有关变更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后直接生效。通过互联网小程序办理的上述信息变更申请在提交后直接生效。第十四条各级受理初审人员在受理参保人员提出的的姓名、有效身份证件号码、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信息、特殊群体身份、统筹区范围内户籍地址等关键信息变更申请时,应核对申请人提供的变更后的有效身份证件、户口簿、社会保障卡等证件以及参保表或业务申请表,按照第八条之规定办理上述登记信息变更的受理初审、复核、审核
15、,通过后办结变更登记程序。县社保机构应在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告知参保人员办理结果。第十五条县社保机构每年初应将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的特殊群体人员数据导入信息系统,经数据比对后登记特殊群体人员身份,同时按政策变更特殊群体缴费标准、补贴标准或待遇金额等信息,业务复核人员检查无误后予以确认。特殊群体身份本年度内有效。县社保机构在年度内应按规定获取新增特殊群体人员信息,并及时在信息系统中补充登记。各级受理初审和经办人员在受理首次参保登记申报特殊群体身份或参保人员自主申请特殊群体身份变更时,应及时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数据比对,核实特殊身份信息后办理身份登记或变更手续。第四章保险费收缴衔接第十六条城乡
16、居民养老保险费按年度缴纳,参保人员可自主选择缴费档次进行正常年度缴费或补缴。特殊群体身份认定后,缴费年龄段的参保人员可按规定享受当年度政府代缴、缴费补贴等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认定特殊群体身份前参保人员已完成年度缴费的,本年度不再予以政府代缴;相关部门认定特殊群体身份后、县社保机构登记特殊群体身份前,已按普通参保人员征缴的保费,应通知参保人员申请退费,完成退费后予以本年度政府代缴。第十七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由税务部门按规定予以征缴。第十八条社保机构通过数据比对、稽核等方式发现缴费阶段参保人员疑似死亡、丧失国籍、享受其他养老保险待遇等情况的,在办理保险关系注销手续前,县级业务受理初审人员可在信息系统
17、中对参保人员进行暂停缴费标识,业务复核人员复核后及时将暂停缴费数据传输至税务部门。若核实不属于上述情况,县社保机构应经过初审、复核程序及时撤销暂停缴费标识。第十九条省社保机构应配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部门,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保险费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税总办发(2018)123号)等文件制定适应满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征收业务和数据交互需求的数据标准、业务和技术规范,开展与税务部门信息共享平台的开发、部署及联调、运维等工作,并对共享平台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数据质量管理、交换过程进行监控,保障参保登记信息的唯一性和有效性,保障数据交换的及时性、准确性、
18、完整性。第二十条社保机构应在规定时限内向税务部门传递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数据、特殊群体缴费档次认定信息、退费核验信息、退费信息等信息,接收税务部门传递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缴费明细数据、银行账号、对账数据、退费申请等信息,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征收相关数据的省级集中交互。第二十一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退费及特殊缴费操作流程按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部门相关规定执行。第五章个人账户管理第二十二条县社保机构应为每位参保人员建立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用于记录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关系转移收支、待遇支付、利息、账户储存额等信息。第二十三条社保机构应依据税务部门传递的缴费详细数据,及时将个人缴费额、
19、政府对个人缴费的补贴、政府代缴额、集体补助额等计入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及对应的政府补贴、集体补助按缴入国库时间记账,从次月起开始计息。关系转移收入按转入收入户时间记账,从次月开始计息。第二十四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结息年度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县社保机构应于一个结息年度结束后对上年度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进行结息。个人账户计息标准按国家和省级人社、财政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五条社保机构应在信息系统中生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单(以下简称个人权益记录单,附表7),记录参保人员参保信息、各年度缴费信息、个人账户积累额(余额)、当前待遇发放信息等信息,并在互联网经办渠道和线下
20、信息化经办渠道提供个人权益记录单的动态查询、打印服务,在县社保机构、乡镇(街道)事务所服务窗口提供个人权益记录单打印服务。县社保机构应提供可登陆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的电脑设备,支持参保人员查询、打印本人在各省、市、县(区)的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并为有需要的参保人员提供个人权益记录加盖公章服务。第二十六条县社保机构收到参保人员提出的个人账户记录异议时,县级稽核人员应根据参保人员提交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异议核查申请表(以下简称异议申请表,附表8)及证据材料立即开展核查,核查结果经业务主管人员审核后转相关人员进行处理,核查处理后有关情况由稽核人员及时告知参保人员。第二十七条个人账户储存额
21、只能用于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除出现本规程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二款有关情况外,不得提前支取或挪作他用。第六章待遇管理第二十八条乡镇(街道)事务所经办人员提前通过信息系统查询生成即将达到待遇领取年龄的参保人员的信息,制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告知书(以下简称告知书,附表9)交村(居)协办员,或传输至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由村(居)协办员印制告知书。村(居)协办员应在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年龄前至少提前一个月将告知书发放给参保人员并通知其办理待遇领取申请手续。参保人员直接前往乡镇(街道)事务所、县社保机构办理待遇申领的,乡镇(街道)事务所、县社保经办机构应直接打印告知书交与参保人员。第二十九条各
22、级受理初审和经办人员收到参保人员提交的待遇领取申请后,核对申请人提交的有效身份证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申请表(以下简称待遇申请表,附表10)或业务申请表,按照第八条之规定办理待遇领取申请的受理初审、核定及审核手续。县级业务受理初审人员应通过数据比对,校验参保人员是否满足待遇领取资格,满足条件的予以办理待遇核定,生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核定表(附表11)或业务审核表,随后提交县社保机构复核、审核。县社保机构受理待遇领取申请之日后5个工作日内应办结待遇核定程序。对不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应自收到待遇领取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告知原因。第三十条县社保机构应从参保人员满足待遇领取条件的次月
23、起按规定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参保人员对待遇计发标准有异议的,社保机构应允许参保人员通过线下服务渠道提供证据,提出核查申请。接到申请后,县社保机构应立即根据参保人员提供的证据开展核查。待遇计发标准有误的,县社保机构应及时重新核定待遇计发标准,并将核定结果反馈给参保人员,经参保人员确认后按新待遇标准发放待遇,并补(扣)发相应的历史待遇;待遇计发标准无误的,县社保机构应及时向参保人员说明核查结果。第三十一条因基础养老金调整、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调整等因素需调整待遇的,县社保机构应经过初审、复核、审核手续统一调整并补发有关待遇。第三十二条社保机构应按相关规定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确认工作。
24、社保机构应通过内外部数据比对、汇聚各渠道疑点信息等措施,开展疑似丧失待遇领取资格人员排查。村(居)协办员应于每月初将本村(居)掌握的上月死亡、入狱服刑、丧失国籍等人员名单(含姓名、有效身份证件号码、死亡、入狱时间等基本信息)上报乡镇(街道)事务所,乡镇(街道)事务所汇总后每月10日前上报县社保机构。第三十三条对未通过待遇领取资格确认的人员以及政务数据对接获取的疑似死亡人员,信息系统自动暂停发放养老金。对通过第三十二条第二款发现的其他疑似丧失待遇领取资格的人员,县社保机构应当经过初审、复核程序,暂停发放养老金。县社保机构应对暂停情况组织调查核实。因未通过资格确认、疑似死亡等原因被暂停发放养老金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城乡居民 基本 养老保险 经办 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3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