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规范.docx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规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35.240.20CCSL70DB3205苏州市地方标准DB3205/T10692023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规范ComprehensiveadministrativeIawenforcementspecificationforurbanmanagement2023-04-13发布2023-04-20实施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3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执法范围11.1 1市容环境卫生类14.2 城乡规划类14.3 绿化类14.4 市政类14.5 环境保护类24.6 河道类24.7 工商行政类24.8 公安交通类25执法要求21.2 1总体要求21.3 落实行政执
2、法“三项制度”21.4 关键环节41.5 免罚轻罚56 文明执法66 .1一般要求67 .2行为准则67 执法协同68 队伍建设78. 1制度建设78.2 日常管理78.3 执法培训78.4 廉政建设79执法保障79. 1办案场所710. 执法装备710执法监督8附录A(规范性)案件办理流程9附录B(资料性)综合行政执法文明用语12参考文献15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苏州市城市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苏州市城市管理局、苏州市质量和标
3、准化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虞杰、潘长军、夏燕、郁萍萍、吴洪钢、周文渊、惠志婷、丁宇。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执法范围、执法要求、文明执法、执法协同、队伍建设、执法保障和执法监督。本文件适用于县(市、区)、镇(街道)开展城市管理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城市管理综合彳亍政执法specificationforurbanmanagementcomprehensiveadministrativeIawenforcement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开展城市管理领域的
4、行政执法活动。4执法范围4. 1市容环境卫生类行使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环境卫生的建筑物或者设施。4.2 城乡规划类行使城乡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违法建设的行政处罚权,但对规划部门已受理行政许可且尚未批准即进行建设、已经规划部门批准的在建项目未按照规划设计或者许可条件建设、临时建筑到期后未经续批的违法建设的行政处罚权除外。4.3 绿化类行使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但对发生在园林、风景名胜区、单位内部的城市绿化违法行为以及涉及古树名木保护的城市绿化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除外。4,4市政类行使市政管理方面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除燃气、节水、供水、排水、防洪设施管理以外的行政处罚权。4.5 环境保护类行使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下列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a)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方法发出高噪声招揽顾客的;b)在机关、医院、学校、科研单位、住宅等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广播喇叭或者从事服务加工活动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c)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等物质产生有毒有害烟尘或恶臭气体的。4,6河道类行使河道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下列在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a)清洗马桶、痰盂、装贮过涂(
6、颜)料的器具等物品的;b)排放居民生活污水、餐饮业污水、居民宰杀畜禽的污水、居民饲养动物污水的;c)在城市建成区、开发区或镇区范围内的河道擅自停放船舶的。4.7 工商行政类行使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4.8 公安交通类行使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不按照规定停放机动车的行政处罚权。5执法要求5.1 总体要求5.1.1 程序合规5.1.1.1 执法程序应包括程序启动、调查取证、审查与决定、送达与执行等环节。5.1.1.2 案件办理的流程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5.1.2 执法主体资格完备5.1.2.1 应具有相应的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并在法定
7、职权范围内实施。5.1.2.2 应确保从事执法工作的人员为具有行政执法资格并取得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5.1.3 行政执法文书规范5. 1.3.1执法主体应按照统一的文书格式制作行政执法文书。5.1.3.2文书的编制应做到事实清楚、条理清晰,能够完整反映案件的主要违法事实、办案过程以及做出行政处罚的依据等重要内容。5. 1.3.3文书的书写应做到字迹清晰、语言规范。5.2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5.2.1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定义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简称行政执法“三项制度”。5.2.2信息公示5.2.2.1行政执法主体应当按照“谁执法、谁公示”的要求
8、,建立执法信息公示制度,明确公示内容的采集、传递、审核、发布职责,及时公开执法信息。5.2.2.2各执法主体应当公示执法主体和人员、执法事项、岗位职责、执法依据、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救济途径、双随机抽查情况及抽查结果、行政决定等信息。5.2.2.3行政执法决定公开方式分为信息摘要和全文公开两种。5.2.2.4 执法主体应当采用政府统一的公示平台、政府公报、新闻媒体、办公场所、政府或执法主体门户网站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公示。5.2.2.5 执法主体应当建立公示信息审查制度,在对外发布信息前,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审查。5.2.2.6 执法主体在发布信息过程中发现错误时,应及时更正。5.2.3全过程记录1.
9、1.1.1 2.3,1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全过程都应进行文字记录,在现场勘验、调查取证、听证、决定与送达等重要环节还应进行音像记录。1.1.1.2 执法主体在程序启动、调查取证、送达执行等阶段应当以文书的形式进行全面的记录,并制作卷宗。卷宗材料一般包括:行政执法决定书、调查取证材料、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陈述和中辩材料、听证案件中的听证材料、送达和执行的有关材料等。1.1.1.3 执法主体在音像记录时,应重点记录以下内容:a)现场检查、制作调查笔录、听证、送达等环节执法现场环境;b)执法证件出示、调查取证、组织听证、文书送达、告知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等过程;c)当事人接受调查、进行陈述中辩、接收送
10、达文书、参与听证等活动;d)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的全过程;e)重要涉案物品及其主要特征,以及其他可以证明行政执法行为的证据;f)导语和结束语。5.2.3.4执法主体在调查取证、现场勘查等执法活动出发前应做好执法准备。执法准备包括但不限于:a)检查执法装备是否带齐;b)执法记录仪电池电量和内存存储空间是否充足;c)记录图像和声音是否清晰;d)时间信息是否准确。5.2.3.5执法记录仪应佩戴在执法人员的左肩部或左胸部。当手持为唯一取得最佳音像效果位置时,手持记录仪进行记录。5.2.3.6 因设备故障、损坏或电量不足等客观原因中止记录的,执法主体应对重新开始记录或中止记录的原因进行说明。5
11、.2.3.7 执法主体应对记录资料及时保存,不应剪辑、删改原始音像记录资料。5.2.4法制审核5.2.4.1执法主体的一般执法案件应经过法制审核,案情复杂或重大案件的法制审核以执法主体负责人集体讨论的形式进行。5.2,4.2应在正式作出执法决定前进行。a)以书面审核为主,对拟作出的重大行政执法决定从以下方面进行审核:执法行为是否超越执法主体的职权范围或者执法过程中是否存在滥用职权的行为。b)执法人员是否具备执法资格,是否存在无证执法、一人执法现象。c)程序是否合法。d)送审材料是否真实可靠,案件主要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充分。e)适用法律、法规等依据是否准确,运用自由裁量权是否适当。f)
12、行政执法文书是否完备、规范。g)音像记录是否完整、全面记载。h)作出的重大执法决定是否便民高效。D其他应当审核的内容。5.2.4.3两个以上执法主体以共同名义作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的,由主要负责的执法主体进行法制审核,其他执法主体参与审核。5.3关键环节5. 3.1调查取证5.3. 1.1调查工作应当全面、客观、公正,收集的证据应当真实、合法、有效。5.3,1.2执法人员开展调查取证工作符合下列要求:a)应不少于两人,应当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有效执法证件;b)应当做到用语规范、举止文明;c)应当向当事人告知执法依据和当事人应有的权利义务,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d)如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
13、当回避;e)不应滥用职权、干扰或影响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f)应当保护当事人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5.3,1.3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中,可采取以下措施:a)走访、询问有关人员,听取有关情况的说明;b)进入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摄像、照相等;c)查阅或者复制有关材料;d)组织技术检测、鉴定;e)向有关单位了解核实情况;f)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5.3.1.4调查取证的内容应包括:a)当事人身份信息等基本情况;b)当事人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方式、后果等;c)当事人行为经相关部门审批情况;d)当事人的陈述、中辩意见;e)违法行为的裁量处罚情节;f)其他有关事实。5.3.1.5
14、调查取证中应当场制作现场笔录和询问笔录,如实记录调查情况。5.3.1.6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在法定时限内及时做出处理决定。5.3.1.7执法主体应妥善保存调查取证中取得的证据材料,并及时归档。5.3.2听证5.3.2.1行政主体拟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提出听证要求超过期限或者不属于听证范围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听证要求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当事人不予听证:a)公民违法行为处以5000元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处以5万元以上的较大数额罚款;b)没收公民违法所得数额、非法
15、财物价值达5000元以上,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法所得数额、非法财物价值达5万元以上较大数额违法所得、较大价值非法财物;c)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d)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e)其他较重的行政处罚;f)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5.3.2.2听证应按照以下程序组织:a)行政机关决定听证的,在收到听证要求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确定听证主持人;b)行政机关在举行听证的七个工作日前,向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和其他听证参加人送达听证通知书;c)公开听证的案件,行政机关应在举行听证的三个工作日前,公告案由、时间、地点、方式;d)执法主体应公开举行听证,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除外;
16、e)执法主体应指定与案件没有关联的人员主持听证;f)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报和质证;g)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委托代理人以及其他听证参加人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拒绝签字或盖章的,由听证主持人在听证笔录上记明情况;h)执法主体应按照音像记录的要求对听证现场进行记录;D执法主体应及时将听证的音像记录、笔录等记录资料及时归档。5.3.3行政强制执行5.3.3.1当事人在法定期限不履行执法决定的,执法主体应按照职权依法实施行政强制执行。5.3.3.2 执法主体在行政强制执行前,应以催告书的方式进行催告,告知当事人履行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管理 综合 行政 执法 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39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