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docx
《陕西省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陕西省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农产发(2024)2号)精神,加快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以保障粮食和重要
2、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为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抓住“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为核心,优化结构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质量品牌,促进融合发展,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二)基本原则-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围绕优势农产品资源,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力量支持重点地区、优势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鼓励地方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完善产品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多元化、均衡化发展。市场主导、政府支持。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
3、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薄弱环节、瓶颈制约和重点领域,强化政府服务,加大扶持力度。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生物、数字等技术赋能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引导产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构建绿色加工体系,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培育绿色知名品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集聚发展、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加工产能向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区
4、和物流节点集聚,打造专用原料、加工转化、现代物流、便捷营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加工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三)行动目标到2027年,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更加突出,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8%,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力争突破95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6:1o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培育一批年产值超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一批年产值超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培育壮大粮油、苹果、蔬菜、茶叶、畜禽肉类、中药材
5、、预制菜等7个千亿级,乳制品、食用菌、骄猴桃、水产品、魔芋等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产业集中度和企业聚集度明显提高,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质量品牌明显提升。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持久生命力的国内知名农业加工品牌,创响一批具有陕西特色的乡土民俗食品加工品牌,高附加值产品供给比重显著增加。二、重点领域立足全省农业资源禀赋,聚焦粮油、8条省级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区域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明确加工发展方向,按照“科技引领、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的布局思路,统筹整合现有资源、区位、科技、产业优势,横向打通技术研发、转化应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服务拓展相协同的创新链条,纵向打通优
6、质原料供应、加工、销售、品牌培育相衔接的产业链条,形成横纵交错、相互支撑、融合统一的“1+8+N”农产品加工产业格局。“1”,即粮油加工产业集群。以关中小麦、玉米,陕北渭北旱作玉米、马铃薯、大豆、小杂粮,陕南稻油三个粮油生产优势区为重点,突出小麦、玉米、水稻、油料,统筹兼顾杂粮、薯类等特色粮食产业,以全链条节粮减损增值为目标,加快推进主粮适度加工和主食产业化发展,开发健康口粮产品、预制主食、方便食品、速冻食品、休闲食品等,增加绿色优质高端粮油产品供给,大力发展粮食循环经济,加快推进“粮食加工”向“食品生产”转型,形成“吃干榨净”式粮油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小麦加工发展重点。以提高精深加工水平为方向
7、和重点,提升产品附加值。鼓励应用净麦润麦、柔性碾麦、全麦制粉等适度加工。积极发展食品专用粉,开发强力粉、薄力粉、营养强化粉等新品种,适当增加小麦淀粉、变性淀粉及谷肮粉的开发和生产。加快健康主食产品工业化,发展高档优质营养面条类、馒头类、烘焙类、特色风味类等面制主食。综合利用秸秆、麦秋、麦胚等,延伸开发麦款膳食纤维、麦胚(粉、油)等产品。玉米加工发展重点。重点发展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因地制宜发展适销鲜食玉米产地速冻保鲜、低温冷藏及冷链储销。推进玉米就地就近食品化、多元化加工,开发高质量的主食食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健康食品;发展生物可降解、生物医药、化工、美容保健等深加工产品。推广玉米提胚技术
8、,开展玉米胚芽、玉米油、玉米浆的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水稻加工发展重点。推动稻米梯次加工,重点开发低损耗、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糙米等适度加工产品,提高出米率。大力发展品牌精米,实现优质优价。发展大米蛋白肽、麦芽糖、果糖、休闲食品等产品,推动稻米加工业延伸发展。综合利用碎米、米糠、稻壳、胚芽等副产物,深度开发米糠油(蜡)、胚芽油、谷维素、米糠蛋白等产品,积极发展保健食品、护肤品、医药中间体、化工产品等。食用植物油加工发展重点。重点发展高级精炼油,向专用油脂加工、副产品深加工和植物蛋白开发利用方向延伸。推进大豆油、菜籽油、芝麻油、木本油料等植物油的标准化加工及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大力开发适度加工和节能
9、环保的油脂加工新技术,发展特色油脂、食品加工专用油脂和营养健康油脂新产品。开发油料蛋白、生物活性物质等高附加值产品,促进油料作物转化增值与深度开发。杂粮薯类加工发展重点。以产地初加工、高附加值加工和功能食品加工为重点,提高产品功能特性和附加值。发展轻碾多磨等初加工技术,开发豆类、杂粮类精选、营养组合小包装产品。以小米、养麦、高粱等禾谷类杂粮为原料开发小杂粮预制粉、低血糖生成指数食品以及酒、醋等发酵产品,以绿豆、豌豆、红豆等干豆类杂粮为原料开发杂粮饮品、方便食品和功能食品。规范升级杂粮饴格、碗托、黄酒等传统食品加工技术及配套设备,提升传统食品品质,发展薯类淀粉、全粉、变性淀粉、薯条和方便湿粉等产
10、品,加快副产物中膳食纤维、多酚、多糖、活性肽等功能成分高效利用。“8”,即围绕苹果、期猴桃、畜禽肉类、乳制品、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8条省级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打造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坚持宜粗则粗、宜精则精,宜初则初、宜深则深,引导优势特色农产品合理加工、深度加工、综合利用加工,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苹果加工发展重点。不断优化渭北北部、陕北山地和渭北南部三大苹果产业带,以提升采后处理初加工水平为重点方向,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大力推广苹果预冷冷藏、分级分选等,提升产后处理能力。支持发展高端化、高值化、全利用加工,形成以浓缩果汁、NFC果汁、益生菌果汁、果
11、酒(醋)为主的液态饮品加工链,以膨化脆片、果干、果粉、冻干产品为主的固态食品加工链,以果胶、多酚、色素、饲料为主的苹果副产物加工链,提升鲜果销售和加工产品价值。跺猴桃加工发展重点。围绕秦岭北麓、秦巴浅山区两大板块,开发狮猴桃采后保鲜贮藏技术及多元化加工产品,推进一颗“果”向一条“链”发展。大力发展保鲜贮藏精细化管理和即食技术,完善产地智能分选、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推动粉猴桃错季销售增值。深度开发果汁、果浆、果酒、果粉等高质量、多元化产品,研发利用皮渣开发多酚、多糖、蛋白、膳食纤维等功能型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畜禽肉类加工发展重点。以发展鲜切分级、肉制品深加工为重点,协调推进皮毛、骨血、内脏
12、、粪污等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发血浆蛋白、胶原蛋白肠衣、血粉、多肽、有机钙、有机肥等产品,提升加工层次,带动畜禽产品消费增长。生猪加工。围绕渭北、陕北、关中、陕南四大产业板块,推进生猪“集中屠宰加工、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冰鲜上市”,加快由卖生猪向卖猪肉、卖食品转变,推进副产品精深加工。采用原料智能分级与柔性预处理、腌制发酵、真空低温烹饪、微波加热等技术,优化提升地方特色预制菜肴和即食肉制品,如传统风干腊肉、古法酱肉等;开发风味独特、层次分明、营养健康的高价值发酵肉制品,如即食发酵香肠、即食发酵火腿等;加快肉制品供应链建设,发展肉夹馍、臊子面等专用肉制产品。肉牛肉羊加工。围绕陕北、渭北肉牛产业板块和
13、陕北肉羊、绒山羊产业聚集区,重点推进肉牛、肉羊屠宰分割、熟食加工、预制加工,持续扩大优质山羊绒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皮革制品、羊绒毛制品、生物制药等产业延伸,推动肉牛肉羊屠宰加工向食品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拓展延伸。禽肉加工。围绕关中家禽产业聚集区和陕南特色禽类板块,加快向餐桌食品、休闲食品、预制食品、健康食品等方向发展。提升冷鲜禽肉分级分选、冷链包装等自动化、商品化水平。采用定向生物酶解、超临界萃取、低温超微磨等技术,提升酱卤肉、熏烤肉、风味肉酱等传统产品的风味和品质,发展泡椒凤爪、香辣鸡翅、卤味熟食等鸡鸭附件休闲食品,因地制宜开发烤鸭、乌鸡精(汁)、自加热乌鸡汤等特色产品。大力发展液蛋、咸鸭
14、蛋、松花蛋、蛋壳粉饲料等禽蛋加工利用。乳制品加工发展重点。围绕关中“双奶源”基地和陕北“双奶源”潜力区,以发展平价牛奶、特色羊奶为主攻方向,推进产加销一体化试点。推广牛奶就地加工、就近消费,实现生鲜乳就地转化增值;发展液态羊乳、发酵羊乳产品,促进鲜奶消费。开发奶酪、浓缩乳蛋白等高品质产品,推进脱盐羊乳清粉、乳铁蛋白、新型活性肽等深加工产品。推进“乳肉并举”,加快公犊、公羔和淘汰奶畜育肥、屠宰和肉制品加Xo蔬菜加工发展重点。依托关中和陕北设施蔬菜、榆林大漠蔬菜、秦岭高山蔬菜等区域资源优势,提高清洗、分级、预冷、储藏、保鲜能力,提升净菜、速冻蔬菜加工自动化水平。开发脱水蔬菜、保健蔬菜及酱制、腌制等
15、产品,适度发展蔬菜面(汁)、醇露饮料、即食休闲食品、速溶果蔬粉、蔬菜精油等深加工产品,加快尾菜提取蛋白、纤维素、叶绿素、萝卜硫素等有效成分以及肥料化等综合利用。茶加工发展重点。围绕陕南名优绿茶、优质红茶和关中茯茶加工产业带,以提升初加工水平、提高夏秋茶利用、拓展精深加工为重点,提升价值链,提高茶叶初制加工清洁化、标准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和茶叶分等分级、产品包装等商品化处理能力。适度发展黄茶、白茶、花茶加工,提取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茶氨酸等功能成分,开发抹茶、调味茶、含茶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产品,满足多样化健康消费需求。充分利用夏秋茶茶花、茶籽、茶枝、茶渣等副产物,开发茶花粉、茶籽油等伴
16、生品和基料、肥料、新型材料、清洁燃料等衍生品。支持延安发展枣芽茶。食用菌加工发展重点。围绕陕南干菇、关中鲜食菌和陕北干鲜结合三大产区,以提升价值链为重点,推动食用菌从“一盘菜”转化为“一包零食、一瓶化妆品、一盒保健品”。提升食用菌初加工产品分等分级、保鲜储运、冻干烘干、产品包装等商品化处理能力。加强食用菌有效成分、活性物质提取与利用,开发预制菜、复合菌饮品、即食食品、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高价值产品。-中药材加工发展重点。围绕汉丹江川谷地区、秦岭北麓和渭河平原、渭北台源、黄土高原梁郎沟壑地区等适生区域,以略阳杜仲、宝鸡柴胡、澄城黄苓、子洲黄黄、延安酸枣仁等道地药材为重点,推行“饮片企业+
17、初加工点+种植基地”模式,发展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饮片加工,配套现代化加工装备,实现清洁化、标准化生产。充分挖掘“秦药”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中成药等新品种,拓展保健食品、日用化妆品等深加工产品,开发中兽药、生物农药等新型资源性产品,延伸发展纤维素酶、有机肥、饲料添加剂等副产物利用产品,实现中药资源循环经济绿色发展。“N”,即区域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集群。以时令瓜果、水产品、魔芋、预制菜、乡土传统食品等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加工研发新优食品、保健药品和其他高端工业品,延展特色产业链,大幅提升产品增值空间。时令瓜果加工发展重点。重点发展葡萄、红枣、柿子精深加工产业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加快 推进 农产品 加工业 质量 发展 行动 方案 2024 2027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40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