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共12篇).docx
《第三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共1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共12篇).docx(4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三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共12篇)目录篇一、第三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2篇二、中心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8篇三、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11篇四、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计划范文19篇五、实验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22篇六、中学“劳动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44篇七、中心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48篇八、小学劳动教育活动总结51篇九、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57篇十中学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61篇十一、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清单(推荐).65篇十二、学校综合实践劳动周实施方案74篇一、第三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
2、动课程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一、课程目标1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促进学生亲近劳动的积极情感、良好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体悟劳动之美。2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通过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 .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4 .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使学生具备生存发展需要的
3、基本劳动能力。5 .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真正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劳动锻炼,磨炼坚强意志,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二、课程内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低年级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中高年级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为有效实施以上课程内容,达成课程目标,学校构建了“一主两翼四贯通”课程内容框架。(一)“一主”即每个年级开设一个劳动主题(整理
4、、食育、职业体验、中药、无土栽培、财商),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实施。一年级开设整理课程。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掌握系列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家校携手,利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学生学习物品整理,校内整理学习用品,整理书包等。家庭整理书桌,整理房间,个人卫生等。进行简单衣物洗涤,认识洗涤用品种类用途,一般衣物洗涤。学习刷牙、梳头、洗澡等。二年级开设食育课程。通过对食物营养、食品安全的认识,以及食文化的传承、与环境的调和、对食物的感恩之心
5、等,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人性。引领学生了解食物、食物营养、食物生长,如何做到安全饮食,学习饮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计划能力。培养孩子对商品的辨识能力,合理理智消费。初步进行个人投资理财规划,学习理财,培养学生勤俭、自立、创新等优秀品质。引领学生探索货币的奥秘,去超市买一次菜;小鬼当家,举办跳蚤市场;走进银行,认识理财工具,端正消费观念,做个小小理财师;培养孩子储蓄习惯,运用理财工具学习理财,做理财小博士等。(二)“两翼”是以校内自然环境为依托,开设种植课程和小当家课程,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熏陶。1 .种植课程。充分利用学校内
6、外资源,开辟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在班内设置植物角,对校内花草树木进行管理。学校为每个教室配备花架,学生自主选择身边植物,自己设计制作栽培容器,自主管理植物。引导学生亲手种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劳动实践能力。德育处将校园内植物划分到各级部,指导学生进行翻土、栽种、施肥、浇水、修剪等常规劳动,组织观察、记录等,增强技术含量。通过对劳动知识的实践探索和观察体验,为学生提供实时的劳动实践平台,创设良好的劳动氛围,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熏陶。2 .小当家课程。让学生树立我是学校的主人意识,自主负责班级卫生、楼宇卫生、校园环境卫生等。一至三年级学习劳动工具的使用,树立劳动责任意识,体会劳动艰辛;在班
7、主任指导下,将教室内外卫生责任到人,保持室内清洁;加强自主管理,将图书角、花架、多媒体设施、灯具等包保到人,确保教室内外井然有序。四至六年级在整理教室内外环境卫生的基础上,还要负责校园环境卫生的清扫。德育处划分包干区域,学生每天按值日表进行打扫。感受劳动使校园整洁,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三)“四贯通”指创客课程、工艺坊课程、学科、劳动实践贯穿劳动教育的始终,使劳动教育在学生小学六年形成一个闭环。1 .创客空间(一至六年级学生全体参与)。通过科学搭建、三D打印、创意编程、开源电路、激光雕刻、机器人等课程,重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以未来发展的眼光,激励学生创新探究,进行自主创造
8、、自主发明,培养创新精神,激发探究欲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2 .手工艺坊(一至六年级喜欢该项目的学生参与)。成立陶艺、捶草印花、纸艺、布艺、绳编等工作坊,喜欢某一项目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将劳动教育寓于特色社团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让劳动成为学生的一种技能、态度和修养。3 .学科(一至六年级学科内容)。语文、道法、科学等学科筛选其中和劳动相关的教学素材,探索劳动教育与各学科进行整合的内容和形式,构建起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4 .劳动实践(一至六年级学生参加)。五一节前后设置劳动实践周,每月一日劳动实践日。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体验生活,积
9、累生活经验,提高劳动兴趣,培养动手实践、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劳动本领,掌握劳动技能,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三、课程实施1 .课时安排:“一主”课程每周一课时,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老师负责。“两翼”课程利用每天课外校内劳动时间实施,班主任负责。“四贯通”课程利用社团活动时间、周末、节假日等时间实施,各学科教师协同完成。2 .实施人员。学校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组织课程研发团队,积极进行课程研发与实施。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联合各方面力量,发挥班主任、少先队、家委会等的作用,构建整合实施课程。3 .实施方式:各年级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实施主体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动手动
10、脑实践,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服务社会的能力。学生通过对校园内绿植管理,班内、校内卫生的打扫,学习劳动工具的使用,以劳动服务形式实施。利用社团、节假日等整合实施劳动教育,通过动手操作、家校社协同等方式整合各种资源,深化实施,确保劳动教育实效。四、课程评价1 .评价内容。对劳动过程的评价,通过学生劳动表现、劳动交流、劳动情况记录、劳动展示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劳动学习进行综合评价。对劳动成效的评价。通过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评价任务的完成度和完成质量等。培养认真负责、团结互助及爱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2 .评价方式。写实记录,如活动现场照片、微视频、学生作品、
11、心得体会、研究报告等。评价表格,师生家长评价,相对客观的评价学习情况。电子档案评价,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五、课程研发注意事项1 .科学合理设置课程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育人目标。2 .课程内容丰富全面,每个课程时段为一学年,以研发不低于20课时为宜。3 .完善课程框架,体现整体性,呈现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4 .团队合作研发,教材与课件同时研发。篇二、中心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学生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学生勤奋
12、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统筹资源,构建模式,形成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争取把我校创建成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二、组织领导及职责为使劳动教育实施到位,学校建立领导小组、教研组等活动组织机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校劳动活动总体规划、指导,教师的培训,活动的组织,过程的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事务。教研组主要负责做好本组教师备课、上课和活动资料收集整理等活动。同时受领导小组领导,研究并确定学校劳动教育活动方案及学校、年级、班级劳动活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步骤。组长:X引导劳动教育的发展方向副组长:X制定具体劳动教育活动方案教研组长:X组织、指导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成员:X
13、三、实施要求1 .从学生的健康人格成长角度来实施。让学生了解劳动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还是使他们全面发展的必经途径。2 .通过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有创造性地去推进劳动教育,并将劳动教育和其他科目的学习联系起来,形成综合学习的课程形态,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3 .根据淄博市给出的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清单给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符合其年龄及能力的劳动内容。四、劳动教育的途径(一)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我校将劳动教育课程分为两部分:劳动基地课程、劳动技能课程。课时安排:1-5年级每周一节劳动课。(二)劳动实
14、践活动安排。1 .每年劳动节,少先队制定劳动节活动方案,让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尊重劳动、动手体验劳动,接受锻炼,磨炼意志。2 .每学期设立“食堂帮厨周”:让学生帮助食堂工作人员,完成饭菜分配、收送餐具等活动。通过帮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并珍惜每一粒粮食。3 .每年寒暑假开展“家务小能手”、“今天我当家”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知识,在劳动中收获快乐。4 .每年春、秋两季在校内劳动基地体验春季播种活动和秋季采收活动。时间为每年5月举行春季播种活动,每年10月举行秋收活动。5 .每月不定期举办“自理能力大比武”,锻炼学生的整理收纳能力。(三)劳动成果展示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课或其他课
15、程中劳动分内容、参加劳动基地内容以文字和影像资料的形式记录和呈现,每学期最后一月举行一次劳动成果展示。(四)劳动教育宣传除去指定的劳动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外,少先队会以升旗仪式、班队会、*等方式宣传劳动教育知识。(五)家长劳动教育课堂让家长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每学期邀请一位家长朋友,为学生介绍自己的职业,让学生了解职业、体验职业,从而认识职业、增加社会知识和经验。五、劳动教育的评价1 .创新评价形式,以班级群等线上平台为抓手,以星级评定为主要形式的评价体系,将学生活动的照片、体验日记、作品等过程性资料上传班级群,作为各项劳动教育活动星级少年评定时的参考依据。2 .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的开发者,又
16、是活动的实施者。其活动效果与质量,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强化对教师的评价,就是抓住了劳动教育活动的关键。学校将通过考核与奖励机制,不断调动教师参与劳动教育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 .注重评价过程,评价时,重点关注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及时观察、记录学生活动中的合作、创造、能力等表现。4 .评价主体尽可能多元化,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同时要求教师、家长乃至社会群体参与到评价中来,给予学生客观、积极向上的引导。篇三、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17、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劳动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2、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市场周刊理论研究成长。3、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蔡元培:“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J高尔基:”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一一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陶铸:“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J强化理论:习惯的形
18、成有赖于同种刺激的反复出现。当外部和内部的条件刺激,依一定的顺序不变,进行多次后,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就固定下来,而且越来越精确,越来越熟练,最后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任何优良的习惯都是需要而且可能有意识地来加以培养的。我们知道,”在大脑的两半球的兴奋,最优越的区域内新的条件反射容易被形成,而且分化也能被有效地养成“。因此,一个人只有经过有意识的训练或培养,才可能迅速地和精确地形成各种优良的习惯。四、研究方法L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课题组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将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
19、育,*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2 .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劳动意识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3 .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劳动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劳动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劳动的行为习惯的表现。4 .经验总结法: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5 .研究对象:激涌小学全体学生。五、研究原则1 .主体性原则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
20、育变为自身的需要,从而增强劳动行为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 .阶段性原则个体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过程。所以,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示范性原则内更加细仔划分研究任务,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开展工作,并定期展开课题汇报会,及时交流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3、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力求从整体上反映习惯养成的现状。“习惯养成”调查问卷,分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和研究习惯调查问卷两部分。由课题组成员完成问卷设计。1、讲解说教,形成热爱劳动导向。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
21、劳动。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2、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理念。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其一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研究、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化的作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
22、其二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如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我们也参加养蚕”,“抢收小麦”,“雨中野炊”,“粉刷教室”,“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每人一个口袋,随时弯弯腰”、“爸、妈做我们的裁判”,“我不甘落后”等活动。种种实践活动,会使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也不娇气了,个个成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同时班上还可以开
23、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开展“研究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开展“我家爱劳动小故事”创编和讲故事比赛;评选“班级劳动之星”;举办“劳动主题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3)创设家庭劳动环境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是社会中人,因此他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建议家长在家做到:A、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劳动。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
24、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劳动。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第一学期,本年级学生应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好值日生”、“捡起身边的一张纸”为主;第二学期,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人手,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抓好文热爱劳动教育,调整行为偏差,矫正不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小学 劳动教育 课程 实施方案 12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44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