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产者联合”到“劳动者联合”:世界革命视域下列宁民族政策的发展演进.docx
《从“无产者联合”到“劳动者联合”:世界革命视域下列宁民族政策的发展演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无产者联合”到“劳动者联合”:世界革命视域下列宁民族政策的发展演进.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从“无产者联合”到“劳动者联合”:世界革命视域下列宁民族政策的发展演进摘要:20世纪初,东方和西方分处民族运动发展的第一趋势时期和第二趋势时期,亚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时期,西欧进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时期。在世界革命将在西欧国家爆发并解放所有民族的观点主导下,列宁以西欧对民族问题的政策应服务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利益为原则,以反对资产阶级分裂工人的民族主义为立足点,制定了“无产者联合”这一囊括东方在内的解决世界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其后,东方民族革命地位的上升和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重新诠释,”劳动者联合”在俄国革命和处理俄国民族问题中的实践,巩固苏维埃政权的需要等,共同促使“劳动者联合”取代“无产者联合
2、”成为列宁处理世界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并最终在共产国际二大上形成系统理论和纲领性文件。“劳动者联合”成为共产国际指导解决世界民族问题的最重要、最根本原则。关键词:列宁;民族问题;民族政策;”无产者联合”;“劳动者联合”;共产国际1920年12月,列宁在俄共(布)莫斯科组织积极分子大会上作报告时指出,共产国际为东方各民族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从共产党宣言的观点来看“是不正确的”,但从“现在的政治情况”来看“是正确的二173-74实际上,“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的说法是在“东方各民族”视角下的表述,在当时列宁关于世界民族问题的论述中,“劳动者联合”也就是“工农联合”是更频
3、繁的表达。列宁报告的这一内容,极为典型地鲜明地反映了他在民族问题根本策略上由“无产者联合”向“劳动者联合”的转变。两个联合的根本区别在于,“无产者联合”本质上是西方民族问题与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结合后的解决方案,“劳动者联合”则是包括殖民地问题在内的世界民族问题,也即不同发展程度的民族问题和世界革命问题融合后的应对策略,内蕴着在近代世界历史上和马克思主义中均多少存在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和东西方民族都是历史主体的观点的对立。这一转变的发生,是各方面复杂因素影响下的时代产物,也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奠定了共产国际指导落后国家民族主义革命运动的理论基础,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而深
4、远的影响。学界有关列宁民族理论的研究汗牛充栋,在共产党宣言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否可改译为“所有国家劳动者,联合起来!”的问题上也争议颇多。其实,可否改译并非一个见仁见智的简单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过的实践问题。考虑到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列宁的民族政策呈现出由“无产者联合”向“劳动者联合”的转变,而有关于此的研究暂付阙如。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的根本原则、根本策略入手,深入剖析列宁民族政策发生这一根本转变的曲折历程和各方面影响因素。一对民族问题的政策服务于阶级斗争民族问题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而言均是一
5、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一般意义上来看,双方在对待民族问题上存在类似乃至相同的提法。无产阶级主张民族平等、自由等自不必言,资产阶级同样经常打出民族平等、自由的旗号,但从根本上看,相同主张背后有着不同的实质、目的和原则。资产阶级倡导“民主制”,是为了“消灭阶级斗争”,保持对其他阶级、其他民族的压迫和剥削。为此,资产阶级往往“抽象地、笼统地、无条件地、从全民利益的观点,甚至从永恒的绝对的道德原则的观点来提出自己的一切政治要求”。2220有关民族问题的要求作为民主要求的内容之一同样如此,“任何资产阶级在民族问题上都希望本民族享有种种特权,或者为本民族谋取特殊利益”。3241以笼统、抽象的说法掩盖自身阶级
6、意图、阶级利益,是资产阶级在民族问题上的各种口号具有的一般特征。列宁在驳斥“民族文化”观点时提到,每个民族都有资产阶级文化,且资产阶级文化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所以“笼统说的民族文化就是地主、神父、资产阶级的文化。4126在“民族平等”问题上,资产阶级”口头上承认民族平等”,行动上则暗中维护民族特权,“力图为自己的民族(即为本民族的资产阶级)获得更大的利益”。4250在为共产国际二大所拟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中,列宁开篇便称,资产阶级民主的本性决定其特点就是“抽象地或从形式上提出平等问题,包括民族平等问题”,资产阶级倡导的“绝对平等”不过是“反对消灭阶级的斗争工具”。5163对民族问题,马
7、克思主义者主要着眼于反对民族间存在的压迫、剥削等“暴力或非正义“,290致力于现各民族工人的平等、团结,希望用一个“不容许有任何特权,不容许有任何人压迫人的现象的世界”来代替“充满民族压迫、民族纷争或民族隔绝的旧世界“。6H40不难看出,民族问题实质是一个发展问题,是由于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而出现的民族间的压迫、剥削问题。不同民族处于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面临不同情况,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的原则、任务也有所不同。因此,列宁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分析任何社会问题时都“绝对要求”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3232在解决一切民族问题时,不能“从抽象的原理出发”,而要从“具体的现实
8、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出发,5232不能去“玩弄法律上的定义,杜撰抽象的定义”,而应当研究“民族运动的历史一经济条件”。3228从“历史一经济”视角探讨民族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根本立足点。一方面,列宁对建立民族国家“最深刻的经济因素”进行了剖析。3228列宁认为,因为“人类商业交往的主要工具是语言”,所以民族不是文化或者命运共同体,而是“语言共同体二4293,295商品生产的不断发展要求资产阶级“必须夺得国内市场,必须使操同一种语言的人所居住的地域用国家形式统一起来,同时清除阻碍这种语言发展和阻碍把这种语言用文字固定下来的一切障碍”,也就是要“建立最能满足现代资本主义这些要求的民族国家”,而民族国
9、家对整个文明世界都是“资本主义时期典型的正常的国家形式”,是“保证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好的条件。3227,228,231另一方面,列宁在充分考虑到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前提下,对不同地区在民族问题上的不同阶段、不同任务进行分析,总结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民族问题的两种历史趋势:其一,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运动兴起,反对民族压迫,民族国家建立;其二,民族交往发展和频繁,民族隔阂消除,资本、政治、科学等的“国际统一的形成:第一种趋势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占“主导地位”,第二种趋势则标志着资本主义已经成熟并正在“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化“。两种趋势是“资本主义的世界性规律,4129对应着西欧和其他地区。西欧在1789
10、1871年是“民族运动以及建立民族国家的时代”,随后形成资产阶级国家体系,这时的资产阶级国家通常已是“单一民族国家”,3237民族成分单纯使得“民族不平等这种特殊的政治现象”所起作用很小。7367-368作悬民族问题已基本上解决的地区,西欧处于民族运动发展的第二趋势时期。与之相比,亚洲是另一个极端,大部分国家或者处于“殖民地的地位”,或者“是一些极不独立和备受民族压迫的国家”。32301905年俄国革命后,民族民主革命”席卷了整个亚洲”,6160土耳其、印度、中国相继爆发民族革命运动,开始步入民族运动发展的第一趋势时期,东方“走上了西方的道路”。81428也就是说,亚洲、西欧分别处于民族运动发
11、展的第一趋势和第二趋势时期,民族革命的时代在东方才刚开始,在西欧却已经结束。4294“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J6161在这一“新阶段”,亚洲和欧洲的主要任务各有不同:亚洲进入争取民族独立、成立民族国家的时代,民族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欧洲进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代,无产阶级革命是最主要的问题。从世界革命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者向来认为,世界革命将在欧洲发达国家爆发,且无产阶级取得胜利后,一切民族就将“得到完全的解放”。3272-273欧洲民族运动发展第二趋势的特点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优先性、全球性,构成马克思主义者处理民族问题的前提
12、。列宁兼具俄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和马克思主义者两种身份,他对民族问题的主张也就兼具从俄国社会民主党任务着眼和从世界革命视角出发的双重特点:既与俄国现实民族问题息息相关,也贯穿着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革命立场。在当时关于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上,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导致民族国家诞生,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民族内部逐渐分裂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尖锐化的现象“在一切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都可以看到“。9161所有文明民族内部都分裂出“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两个民族”。10453同时,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发达的资本主义使卷入商业周转的各民族日益接近并杂居在一起,“把跨民族联合起来的资本同跨民族的工人
13、运动的对抗提到第一位“,3232-233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对民族问题的政策必须服务于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早在1903年7月,列宁就在我们纲领中的民族问题一书中反复表达了这一原则性观点,并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者同资产阶级民主派对民族问题提法的“区别之所在”:“应当使民族自决的要求服从的正是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现在阶级的对抗已经使民族问题远远地退居次要地位了“;“我们对民族独立要求的支持,是服从于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的“。2220,223,225其后,列宁还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在“欧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中“居于首位”,“民族斗争不过居于非常次要的地位“。6134无产者民族问题的原则性政
14、策”是为了反对资产阶级的实际主义”才提出的,“无产阶级认为民族要求服从阶级斗争的利益”。3241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和整个社会主义的原则”的前提下,均不能否认“社会主义的利益高于民族自决权的利益。11258总体而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民族问题上的根本出发点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一致,但在根本原则上却彼此对立。一致性表现在对民族问题的政策服务于阶级利益,原则对立则表现为服务于不同阶级利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对待民族问题上,资产阶级的根本目的在于削弱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而无产阶级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二无产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策略:“无产者联
15、合”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的根本原则是相反的,这决定了二者在根本策略上相悖:资产阶级处心积虑分化工人,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马克思主义者及其政党则坚持各民族工人团结一致,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在“发生任何真正严肃而深刻的政治问题时”,人们是“按阶级而不是按民族来进行组合的。M139西欧各国各民族资本家“都在股份企业、卡特尔、托拉斯、工业家协会等组织中最紧密、不可分地合在一起来反对任何民族的工人”。4184由于东方国家多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这种反对随之扩大到东方,“针对日益强大的无产阶级斗争的反动活动”,世界各国资产阶级政府“团结起来去反对一切人民
16、运动”,包括亚洲、欧洲的一切革命。9162,163不仅如此,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地主更与被压迫民族的地主、神父、资产阶级联合起来,462所有的统治阶级,不仅地主,就是资产阶级,甚至最民主的资产阶级”都勾结起来对其他民族进行压迫。318在加强联合以维持剥削的基础上,资产阶级想方设法分化工人阶级力量。民族国家建立后,聪明的资产者发现,“赤裸裸的暴力是靠不住的,3152于是转而开始“千方百计地想分化各民族的工人”。6140鼓吹各种资产阶级思想和学说成为“削弱工人阶级斗争”的重要方式,3152民族主义正是其中最主要的思潮。资本家和地主拼命鼓吹民族主义,“唆使一个民族的工人反对另一个民族的工人”,498
17、以“攻击异族人”为借口“离间和腐蚀工人阶级”,宣传分离。4354这种“民族主义立场”,实质是“在本民族、在本民族工人运动的周围筑起一道万里长城”,“让一切民族、一切种族、操各种语言的无产者”无法接近和团结。2305各民族工人的联合是应对资产阶级在团结基础上分化工人阶级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策略。为应对资产阶级以民族主义分化工人的阴谋,一方面,列宁反复强调,无产阶级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策略在于把各民族工人阶级紧密团结起来。追根溯源,“工人阶级首先必须把自身组织成为民族”,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要求。12431903年2月,列宁在文章中称,“无产阶级应做的事情就是要把所有民族中尽可能广泛的工人群
18、众更紧密地团结起来,以便在尽可能广阔的舞台上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和社会主义而斗争。289其后,列宁多次从各种角度在各种问题上表达这一观点。列宁认为,只有所有民族工人“在一切工人组织中实行最紧密最彻底的联合”,无产阶级才能“进行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和捍卫自己日常的经济利益”。6331只有“把一切工人组织中各民族工人统一和联合起来向资本作斗争,才能使民族问题得到解决:411除了各民族工人“兄弟般地联合起来以外,没有别的和更好的道路:36也正因此,“所有民族的所有一切工人组织统一起来的口号”是“特别宝贵”的口号,6216无产阶级的统一”则是无产阶级在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中“最伟大的武器“。12115另一
19、方面,列宁深刻剖析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分裂工人的本质,并与之进行坚决斗争。列宁有关民族问题的论述,绝大部分是针对俄国、西欧的理论或实际问题的有感而发,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政策取向。总体而言,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列宁民族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的原点。而与各种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观点、口号、主张、理论、行为的斗争,均围绕反对民族主义分裂工人的意图和事实展开。如联邦制的害处在于“把独特性和隔阂合法化”,2248崩得民族主义是“分崩离析的策略“,2305“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化自治”是“把同一民族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起来而把不同民族的无产阶级分裂开来”的口号,6215”最精致的民族主义”实质是“以民族划线分
20、化瓦解工人事业、工人组织、工人运动”。资产阶级的民族平等其实是“鼓吹民族特殊性和沙文主义”,经常是与“鼓吹民族分裂和疏远同时并进的“。3152,153”保卫祖国”是现代资产阶级试图“分裂和离间工人”的虚伪借口,1244民族压迫政策是“分裂各民族的政策”。:390在批判这些分裂工人的具体民族主义表现时,列宁从宏观上旗帜鲜明地阐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立场的不可调和。他明确宣称,“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一一这是两个不可调和的敌对口号“,这两个口号同资本主义世界两大阶级营垒相适应,“代表着民族问题上的两种政策(也是两种世界观);4128马克思主义同民族主义是不
21、能调和的,即使它是最公正的、纯洁的、精致的和文明的民族主义”。4136并且,他还反复要求反对劳动群众身上“民族主义情绪的任何表现“,13285呼吁社会主义者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各种各样的表现作斗争”,6215因为“不同一切民族主义进行斗争”,就不能走向无产阶级的“阶级目标”。3244在1913年12月的文章中,列宁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了总结:“马克思主义者正在同一切形式的民族主义一一从我国统治集团和右派十月党的粗暴的、反动的民族主义直到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党的比较精致的和隐蔽的民族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他申明,觉悟的工人“反对一切民族压迫和一切民族特权”,也“反对一切民族主义4250三”劳动者联
22、合”的提出各民族工人联合也就是“无产者联合”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策略,既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民族问题的政策服务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具体体现。在一般语境下,列宁的说法多针对西欧或俄国,但在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便能够解放所有民族的逻辑理路下,东方不言而喻地被包括在内,所以“无产者联合”也被列宁明确为解决东方国家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3264-266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列宁直到1920年都承认自己对东方所知不多,14393但落后国家工人阶级弱小乃至尚未成形,是十分明显的事实。列宁在有关东方的论述中,往往回避使用“无产阶级”“无产者”“工人”等概念,而惯于使用“人民”“劳动者”等超阶级概念
23、。如1907年,列宁在批判“社会主义殖民地政策”时,针对欧洲和殖民地,分别使用了“欧洲无产者”“殖民地人民”的不同说法。101811913年他在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中也称,“亚洲数亿劳动者,却有着一切文明国家里的无产阶级做他们的可靠的同盟者”。6166亚洲“劳动者”、文明国家“无产阶级”,东西方差别彰显无疑。并且,列宁在论述中国的文章中更明确强调,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主要代表或主要社会支柱是农民“。8428落后民族或者说东方民族与西欧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政治经济情况和阶级构成,所以只有在解决欧洲问题便能解决世界民族问题的前提下,“无产者联合”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策略才能够自洽。随
24、着世界革命形势发生变化、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重新诠释和苏维埃俄国的建立,“无产者联合”作为解决世界民族问题的根本策略逐渐显得不合时宜,”劳动者联合“应运而生。第一,落后国家民族革命重要性不断提升和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重新诠释是提出“劳动者联合”的基本前提。一战爆发后,列宁开始认为,把“民族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是帝国主义战争时代“基本的、最本质的和必然的现象”,15259世界民族截然两分,以往一视同仁的理论视野自然需随之改变,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战争“不可避免”,76并能“反过来影响欧洲,63东方民族战争也就值得特别关注和重视。在1915年10月的演讲中,列宁高度评价了“东欧和亚非殖民地的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产者 联合 劳动者 世界 革命 视域 列宁 民族政策 发展 演进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45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