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用能低碳化对能源行业的影响分析.docx
《交通用能低碳化对能源行业的影响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用能低碳化对能源行业的影响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交通用能低碳化对能源行业的影响分析交通部门是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当前交通用能占全球终端能源消费的1/3,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碳排放约占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的24%。在主要能源终端使用部门中,交通部门用能多元化程度最低,石油长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90%),天然气占比约为4.3%,生物质约4.2%,电力约0.5%。其中道路运输消耗了绝大多数与交通运输有关的能源(78%),其次是海运(11%)、航空(8%)及铁路(3%)o近年来,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背景下,交通用能开始向多元化、低碳化方向发展。本文结合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开发的能源展望模型和国际组织的研究成果,分析交通用能变化对近中期
2、国际油气贸易格局带来的影响,以期为行业参与者研判形势提供相关参考,规划发展更具增长潜力的低碳燃料业务,抢占转型先机。01交通用能低碳转型进入加速期近年来,随着低碳燃料(电力、甲醇、天然气等)、零碳燃料(绿色电力制备的氢、氨)以及生物燃料(生物柴油、可持续航煤等)的发展,交通领域的低碳转型逐渐呈现多元路径。从不同交通工具低碳化转型的技术路径看,乘用车以电气化为主,商用车多种低碳路径并行,航空燃料近期依靠生物燃料,远期需要低碳氢衍生的电子燃料,航运则以液化天然气(LNG)和甲醇等低碳燃料最具可行性。1.1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保有量保持较快增长,电气化加速替代公路交通用油1.1.1 电力成为轻型乘
3、用车的主要替代能源乘用车市场电气化率快速提升。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439万辆,其中中国、欧洲和美国是三大主要市场,占比分别为59%、25%和1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分别达到31.6%、23.4%和10%o纯电动汽车占全部新能源汽车销售的69.5%,并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国际能源署(IEA)预计,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增长至4400万辆,年均增长率为16%,在全球新车销售中的占比将从2023年的17.8%提升至50%左右。其中,中国和欧洲渗透率更高,而美国受限于保护主义政策和充电设施建设滞后,渗透率可能不到30%;届时中国电动车保有量将占全球
4、机动车保有量的1/3,欧洲达到l51.1. 2商用车替代燃料更加多元化在中国、韩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电动轻型货车、客车和卡车的销售正在快速普及,2023年全球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达到57.7万辆,市场渗透率分别为轻型货车4.4%、客车3.1%、卡车0.91%。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全球轻型电动货车的渗透率将达到30%以上。目前重型商用车的电动化渗透率较低,并且只在某些特定的场景应用,例如港口、钢厂、矿山等。从用能替代的角度看,商用车用能将更趋多元化。bp公司在其2024年发布的能源展望报告中预计,天然气、生物燃料、电和氢能占中型和重型车用能的比例将从2022年约10%增长至2035年的15%以
5、上,基本满足新增用能需求,商用车领域使用石油的总量保持稳定。1.1 .3氢能汽车发展仍不温不火2023年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增长20%,约1.54万辆,总量达到8.76万辆,其中约75%为乘用车,25%为商用车。目前,韩国是全球第一大氢能汽车市场,占全球保有量的40%;中国以近2万辆的保有量跃居第二,虽然乘用车仅800辆,但拥有全球95%的氢能商用车(超过1万辆氢能重卡)和80%的氢能公交车(约8000辆);美国以1.82万辆乘用车位居第三。2023年,全球交通领域用氢总量仅4万吨左右,占氢能需求量的0.04%。由于使用成本较高,预计2030年前氢能在交通领域难以具备可观的石油替代作用。1
6、.2 国际航运业多种燃料市场并存,替代能源整体占比仍较低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数据,2022年全球航运业消耗燃料3.2亿吨,对应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0亿吨,占全球排放的比重接近3%。国际海事组织已经设定T2030年全球航运业碳排放下降20%30%、2050年前后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并引入了现有船舶能效指数(EEXI)和碳排放强度指数(Cn)以加强监管和审核。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年起将纳入航运业,2026年起要求航运企业为碳排放购买配额。近年来,船舶动力燃料正向着多元化、低碳化的方向发展。当前,全球已有6%的船舶在技术上可使用替代燃料,主流替代燃料包括LNG、甲醇、氨、
7、氢以及电池动力。目前LNG燃料应用最为广泛,已覆盖所有水域和船型。截至2023年11月,全球已有114个港口可提供船用LNG加注服务,已有426艘LNG动力船投入营运,同时536艘在建。甲醇、氢能、氨和电力等船舶动力受技术、成本和基础设施等制约仍处于探索或商业示范阶段。甲醇燃料主要应用于国际航运,已进入实船应用阶段;氨燃料动力船处于船型研发和关键装备系统研制阶段;氢燃料电池处于试点阶段,目前全球多国都开展了氢燃料电池试验船的示范运行,2023年中国已有多艘氢燃料电池船用于内河航运,但由于能量密度的局限性,氢燃料目前仅适用于小功率、短航程船舶;近年来锂电池船舶发展迅速,但能量密度低,仅适合短途航
8、线。今后一段时期,船舶燃料多种路线并行是主流选择。由于传统LNG相对于燃料油的减碳潜力仅为10%30%,生物质LNG可减排2/3,减排效果有限,因此天然气主要起到近中期过渡燃料的作用。绿色甲醇可实现63%99%的高比例碳减排,能够满足航运业中长期“净零”碳排放要求。甲醇燃料技术相对成熟,短期内可与LNG并行,中长期远洋船舶将以绿色甲醇和氨为主。截至2023年11月,全球已有近30艘甲醇燃料动力船投入运营,甲醇动力船订单已达到220余艘,全球有120多个港口拥有甲醇储存设施。近期,业界正积极开展氨燃料动力船型及配套装备的研发,2024年2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获得来自比利时船东的全球首艘氨燃料动
9、力集装箱船订单,将于2026年交付。bp公司预计,全球海运用能中石油制品的占比将从目前的99%降至2035年的约66%85%(分别对应“净零”情景和基准情景),2050年进一步降至10%62%。1.3航空业碳减排成为全球性共识,可持续航空燃料进入快速发展期航空业年碳排放量占全球年碳排放总量的2%o全球航空出行需求增长潜力巨大,预计到2050年还将有75%的增长,由此带来35%的用能增长。2021年,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承诺在2050年之前实现全球民航业“净零”碳排放;2022年,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更新其气候目标,计划到2050年实现全行业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由此开启全球航空业碳
10、减排进程。航空运输可能的替代能源技术主要分为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氢能和电力3类。可持续航空燃料是现阶段最有可能大规模应用的替代燃料选择。由于电动飞机的技术局限导致航程受限制,氢能被视为民航低碳发展的潜力技术,但氢能客机预计到2040年左右才能进入机队。与传统航空煤油相比,可持续航空燃料碳足迹更低,是在短期内实现航空业“净零”碳排放目标的唯一可行性方案,被世界经济论坛列为“2023年十大新兴技术”之一。尽管2023年可持续航空燃料在全球航空燃料需求中所占比例仍不到1%,但bp公司预计,到2035年可持续航空燃料使用量将占航空燃料的10%20%,2050年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占比在基准情景和“净
11、零”情景下分别达到20%和80%。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表示,若要达到2050年航空业碳中和,可持续航空燃料将贡献65%的碳减排。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化学性质几乎与传统航空煤油成分相同,因此与机场基础设施和飞机发动机兼容。其技术路线主要有两条,分别是生物燃料和电转液技术(PTL)。前者是由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加工生产的生物航煤,目前占据几乎全部市场份额;后者是将电解水制氢和碳捕集相结合生产碳氢混合液体燃料的新兴可持续航空燃料技术,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统计,15年来已有超过45家航空公司的37万架次的航班使用了生物航煤。2023年,全球生物航煤产能近370万吨,实际生产140万
12、吨。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可减少50%90%,绿电制氢与碳捕集结合理论上可实现“净零”碳排放。美国、加拿大、挪威等国家作为行业先行者,已经形成规模化的生物航煤市场,建立了从生产、使用到认证的完整产业链。2014年,中国成为世界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生物航煤技术的国家。在各国政策持续完善的乐观预期下,到2030年底,全球可持续航空燃料需求量将从2022年的7亿升/年增长至352亿升/年,年均增速高达63%,占全球航空燃料需求的7.8%6,美国和欧洲仍为主要市场。从长期看,因生物质原料的有限性和较高的收集难度,生物航煤发展规模存在上限,由绿氢衍生的合成燃料将更具增长潜
13、力。综上所述,不同交通工具的低碳转型技术路径存在明显差异,乘用车以电气化为主,商用车多种低碳路径并行,航空主要依靠生物燃料,航运则以LNG和甲醇等低碳燃料最具可行性。02交通用能低碳转型对全球能源贸易的影响交通领域是石油需求的主体部分,2023年交通领域石油消耗量约为4230万桶/日,占全球石油总需求的42%交通领域替代能源的普及和能效提升将推动全球交通用油于2030年前达峰,并将是石油需求在2035年达峰的最主要减量领域。交通用能多元化带来的石油需求下降和低碳燃料的新增贸易需求将对全球能源贸易格局带来深远影响。1 .1交通用能需求多元化发展加速替代能源和能效提升正加速交通领域石油需求的达峰。
14、2000年以来,石油占交通用能的比重随着电力、氢能与生物质燃料的快速发展逐步下滑,但仍占据90%左右,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此后新能源汽车较快发展带动交通用能多元化,到2035年石油需求占比将降至86%,到2060年降至55%o2 .Ll电力对油品替代潜力最大随着电动汽车加速发展,保有量占比将从2023年的3.2%增长到2030年的20%以上,电力替代的石油消费量将翻倍增长,从2023年的180万桶/日增至2030年的600万桶/日,是带动全球交通用油需求达峰的最主要因素。3 .L2生物质燃料保持稳定增长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全球生物质燃料供应折合油当量约为300万桶/日,较2023年增长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 碳化 能源行业 影响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45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