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资源、动力与路径.docx
《【党课讲稿】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资源、动力与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讲稿】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资源、动力与路径.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党课讲稿】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资源、动力与路径摘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关键命题,也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我们在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方面具有丰富的优势资源,涵盖理论资源、历史资源、物质资源等三大基础性资源,文化资源、民心资源、技术资源、国际资源等四大运行性资源,以及组织资源、制度资源、人才资源、领导干部资源等四大保障性资源。从动力机制来看,党的领导与群众认同良性互动是内生动力,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相互促进是根本动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是外部动力,线上文化与线下文化融合联动是新生动力。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必须牢牢把握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
2、导地位这“一个根本“,坚持做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结合”,不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妥善处理好“一与多”“立与破”“守与变”“软与硬”这“四对关系”。关键词:党的文化领导权;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建设;“两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软实力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就是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处于领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意识形态在我国文化领域中占主导地位。文化领导权的关键在于通过隐性影响,来实现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方
3、面的自愿认同。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上,党中央第一次以党代会报告的形式指明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二l25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253载入党章。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311这一重要命题。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4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紧密围绕当前文化建设的具体实际、敏锐洞察时代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论断,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具有极其重要
4、的意义。当前,很有必要深入剖析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所依托的丰富资源,明确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动力所在,探寻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的路径,以期为在新征程上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一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所依托的优势资源在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优势资源。从功能视角进行分类,这些优势资源可以分为基础性资源、运行性资源和保障性资源三大类。基础性资源侧重于文化领导权的确立,运行性资源侧重于文化领导权的实施,保障性资源侧重于文化领导权的巩固。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掘并有效利用这些优势资源,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提供坚实的支撑。(一)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所依托的
5、基础性资源所谓基础性资源,即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提供内在基础支撑的优势资源的总和,涵盖理论资源、历史资源和物质资源三大类。理论资源发挥着指明方向的基础作用,历史资源则提供了宝贵的前期经验,物质资源是文化领导权这一上层建筑得以稳固构建的重要基石,三者共同为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提供最根本、最坚实的基础支撑。其一,理论资源。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领导权的思想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提供了根本理论支撑。这一思想体系构成了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丰富理论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二5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
6、众。”611恩格斯强调:“必须以高度的热情把由此获得的日益明确的意识传播到工人群众中去J738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以及把握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文化领导权的思想,他首次提出了“灌输论”,即无产阶级政党有领导、有组织地对工人群众进行理论教育和意识教育等文化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毛泽东也十分重视文化领导权问题,指出要战胜敌人,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还要有必不可少的“文化的军队”。8847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葛兰西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文化领导权理论,他认为文化领导权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夺取国家政权的根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
7、义对文化领导权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其二,历史资源。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党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为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提供了历史条件和经验借鉴,构成在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方面的历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党的百年奋斗凝结着我国文化奋进的历史。”9H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瞿秋白曾在党内提倡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强调通过文艺领域的革命和文艺大众化等方式来取得文化领导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刻意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主张的国民党争夺文化领导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决巩固文化领导权,确立
8、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政策,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确立了清晰的方向与原则。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对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给予了重要指示。邓小平强调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来不断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江泽民指出:“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10160胡锦涛强调:“要牢牢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ll506回顾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历史进程,坚持把握文化领导权一直是党的优良传统。其三,物质资源。物质资源主要指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和经费来源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中国特
9、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这为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12年的2倍多,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鉴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工作方针,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坚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推动高质量文化建设。据统计,2023年末中国文化和旅游
10、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有1893个;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309个,文化馆3508个,档案馆4154个。1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健全,服务效能不断提高,大大夯实了坚持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物质基础。(二)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所依托的运行性资源所谓运行性资源,即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提供持续支持的积极资源要素,涵盖文化资源、民心资源、技术资源和国际资源四大类。它们直接参与到文化生产和传播的动态过程中,是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其一,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多重元素,为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提供了丰富的
11、内容储备和文化养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积淀了具有稳定性和传承性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文化资源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独特优势。在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过程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其二,民心资源。民心资源的核心在于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意识形态等文化形态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13“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4482中
12、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群众路线视为制胜法宝,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深厚信任、坚定拥护和广泛支持,积累了宝贵的民心资源。多个国际主流民调显示,中国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满意度和支持率长期超过90%。15新时代牢牢把握民心这一重要资源,有助于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共同创造和享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其三,技术资源。技术资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能够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当前,全球正经历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日益深入,文化和科技不断融合发展,数字文化新业态层出
13、不穷并迅速崛起成为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全新的文化传播平台和高效的文化管理手段。技术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文化领导权的重要优势,持续利用和开发技术资源有助于不断创造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其四,国际资源。国际资源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文化领导权的过程中可资利用的、来自国际的资源要素。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历经十余年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开辟出文化交流合作和融合发展的新途径。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此举向世界传递出我国致力于深化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坚定
14、决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充分整合和利用国际社会共享的文化资源,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坚守文化领导权的关键一环,亦有助于营造多元并存、交流互鉴的国际文化氛围,助推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三)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所依托的保障性资源所谓保障性资源,即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提供保障支撑的各类资源和条件的总和,涵盖组织资源、制度资源、人才资源和领导干部资源四大类。它们为长期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提供稳定保障。其一,组织资源。组织资源为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提供强大组织保障。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具有严密组织体系的政党,有着独特的组织资源。从纵向层面来看,从党中央到地方基层单位
15、的完整组织架构确保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能够迅速、准确地传达到基层,从而保证了党的文化领导权在各级组织中得到贯彻落实;从横向层面来看,无论是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社会团体中,都能看到党组织的身影。党组织在国家各部门、各机构中的全方位布局和领导性嵌入,确保了党的文化领导权能够全面覆盖到各个领域,使党的价值导向能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二,制度资源。制度资源为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提供规范统一的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和国家制度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J14226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16、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文件要求,中国共产党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体制全面创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根本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一重大制度安排,对于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大意义。其三,人才资源。人才资源是党牢牢把握文化领导权、顺利开展文化建设工作的关键性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J16人才资源是文化创造的重要源泉。我国已经拥有一支以文艺工作
17、者、教育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政治工作者等为代表的文化人才队伍,这些人才以优秀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展望未来,继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文化人才素质,解决文化人才供需矛盾,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能够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其四,领导干部资源。领导干部是党巩固文化领导权的骨干力量。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强调培养造就铁一般的干部队伍。在文化建设方面,党中央出台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强调领导干部必须肩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牢牢站稳政治立场,带头把握好正确的
18、政治方向。领导干部不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更是党的理论的积极传播者。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广大党员和群众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以身作贝h以上率下,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树立起优秀的榜样。二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动力机制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有着集内生动力、根本动力、外部动力和新生动力于一体的动力机制,动力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形成良性互动、协同作用的良好局面。这些动力要素共同发力,不断推动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向前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一)内生动力:党的领导与群众认同良性互动党的
19、领导和群众认同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J17137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全面重塑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格局。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是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互动中潜移默化实现的软性领导,这就与单方面靠强制性手段取得的领导权有本质区别。毛泽东对党的领导权有过生动而深刻的论述:“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18742可以看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
20、权,不能单靠摇旗呐喊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更重要的是赢得人民群众的自愿认同和坚定支持。在领导文化工作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毛泽东曾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J19U11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二2016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与释放。2023年,我国成功举办了2万余场“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吸引了约1.3亿人次的广泛参与,助力文化传承发展。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群众文艺团队数
21、量已突破46万个。21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积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丰富的精神财富。毋庸置疑,人民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但众多个体自发地进行文化创造,可能会导致个体力量之间的相互抵消,或文化发展方向的偏移。要充分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量充分汇聚起来,形成最大聚合力,就必须由先进力量来引领方向。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一股力量,它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国共产党以其卓越的凝聚力和领导力,带领亿万人民开展波澜壮阔的文化实践活动,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
22、断向前发展。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创新文化发展道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把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认同和自觉行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挺起文化自信的精神脊梁,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在党和人民的良性互动中蓬勃发展。(二)根本动力: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相互促进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最根本的动力来源于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相互促进。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经
23、济基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2591这充分说明物质生产实践是文化创造的动力源泉,制约着精神文化的发展。同时,文化建设的反作用也不可忽视。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直接赋能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为经济增长作出直接贡献。文化还可以间接赋能经济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引导人民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坚持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并以此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一方面,文化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跃升,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
24、力,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积聚了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二23147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强调了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坚定立场,同时也凸显了经济建设对文化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文化建设能有效推进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两手抓两手硬。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3147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揭示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种思潮和观念相互交织,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激烈。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课讲稿 党课 讲稿 时代 坚持 文化 领导权 资源 动力 路径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46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