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俄经贸合作进展分析.docx
《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俄经贸合作进展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俄经贸合作进展分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俄经贸合作进展分析摘要: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经历了初建、落实和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建设沿线重点国家。将俄罗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的进展、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对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中俄经贸合作;中俄双边贸易;俄罗斯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得到我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取得了丰硕成果与宝贵
2、经验。1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要认真总结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与经验,另一方面要科学分析“一带一路”建设的未来发展前景及面临的挑战。考虑到俄罗斯是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伙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俄罗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的进展、特点和面临的问题,以期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一、十年来“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与建设成就(一)十年来“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从十年发展进程来看,“一带一路”建设经历了初建、落实、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
3、绸之路”的倡议为开始标志,主要围绕着中国向国际社会阐释什么是“一带一路”展开。第二阶段以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典行动的发布为开始标志,这一阶段“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一系列项目、规划得到了初步落实。第三阶段以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2为开始标志,这一阶段的“一带一路”建设主要围绕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展开。1 .初建阶段(2013年9月2015年2月)201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年。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
4、月,他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期间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3由此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的互联互通聚焦于“硬联通”层面,如加强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2014年10月24日,中国等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正式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丝路基金完成注册并正式开始运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互联互通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2015年2月1日,首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召开,推
5、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正式亮相。2 .落实阶段(2015年3月一2018年7月)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进入落实阶段。2015年3月28日,我国首份“一带一路”白皮书一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发布,从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方面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行阐释,受到国内外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愿景与行动的具体指引下,“一带一路”建设在落实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首先,一些具体的项目、文件和机构在2015年相继启动、签署和成立,成为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中巴经济走廊、中白工业园、匈塞铁路、中老铁
6、路等项目的启动;一系列双边及多边对接合作文件,如中俄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的签署;亚投行的正式成立;等等。其次,这一阶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了国际社会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2015年7月,上海合作组织明确表示支持中国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2016年11月,193个联合国会员国一致赞同将“一带一路”倡议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普遍支持。此外,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也将“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写入有关文件。最后,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
7、举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2017年5月14日至15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其间,各国达成了推动包容性全球化的重要共识,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推动实现开放、包容和普惠的全球化,为各国深化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重要机遇。此前,5月10日,中国发布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总结了三年多来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2017年6月,中国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提出方案。10月24日,中共十九大通过决议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党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8、高度重视和坚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鲜明态度。“一带一路”具有容纳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新形态和新特征的理论和实践框架,表现出与全球格局变化相兼容、与时俱进的特征。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的背景下,2017年5月,中国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次将绿色发展理念纳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决策和实践中。在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2017年12月,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埃及、老挝、沙特、阿联酋等国家共同发起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将“数字丝绸之路”的理念落实到国际合作实践中。3 .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8月至今)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
9、5周年座谈会上提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开始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2019年4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明确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内容。2021年4月,他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提出,中国将同各方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并提出要建设“四种关系”。2021年11月,他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要实现“三个联通”。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中国政府积极发挥引领作用。2019年4月发布的共建“一
10、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和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不仅全面总结了“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情况,而且再次强调了其全球公共产品属性。中国学界也从多个方面对“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深入解读。总体来看,他们把“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归结为“可持续性”,提出其内涵包括“发展愿景的高质量”“合作路径的高质量”和“建设方式的高质量”,认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已由打造“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提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平台,5并逐步上升为得到多方认可的一种国际合作理念。总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
11、多的关注和支持,其倡导的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习近平主席在论坛开幕式上,概括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总结了三个方面的重要经验,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二)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成就十年来,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指引下,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政策沟通方面。“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同协调、加强沟通是共建的前提。中国与有关国家及国
12、际组织充分沟通协调,达成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共识。“一带一路”倡议已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的认同和支持。共建国家还依托中拉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等重大多边合作机制平台,不断深化务实合作。2017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呼吁国际社会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已经初步形成,覆盖的地域广阔、国家和人口数量众多。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经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6“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已由亚欧大陆延伸至全球所有区域。在设施联通方面。
13、“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困境。因此,积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互联互通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发展方向。十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铁路、公路、港口、航运、能源管道和信息网络建设全面推进,形成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基本架构的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极大提升了各国互联互通水平,降低了区域国家交易成本,促进了资源要素在各国间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了共建国家的合作共赢。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出现了一系列标志性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如中老铁路、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蒙内铁路、雅万高铁等。在贸易畅通方面。“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
14、利化程度明显提高。截至2023年8月底,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中国发起的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62019年6月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将使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加4.1%,7封中国与共建国家间经贸合作有明显促进作用。2013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翻了一番。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建立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交易成本和营商成本降低。此外,中国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并与多个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进一步释放,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一
15、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额大大提升,贸易增长水平高于世界贸易增长水平。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物贸易总额为13.8万亿元,在中国外贸总额中的占比从2014年的26%增至32.9%;中国对“一带一路”的投资存量从2014年的924.6亿美元上升到2021年的2138.4亿美元。8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贸易方式创新进程也不断加快。在资金融通方面。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逐步建立。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运行良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多边金融机构与投资平台。截至2023年6月底,亚投行已有106个成员,批准227个投资项目,共投资436亿美
16、元;丝路基金累计签约投资项目75个,承诺投资金额约220.4亿美元。6中国与28个国家共同核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建立了中国与不同地区、国家多个银行联合体,形成了与沿线国家的银行合作常态化机制。资金融通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人民币国际支付、投资功能不断提升,跨境支付业务持续扩大。目前,中国已与20个共建国家建立双边本币互换关系,在17个共建国家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在民心相通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文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中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去”,在推动跨国经贸合作的同时,为当地创造了就业岗位。美国麦肯锡公司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上千家中国公司为8个非洲国家提供了近
17、30万个就业岗位。8在教育方面,中国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与4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人数持续增加。中国还通过成立中国文化中心、发展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创建文化交流品牌、进行文化遗产合作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人文交流。余息之,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五通”方面硕果累累,通过多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合作实践不断丰富着全球治理的内涵,已经具备了全球公共产品属性,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二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俄经贸合作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
18、,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同时也是中国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伙伴。把俄罗斯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的进展、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尤为重要,因为“发展对俄关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重要国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9“一带一路”建设十年来,一方面,中俄经贸合作成果突出,合作水平、质量和规模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并迎来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进一步推动国际格局调整和国际秩序转型,中俄经贸合作面临风险和挑战。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中俄如何继续拓展双边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共建“一
19、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俄经贸合作有了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平台和抓手。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入,总量和质量均有所提升。较之于其他双边经贸合作,中俄经贸合作具有自身特点。一是中俄两国政治互信程度高,两国政府强调务实合作,看重经贸合作的作用。二是中俄建立的地方合作机制,如“东北一远东”“长江一伏尔加河”两大区域性合作机制,对双边经贸合作产生了积极影响。三是中俄积极支持双方在区域多边组织或机制下的合作,如推动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一带一路”与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的互动合作。中俄经贸合作在规模不断扩大和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风险。其中,有些是规范、制度层面的,
20、需要两国政府加强协调和监督;有些是文化、心理层面的,需要两国民间进一步加强沟通了解;有些是国际层面的,两国经贸合作能否行稳致远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此。(一)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的总体概况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双边贸易额除了在2020年因受全球疫情冲击而下降外,一直保持上升态势,从2001年的106.71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902.71亿美元。尤其是2020年后中俄贸易额增势强劲,2021年为1468.易亿美元,同比增长35.8%;2022年为1902.71亿美元,同比增长29.3%。2023年前11个月,中俄两国贸易总额达2181.76亿美元,同比增长26.7虬其中,中国对俄出
21、口增长50.2%,自俄进口增长11.8%。两国提前实现了之前共同提出的到2024年双边贸易额提高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从贸易结构看,近年来中俄两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并持续优化。其中,俄罗斯对华出口商品主要以能源、资源等初级产品为主。能源合作是中俄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在中俄经贸合作中起到“压舱石”的作用,对两国均具有战略性意义。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石油方面,2019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石油约7585万吨,2020年约8357万吨,2021年降为7964万吨,2022年达到8620万吨。20192022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15%17%。2023年上半年,俄
22、罗斯对中国的石油供应量同比增长27.3%,达到5260万吨,差不多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20%,在中国石油供应国中居于首位。天然气方面,2022年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对华出口量增长35.2%,增至600万吨,管道天然气对华出口量增长0.5倍,增至154亿立方米。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2023年俄罗斯将继续扩大管道天然气对华出口量,计划将出口量增至220亿立方米,即增加43%。10目前,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天然气占其出口总量的6.3%,占中国天然气进口总量的9.9%,中俄在这一领域的合作空间仍然很大。10基于俄罗斯正面对复杂外部环境,未来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将更多地转向中国市场。除了石油和天然气两大领域的
23、能源合作,中俄在核能、煤炭、化肥、有色金属、木材等领域的合作也在持续进行。在核电领域,2018年12月田湾核电站的一、二期工程已全面建成。目前,田湾核电站7号、8号机组和徐大堡核电站3号、4号机组已开工建设。在煤炭领域,目前俄罗斯是中国的第二大煤炭进口国,近年来中国从俄罗斯的煤炭进口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煤炭5346万吨,占当年煤炭进口总量的16.5%;2022年进口6806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3.2%。此外,2022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化肥占中国化肥进口总额的22.73%,进口的银及相关产品占同类进口总额的18.75%,进口的木材和木制品占同
24、类进口总额的18.38%。从出口来看,2022年中国生产的主要消费产品在俄罗斯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中国企业在俄投资正从传统的能源、农林开发延伸至汽车、家电、食品加工等更多领域。11以汽车出口为例,中国汽车在俄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上的销量达16.8万辆,是上年同期的4倍,预计2023年中国品牌汽车在俄市场的总销量将达到38万至40万辆。12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还包括办公和数据处理设备、通信及录音设备、电机及零部件、交通运输设备和激光设备等。以办公和数据处理设备为例,乌克兰危机爆发前,俄罗斯主要从欧盟与中国进口该类产品;乌克兰危机爆发后,该类产品自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年 一带 一路 建设 中俄 经贸合作 进展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4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