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基层协商民主更好运转.docx
《推动基层协商民主更好运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动基层协商民主更好运转.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更好运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大方面的,应该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级的。”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神经末梢”,基层协商民主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民主协商渠道,也是基层整治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承载着人民群众民主精神培育、民主素质锻炼、民主实践操作的价值功能,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制度载体。近几年以来,随着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的深入开展,我国基层群众的政治思想意识和民主意识也在不间断提升,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和能力明显增强,但其在实践探索过程当中
2、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也渐渐显现出来,协商的制度规范、成果落实与参与能力等方面还面临较多问题,存在刚性不足、组织形式比较单一、意见落实缺乏足够约束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协商民主的效果。如何使基层协商民主更好运转,充分发挥其在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传民声、汇民意、凝聚基层共识中的重要作用,是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议题。丰富“有事好商量”平台,提升参与的广泛性。参与群众越广泛,协商越充分,越有利于力保决策符合群众意愿、符合客观实际。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参与了决策,往往也会更乐意执行这项决策,更容易推进工作开展。协商民主在向基层延伸和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在基层整治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形式
3、多样的基层协商样态。进一步拓宽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整治管理的渠道是增加协商深度与广度、谨防协商无序、及时转化协商成果、提升协商实效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形成了民主议政会、恳谈会、听证会、评议会等比较成熟的协商类型,与此同时,各地区依据地方实际又赋予其鲜明特色,形成了种类丰富、特色鲜明的基层协商民主实践模式,如“五老议事会”、蕉岭县村民协商议事会等,增强了参与的一直不间断性和时效性。在此基础上,需要结合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更接地气的基层协商方式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围绕群众需求,力保协商议题的科学性。协商议题既关系协商的方向,也影响协商活动的开展成效,科学的协商议题是保障基层协商民主取得成效
4、的前提。在基层协商议题数量多、内容涉及很多方面的情况下,部分协商主体在协商议题选择上不精准,不能正确处理“全和精”的关系,易出现顾此失彼、主次不清的现象,有的在协商议题的选择上缺乏针对性,选择的协商议题过大导致研究不够深入、对策建议不允许不实、缺乏操作性等。对此,应当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以群众需求作为协商民主的核心议题,始终围绕群众需求展开协商,瞄准基层群众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一方面,完善基层组织联系群众制度,加强议事协商,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工作,让群众所想、所急、所盼成为协商的中心议题。如人大代表、人民政协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各地探索的乡镇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等,都为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动 基层 协商 民主 更好 运转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48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