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docx
《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13.100CCSC60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XXX-XXXX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Diagnosticstandardforoccupational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报批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职业健康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负责业务管理、法规司负责统筹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
2、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刚、闫芳、王力、王振、张燕、刘忠纯、王化宁、丁帮梅、李文捷。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原则及诊断。本标准适用于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人民警察、医疗卫生人员、消防救援等应急救援人员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3、单)适用于本标准。GBZ/T157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GBZ/T265职业病诊断通则3术语和定义GBZ/T15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OCCUPatiOnaI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occupationalPTSD参与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后发生的延迟或长期应激反应,引起临床上明显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受损。4诊断原则根据参加突发事件处置的职业史,6个月(含)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病程超过一个月,引起临床上明显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受损,结合精神科检查和突发事件调查结果,综合分析
4、,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见GBZ/T265)。5诊断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参与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6个月(含)内出现创伤性再体验、回避任何能引起该创伤性记忆的线索、警觉性增高“三联征”,或伴有情感麻木、迟钝,与他人疏离,对周围环境没反应,快感缺乏等; 病程超过一个月,引起临床上明显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受损。6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参见附录A。附录A(资料性)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A.1关于职业史的说明A.1.1参与救援人员职业接触史的确定可根据相关记录进行综合评价,且满足下列判断依据之一:a)本人陈述及单位提供相关资料证明其参与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包括处
5、置工作时间,承担的工作任务等;b)参与救援人员的同事及其他相关知情人提供的佐证,以及其他书面或影像资料。A.1.2一次单独的事件即可引起创伤后应激障碍。A.2关于适用人群的界定A.2.1医疗卫生人员: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土)、检验技师(土)、影像技师(土)和乡村医生等卫生专业人员;A.2.2人民警察: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A.2.3消防技等应急救援人员:在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处置(含国家救援)中,负责督导、组织和执行救援救助任务的应急救援人员,具体包括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矿山安全监察机构、地震机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性 创伤 应激 障碍 诊断 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48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