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专用道设计标准.docx
《自行车专用道设计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行车专用道设计标准.docx(4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SJGSJG106-2022自行车专用道设计标准Standardforbicyclelanesdesign2022-03-02发布2022-05-01实施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发布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自行车专用道设计标准StandardforbicyclelanesdesignSJG106-20222022深圳为适应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规范全市自行车专用道的设计,统一建设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提高精细化设计水平,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在立足国家和行业既有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经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国内外已建成或在建的自行车专用道建设经验,反复论证后形成
2、。本标准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总体设计;5.路基路面设计;6.配套设施设计;7.景观绿化设计;8.排水设计。本标准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联合批准发布,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业务归口并组织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编制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建议寄送深圳市综合交通与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北路1006号公路大厦邮编:518000)o本标准主编单位:深圳市综合交通与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
3、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叶思华唐伟严建财谢勇利赵发科卢燕青冯羽陈福斌孔祥岁刘辉喜胡昌文彭坤刘晓华刘浅居袁海燕臧金萍杨阳吴春燕熊宝李俊尧徐立杰吴华勋曹诗定何晖宇王步高黄飞孔令旗裘连毅连晓民许薇洪颖徐金义周倩茹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徐波刘小生孙鹏袁兴无丁志荣陈竹崔飞本标准业务归口单位主要指导人员:贾丽巍蔡鑫王学坤吴东强马凌宇1总则12 术语23 基本规定34总体设计44.1 一般规定44.2 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44.3 横断面设计54.4 平面设计54.5 纵断面设计64.6 线形组合设计74.7 交叉设计74.8 接驳设计85路基路面95.1 一般规定95.2 路基95.3 路面类
4、型与材料95.4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105.5 路面铺装设计106配套设施设计116.1 一般规定116.2 交通标志和标线116.3 照明系统设计156.4 风雨连廊166.5 分隔设施166.6 停车设施设计176.8 其他配套设施设计187景观绿化设计197.1 一般规定197.2 景观设计197.3 绿化设计198排水设计208.1 一般规定208.2 排水设施20本标准用词说明22引用规范及标准23参考资料及文献24附:条文说明25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23 BasicRequirements34 GeneralDesign44.1 Ge
5、neralRequirements44.2 CapacityandLevelofService44.3 CrossSection54.4 HorizontalAlignment54.5 VerticalAlignment64.6 CombinationOfRoadAlignment74.7 IntersectionDesign74.8 FeederServiceDesign85 SubgradeandPavementDesign95.1 GeneralRequirements95.2 Subgrade95.3 PavementTypeandMaterial95.4 CombinationOfP
6、avementStructure105.5 RoadPavementDesign106 AncillaryFacilitiesDesign116.1 GeneralRequirements116.2 TrafficSignsandMarkings116.3 LightingSystemDesign156.4 Corridor166.5 PartitonFacility166.6 ParkingFacilityDesign176.7 RestingPlaceSetting186.8 OtherAncillaryFacilityDesign187 VegetationandLandscape197
7、.1 GeneralRequirements197.2 LandscapeDesign197.3 VegetationDesign198 DrainageDesign208.1 GeneralRequirements208.2 DrainageFacility20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22ListofQuotedStandards23ReferenceMaterialsandLiterature24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25i.o.1为适应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规范全市自行车专用道的设计,统一建设
8、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提高精细化设计水平,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区域范围内的新建和改建自行车专用道设计。1.0.3自行车专用道的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安全可靠、低碳环保和经济美观的原则。1. 0.4自行车专用道设计除符合此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深圳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0.1自行车专用道bicyclelane指具有独立路权,仅供自行车行驶的专用道路。3. 0.2设计速度designspeed自行车专用道几何设计(包括平曲线半径、纵坡、视距等)所采用的骑行速度。4. 0.3骑行速度ridingspeed骑手骑行过程中所采用的速度。5. 0.4潮汐车道tidallane潮汐现象
9、明显时配合车道指示灯变化可调整行驶方向的车道,供早晚高峰期间通勤自行车交通使用,一般设置于道路中间,单车道宽度不宜小于1.25mo6. 0.5主通道mainchannel主通道主要承担骑行单元内或相邻骑行单元间居住区与商业办公区之间的高频率短距离出行,是构成自行车交通网络的主骨架。7. 0.6连通道channel连通道主要承担骑行单元内居住区与学校、轨道站点或公交枢纽间的自行车短途出行及接驳交通,以及向主通道集散的自行车交通,是构成自行车交通网络的次级自行车专用道。2. 0.7休闲道leisurechannel休闲道主要满足休闲健身和兼顾串联各骑行单元的功能,是连接全市区域绿地、主要公园、风景
10、旅游区,同时兼顾串联各骑行单元的弱交通性自行车道。3基本规定3. 0.1自行车专用道的设计应符合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3. 0.2自行车专用道根据功能分类,可分为主通道、连通道和休闲道。8. 0.3自行车专用道的设计速度应符合表3.0.3的规定:表3.0.3自行车专用道的设计速度自行车专用道功能主通道连通道休闲道设计速度(km/h)25202015153.0.4本标准中自行车设计车辆及其外轮廓尺寸参数应符合表3.0.4的规定:表3.0.4自行车设计车辆及其外轮廓尺寸参数车辆类型总长(m)总宽(m)总高(m)自行车1.930.62.253.0.5自行车专用道建筑限界几何形状应为自行车专用道上净高线
11、和两侧侧向净宽边线组成的空间限界(图3.0.5),专用道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自行车专用道的最小净高HZ应不低于2.5m。当有施工、养护等车辆通行时,净高应满足其通行要求。图3.0.5自行车专用道建筑限界(单位:m)3.0.6自行车专用道路面结构应按轻交通荷载确定。3. 0.7自行车专用道设计宜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宜加强建筑废弃物再生材料在自行车专用道工程中的应用。3.0.8高架自行车专用道的设计荷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的有关规定。4总体设计4. 1一般规定4. 1.1自行车专用道总体设计应贯穿自行车专用道设计的各阶段,全面系统地协调各专业的关系,确定技术标准、
12、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指标和设计方案。4. 1.2自行车专用道路线线位应符合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发展规划等有关规划要求。4. 1.3自行车专用道选址应结合周边自然景观和环境设计,充分考虑与生态敏感地区的空间协调关系。4. 1.4自行车专用道的车道数规模应根据交通量预测、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确定。4. 1.5自行车专用道应根据使用要求、交通运行特征、控制条件、社会经济效益及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布设长度、横断面布置、出入口位置及间距、结构型式。4. 1.6自行车专用道线性设计应满足安全舒适性、便捷连续的原则,设计时应减少与其它道路的冲突。4. 1.7自行车专用道设计应避免与无障碍设施的冲突。4.2 通行能力
13、与服务水平4. 2.1自行车专用道单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取1600(辆/小时)1800(辆/小时)。5. 2.2自行车专用道服务水平标准应符合表4.2.2的规定。表4.2.2自行车专用道服务水平标准务水平指标一级二级三级骑行速度(km/h)252020151510车头间距(m)977553交通量负荷系数0.40.550.550.70.70.854.2.3自行车专用道功能与服务水平应符合表4.2.3的规定。表4.2.3自行车专用道功能与服务水平匹配表功能分类主通道连通道休闲道服务水平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三级4.3 横断面设计4. 3.1自行车专用道路面宽度应根据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及单车道设计通行
14、能力确定。横断面布置可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布置形式,宜根据使用功能及工程特点灵活选用。5. 3.2桥梁路段与通道路段的自行车专用道横断面型式、车道数及路缘带宽度应与相连接的路基段相同。6. 3.3自行车专用道宜按双向行驶设计,可在中间设置潮汐车道。4.3.4自行车专用道路面宽度应为自行车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之和。4.3.5自行车专用道路面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向车道宽不宜小于3.5m;当受条件限制时,单向车道最小宽度不应小于2.5m;2双向车道宽不宜小于4.5mo4.3.6自行车专用道路拱横坡度宜采用直线单面坡,横坡度宜为1.0%2.0%。4.3.7自行车专用道宜设置保护性路肩。路肩应符
15、合下列规定:1路肩宽度应满足设置护栏、地上杆柱、交通标志基础的要求;2路肩最小宽度宜为0.5m;3路肩横坡度宜为3.0%o4.4平面设计4.4.1自行车专用道的平面设计应符合深圳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的有关规定,并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4.4.2自行车专用道应与周边的居住区、办公区、公共交通站点、公园、景区、市政道路慢行系统等进行衔接设计。4.4.3当有驻足需求时,宜结合周围环境在自行车专用道附近设置休憩点或观景平台。4.4.4自行车专用道应依据交通组织设计及使用功能等因素,结合地形条件和实际需求合理布置出入口。相邻出入口间距宜为20Om600m。4.4.5自行车专用道平面线形应由直
16、线和圆曲线两种要素组成。平面线形设计时应做好直线和平曲线的衔接,合理设置超高,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自行车专用道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445-1的规定;表4.4.5-1自行车专用道圆曲线最小半径设计速度(km/h)一般最小半径(m)极限最小半径(m)151572020132530202超高与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445-2规定。表445-2超高与圆曲线最小半径(m)超高2%3%4%设计速度(Km/h)1598720151413252321204.4.6自行车专用道最小停车视距应符合表4.4.6的规定。由于地形及其他原因导致视距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骑行安全。表4.4.6自行车专用道最
17、小停车视距设计速度(km/h)最小停车视距(m)1515202025254.5纵断面设计4.5.1自行车专用道的纵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竖向规划控制高程。4.5.2自行车专用道纵坡应符合下列规定:1自行车专用道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3%,困难时不应小于0.2%;2自行车专用道最大纵坡不应大于3.5%;3自行车专用道纵坡大于或等于2.5%时,自行车专用道最大坡长应符合表452的规定;表4.5.2自行车专用道最大坡长纵坡()最大坡长(m)3.51503.02002.53004自行车专用道纵坡坡长的最小长度不应小于65m4.5.3自行车专用道坡度大于等于2.5%且连续上坡或连续下坡时,应在限制坡长之间设置
18、纵坡缓和段,缓和段纵坡度应小于2.5%,坡长不应小于最小纵坡坡长。4.5.4自行车专用道变坡点处应设竖曲线,其最小半径不宜小于150m。4.6线形组合设计4.6.1自行车专用道线形应协调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三者间的组合,合理采用技术指标,并应适合地形、地物和周边环境,满足骑行安全及排水畅通等要求。4.6.2平曲线与竖曲线宜相互对应,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曲线长度宜大于竖曲线长度;2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或反向平曲线;3长的平曲线内不宜包含多个短的竖曲线;短的平曲线不宜与短的竖曲线组合;4长直线不宜与陡坡或半径小且长度短的竖曲线组合;长的竖曲线不宜与半径小的
19、平曲线组合。4.6.3当下坡平均纵坡度i大于或等于2.5%时,与长纵下坡相连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4.6.3的规定。表4.6.3与长纵下坡相连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平均纵坡度()2.5i3i3坡长与坡度之积的和500一般最小圆曲线半径(m)303060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50502004.7交叉设计4.7.1自行车专用道的交叉形式应结合使用需求及现场条件设置,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自行车专用道与高速公路、快速路相交时应采用上跨或下穿的立体交叉形式;2自行车专用道与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慢行专用道等相交时宜采用平面交叉形式,并宜根据交通流量采用信号灯控制。4.7.2自行车专用道与其他自行车道的
20、衔接应结合交通量进行设计。衔接部平面应按图4.7.2设计,具体参数应符合表4.7.2的规定。图4.7.2平面衔接ZF意图表4.7.2平面衔接参数表衔接部连接段展宽段宽度展宽段渐变段BlLlB2L2L3最小尺寸(m)2.54210满足最小停车视距的要求4. 8接驳设计4. 8.1自行车专用道宜与大型公交车站、地铁换乘站、交通枢纽、居住区、商业办公区、休闲娱乐区、口岸、码头等人流集中地方进行接驳,并应设置相应的自行车停放设施。5. 8.2自行车停放设施设置应遵循缩短步行换乘距离、降低地面交通的相互干扰、节约出行时间和出行成本的原则,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自行车停放设施应综合考虑公交接驳规划、周边用地
21、、换乘需求量等条件进行设置。其规模应根据所服务的公共建筑性质、高峰日平均吸引车次总量、平均停放时间、场地有效周转次数及自行车停放不均匀性等因素确定;2自行车停放设施应根据服务对象位置就近布设,宜布设在自行车专用道出入口附近。5路基路面5. 1一般规定6. 1.1自行车专用道路基路面设计应根据自行车专用道的类型和等级,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及路用材料等条件进行设计。设计时应选用节能减排的路面形式,并应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施工的路基路面结构。5. 1.2自行车专用道路基路面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路面面层应满足平顺、抗滑、耐磨、环保与美观等表面特性的要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行车 专用 设计 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48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