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基础测绘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基础测绘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基础测绘发展规划.docx(3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十五五”基础测绘发展规划目录前言1第一章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2第一节发展现状2第二节存在问题4第二章发展趋势和需求分析5第一节发展趋势5第二节需求分析6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8第一节指导思想8第二节基本原则8第三节规划目标9第四章主要任务10第一节优化测绘基准体系,提供现代测绘基准服务10第二节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支撑自然资源管理14第三节支撑各行业需求,提升服务保障能力19第四节“十五五”基础测绘规划主要任务22第五章经费预算24第一节经费预算依据24第二节经费预算24第三节资金来源24第六章保障措施27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推进规划有序实施27第二节加强经费投入,确保资金使用效益27
2、第三节加强人才培养,优化测绘队伍建设27第四节提高成果质量,促进成果共建共享28第五节加强科技创新,抓好工作效能提升28附录29注释30附图1市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分布图36附图2市GPSB级点分布图37附图3市GPSC级点分布图38附图4市水准点分布图39附图5市LlOOOO地形图分布图40附图6市大比例尺地形图分布图41附图7市重点发展区域分布图42附图8“十五五”期间基础地理信息获取与更新43“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3、对提出的“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的关键五年;是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建设黄河流域创新性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示范区、绿色产业发展先行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实现“高水平生态保护、高质量经济发展、高品质人民生活、高效能社会治理、高标准党的建设”的奋斗目标的开局起步期。为更好的支撑国土空间布局、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高质量发展,支撑各行业需求、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全国基础测绘“十五五”规划编制指南、自治区测绘管理条例、自治区“十五五”基础测绘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
4、标纲要等,结合我市基础测绘现状和发展趋势,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第一章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第一节发展现状“十四五”时期,市测绘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执行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及自治区工作要求,以“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为宗旨,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扎实推进基础测绘工作,基础测绘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初具规模。测绘基准是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的空间定位基准。全市现有GPSB级控制点58个(见附图2),GPSC级控制点142个(见附图3),一等水准点96个,二等水准点60个(见附图4)。201
5、2年,与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共同投入资金412.1万元(其中市投入资金95万元)建设完成13座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见附图1),优化完善了基准站由GPS向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升级改造,为各行业多领域用户提供了高精度高程基准服务,及时为城市规划、国土测绘、地籍管理、城乡建设、环境监测、防灾减灾、交通监控、矿山测量等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服务提供支撑。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成果进一步丰富,基本比例尺1:1000地形图数据覆盖面积389.1平方千米(见附图6),1:2000地形图数据覆盖面积743.5平方千米,1:5000地形图数据覆盖面积114.8平方千米,1米分辨率正射影像数据覆盖面
6、积3万平方千米(见附图5),1:25万数字线划图数据、1:5万数字线划图数据和2.5米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覆盖面积6.5万平方千米;开展城市道路地下管线更新测绘工作,完成普查面积452.9平方千米,完成管线探测7531.942千米及数据入库工作,为全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快速路规划建设等项目提供准确、及时的地形图资料,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我市经济的稳健发展。地理信息数据共享能力逐步加强。建设完成市规划与地理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平台(一期)。制作建立了多源多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成35平方千米“实景三维”建模,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自然资源管理、智慧城市、应急指挥等领域;建立地下管线地理信
7、息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二维、三维GlS平台实现对地下管线分布情况详实展示,全面提升我市城市地下管线基础数据的管理水平。2019年市规划与地理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平台(一期)荣获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天地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国家主节点数据为本底数据,按照“五统一”(统一标准基础服务、统一应用程序接口、统一域名、统一界面样式和统一用户管理)的要求,融合了895平方千米大比例尺数据、导航数据、国情普查数据和2.5万平方千米1米分辨率正射影像数据,完成了一体化建设工作,建立了统一数据资源体系和在线服务功能体系,实现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第二节存在问题“十
8、四五”期间,基础测绘工作依托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基础测绘服务与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在我市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中起到了明显的保障与服务作用。但由于总体投入不足、统筹协调能力较弱等原因,基础测绘数据资源的服务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具体表现为:测绘基准体系仍需完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密度稀疏,北部部分生态保护区基准站信号不够稳定,难以实现无死角覆盖全市定位服务;目前使用的城市相对独立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之间存在转换精度低、覆盖范围小等问题,在一定程度阻碍地理信息数据资源社会化应用;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已建的测量标志损坏严重,高等级的测量
9、标志完好率仅为30%,低等级的测量标志完好率不足40%,致使其难以发挥传递坐标、高程的基准控制作用。地理信息资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现有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从覆盖率、现势性等方面都无法满足精细管理和高效服务的迫切需求,目前的基础测绘成果大多是应急型、突击型、专业特征明显的局部成果,更新周期长、现势性差、信息陈旧,重点发展区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存在空白区,严重影响了我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基础测绘统筹发展仍需加强。统筹地上地下自然资源水平亟待提高,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情况,与发改、林草、农牧、交通运输、水利、生态环境、民政、应急、大数据等部门开放和共建共享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基础测绘投入
10、机制仍需健全。基础测绘尚未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基础测绘经费未单独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资金投入不足、测绘设备紧缺、高端人才稀少,信息产品形式单一、应急测绘保障能力不足,极大制约我市基础测绘工作。第二章发展趋势和需求分析第一节发展趋势新发展阶段赋予基础测绘新定位。中国共产党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我市今后五年工作总的要求和发展目标,大会提出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筑牢“两个屏障”、建设“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更好适应新发展阶段
11、,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调推进高水平生态保护、高质量经济发展、高品质人民生活、高效能社会治理、高标准党的建设,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奋力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等目标,都要求测绘地理信息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我市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提供技术支撑。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对基础测绘提出新要求。自然资源部门依法履行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自然资源管理和服务对象进一步拓宽,思维进一步转变,需要基础测绘立足技术和设
12、施优势,完善基准体系、标准框架、资源整合等多项建设内容,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供全空间、立体化测绘成果和基础数据支撑。科学技术发展为基础测绘提供新机遇。经济技术发展对基础测绘提出了精细化、智能化、自主化以及全空间、全球化的新要求,测绘地理信息的产品从形态、行业领域、大众生活服务等方面都呈现了多元化的应用趋势,在变化监测、应急测绘、国土整治、地质灾害等领域越来越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随着北斗全球定位导航系统、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无人机低空遥感系统、移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等新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基础测绘技术提供了科技支撑,为基础测绘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注入新活力。第二节需求分析市
1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是市“十五五”发展的总纲,基础测绘规划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引领,结合我市实际需求分析如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十五五”期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着力构建黄河(河套)生态保护体系、现代农牧业体系、绿色产业发展体系、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文旅融合发展体系、对蒙开放合作体系,建立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和实景三维系统,成为实现高水平生态保护、高质量经济发展、高品质人民生活、高效能社会治理、高标准党的建设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的需要。自然资
14、源调查监测、所有者权益、确权登记、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矿业开发、审批服务、执法监察、审计监督等工作急需基础测绘立足技术和设施优势,发挥“用地理数据说话、在三维空间研判、凭科学事实决策”的作用。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需要。为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的要求,实现“平安”,高效应对我市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灾前基础测绘成果建设、开展贯穿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处置和恢复全过程的重要基础测绘工作,为救灾决策部署,减少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提供及时、高效的应急测绘服务,满足人民安全保障的新需求。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15、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扣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示范区、绿色产业发展先行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实现“高水平生态保护、高质量经济发展、高品质人民生活、高效能社会治理、高标准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认真履行自然资源管理职责,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为统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加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提升测绘管理能力,支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支撑自然资源管理,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落地实施提供基础测绘服务和保障。第二节基本原则
16、承前启后、持续发展。在总结市基础测绘“十四五”建设过程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发展,科学规划“十五五”期间的基础测绘事项,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确保基础测绘工作持续发展。目标导向、需求牵引。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聚焦市战略部署、重大项目建设,准确把握十五五期间,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的需求,逐步实现按需测绘、按需更新、多测合一、成果多用。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地上地下测绘,加强地上地下空间地理信息采集及更新,在加强基础测绘自身建设的同时,强化与自然资源管理业务的紧密联系,加强与发改、生态环境、住建、交通运输、林草、农牧、水利、应急管理、大数据
17、、审计等部门业务的共建共享和协调发展,以基础测绘成果为底板,逐步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数据整合。依法履职、保障安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要求,强化法定测绘职能,完善测绘安全生产与保密监管、地图管理与审查、测量标志保护等核心职能体制机制,守牢测绘地理信息安全底线,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第三节规划目标到2030年,形成支撑国土空间布局,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和各行业需求,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测绘管理体制机制,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初步形成,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供需矛盾基本解决,与其他行业形成互为支撑、有机结合、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初步建成。建立稳定合理的基础
18、测绘投入、产出、更新、服务机制,逐步健全完善测绘管理体制,初步实现“统筹协调、按需服务、开放共享”的基础测绘模式,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新型基础测绘管理体系。现代测绘基准体系逐步完善。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利用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建设与维护现代测绘基准,进一步提高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网络覆盖,为我市各行业提供快速、精准、有效的测绘基准保障服务。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愈加丰富。推动全市大比例尺基础测绘数据成果的生产与更新,最大程度填补、更新全市重点地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空白区,获取多分辨率光学影像、倾斜影像以及高光谱、多光谱、雷达影像等多类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切实为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自
19、然资源管理及其他行业需求提供服务支撑。一一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加强与各行各业的互联互通和合作应用,生产与维护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数据库,完善“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和“天地图”服务,丰富地图产品,拓展地理信息应用广度,从装备、技术、人员、机制各方面全面提升应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地理信息支撑保障。第四章主要任务第一节优化测绘基准体系,提供现代测绘基准服务按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市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要求,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离不开快捷、精准、稳定、可靠的空间位置服务和覆盖面全、现势性强、种类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20、支撑。建立2000相对独立平面坐标系统。拟建立2000相对独立平面坐标系统,使目前使用的城市相对独立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之间,通过严密的数学公式相互变换,与国家最新测绘基准保持相对统一,提高地方坐标系的测量精度,有利于快速的、精确的获取高精度城市坐标和高程成果,而且现势性强,能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从而保障多方资源共享。随着市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发展,城市区域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多,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启用后,独立坐标系的基础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需求不断增多,如:土地申报、多规合一、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广泛使用等。在城市范围内布设控制网
21、时,应考虑不仅要满足大比例尺测图的需要,还要满足一般工程放样的需要,通常情况下要求控制网由平面直角坐标反算的长度与实测的长度尽可能地相符,而国家坐标系的坐标成果则往往无法满足这些要求,这是因为国家坐标系每个投影带都是按照一定的间隔划分,由西向东有规律地分布,其中央子午线不可能恰好落在每个城市的中央。为了减小长度投影变形所产生的影响,使由控制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反算出来的长度在实际利用时不需要做任何改正,方便测绘实际作业,根据测绘法和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需要建立有别与国家统一坐标系统的城市独立坐标系统。市域内13座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立,GPS已成为获取城市控制点坐标的主要手段,但是实测GPS成果
22、必须经过坐标转换处理得到城市坐标,原有的成果精度有所下降,而且数据处理繁琐。因此原有的基于国家参心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的临河独立坐标系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2000相对独立平面坐标系将成为建立高精度城市独立坐标系统的发展趋势。定期普查和维护测量控制点。依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测量标志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52号)文件精神,测量标志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在维护国家测绘基准安全,服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由于对测量标志保护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保护措施不到位,部分测量标志遭到损毁,严重影响了测绘活动的开展。因此,“十五五”期间要结合现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基础 测绘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50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