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137.docx
《201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13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137.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1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137(总分:1.00,做题时间:120分钟)申论1.给定资料1 .在楼市一片惨淡的2014年.教改“新政”的出台却意外让学区房更加火爆。据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方案要求,到2015年19个城市将实现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政策,本来就炙手可热的学区房价格再次掀起小高潮,涨声一片。小学就近入学、小升初多校划片入学、取消“共建生”各地一系列意图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利好看似杜绝了“递条子”“送票子”,却让“拼房子”愈发猛烈:老牌学区房价格依然坚挺,新晋学区房价也在“蹭蹭”上涨。“高家寨小区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老房子,价格最低时每平方米
2、4.5万元左右。所属学区的福州馆小学因为能直升北京八中.成交价迅速涨到5万元以上。”北京西城虎坊路附近一家房产中介经纪人程先生说:“政策出台两周内,我们店就卖了5套,原先卖不动的老房子成了抢手货。”据了解.北京市东城区的培新小学附近,近30年的六层老楼价格已被炒到每平方米6.5万元以上。在中关村等传统学区.一些学区房已经涨到了每平方米10万元以上。“疯狂学区房”无疑是一种扭曲的社会现象,而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不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名校”“牛校”“超级学校”等问题没有根本好转,为了能给孩子争取到优质教育资源,为了孩子的“起跑线”问题.家长仍然很焦虑,不惜一切手段和代价。当“递条子”“送票子”
3、的办法走不通时.就转化为“拼房子”。2 .日前在全国人大北京团分组讨论会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外科主任刘忠军表示,医疗纠纷不应该成为伤医害医的借口,提案将医院纳入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范围。刘忠军发言时介绍,最近一段时间,伤医害医事件频繁发生,但社会舆论在关注这些事件时,首先不是想到严重的伤医害医事件是犯罪行为。而是先提及医疗纠纷。中国医院协会的有关调研报告显示,近几年来,我国暴力伤医事件逐年递增,发生过暴力伤医事件的医院比例从2008年的47.7%上升至2012年的63.7%o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计,2012年全国发生恶性伤医案件11起,2013年1月至10月全国发生恶性伤医案件22起。有专家认
4、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三甲医院之所以成为医患纠纷和伤医事件的多发地.是因为我国医疗资源多集中在大城市特别是集中在三甲医院.而这些医院普遍人满为患,挂号难、诊疗难、缴费难、取药难。患者觉得排队等待时间长,诊治时间短,极易造成情绪烦躁。“三级甲等”医院里面,每天都是熙熙攘攘,人满为患,一名医生每天要面对数以十计甚至数以百计的患者,体力与智力的严重透支导致一颗颗“仁心”变冷、变硬。而那些小区的小医院,尤其是农村一些诊所,由于缺乏患者光顾,留不住医生,人才外流情况严重。如此现状造成了医患关系走人“冰期”,一堵“信任危机”的高墙也树于医患之间。3 .近年来,社会多起恶性案件显示。
5、4060岁城市中年男性已成为不稳定因素中特别值得关注的人群。由于政策缝隙及中年危机等原因,未被社会救助政策完全覆盖的4060岁“无学历、无体力、无财力”男性面临非常大的困境。在中国面子文化、中年男性危机等压迫下,这一人群无论是经济还是心理都极其脆弱。在我国,失意群体主要包括失业工人、失地农民、退伍复员军人、拆迁失地、失房人员、返城知青、艾滋病或其他绝症患者、残疾人等。导致失意群体的原因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制度因素,如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漏洞,利益协调和保护机制的问题,以及社会分配格局失衡,正常社会流动机制被破坏等。我国关于就业方面的政策大都专注于青年、毕业生这类年轻的人群。政府虽然一直都对下岗失业
6、问题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再就业,并且不断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下岗失业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尤其是中年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更是难中之难。早在1998年美国就颁布了劳动力投资法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以各地的“一站式就业服务中心”为核心的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并以“美国公共就业服务网”为窗口,为美国民众提供整合后的公共就业服务。设立“一站式就业服务中心”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政府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救助资金的投入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救助的标准也在不断地提高,平均每年会多于一次频率的提升调整,这不仅反映了政府对于保障民生、维护贫困群体利益的政策理念,更是很
7、大程度上帮助城镇居民缓解贫困。但是.各城市公布的低保标准相当于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5%20%之间.远低于国际通常认为的“极端贫困”标准,且低保标准占人均食品支出的60%左右。现在国内救助资金投入总量以及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都还比较低。这些都有很大的上升空间。4 .“广东人看全国人,都是穷人”“上海人看全国人那都是乡下人”“那么哪里人看全国人都是基层呢?嗯北京人!”2014年5月,音乐剧Q大道在北京上演,幽默地探讨了地域歧视的话题,引来了观众阵阵笑声。剧场外,围绕地域歧视的争论也此起彼伏。某港星是不是歧视内地人?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限“北京户籍”算不算歧视?旅行团明确表示不欢迎某地人是不是歧视?在海
8、量信息快速获取、万里路程一日可达的今天,人们更容易走出去看到别处的风景,增进彼此了解,但地域歧视的现象并未消亡。是什么在制造、强化地域歧视?什么样的地域歧视像音乐剧里所言可能只是一句调侃,不用太放心上?什么样的歧视会破坏社会和谐公正,有必要探求破解之道?专家认为,承认地域歧视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的同时,也应该防止地域歧视的扩大.特别是要正视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不合理、不完善的制度,不让其成为引发偏见、歧视的源头。地域歧视源于一方对另一方的优越感。其背后主要是各个地区资源、发展不均衡,形成了地区优越感,比如城市歧视农村、本地歧视外地。而且这种地域歧视针对较为发达的城市的中下层群体为多。“地域歧
9、视有时候也会来自于优越感消失后产生的失落感。”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俊进一步分析,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大量外地人涌入与本地人争夺公共资源、工作岗位,这让一些竞争力不够强的本地居民生存空间被挤占,生活压力增大,因此这部分本地人更容易产生地域歧视的情绪,并容易强化往昔的优越感.来弥补平衡如今竞争中失利所带来的失落感。如何打破资源分配不合理不均衡的局面,是一个大课题。顾俊表示,中央提出京津冀一体化.这是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大举措。但是顾俊也指出,在更加合理分配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大城市要能够真正地让渡一些利益。”比如北京为了控制人口,搬迁多个大型批发市场到河北,但仔细想
10、想,这样一来会造成北京部分物价上涨,最后仍然是老百姓来买单。打破资源分配不均的格局,不能只把低端的功能迁走,而是要真正增强高端功能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高端功能在更大范围的转移扩张,比如教育资源,等等。”5 .哈尔滨市曾公开招聘457名事业单位编制环卫系统员工,结果引来一万余人报名,最终报名缴费成功的7186人中,近3000人拥有本科学历,25人拥有统招研究生学历。为何这么多本科生、研究生愿意放弃寒窗苦读十多年的知识积累,去从事环卫员工这样一些不需要太高的知识门槛的职业?原来.有一个小魔鬼在背后作怪,它叫做“事业编制”。“体制内”的工作,是很多年轻人的追求,也是很多父母对子女的希冀。有了体制的保
11、障,尽管未必能收获太多名与利、功与禄,但一个基本富足、安稳的生活是可以保证的,没有激烈的竞争、风险,只有各种津贴、保险、福利。以现实的眼光来看,这3000多名大学生的选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中国人讲究孝道、重视家庭,但这些传统必须基于稳定而充足的物质基础之上。趋于求稳的中国人很少愿意去冒很大的风险,而常常选择最保险的方式来实现家庭美满、阖家欢乐的和谐局面。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3000多名接受了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去从事了较为低级、劳动密集型而非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这对于社会来说,难道不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很多大学生在刚入学时志存高远,有抱负、有远见,可是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在逐渐认识
12、中国社会结构的过程中。在看到学长学姐、周围的同学的求职经历后,又有多少人还愿意选择坚持自己最初远大的理想?公务员考试年年火爆异常,难道我们就能说我们的大学生都一心想成为人民的公仆,为祖国、为社会奉献一辈子吗?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全国青联新闻出版界别副秘书长吴永强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吴永强:虽然当今社会中讲求彰显个性,职业的追求也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但由于这几年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压力,以及存在的不安全感、不稳定感等都导致追求一个稳定的职业成为进入社会的职场人士重要甚至是首选科目。比如事业编制,毫无疑问就是职业稳定。据最近的报道,年薪15万的人,在同学聚会的时候,面对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群体都自愧
13、不如。当前竞争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甚至超过了千军万马竞争高考的趋势,这并不是社会之福,也不是一个社会具有的创新竞争力的体现。一言以蔽之,公务员也罢,事业编制也罢,追求的是稳定。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之下,竞争的惨烈程度超过任何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们都去追求稳定、安逸,追求体制内的生活方式,从创新的角度,竞争的角度,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讲.毫无疑问它的生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损耗,甚至打折扣。应该让我们反省当前的公务员编制乃至于事业编制和社会整体发展情况是不是科学和均衡。吴永强:对于非公务员群体应有的回馈是加大倾斜力度。被录取的7位研究生当中,有一位曾经是一家培训机构的老师,月薪将近4000元,成为环
14、卫工人之后收入减少了2000多元,落差很明显,但他直言不觉得意外,因为图的就是稳定。当经济发展或者发展预期放缓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是从安全性角度来考虑,更倾向作出规避风险的选择,去考公务员,这无可厚非,但如果就业的时候一味地追求稳定,没有结合自己的个人兴趣和特点。这对于考生来说。是不是不太理性,毕竟国家更需要活力和创新。吴永强:通俗点就是屁股决定脑袋,所坐的位置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很大不同,但是对于千军万马甚至是死也死在编制里的认识观来讲,我个人觉得是当前社会价值导向趋势的一种误导或者曲解,其实整个社会乃至于设计社会体制结构的具有公权力的决策部门应该做一个很好的反思。有一种声音就说,为什么人对编制
15、如此迷恋和追逐呢?因为一份编制规划出了身上的三六九等,因为编制背后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福利和优待,比如户口、教育、社会保障等。也因为这份编制带来了一个人少奋斗若干年的诱惑。说到就业,每个人都会说,希望能够人尽其才,学以致用,打破体制内外的差别,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创业环境,这样一种机制到底应该如何建立呢?吴永强:从整个社会的体制设计来讲,对于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应该更加合理,更加均衡,更加科学。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群体享有的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和占有公共资源的比例超过于非公务员群体。十八大之后,中央决策领导群体在若干个场合一再强调,改革要进行深化,进入深水区,要攻坚克难。社会资源不均衡、不科学、不公
16、平的现象在今后的改革当中需要进行强力的破解和改变。对于非公务员群体在社会当中存在的价值和所给予应有的回馈、回报应该加大倾斜的力度。6 .有专家表示,在当下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势下.就业容量和质量也成了无形中的社会稀缺资源。但是优秀的人力资源市场,政府需要的人才有限,有些工作并非人人可得,需要特定的素质和能力。当今社会,选择的职业范围非常宽泛,但几千人争夺一个公务员岗位这种现象的存在,也是一些报考者的无奈之举。我们不能责怪他们,只能怪就业环境还不完善,岗位制度还不够平等。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尽早加快对公务员制度改革,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市场机制的改革以及对社会资源分配的改革,多方位、多角度的“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国家公务员 申论 模拟 试卷 1137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58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