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新区智慧城市城市信息模型平台(CIM平台)项目建设需求说明.docx
《XX新区智慧城市城市信息模型平台(CIM平台)项目建设需求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新区智慧城市城市信息模型平台(CIM平台)项目建设需求说明.docx(5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新区智慧城市城市信息模型平台(CIM平台)项目建设需求说明一、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探索数字化转型的道路,其中涉及到的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通过建立数字底座,可以实现城市各领域数据的高效共享和融合,从而进一步了解城市运行状态及发展趋势,更好地进行决策和规划。构建XX新区的ClM基础平台数字底座,形成XX新区三维空间数据底板,打造网络和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建立XX新区的ClM平台,能够为XX新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推动城市物理空间数字化和各领域数据、技术、业务融合,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实现XX新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服务”全流程
2、的信息化、智能化,推进XX新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2 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以建设XX新区CIM综合应用示范区为总体建设目标分两个阶段建设,具体如下:第一期目标,建立统一的ClM标准规范体系;充分整合二三维、地上等多维度数据,构建数据相融合的CIM数据底座;构建用于支撑CIM平台能力的基础引擎,建设ClM数据的汇聚、可视化、分析以及服务发布的ClM基础平台;打造CIM相关的智慧应用场景,主要为ClM+应急指挥、ClM+智慧交通、ClM+网格巡查、CIM+规划招商。第二期目标,项目在一期ClM基础平台城市三维空间数据底座基础上,进行数据内容扩展;基于CIM基础平台一期基础功能,进行
3、支撑能力拓展与升级;发挥CIM平台作为城市数字空间基础设施的特点能力,打造更多的CIM+应用场景(地下空间、智慧文旅、重点项目、智慧环保等应用)。(2)本项目建设目标本项目以XX新区先行先试,建立一个可信、高效、安全的CIM平台,促进新区各个部门和机构之间的数据整合与共享,提高业务运作效率和决策能力,推动新区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协同发展,主要建设包括标准规范、CIM数字底板、平台支撑引擎、ClM基础平台、ClM+应用(CIM+应急指挥、CIM+智慧交通、ClM+网格巡查、CIM+规划招商)的建设,平台建成后可以具备未来面向全市范围推广使用的能力。1.3 建设内容本期项目旨在依托信息化手段,汇
4、聚融合城市全要素基础时空数据、多专题业务数据与实时感知数据,构建地上下、室内外、历史现状未来、多尺度多粒度城市信息模型,打造三维立体、泛在感知、智能决策、安全可控的城市运行管理基础平台,支撑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协同应用。主要建设内容包含以下几大模块:(1)标准规范:包括XX新区城市信息模型(ClM)数据交换共享标准、XX新区城市信息模型(ClM)平台汇聚BIM数据标准以及XX新区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运行维护规范。(2) ClM数字底座(底板):进行各类ClM时空数据的收集与建设,并基于统一的空间定位体系、三维地名地址库及图形引擎,对空间数据、社会数据进行关联处理,实现多源多维度的时
5、空信息的全要素融合。包括三维模型数据生产与已有数据接入、清洗、整合、优化及服务发布工作。(3)平台支撑引擎:ClM基础平台功能体系庞大,需要不同类型引擎做支撑,提供平台所需要的能力,主要包括GIS服务引擎、模型轻量化引擎、可视化引擎、空间搜索引擎、指标计算引擎、地名地址引擎、业务流引擎、应用场景配置引擎。(4) CIM基础平台:建设ClM数据的汇聚、可视化、分析以及服务发布平台,初步实现对城市的可看、可控、可仿真。主要包括全时空数据汇聚与管理、全时空数据分析与模拟、全时空数据查询与可视化、全时空数据应用与运营、系统运行管理与服务以及与相关系统对接。(5) ClM+应用:基于ClM平台能力与数据
6、,打造四个CIM+示范应用,包括ClM+应急指挥、ClM+智慧交通、ClM+网格巡查、ClM+规划招商。14建设周期项目建设实施周期为:自合同签订后12个月内完成项目建设工作。经采购人确认系统稳定,并达到合同建设内容要求后由采购人组织验收。服务商须按照采购人的时间部署配合采购人完成验收工作。1.5 现状基础1.5.1 智慧城市二期平台现状XX新区智慧城市二期平台于2022年开始运行,包含大数据管理平台、物联感知平台、视频共享平台、时空信息平台、可视化支撑平台、人工智能平台和集成使能平台。智慧城市二期平台基于城市各类数据的融合,实现对XX新区各个方面的运行态势的实时监测、感知和分析;通过业务融合
7、,改变政府部门各自为政的现状,实现跨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综合治理、指挥调度。其总体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展现层圜LED大屏PC控制端口PAD端手机端大数据可视化支撑平台标I安业务应用层支撑平台层智慧档案管理工程车辆管理综合巡查管理物联感知平台管理大数据管理平台(共享交换平台、汇聚平台、治理平台、大数据资源池)视频共享平台时空信息平台范维时空数据中心数据采集层鳌隔层云数据机房新建基础网络IC)C指挥中心(大屏/多媒体系统/酶会议)多卫星遥感H无人机果移动激光点云g传统测绘*e物联感知辨金在线抓取智慧城市二期平台建设成果能够为本项目建设提供丰富的数据基础以及能力支撑,因此,本项目
8、建设将在已有建设成果基础上,进一步贯通数据渠道,推动城市物理空间数字化和各领域数据、技术、业务融合,有效支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产业等领域ClM应用建设。1.5.2 BIM施工图智能审查系统现状BIM平台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预计2024年内完成验收。BIM平台包含BlM施工图智能审查系统、BlM监督管理系统和BlM基础能力平台。BlM平台能够汇聚存储海量的BIM数据,针对XX新区施工图审查的主要内容及重难点,实现对设计成果的自动校对与审核,对区域内基于BIM技术应用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统计分析,辅助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分析区域内项目进度情况,形成BlM数据资产。其架构图如下:用户层建设单位
9、勘察设计单位审图经办人审图专家II主管部门I业务应用层BlM监督管理系统应用(模型轻量化1密J模型可服务资源层BIM数据专题库文件数据库规则数据库业务信息库基础设施层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安全资源密码资源网络资源数据管理服务数据看板I项目按时醐统计)IBlM审查项目第口各方参与情况统计J权限管理服务支撑层BIM基础能力平台f项目管理(数据统计分析该平台已完成初步验收,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并选取了X建科XX数智荟、XX市西区新建高中工程、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办公楼工程三个项目对施工图审查系统开展试运行。该平台能够为本项目建设提供丰富的BIM模型数据支撑。153地空一体云控平台(无人机低空遥感网
10、云平台)现状无人机低空遥感网云平台目前正在运行,预计2025年3月完成验收。该平台可以实现对无人机和无人机动机场对网格化巡查任务的统一接收、执行和管理,通过地空一体云控平台统一对自动机场发布无人机巡查任务,并将巡查数据实现对外部业务系统数据的对接服务。其架构图如下:应用层业务层服务层数据层硬件层违规搭建识别工地安全检测水面漂浮物识别入河排放识别垃圾堆放识别森林火情识别船舶识别耕地侵占识别路边违停识就_任务管理.设备管理.地图管理.作业监控1事件管理成果管理系统管理Al识别IiGlS融合可视化服务,多无人设备协同调度服务计算机视觉Al识别服务无人机无人机机场无人机挂载基础网络该平台配置了9台无人
11、机与9个机场,巡查范围基本覆盖XX新区全域。截止2024年3月,平台已完成了违规搭建识别、水面漂浮物识别、森林火情识别和路边违停识别四类算法的部署,实现了与智慧城市二期平台中视频共享平台的对接。该平台能够为本项目建设提供丰富的巡查数据。1.6 技术参考(1)城市信息模型(Cl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修订版);(2)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技术标准(CJJ/T315-2022);(3)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技术标准(DBJ/T15-262-2023);(4)城市信息模型数据加工技术标准(CJJ/T319-2023);(5)城市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CJJ/T318-2023);(6)城市信息模型数据分类
12、及编码标准(T/CECS1643-2024);(7)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2017);(8)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2018);(9)建筑信息模型存储标准(GB/T51447-2021);(Io)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工程建设项目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Il)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竣工验收备案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12)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13)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工程规划报批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14)XX新区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标准(征求意见稿);(15)XX新区建筑信息模型(BlM)交付标准(征求意
13、见稿);(16)XX新区建筑信息模型(BlM)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17)XX新区城市信息模型(ClM)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18)城镇时空信息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19)无人机政务应用视频图像服务成本度量规范(T/DGAG0252024);(20)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自然资办发2021)21号);(21)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22)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文件(1-7);(23)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CH/T3004-2021);(24)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规范(GB/T19294-2016);(25)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
14、测量规范(GB/T23236-2009);(26)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CH/T9015-2012);(27)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CJJ/T157-2010);(28)其他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二、技术标准与要求2.1 标准规范建设需求要求在充分整理归纳和参考国家、省、市、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结合XX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用的、开放的、先进的标准化体系,包括XX新区城市信息模型(ClM)数据交换共享标准、XX新区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汇聚BlM数据标准以及XX新区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运行维护规范。本期项目建设的三个标准规范,将初步设立为项目标准,用于指
15、导和规范本期项目的实施,后续若项目标准实施效果良好,可按实际应用需求,按照XX市地方标准编制程序升级为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地方城市信息模型(ClM)平台的建设。(1)XX新区城市信息模型(ClM)数据交换共享标准:规范ClM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内容、方式及格式等,促进ClM数据在不同部门和不同软件系统中的流动,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总则、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共享内容、共享方式、共享服务、共享格式、共享流程和安全保障等。(2)XX新区城市信息模型(ClM)平台汇聚BlM数据标准:面向跨部门、跨领域和多类型的GIS+BIM数据集成和共享交换的需求,针对GlS数据和BIM数据的图形、拓
16、扑及语义特点从数据模型层次进行统一,从数据细节层次及级别层面定义一套统一的数据级别体。针对项目的信息需要流转到不同部门进行共享设计一套统一的BIM+GIS数据交换标准,实现一套BIM+GIS数据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展现不同的细节层次及数据内容,即一库多用,按需提取。包括但不限于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汇交内容、汇交流程与工具等。(3)XX新区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运行维护规范:通过规范平台的运行维护,保障各系统功能的平稳运行,提前识别和判断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时修复漏洞问题,降低系统出现故障的风险,提升系统的性能,对系统功能做出优化,为行业应用持续不断的提供全时空
17、信息服务支撑。包括但不限于总则、术语和缩略语、基本规定、运维对象、运维内容、过程管理、组织体系、资源保障等。2.2 CIM数据底座建设需求需要对各类CIM时空数据进行收集与建设,并基于统一的空间定位体系、地名地址库及三维图形引擎,对空间数据、社会数据进行关联处理,实现多源多维度的时空信息的全要素融合,建设坐标一致、边界吻合、地上地表地下一体化、时空一体化的一张底图,形成支撑城市各项业务流程的数字底座。2.2.1 总体要求(1)时空基准要求:平面基准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能够兼容XX政务2000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2)针对时空基础数据、资源调查数据、工程项目建设数据
18、、公共专题数据、规划管控数据、物联感知数据等,应结合XX实际情况,提出各项数据的汇聚方式以及数据治理工艺。(3)应提出三维模型更新生产的技术路线以及质量保证方法。(4)应针对GlS数据、BlM数据、IoT空间数据、政务数据等融合处理提出详细的工艺技术流程。(5)应提出合理完善的数据架构设计,提出时空基础数据库、资源调查数据库、工程建设项目数据库、公共专题数据库、规划管控数据库、物联感知数据库以及CIM成果数据库的ER图设计。(6)提出完备的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手段与机制。2.2.2 数据收集要求对时空基础数据、资源调查数据、工程项目建设数据、公共专题数据、规划管控数据、物联感知数据等进行汇聚收集以
19、及质检,具体要求如下:(1)时空基础数据:需要对XX新区范围内的电子地图、影像、实景三维模型、白模、实景三维模型单体、统一建筑物单体等时空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并对收集数据进行加工整合、优化,发布成标准地图数据服务进行对外共享。(2)资源调查数据:需要对XX新区范围内的资源调查数据进行收集,并对收集数据进行加工整合、优化,发布成标准地图数据服务进行对外共享。包括对现有的资源调查数据(如国土调查与变化调查数据、地质灾害数据、耕地资源数据、水系水文数据、房屋建筑普查数据等)进行收集整理、从相关业务系统中获取新区范围内房屋建筑普查数据进行治理建库等,并将成果数据发布成标准地图服务,可在CIM平台进行展示
20、、查询、分析等。(3)工程项目建设数据:需要对存量BlM模型以及新建建筑BlM模型进行汇聚整理,并按照统一的标准对模型进行数据清理、格式转换和统一化处理等,以适应CIM平台的数据格式和结构,确保数据能够在CIM平台上正确显示和使用,最后将经过处理和转换的BIM模型数据导入到CIM平台中。(4)公共专题数据:需要对地楼房数据、人口法人数据、地址库、公共服务设施空间数据等进行汇聚,并基于统一的数据标准,根据数据现状对数据进行治理等,包括但不限于ETL规则抽取、图形属性数据整理、时效性比对、数据关联融合、数据质检等,最后将经过处理和转换的数据进行入库。(5)规划管控数据:汇聚包含“一轴、三心、九区、
21、多廊”等重点空间数据以及规自空间数据,根据数据现状对数据进行治理,并将经过处理和转换的数据进行入库发布。(6)物联感知数据:要求汇聚城市中采集的各种传感器数据,包括交通视频监控数据、空气质量数据、温度湿度数据、能耗数据等,对各类物联感知设备的点位进行上图,并进行图属关联,将经过处理和转换的数据进行入库发布。2.2.3 数据生产自综合验收完成后开始计算售后服务期,在售后服务期内(不少于3年)开展新区三维模型更新(包括单体化)工作,三维模型数据更新的面积不少于30平方公里,其中,三维模型更新的单体化面积不少于20平方公里,以实际更新面积为准,具体如下:(1)数据更新建模基于XX新区目前正在运行的无
22、人机低空遥感网云平台,利用无人机设备拍摄照片或视频,并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再将模型整合到数字底座中,实现数据的局部更新。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动态管理和精准更新CIM平台的三维数据,以确保CIM平台可以真实地反映XX新区的最新状态和变化。数据成果要求:a)数据采集交付成果:原始影像数据集。具体成果要求如下。1)地面分辨率:GSDS5厘米。2)覆盖率:99%覆盖预定航线和任务区域。3)图像重叠度:航向重叠度不低于70%,旁向重叠度不低于65%,在陡峭山区、高层建筑密集区,航向重叠度不低于80%。4)真实性与时效性:100%符合实际环境,且应在任务约定时间内完成。b)数据处理
23、交付成果:3DTiles和OSGB格式的三维模型数据。具体成果要求如下。1)模型精度:通过与地面控制点的比对,模型的绝对位置误差应控制在30厘米以内。2)模型分辨率:至少可辨识15厘米大小的对象。(2)三维模型单体化针对收集数据,使用三维建模软件中的工具,通过绘制、拉伸、修剪等几何建模技术,绘制出每个建筑物的轮廓、立面和屋顶,进行精细化建模。2.2.4 数据融合按照CIM平台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ClM基础底板数据融合工程,通过数据编码形成时空基础数据、资源调查数据、工程建设项目数据、公共专题数据、规划管控数据、物联感知数据的全要素数据融合,实现多源异构城市运行大数据的融合和三维一体化展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新区 智慧 城市 信息 模型 平台 CIM 项目 建设 需求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59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