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集团文件IDC机房设计规范2011.docx
《中国电信集团文件IDC机房设计规范20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信集团文件IDC机房设计规范2011.docx(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4W三1H公司文件中国电信2011868号关于印发中国电信IDC机房设计规范的通知集团公司各省级分公司,信元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并转各省级分公司,各研究院;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为有效支撑IDC业务的快速发展,实现IDC机房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集团公司制订了中国电信IDe机房设计规范,现印发你们,自2011年10月1日起执行。本规范由集团公司网络发展部负责解释、修订、监督执行。执行中的问题请及时向集团公司网络发展部反馈。前言1编制说明2目次11 总则12 术语43 机房分级84 机房选址与,贼IJ95 数据网络U5.2机架与功率146 建筑与结构156.1 一解见定156.2 人流
2、及出入口166.3 功能区域的划分176.4 机房装修K7 电由不间断电源207.1 供配电207.2 UPS系统237.3 照明267.4 防雷与接地278 空调的288.1 一例赃288.2 负荷计算298.3 空调系统分类及选择298.4 空调系统各等级配置308.5 气流组织形式338.6 支持区及辅助区空调形式348.7 新风及节能348.8 降噪及防尘359 机房智能化369.1 一瞰定369.2 安全艇系统369.3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369.4 入侵报警系统379.5 出入口控制系统379.6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379.7 能Blg测399.8 综合布线系统3910 给水帆40
3、11 消防4112 曾将与环保4312.1 美赃4312.2 4312.3 机房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设备节能4612.4 机房专用空调系统节能4812.5 供电系统节能技术要求4912.6 环保50附录A各级IDc机甥支术要求511 总贝!l1.0.1为了在IDC的建设中,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确保IDC机房内的设备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保障机房内的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特制订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IDC及类似数据机房工程的设计。1.0.3本规范不适用于集装箱型IDC的设计。1.0.4IDC的建设应遵循近期建设规模与远期发展规划协调一
4、致的原则,以确保未来IDC业务发展的需要。1.0.5IDC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还应符合工程所在地有关的标准、规范。1.0.6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弓I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正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D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GB50016-2006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45-95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7)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8)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20089)1O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10)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1)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1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13)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6-1部分多功能电器转换开关电器GB14048.1114)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20081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6、(2000年版)16)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1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9)计算福口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19413-200320)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2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22)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23)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24)被濒安防监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25)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2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
7、0015-20032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2术语2.0.1互联网数据中心(IDC)internetdatacenter属于数据中心(DC)的一种,主要用于安装、运行和维护数据设备如电子计算机、存储、网络设备的建筑场所,包括数据机房、配套机房、网络接入间、测试区、监控中心、备件库、打印室等功能的区间。2.0.2灾备中心(或称灾难恢复中心)disasterrecoverycenter属于数据中心(DC)的一种,是具备数据实时备份、冗余处理能力和网络传输条件,能够在主用数据中心面临灾难无法正常运作的时候,提供替代服务,对业务进行紧急恢复场所的总称。2.0.3主机房区co
8、mputerroom主要用于电子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的建筑空间,包括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存储机房等功能区域。2.0.4支持区supportarea支持并保障完成信息处理过程和必要的技术作业的场所,包括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不间断电源系统室、电池室、空调机房、动力站房、消防设施用房、消防和安防控制室等。2.0.5辅助区auxiliaryarea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包括客户接待区、客户操作区、监控室、大客户休息区、会议室等。3机房分级3.0.1在规划阶段,外包型IDC机房应结合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符合集团的整体发展和布局规划,根据
9、客户要求及使用性质,结合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确定机房等级标准。3.0.2满足下列情况之一时JDC机房应为A级。A级原则上为容错型,在系统需要运行期间,其场地设备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致IDC运行中断。1.IDC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2.IDC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3.0.3满足下列情况之一时,IDC机房应为B级。B级原则上为冗余型,在系统需要运行期间,其场地设备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IDC运行中断。1. IDC运行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 IDC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3.0.4不属于A级或B级的IDC机房为C级
10、。C级为基本型,在场地设备正常运行情况时,应保证IDC运行不中断。3.0.5在进行规划建设时,应会同建设单位的相关部门共同商定A、BsC级别的比例。建筑结构宜按A级建设。3.0.6在异地建立的备份机房,设计时应与主用机房等级相同。3.0.7一个IDC内可根据需要设不同的机房级别,同一层不同区域也可根据需要设不同的机房级别。3.0.8详细的机房分级要求见附录A各级IDC机房技术要求。4.0.14IDC机楼中机房等级跨度不宜太大,AsB级机房不宜与C级机房建于同一栋楼。4.0.15IDC规划中,应提高机房使用率,且不应低于75%o4.0.16改建IDC要考虑到结构荷载、抗震性能、层高、供电能源、设
11、备安装和输送空间。5数据网络5.1.1 IDC应能提供为客户网络和服务器设备托管提供电信级数据中心空间租用的基础设施专业服务,包含机架机位出租、VIP机房出租、超额电力出租、工作附属区出租、机房装修工程等服务内容。并能在IDC内提供互联网端口租用、IP地址租用等互联网接入服务。5.1.2 IDC做为互联网数据节点,宜在资源出租服务基础上提供服务出租类增值业务,可包括:安全专家服务(安全运营及DDOS防护)、客户网络及IT外包维护服务、内容分发服务、冗灾备份服务、KVM等。5.1.3 IDC网络应采用层次化结构,宜包括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从简化网络层次、降低网络延时、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和节能减
12、排考虑,核心层和汇聚层可合设。为补充后台维护手段,A级、B级IDC宜增加与IDC业务网络隔离的运营管理层,采用KVM交换机、接入交换机及汇聚交换机等设备以连接客户的服务器。5.1.4 IDC网络设备和链路应采用冗余配置,出口网络方向应采用至少两条上行链路接入到不同设备。A级、B级IDC的上行链路宜使用不同方向的路由。5.1.5 核心层作为整个IDC网络的出口,核心层设备在进行设备选型时应考虑以下性能指标:1高可靠性:所选设备应提供关键部件如主控板、交换板、路由板、电源等的冗余配置,同时应满足设备间的快速切换;2高扩展性:所选设备应支持多个业务槽位,具备高扩展性;3支持各种动态路由协议(IGB、
13、BGP),支持大路由表容量、BGPpath容量和BGP会话数量;4具有灵活丰富的路由控制和过滤功能,支持IGP/BGP多路径负载分担功能;5支持IPv4IPv6双栈,通过中国电信组织的IPv6相关测试;6具有高密度、大容量的端口;7具有大容量端口缓存,减少拥塞时的丢包;8具有完善的QoS支持能力。5.1.6 汇聚层设备作为IDC的出口桥黑口内部交换核心,要求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汇聚层设备选型应参照以下性能指标:1模块化、高可扩展性;2具有高密度、大容量的端口,常用接口类型包括万兆和千兆以太网接口;3具有高速的路由交换能力;4支持各种动态路由协议(IGBsBGP)和路由策略;5支持IPv4IP
14、v6双栈,通过中国电信组织的IPv6相关测试;6具有较大容量端口缓存,减少拥塞时的丢包;7支持QoSo5.1.7 接入层设备选型应参照以下性能指标:1具有高密度端口容量;2具有高速交换能力;3支持端口速率控制;4具有较大容量板卡/端口缓存,减少拥塞时的丢包;5支持QoSo5.1.9 各地IDC的机架资源、机房面积资源、网络资源、IP地址资源、电力资源等五大类资源应纳入中国电信统一的IDC资源管理系统进行管理。5.1.10 各地IDC网络规划宜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从维护方便的角度考虑,每个地市有独立AS号的IDC原则上不超过2个。从管理角度考虑,对于中小型地市,应将各分散的IDC机房逐步整合成
15、统一出口的IDCo5.1.11 各等级IDC宜根据业务需要和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网络安全设备,可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防护系统、病毒防范系统、漏洞扫描系统、DDoS流量清洗设备等。在形成省内IDC汇聚网络后,可在地市汇聚层以省为单位集中部署统一的安全防护系统逐步取代原有的以机房为单位的安全防护各类系统,实现对IDC网络及安全防护的统一管理。5.2机架与功率5.2.1. 为合理规划机房内气流组织,建议机房内机架统一按面对面、背靠背方式排列,即相邻二列机柜的正面板相对或者背面板相对排列。其中冷通道应不少于100Omm,热通道应不少于700mmo5.2.2.IDC机房应按照机架高低功率密度进行分区。5
16、.2.3.单机架功率小于等于3.2kW为中低功率密度机架,单机架功率介于32kW7kW为高功率密度机架;单机架功率大于7kW为超高密度机架。6.4机房装修6.4.1. IDC机房装修材料应以安全为主,装饰为辅。装修材料应为不燃或难燃,且不易产6.4.2. IDC机房内各类装修材料宜具有表面静电耗散性能,严禁使用未经表面改性处理的高分子绝缘材料,不宜使用强吸湿性材料。饰面应平整简洁,不宜复杂,对有防磁屏蔽要求的机房,机房内表面应根据防磁屏蔽等级采用钢板、钢丝网、铝薄复合板材料进行表面屏蔽处理。6.4.3. IDC机房墙面使用不起尘的可用水搽洗的墙面漆。6.4.4. IDC机房地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
17、求:1地面应满足机房使用要求;2主机房宜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活动地板的高度应根据空调要求确定;3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可采用水泥砂浆抹灰及防水防潮处理。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当活动地板下的空间为静压箱时,四壁及地面均应选用不起尘、不易积灰、易于清洁的饰面材料。地面垫层宜配筋,潮湿地区垫层应做防潮构造;4采用活动地板下送风时,活动地板下的楼板或地面应采取保温措施,围护结构宜采取防结露措施。7电气与不间断电源7.1 供配电7.1.1 IDC用电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应根据机楼的等级,按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要求执行。7.1.2 IDC供配电系统的设置应根据机房等级,以及不
18、同用户的需求、机房设备的特性等综合考虑,合理规划配电房,提高机房的使用率,充分考虑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可扩充性、便于管!鲜护的原则。7.1.3 变配电房规划应区域清晰、分区合理、电力线路的路由与通信线路路由分开敷设。7.1.4 供电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IAsB级IDC应由两个电源供电,两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2C级IDC应由两回线路供电。7.1.5 户外供电线路应埋地或在专用电缆沟内敷设,供电线路宜从不同方向进入变电所,当受当地条件限制时,应分别敷设在电缆沟的两侧。7.1.6 除变频供电的电动机外,单台额定功率大于350kW的电动机(含电制冷机组),宜采用IokV电源供电。7.1.7
19、 变压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IA级IDC变压器应采用2N配置;一台变压器故障时,另一台可负担起全部负荷;两台变压器均故障时,由备用的发电机系统负担全部负荷;2B级IDC变压器宜采用2N配置;一台变压器故障时,另一台可负担起全部负荷;两台变压器均故障时,由备用的发电机系统负担全部负荷;7.1.11 市电电源与发电机后备电源的切换应采用具有旁路隔离功能的自动转换装置;自动转换装置检修时,不应影响电源的切换。7.1.12 IDC机房应配置两回路同时工作的供电线路,当其中一回路供电线路发生故障时,另一回路供电线路能够承担全部负荷的需要。A级IDC机房设备及机房空调等重要负荷供电均应采用双电源供电,由两
20、台不同的变压器,不同的保证母线段采用放射式供电,双电源供电线路及出线开关应可实现互为备份,并可在线扩容和维护。7.1.13 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照明及一般负荷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7.1.14 IDC机房内宜布置适量插座,供电回路宜与机房设备及空调供电回路分开设置。7.1.15 新建的IDC机房宜设置电气漏电火灾报警系统,所选择漏电火灾报警器的动作电流须大于线路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的泄漏电流。7.1.16 市电电源的的电能质量应符合电能质量公共电网谐波GBA14549的要求。当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消除谐
21、波的影响。7.1.17 为抑制谐波,补偿电容器组应串联适当参数的电抗器。当谐波为5次及以上时,电抗率宜取4.5%至5.0%;当谐波为3次及以上时,电抗率宜取12.0%o7.1.18 对于变频设备宜采用IGBT整流,或加装消谐装置,防止谐波涌入电力系统;7.1.19 变压器宜选用低耗环保、低噪音、抗谐波能力强,过载能力强的产品。7.1.20 IDC机房低压配电线路宜采用耐火铜芯电线、电缆,应敷设在金属防火线槽内或穿管敷设;当电缆线槽与网络线槽并列或交叉敷设时,电缆线槽应敷设在网络线槽的下方。低压配电线路或线槽敷设不应影响空调送回风效果。7.2 UPS系统7.2.1 设备选型应根据系统设计负荷率,
22、选择转换效率高的产品。7.2.2 当IDC规模较大时,宜采用分散供电的方式;当IDC规模较小时,宜采用集中供电的方式。7.2.3 UPS系统输入输出配电要求:7.2.4 入功率、交流配电设备容量均应按远期考虑;2系统应采用两路交流电源输入;3系统两路交流电源输入的切换应采用符合标准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6-1部分多功能电器转换开关电器(GB14048.11)的ATS设备;4系统交流输入配电单元应配备浪涌保护器(SPD);5系统交流输入配电单元应配备监控和报警装置,并提供远程通信功能。62NUPS的交流输入输出配电应采用全程独立双回路配置;7UPS交流输入配电柜至各台UPS主机之间应各设置主路
23、及静态旁路输入开关;8UPS输入、输出配电柜内开关宜采用抽屉式或插拔式安装;9N+1系统应从同一套UPS内取两路电源输出到设备列头柜;IOUPS系统应有自动和手动旁路装置;7.2.4. UPS系统应具备对蓄电池定期进行自动浮充、限流均充转换功能,并具有自动温度补偿、深度放电保护、电池检测及电池组放电记录功能。7.2.5. UPS系统宜具备对蓄电池单体电压管理功能。7.2.6. 不同厂家、不同容量、不同型号、不同时期的蓄电池组不应并联使用。7.2.7. UPS系统宜设置蓄电池监测设备。7.2.8. UPS系统应支持蓄电池远程管理。7.2.9. UPS的配置与并机冗余方式应根据机房等级、设备投资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电信 集团 文件 IDC 机房 设计规范 2011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60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