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学习资料汇总.docx
《《青山处处埋忠骨》学习资料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山处处埋忠骨》学习资料汇总.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青山处处埋忠骨学习资料汇总一、预习清单(一)字词预习认读生字会认“彭、拟”等9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例如“彭”读peng,“拟”读“ni”。着重注意易错字的读音,如“踌”读“ch6u”,不要读成“zhOUo书写生字观察“赴、搞”等14个生字的笔画、结构。如“赴”是半包围结构,“搞”是左右结构。练习书写,注意笔画顺序,如“尊”的笔顺为点、撇、横、竖、横折、撇、竖折/竖弯、横、横、横折钩、撇。理解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拟定、踌躇”等词语的意思。“拟定”是起草制定的意思,“踌躇”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思O把词语放入文中句子,体会其在语境中的含义。如“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
2、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理解“眷恋”一词在此处表达了毛主席对儿子深深的不舍。(二)课文预习初读课文大声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记自然段序号,课文共有29个自然段。了解内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讲述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后,毛主席面对是否将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的抉择,最终他忍痛作出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决定,展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理清文章脉络,本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毛主席收到毛岸英牺牲的电报;第二部分(第5-29自然段)写毛主席内心的痛苦及作出将毛岸英葬于
3、朝鲜的艰难抉择。(三)资料搜集了解时代背景查阅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资料,了解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明白这场战争的重要意义。知晓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和他在战争中的贡献。了解毛主席搜集毛主席的生平事迹、家庭情况等资料,进一步感受毛主席的伟大人格。二、拓展知识点(一)抗美援朝战争战争背景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率领“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战火迅速蔓延至中朝边境,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保卫国家利益,维护地区和平,中国应朝鲜政府请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主要战役上甘岭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战士们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与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战斗持续了43天,志愿军在艰苦
4、的条件下坚守阵地,击退敌人多次进攻,最终取得胜利,此战役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钢铁意志和不屈精神。长津湖战役:志愿军在极寒的天气条件下,与装备精良的美军展开殊死搏斗。志愿军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战斗精神和不怕牺牲的勇气,给予美军沉重打击,扭转了战场态势。(二)毛岸英生平早年经历毛岸英是毛主席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1922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他自幼经历苦难,曾随母亲入狱,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革命贡献毛岸英积极投身革命事业,曾赴苏联学习,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表现英勇。回国后,他主动要求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为保卫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朝鲜战场上,他勤奋工作,为志愿军司令部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三、课文要
5、点梳理(一)人物形象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毛主席有着常人的情感,当得知儿子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他“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一系列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对儿子的不舍。同时,毛主席又有着伟人的胸怀,在面对是否将儿子遗体运回国内的艰难抉择时,他想到“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最终,他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决定,体现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毛岸英毛岸英是一位英勇无畏、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革命烈士。他主动请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将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山处处埋忠骨 青山 处处 忠骨 学习 资料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61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