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单元说课稿认识生命说课.docx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单元说课稿认识生命说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单元说课稿认识生命说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单元说课稿认识生命说课(4篇)其一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米脂县第三中学的高波,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认识生命”。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分析、教学具体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六个部分进行说课。一、教学背景分析。首先,我们来看教学背景分析。1 .课程标准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的五大主题学习主题,我确定了这节课的学习主题为“生命的安全与健康教育”。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2 .教材分析。从整个单元来看,七年级教材的编排以发展性人格教育为基调。本单元是其他单元的基础,也是前两
2、个单元的拓展和升华。本单元以生命为主题,围绕我们的生命展开,包括“生命可贵”“守护生命安全”“保持身心健康”三课,讲述了对初中学生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话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生命最宝贵”的观念,培养敬畏生命的态度。3、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初步学习了生命的特征,理解了生命的珍贵,并形成了基本的生命观念,但青春期情绪波动大,为了适应角色发展,成长的需要和发展的期待,需要树立生命安全意识,守护生命健康,更加理性地看待生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所面对的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学习了生命的特征,理解了生命的珍贵,并形成了基本的生命观念。然而,随着学生进入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为了适
3、应角色的发展、成长的需要和发展的期待,他们需要树立生命安全意识,守护生命健康,更加理性地看待生命。二、教学与评价目标。基于上述教学背景分析,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观看视频、制作成长相册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特点,懂得生命的意义;通过典型事例分享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和责任意识;通过辩论活动,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接续,明白生命接续和精神传承的意义,从而培养责任意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确立了对立的、对应的评价目标,注重教学评一体化,通过对“生命可以永恒”这一知识的讨论,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归纳总结水平和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三
4、、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分析,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生命的特质,难点为理解生命的接续和精神传承的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的教法主要采取了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议题式教育和辩论式教学法,旨在通过议题和辩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课堂中,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五、教学具体过程。1 .导入新课:现在,我来说一下具体的教学过程。在导入环节,我用11月11日广东珠海发生的恶性冲撞行人案件引出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这一时政,目的是让学生从党和政府对生命的重视中理解生命,思考党和政府为何要
5、重视生命,用社会热点时事激发学生对人与生命的认识和思考。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容易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割裂,所以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用思政的眼光,用所学知识去看待社会生活、社会现象。2 .分议题一:探生命之源:明确了生命的重视后,我们来到了第一个环节探究生命之源。请学生观看微课视频认识生命,让学生思考视频中的生命现象有哪些对生命的认识。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财富,引发学生对自己生命的思考。3 .分议题二:寻生命之色:在寻生命之色的时候,结合教材的栏目,我设置了如下活动。因为我个人的特殊性,我和我的妹妹是双胞胎,又同在同一个学校执教,所以我
6、的学生对我和我的妹妹一直非常感兴趣。我出示了我和我的双胞胎妹妹的图片和经历,让学生找到我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最终通过思考交流得到每个人,哪怕是双胞胎,都有着与众不同之处,让学生理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寻生命之色的第二个活动中,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了成长的相册,回忆自己难忘的瞬间,让学生理解我们的生命有一些相同之处,通过交流发现我们的生命从婴儿成长为儿童,一步步成长的过程,认识到生命是不可逆的。第三个是课堂游戏,我采用了“生命进度条”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在剩下的时间里,除了睡觉时间和吃饭时间,我们的生命非常短暂。通过以上三个活动,实现了对教材栏目的具体化使用
7、,让学生在交流思考中体会了生命的特征,有效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4 .分议题三:增生命之光:在第三个环节“增生命之光”中,在横向对比了生命的特征后,我又从纵向的视角出发,让学生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生命的过程。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观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此,我设立了一个议题:“生命可以永恒吗?”这样的微型辩论赛,让学生在正方观点和反方观点的碰撞中得到启示。正方观点认为,我们站在整个人类的生命是源源不绝的。虽然个体生命有限,但群体的生命是无限的,用家谱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了生命可以代代接续。又从我们如今的精神层面,生命是抽象的存在角度出发,认为生命的价值超越了死亡,生命
8、就意味着可以永恒。例如,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延续在各个阶段、各个时期的不同体现,精神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是可以超越生命的。最终我们得到人的生命精神是不断传承的,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文明也在不断积淀和丰富。反方观点则基于之前对个体生命的三个环节的讨论,认为生命是物质发展的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生老病死是一种生命的自然规律。最后通过梳理发现,生命可以永恒是基于精神和群体角度,而生命不可以永恒则是基于自然科学和生物学的角度。最终我们得到生命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挥无限的价值,从而实现生命的接续和精神的传承。微型辩论赛是这节课对于探究与分享栏目的形式创新
9、,让学生在观点的碰撞中辩证地分析了生命的有限性和无限性,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当然,“生命可以永恒”这个观点也是我们常见的高频考点之一,也是学生对于生命的一个困惑。5 .总结升华:在最后的情感升华中,让学生通过分享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如何对待生命,最终我们得到了我们要感激生命的获得,要把我们短暂的生命变得精彩、有意义。板书的设计是本节课的灵魂,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回忆本节课的内容。6 .作业布置:最后,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我仍然采用了结合双减政策和大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布置的综合性实践作业。作业要求个人或小组制作生命书签,也可以进行课前展示和心得分享。通过这样的生命书签制作,表达对生命的理
10、解和感悟,为下一课“敬畏生命”做好准备。六、教学反思。最后一点,我将从教学反思进行说课。在优点方面,一方面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栏目,基于教材栏目但不局限于教材栏目,通过开展微型辩论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尤其是“生命可以永恒”这个话题,要明确个人层面、生命体层面、生物学层面不能永恒,但对于整体人类生命精神,生命又是永恒的。所以在辩论环节应该给学生留下更加充足的时间。思政课是发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要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升课堂的高度和温度。由于教材的改版,教师也要更加注重教学相长,用学无止境的态度去思考和诠释生命的真谛。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11、的聆听!其二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大家早上好!本学期我担任我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很荣幸参加今天的说课活动。今天我想与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课程内容是“认识生命”这节课。现在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学情。首先是教材与学情。本节课选自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珍爱我们的生命”第八章第八课第一框。本单元包括“生命可贵”“守护生命安全”“保持身体身心健康”三课,作为起始章节,本框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是前两单元学习的深入和延展,为后面学习“敬畏生命”“确立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等内容做好铺垫。本节课是课程标准中五大教育主题“生命安全与健康
12、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并敬畏生命。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初一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但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并受其自身认识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学生这些思维的矛盾或困惑如果得不到及时指导,就可能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顿、行为失控等问题,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二、教学目标。第二部分是教学目标。根据具体学情和课标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
13、标:L通过议题一,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体会生命的意义,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健全人格。2 .通过议题二,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特点,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学会热爱生活,提升道德修养。3 .通过议题三,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有接续,明白生命接续和精神传承的意义,积极担当社会使命,培养责任意识。三、教学过程。下面我将重点分享我的教学过程部分。本节课我遵循了问题导向、引发思考、合作探究、提升能力、培育素养、指导实践的设计理念,诠释生命的特质,探讨个体生命的特征,子议题三归宿,延续生命的信念,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接续。精神生命的传承,学生一起在活动中认识并思考“我的生命”“我们的生命”以及“人
14、类的生命”,由浅入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1 .导入新课。在导课部分,请学生进行30秒钟憋气极限挑战,通过游戏初体验,初步感受生命的脆弱与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踏上生命旅程的车票”,照应生命旅程的主线设计,并为后续情境创设做好铺垫。2 .启程一探寻生命的真谛:本节课的课堂活动以三个议题展开,创设小东在生命列车的见闻作为本节课的情境线,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首先,进入子议题一,“收拾好您的行李,到时光窗口检票,感谢您的配合,祝您旅途愉快!”为了契合议题情境,制作了列车即将启程的视频音效,让学生身临其境,带入本次的生命之旅。接着出示子议题一的议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生命的诞生
15、”以及“生命续写”,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感受生命的意义,引发学生对自身生命的思考,激发起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3 .旅途一诠释生命的特质:接下来到子议题二,“旅途诠释生命的特质”。紧密结合教材栏目,创设了情境“生命旅程的见闻”,二意在引导学生对主要观点,尤其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思考与学习。出示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并结合教材,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探讨学习任务。通过以上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每个人的生命也都是不可逆的。我们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感恩生命的获得!4 .归宿一延续生命的信念:紧接着我通过子议
16、题三,小东在浏览航天总工程师王永志逝世的消息时,看到网友的评论,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观点辨析:“当人的生命画上句点的那一刻,并不意味着他们彻底消失。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明理由。”通过观点辨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虽然个体的生命很短暂,但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讨论“画上生命句号时,并不意味着他们彻底消失”时,学生列举了大量的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来说明精神生命的无限性,其中就提到了我们的本土治沙英雄石光银。于是,我让学生讲述了石光银的治沙故事。以石光银为代表的治沙英雄们凭借着一双勤劳的手,在沙窝窝里播撒绿色的希望,他们以实干铸就了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榆林治沙精神,
17、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榆林人继承弘扬治沙精神,续写塞上绿色传奇。引导学生将视野拓展,进行图片展示和示例,分享有无数为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也有无数像雷锋、焦裕禄、黄文秀这样的人类好儿女、好公仆,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用高尚的道德凝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汇聚成了我们伟大的中国精神。由此,学生对教材中“个体生命虽然有限,但人类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伟大的思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等,都是精神生命的体现”有了深刻的理解。5 .课堂小结:后面列车前方到站是白湾子镇学校,请下车的旅客带好行李,做好下车准备。利用剪映制作了列车停靠视频,将生命列车主线情境贯穿始终,进而总结升华:“今天,生命列
18、车已经停靠白湾子镇中学站,人生的列车还要继续前行。希望我们在未来的旅途都有着生生不息的热爱,找到自己生命的轨道,去看属于自己人生的旷野。”下面是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最后我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栏目,在尊重教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栏目,将探究与分享栏目活动和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发现利用本地区的先进模范等榜样资源,引导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积极开发和利用信息化资源,强化课堂情境的真实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当然,本节课还存在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本节课的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道德 法治 上册 第八 单元 说课稿 认识 生命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63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