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理论思考.docx
《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理论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理论思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再次成为支配世界开展的新趋势。这次经济全球化无论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推进速度上都超越了以往。本轮经济全球化与早期的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建起一套对全球市场开放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包括WTO的多边经贸规则体系,IMF和世界银行主导的金融开放与援助开展的全球规则体系,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的跨境制度规则体系。其意义在于: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国际经济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初步建立全球(地区)通行的国际市场规则和行为标准。本轮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开展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经贸联系的共同基础。从全球范围内看,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亚、中东欧
2、等国家开始了由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开展中国家通过对战后经济开展经验的反思,开始了由国家发动和配置资源以启动开展的体制转向了以市场为基础的体制改革;即使是兴旺的市场经济国家,为赢得全球竞争优势,也开始对各自长期实施的市场管制、干预和保护体制进行体制结构调整。正由于世界各国对开展市场经济、加快市场化改革达成了广泛的共识,经济全球化才可能得以顺利开展。和平与开展依然是当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两大主题。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现有的以国际组织、多边协定、非政府组织和地区组织构成的国际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础。但冷战后形成的一霸多强的国际格局,使和平的国际环境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9
3、11事件之后,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成为一项主要议题,使全球多极化开展,加强国际合作出现了新的转机。在促进全球开展方面,冷战结束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已明显不适应全球化开展的需要。要重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就必须建立全球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的约束机制(制约以实力替代规则和不遵守规则等问题),就必须确定危机发生时的全球调整责任和解决机制(全球预防危机的政策协调等问题),就必须管理和协调全球化开展中的不平衡、不稳定增长问题(全球的宏观调控),就必须建立促进开展和保护弱者利益的再调节机制等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新的全球经济协调体系。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早解决,一旦各种矛盾交织激化到一定程度,全球化进程仍可能会出现
4、逆转和倒退。目前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谁来主导国际规则的制定。过去全球利益矛盾的激化往往导致武力和战争。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当今的全球利益矛盾和冲突应更多采取谈判与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即使如此,当今的全球市场机制和规则,并不能有效解决全球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对开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和国际合作问题;也不能有效解决全球开展机制中的政策协调问题。如果全球贫富不均的“马太效应日益扩大,被边缘化的国家、组织及弱势群体势必将成为经济开展不稳定的一个主要根源。因此,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方面要逐渐形成一套国际通行的市场开放规则和标准,另一方面在新规则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广阔开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同
5、时制约用实力誉代规则的不良倾向。中国入世后,将在这两个方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建设和新规则制定做出奉献。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现有体制的新挑战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全球开放,这就必然加剧全球竞争,改变现有的国际分工和交换格局,形成对世界各国现有体制的剧烈冲击。这种冲击和影响是全面、深刻的。它不仅要求世界各国进一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和开放市场,而且市场开放的范围从传统的货物市场扩大到效劳市场、农产品市场、知识产权市场、金融市场、电信市场以及各类要素市场,最终实现全方位的市场开放;不仅要求有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以便利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要求各国经济的微观基础和财产结构对外开放,以适应企业跨国并购,
6、建立全球生产和经营网络的需要;不仅要求开放贸易、投资和生产等经营性活动,而且要求开放各国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通讯和金融基础设施,以适应IT革命、物流革命、组织管理革命以及推行全球供给链管理的开展需要。同时,经济全球化还要求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必须是开放透明的,实行非歧视原则,并接受国际监督。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各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体制正面临着重大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综合国力的较量已取代军备竞赛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开展先进生产力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经济开展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世界各国的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贸易体制、科技教育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形成改善供给效率,挖掘增长潜
7、力,建立公平竞争的鼓励机制和政策平台;就要求各国调整本国的企业制度、企业组织管理、企业创新机制,形成适应全球化的微观基础;就要求开放本国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金融、电信、物流等领域,开展全球竞争力。在现阶段的全球竞争中,金融创新和跨境金融联系的不断扩大,促进了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和虚拟经济的开展,使全球化进入一个更高的开展阶段;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跨国并购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展全球生产和经营网络,已成为全球化中“超国家的重要力量;提升全球综合物流的运作能力,重视人才、知识管理和创新活动,已成为现代企业取得竞争能力的关键。这一系列变化,对各国经济管理体制和
8、运行机制的变革,提出了新的挑战。民族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重要而又敏感的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开展,从两个方面对民族国家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是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在逐步让渡给“超国家的组织和机构。这包括:(1)国际多边协议和规则要求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局部让渡。如WTo规定的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实施效劳贸易市场准入等多边贸易协定;IMF规定的实行货币可兑换、资本账户开放以及健全国际金融监管机制等规定。(2)各种国际机构规定的经济主权局部让渡。如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劳工和妇女权利保护等,都会制约本国政策的实施和有效范围。(3)地区一体化组织规定的自由贸易协定、经济一体化协定以及各种
9、跨境宏观政策约束等项规定。在欧洲,已明显出现了各民族国家融合为大邦联经济体的趋势。另一方面,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正面对着微观组织变化的蚕食。如跨国公司、非政府机构以及其他微观组织形成的对民族国家政府作用的影响和制约等;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产生的跨境扩散及影响,对民族国家的传统管理方式也带来诸多的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经济管理体制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变。从历史上看,早期的经济全球化是由资本主义国家推动的,表现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在当代,一方面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化为不同的市场经济体制,如美国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欧洲大陆的福利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其他国家实施的各种混合体制的市场经济;同时,全球化也
10、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向了一个新的开展阶段,大大拓展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开展空间。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也通过市场化改革,走向市场经济。在全球化时代,开展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代表最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制度竞争成败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全球化必然是各种不同的市场体制相互混合、相互竞争,各种体制同时并存、不断变革的时代。只要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存在,探索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就不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因此,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种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各国经济管理体制能否适应未来的变化,能否通过体制创新创造出更有生命力的新体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经济全球
11、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达在体制上。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开展,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正在加快,国际竞争更加剧烈的新形势,客观上迫切要求加快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的影响本轮经济全球化仍是资本主义兴旺国家主导的,这就必然涉及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过程的同时,如何保持和开展中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特性问题。在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既处于全球化的上升阶段,同时其固有的内在矛盾也不会消失,而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激化和爆发。因此,从长期看,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全球化中获得复兴而不是终结O全球化对中国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的影响,一是加剧了制度竞争,必然形成进一
12、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压力。在没有可供借鉴的现成模式和开展经验的情况下,就迫切需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制度创新。二是加剧了开展先进生产力的竞争,必然形成综合国力较量的压力。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进行科技创新,加快调整束缚先进生产力开展的传统体制、机制和政策,建立与中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能够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根本经济制度。其中加快推进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是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中国科技创新的重点:一方面是把国外和本国自主开发的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并应用创新科技改善传统产业,开展新兴效劳业;另一方面,则迫切要求提高中国的全民族文明素质,
13、包括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三是加剧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必然加大社会经济不稳定和不平衡的压力。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微观基础和产权结构的改革,培育和开展一批有核心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扶持和提升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的实力及能力。同时,应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及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社会效劳和保障体系,尤其是建立和完善覆盖城镇与农村地区的全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健制度、扶助贫困地区及弱势人群的社会自愿援助体系;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等。在中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社会生产力尚不兴旺的情况下,大力开展社会生产力,建立能够代表最广阔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根本经济制度,就要从实际出发,把富民强国
14、放在首位,充分利用人类文明开展的一切成果和兴旺国家创造的先进生产力来开展自己。同时,要在全球体制竞争中保持、开展和完善中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特性。(二)经济全球化对完善中国市场体制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的新变化,势必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重大影响。经济全球化扩大丁市场配置资源的边界,使大企业有条件在本国、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选择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微观规制改革,放松政府管制巳成为各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重大政策调整;股东资本主义正替代法人资本主义,促使各国企业内部治
15、理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势必对僵硬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重大冲击。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不仅要求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进一步完善和开放,而且要求中国未来的体制对全球变化趋势有更灵活的反应能力和调整弹性。二是将对中国的宏观调控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开展开放型经济,将导致国际经济环境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国内经济,从而影响国内宏观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国际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周期的影响。如全球经济减速甚至陷入衰退,将通过对外贸易、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股市、汇市以及对未来的预期等渠道对国内经济增长和开展前景产生严重影响。(2)政策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占世界经济总量大的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 全球化 趋势 理论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6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