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云南省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91.docx
《2015年云南省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9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云南省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91.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15年云南省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91(总分:1.00,做题时间:150分钟)申论1.二、给定资料1 .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或者只有网络那句老话“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才能描述这种情况。事实上,除了727万这个规模之外,今年的毕业生面临的挑战还包括连续几年饱和的市场以及往届“剩”下的师兄师姐们。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发布的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该机构认定的100家“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比2013年下降7.3%o这意味着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与201
2、3年相比还会加剧。对于在就业重压下的高校毕业生来说,这个冬天格外长。一方面是毕业生数量持续走高强化了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使他们尝到“就业难”的滋味;另一方面更来自于屡禁不止的“就业歧视”,使他们遭遇“被拒绝”的尴尬。2 .有一部分人既没有尝到“就业难”的滋味,也没有遭遇“被拒绝”的尴尬。24岁女孩当上辽宁某大学学院副院长,工作3年就成为副处级干部。这种“火箭式提拔”在普通人身上是很少见的,但是却符合如今存在的官员子女上学、就业被特殊照顾的官场“潜规则”。随着公务员法执行逐步到位,我国公务员招考越来越严格,暗箱操作的空间受到挤压。但近年来,一些地方机关工勤人员、事业单位干部招聘涉嫌“内定”的
3、事件时有发生,一种新的腐败形式一一就业腐败呈现在我们眼前。广东惠州一家小型国企24名在册职工有8人是领导亲属。该公司回应称,8名员工与4名领导之间的亲属关系属实,但其中1人是组织调动,另外7人都是临时工,属于正常招聘。24名职工的国企,一半人都有亲属关系,这样的国企有些家族企业的味道,不过与私企不同的是,由于领导不是一个,为了“班子的团结”,往往大家利益均沾,所以那些没有靠山的员工感到不安甚至开始举报,也就不难理解了。官方的说法是,这些人都是临时工,并不违反相关政策。这种表态,像极了之前大庆油田部分职工的诉求:“老子打下的江山,为什么不能让小辈来继承?”可见,在国企内部,很多领导和员工都有类似
4、的态度,企业名义上是国家的,实际上却要为员工及其亲属服务。与赤裸裸的裙带风相比,交叉安排因其隐秘性较高而不为人知,但危害同样不可小觑。清远市盐业总公司就存在交叉安排。报道中一位知情人士称,提拔D夫妇,实际上是人事上的利益互换。同年,C的侄女被E安排进了中山公司。C是谁?清远市盐业总公司局长兼总经理;D是谁?C前任E的弟弟(当时,E已经调任中山公司部经理)。这种交叉安排,真是典型的投桃报李一一你把我弟弟招到你担任领导的公司,并委以重任;我把你侄女安排到我担任领导的公司。如此心照不宣,交叉安排,确实有“创意”。如此这般,各得其所,皆大欢喜。3 .2014年7月,湖北宜昌市工商局发布的下属事业单位招
5、聘公告显示,有两个岗位“其他条件”注明:获得学士学位;具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资格。”这样的招聘条件,明眼人一看便知,明显是特定留给某一个人的,报名招考只是走一个程序而已。”长期在基层事业单位工作的孙某说。在现实中,还可以不参加统一的报名招考就可以顺利成为编内人士。有网帖举报称,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6名县级领导干部为子女伪造在外地工作的档案,之后将其调动回江永县行政或事业单位工作,以此规避统一招考。据调查发现,被举报的官员子女大多是在近三年进入行政或事业单位,且此前没有参加现单位对应岗位的省、市、县统一招考,而是通过工作调动入职。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内部人士称,网帖所提及
6、的现象在2007年前后开始出现,当地多次调查都没有结果。可以想象,这种涉及多个地方、不同部门的档案伪造、人事调动,不可能由一个人、一个部门完成。一路绿灯的背后,一定要打通多个关节,有多人、多部门的分工协作,而且,一定有利益的输送。浙江某县教育局在职高专业课教师招聘中,竟出现了电大校长“父亲招聘儿子”的怪事。这个县人事部门规定,这次招聘中电大法学专业教师岗位面向本县招考,设开考比例,即岗位录用数与报名人数之比必须等于或超过1:3,否则取消该岗位录用计划。在报名截止日期最后一天,该岗位只有电大校长之子一人报名,由于担心报名人数不足无法开考,便“请”来两名符合条件的人当“考托”,但这两人实际上没有参
7、加考试,成绩为零分。于是这名校长的儿子就毫无悬念地被录用了。4 .过去,大学生就业很有挑来选去的余地。而现在,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很幸运,找一份好工作更是一种奢求。于是,不少人为了谋得一份工作就开始组织自己的“人力资源”。所谓“人力资源”自然是指能用于帮助自己找到工作的那些条件。而在诸多“人力资源”中,最可靠的也最属于自己的。当然是自己的近亲属一一首先是父母,其次是叔伯姑舅等。于是,有一个好爸爸就成了现在大学生们最想拥有的“财富”。据说,如果有一个有权的好爸爸(妈妈),“只要一个电话,工作就会搞定”。有人还举出例子说:某某局长的儿子本科毕业,局长的一个电话,孩子轻轻松松进了一家大企业。如果爸妈没权
8、,有钱也行,只是得低三下四地去送礼求人。但即使这样,也是夸耀的资本。因为虽然费点事,但事情还是能办成。最理想的,当然是拥有一个权、钱兼具的爸爸(或妈妈),那就“一切都可以搞定了”这样的时代,即所谓“父辈就业时代”。个人综合素质当然是就业成功的条件,但在这竞争激烈的时代,在这个权力和人情社会,越是平民家庭出身的孩子,机会可能越少。许多靠近权力的机关和国有垄断行业里,越来越没有平民和贫苦人家孩子的缘分。父辈的权力和“人脉”,会以某种方式“世袭”。原本指望十年寒窗跃出农门的学子们,在这些“腐败”的行为面前,绝望的情绪来得愈发地早了。重庆市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一大原因即是就业形势严峻,上完大学找
9、不到好工作,使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如果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这种形势发展开来,其结果是可怕的:在农村地区,从高中弃考,将迅速蔓延为高中弃学、初中弃学,我国教育将陷入拥有世界第一高等教育规模,但九年义务教育却难以真正普及的尴尬。5 .据媒体报道,湖南省委党校人口研究所学者豆小红做过一个研究,按地域、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指标,他抽取了几组湖南高校毕业生样本,分析其“职业发展”与“家庭出身”之间的关系。调查结论是:父辈的职业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子辈的职业地位。对此,媒体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71%的受访者对“父辈职业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子辈职业地位”表示认同。这
10、一媒体调查结果,引起不少舆论关注,并引发议论。可是,也有很多人认为这一调查是似是而非的。75.71%的受访者对“父辈职业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子辈职业地位”表示认同,是指认为有这种现象,还是他们接受这种现象?如果是社会接受这种现象,这比这种现象的存在更应引起关注。道理很简单,“父辈就业”是有违就业公平的,不利于求职者平等竞争。而在对大学毕业生的调查中,大学生就认为影响求职的首要因素是“关系就业”“人脉就业”这类“就业腐败”。对于“父辈就业”,我们的社会应该高度警惕。从教育公平角度看,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大学毕业生就业,属于就业公平范畴,但与教育的结果公平直接关联。从“父辈就业”往
11、后看,我们会发现,这几乎是一个“父辈求学”的时代:大学毕业就业,父辈的人脉关系十分重要;上大学,家庭的经济条件(是否能支付学费)、父辈的关系(在自主招生和校内优惠加分中“发挥作用”)也有很大影响;上高中、初中、小学,能否择校、借读进更好的学校,取决于父辈的经济实力和权力大小;在求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被安排进“重点班”“快班”,能否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也有着父辈人脉、资源的较量可以说,从教育的起点到过程再到结果,都摆脱不了“父辈”的影响。父辈对教育与就业公平的影响,对学生来说,这是反教育的“教育”一一“教育”他们社会是不公的,只有家庭成员得势,才能泽被其他家庭成员;同时“教育”他们,本人拥有的竞争
12、能力并不是第一位的成功因素,有关系、有人脉才是事业成功的更核心条件。故而,在今天的学生中,特权意识、等级意识十分强烈,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特别渴求自己拥有特权,转变身份,而不少学生从中学(更早的则从小学)起,就学习“灰色技能”,研究“厚黑之道”。而对于没有“资源”的父辈来说,这是一种折磨和煎熬,就如一些家长,虽然他们已是城市人,却因为位不高权不重而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十分自卑一一无法给子女开辟求学就业的坦途。对于农村孩子的父母来说,这种情绪就更加强烈。前不久有高中生在南方周末撰文,控诉自己被中国教育逼疯了。他的父亲对他说:“考不上一本你就去死,早点死,你死了老子不会掉一滴泪”不少评论认为,强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云南省 国家公务员 申论 模拟 试卷 91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69664.html